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梅、兰、竹、菊、古人称之为“四君子”,梅花居于四君子之首,可见中国人爱梅之深。松、竹、梅,三者又被合称为“岁寒三友”。中国人爱梅早有传统,这可以从书画,诗词中略见端倪,梅花一直是艺术中表现,讴歌的形象。梅的美具有精神价值,在于它成为中国民族的精神美的象征。它奇特的自然属性,符合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和理想追求。梅独立严寒,抗拒霜雪,笑傲群花,正象征着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暴,逆境中不屈不挠,巍然独处的美德。它先春而放,一花独开,报春而不媚春,当万紫千红,春回大地时,她却悄然隐容。这是一种崇高的品德,自傲而不狂妄,高贵而不俗,有追求而不霸道,有操守,含而不露。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吗?
如此说来,中国人爱梅就有双重美学意义的了,既是欣赏自然美,又是抒发自我的怀抱,爱梅而赞赏它为“四君子”之一的人,精神境界绝非卑微。爱梅之深的人,也常以爱物来明志。咏梅诗文中,常能窥见诗人的心灵。
一、报春使者。梅花战寒斗雪,百花之中最先绽放。宋代陈亮《咏梅》:“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它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是咏梅,也是说自己。因梅花早开,所以常被看作春天的消息。宋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是说梅苞初绽,预示着春天降临,远在天涯海角的他闻到了春讯,寄寓了对自己人生前途的春的希望。梅花是报春的使者。《荆州记》里有一段千古佳话:南朝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一枝,给在长安的范晔,并赠了一首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亏他想得出来,令人为之绝倒。
张谓的《早梅》描写近水先放的寒梅,形神兼备,自成高格: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此诗构思新颖,借错把梅枝作雪枝,不仅写出了梅花的迎风傲寒早发的风采,而且写出了梅花的晶莹如玉,皎洁似雪的特点。
齐己的同题诗作则托梅寓意,状志传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首联以寒冬腊月万木凋摧与梅树孤根独暖、生意复苏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以山村野外白雪皑皑作背景,映衬梅树“一枝独放”的精彩。雪掩山村,孤梅独放,苔枝缀玉,其景奇丽,其情惊喜。颈联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上句说梅花内蕴幽香,随
风四溢,下句说梅花外貌素艳,高雅芳洁。齐己早年曾热心功名,抱负远大,然而科举不第,不为他人赏识,故有怀才不遇之慨。写梅花长于山村野外,与风、禽作伴,内怀“幽香”,外现“素艳”,不戚戚惨惨,而是满怀希望,明年应时而发,独放异彩,实际上是隐喻作者不甘平庸,不畏困厄,傲然独立,大展宏图的心愿。一株自信满满,光华四射的梅映射出一颗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心。
王安石《梅花》也很有意思: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此诗以“有暗香”而知不是雪,不仅写出了梅花的早开,也写出了它的洁白和香气远布。
高明《琵琶记》第四十二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此句常用来比喻要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有所建树。
梅花以其冰清玉洁的品格和傲霜斗雪的精神倍受诗人青睐,梅花也以其暗香盈袖的气韵和素艳高雅的风姿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
二、伤时感怀,思乡怀人。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咏梅诗,或描形摹态,抒身世坎坷之悲;或点化生情,发思乡怀人之慨。
六朝以前,诗人歌咏梅花,大部分只是慨叹梅花的易于飘落。梁简文帝萧纲《梅花赋》:“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鲍泉《咏梅花》:“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烟。”江
总《梅花落》:“可怜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长安少年多轻薄,两两常唱《梅花落》”。徐陵《梅花》:“对户一株梅,新花落故栽。倡家怨思妾,楼上独徘徊。”梅花飘荡,任人朝攀晚折,与轻薄少年为伍。只能引起贱妾倡家的愁思而已。李商隐的《忆梅》描写梅早秀先凋,抒发诗人坎坷不幸的身世之悲。“定定住天涯,依依向华物。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的后期之作。开篇即写诗人漂泊天涯,滞留异乡的孤独苦闷。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在异乡,寄身幕府,已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即“死死地”、“牢牢地”的意思,让人感到投身异乡,地老天荒,永无出头之日。无可奈何的悲哀,难以名状的厌烦,全在其中。次句落笔眼前,写百花争艳,春光明媚,倾吐诗人悲极而乐,因春而喜的心情,感情和第一句相反。三、四两句诗境一转,情意顿跌。面对姹紫嫣红的“华物”,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望春而凋,诗人遗憾不已,不免对它怨恨起来。着一“最”字,可见怨恨之深,悲痛之大。实际上,写自己怨梅恨梅,乃是为了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悲。诗人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中、晚年大多心灰意冷,精神颓唐,这不正与“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颇为类似吗?“寒梅最堪恨”的嗟怨中透露出诗人暗自神伤的痛楚和沉沦羁泊的不幸。
孟浩然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抒写诗人访友不遇,闻梅思春的万千感慨。“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一、二两句分别以繁华故都洛阳与蛮荒苦地江岭(岭南地区,唐代流放犯人之地)对比,以友人才情横溢本该大有可为与如今被贬官降职流放他乡作对比,揭露当时政治黑暗、君主昏庸的弊病,抒发诗人心中的愤慨不平。三、四两句把岭南梅花早开、风光宜人与洛阳春花迟放、风光旖旎作对比,公开宣言前者“何如”后者,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亦可看出友人滞留异地而思念故土的深挚情怀,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啊。王维的《杂诗•其二》采用见友发问、借梅发慨的形式,抒写强烈的思乡念亲之情。“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
花未?”一、二两句诗人口而出,两呼“故乡”,可见诗人“他乡遇故知”的惊喜和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三、四两句舍万千风物不说,单问寒梅开否,而且点明是窗前户下那株寒梅,寄慨遥深,耐人寻味。绮窗寒梅,何以让诗人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呢?其间肯定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寒梅实际上成了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远行千里,久在异乡,永远也忘不了那株梅,那扇窗,那个家啊!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开头四句则以乐景反衬乡愁:“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战乱年代,饱经忧患的诗人颠沛流离,客居异地,即便遇上柳叶萌芽,梅花盛开的美好景致,也目不忍见,愁肠百结。思乡的凄惨在亮丽的景色映照下更其沉重。高适的另一首咏梅诗《塞上听吹笛》写将士思乡,情绪乐观,气象宏阔。“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胡地本无梅花,此诗实是描写明月朗照的边关有人吹奏《梅花落》的情景。羌管悠悠,声声传情,可在将士们看来,仿佛风吹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分明就是故乡的梅花啊。思乡念亲尽在侧耳倾听、闭目遐思之中。梅花,声、色、香、态,负载了边关将士多少深情厚意。
三、傲霜斗雪,淡泊高洁。梅前月下,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此情此景,令人陶醉。踏雪寻梅亦堪称雅事。梅花之所以受人喜爱,远不止于此。它的傲骨,它的不屈意志,它的淡泊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诗人的笔下,梅花的特征是人的淡泊、朴素的气质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轻视功名利禄,不愿与世俗合流的高尚情操。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诗写梅花同时是写人,写具有梅花一样高洁品格的人,因而梅花是人格化了的。在咏梅的作品中,宋林逋的《梅花》很有名气。林逋是一位梅痴,终生不取不仕,以梅花、仙鹤为伴,人称“妻梅子鹤”。录下他的这篇作品: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诗人通过精细观察和切身感受,从多方面描摹和塑造了梅花冠绝群芳的清丽形象,突出了梅花高洁雅淡的本质特征。特别是“疏影”一联,最为绘影传神,被人誉为神来之笔,其中“横斜”、“浮动”两词,不仅把梅枝由静态变成动态,而且把梅香从无形化为有形,再衬以明丽的波光月色,就更显出了梅花清丽超逸、潇洒绝尘。姜夔有咏梅词《暗香》、《疏影》二首。南宋张炎说:“诗之赋梅,惟和靖(林逋)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附姜夔 《暗香》、《疏影》: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忆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