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建筑空间布局分析

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建筑空间布局分析

2024-06-12 来源:爱问旅游网
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建筑空间布局分析

纪伟东;张菲菲;韩晓琳;李灏滨

【摘 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成为当下的趋势,因此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刚性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成为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尝试,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文章重点分析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的建筑布局和设计建议,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为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效率,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实现对老年人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8(000)010 【总页数】2页(P140-141)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空间布局;护理单元 【作 者】纪伟东;张菲菲;韩晓琳;李灏滨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1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成为当下的趋势,因此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刚性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成为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一大难

题。“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尝试,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养老模式,与国外的长期照护理念有些类似,主要针对我国老龄人口呈现出来的更长寿命、带病生存、带病老化等老龄化与健康问题并存的现象[1]。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公平医疗、提高医疗效率,除了为老年人提供基础的照护和护理服务,也为老年人提供急病救治、术后康复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2]。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不是医疗板块和养老板块的简单相加,更加需要资源的整合利用,包括:合理的定位服务、政策配套及顶层服务,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有机整合,合理配置资源,资源共享避免资源重置与浪费。 2 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布局

比起居家养老与传统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除了地理位置的选择和建筑规模的控制外,在建筑布局层面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进行规划布局时,既要充分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又要考虑各功能区块的相互联系,规划时考虑节约用地,采用集中式的建筑布局形式,充分考虑老年人用房的充足的日照需求,控制建筑朝向和间距。考虑景观设计,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交通规划至少设置两个出入口,考虑人车分流,车行道路的宽度在满足消防车通行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救护车的通达,保证救护车可以顺利地到达每幢老年人建筑。同时场地内的人行通道应该考虑无障碍设计,实现与场地外的人行通道无障碍联通。室外活动场地应该临近老年人用房,停车场地应该临近办公用房以及室外衣物晾晒场地临近附属用房,室外活动场地以及衣物晾晒场地的用地不应小于400m2~600m2,若场地较小时,可以考虑屋顶平台等作为衣物晾晒[3]。

在总体布局时,可将部分功能与周边社区联系起来。在规划布局时,往往将这部分功能空间相对独立布置,并将这部分功能毗邻建筑主入口布置,结合主入口门厅将门厅植入多功能空间,设计过程中预留出对社区开放的空间,对外联系方便,并且

不妨碍老年人的生活,例如:在建筑一层预留日间照料中心,对社区开放,社区中的老年人可以到养老机构中活动,实现多样化功能空间的介入,整合资源,发挥机构养老的多元性,达到睦邻互助的作用。

在进行单体建筑布局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布局存在很大差异。

(1)在养老机构某一层平面或局部置入医疗板块,内容有限且与老年人居住用房联系不够紧密。在设计中可以将不同身体机能的老年人分区、分层布置,将医疗板块靠近更需要医疗服务的介助、介护的老人居住用房。

(2)原有医疗机构的功能置换,将原有病房拿出几层设置养老床位,收住的老年人一般是术后康复和失能老人,缺少康复、休闲空间,可以考虑沿医疗主街进深或面宽方向发展(图1)。

平面布局时,更关注对老年人居室的方位和朝向,通常老年人居室选择朝南布置,设计时将尽可能多的老年人居室设置在南向。因此,养老机构通常采用“一字型”“王字型”“工字形”“E字型”等布局形态。 3 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空间组织关系

各类用房之间既要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又要有一定的联系。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各类用房应集中布置,单独成区,餐厅以及老年人活动用房应该靠近老年人居住用房,方便老年人的使用,行政管理用房应该与老年人居住空间分开设置,减少互相干扰。老年人入住服务与行政管理用房紧密联系,行政管理用房与辅助附属用房紧密联系,辅助附属用房,入住服务用房与老年人居住空间紧密联系[4]。 图1 “医内设养”布局建议(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医院型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日间自治型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上海第三社会福利院失智老年照料中心单元自治型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 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护理单元布局

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护理模式以护理单元为单位,护理单元分区的界定通常情况下是以一个护理站或者护士站为中心,以其辐射半径之内的若干老年居室以及其配套用房为一个护理单元,进行相对独立的管理和老年人的照护服务。一般采用中间走廊式的布局形式,老年人居室设置在南向,护理站、交通空间以及辅助用房等设置在北向,并考虑满足洁污分区,避免污洗污物对老年人造成干扰。中度以及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养护单元中,公共空间主要以护理站和辅助用房为主,注重护理效率,并设置值班室,加强夜间对老年人突发情况的处理。

护理单元的形式按照其平面布局和运营管理两个层面,主要分为三种形式[5]。 (1)医院型布局。以能够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照料为目的,单元内床位数较多,功能配置简单、单一。这类医护单元的平面布局类似于医疗建筑的平面,护理人员一般为专业医护人员,人力成本较低(图2)。这种布局形式一般一个护理单元规模控制在40床左右,老年人居室内空间布局类似于医院的布局形式。一般以护理站为中心布置,一层一般设置1~2个护理单元,且设置一个活动区域。护理人员主要负责对老年人进行看护,负责安排和辅助完成老年人起居、就餐、洗澡等流程,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比较单一,较为单调,容易忽视老年人尊严以及老年人心理需求。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护理人员或者值班人员的视野,护士站要有良好的视野,能够尽可能多地看到大多数的居室,避免视觉死角,公共活动空间较少考虑老年人个性化生活以及交往空间,多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为主。

(2)日间自治型布局。随着社会的进步,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单元日间自治型布局单元内护理床位较少,在白天实现自我管理,需要的人力成本较高(图3)。

这种布局形式床位数一般不超过20床,单元内设置厨房、餐厅、起居厅、浴室以

及室外活动平台等。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不很依赖,仅需要护理人员提供洗衣、给药、咨询等服务,白天完全可以实现自我管理。夜间的护理服务需求少,可以几个单元或者一个标准层合并管理,降低夜间的人力成本,因此往往需要在标准层中部设置值班室,供夜间值班人员使用。

(3)单元自治型布局。主要针对的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务,由于这类老年人生活几乎不能自理,需要全天性照顾,这种类型的单元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式的生活模式,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较高。

入住的老年人,一般平均年龄在75~85岁之间,入住的时间超过医院的入住时间,入住的老年人一般是失智老人,其照护单元的布局应该区别于医院病房楼的单元模式,更加注重亲情、居家的理念。因此,往往采用小单元的照料模式,一个照料单元一般不超过20床,2~3人一间居室,单元内还可设置活动厅、餐厅,并设有公用卫生间、浴室等(图4)。 总结

医疗,以治愈为目标,提供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服务;养老,以延寿为目标,提供休养、锻炼、社交、照料服务;建筑以空间为目标,提供安全、高效、舒适、耐用的建筑空间,三者之间合理布局和设计,才能提高养老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文章主要探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空间组织与布局,针对不同身体机能的老年人提出空间布局策略,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为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效率,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实现对老年人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贾敏,周燕珉.西方养护院护理单元的设计及对我国的启示[J].建筑技艺 ,2017(08):108. [2]符美玲,陈登菊,张伟,杨巧.从长期住院研究谈构建“医养结合”照护体系的必要性[J].中国医院,2013(11):21-23

[3]高永良.公立医院下属老年护养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探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建设经验分享[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08):37-41.

[4]戴靓华,裘知,王竹.以医养结合为导向的适老照护体系与空间布局研究[J].建筑与文化 ,2014(09):88-89.

[5] 同[1]108-1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