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应对课堂中的“意外”生成
江苏南通市海安城南实验小学(226611)
钱丽
[摘要]开放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意外”将成为教学常态。面对数学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教师要快速地进行 分析和判断,并寻找出有效对策,将预设之外的生成转变为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素材,从而恢复课堂的平衡。教师这种随机应变的 能力和技巧来源于教育机智的积淀,是课堂掌控能力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教学机智[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2-0096-0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 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 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虽然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情
况进行了了解,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解读,但是学生的 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是富有个性化的,他们在思考问题 时常常有非常规之举,经常使教师措手不及。如果教师 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意外生成置之不理,生拉硬拽地把学 生拉回到预设的教学流程中,后续的教学效果可想而 知。此时教师最佳的处理方式是以敏锐的观察力、灵活 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意外的生成作出及时有效的处 理,将预设之外的生成转变为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一、将错就错,完善学生认知
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学生的错误有时也是 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从错误中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自 省和反思,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对于学生的 错误,教师不必迫不及待地进行纠正、否定,不妨将错就 错,让学生完整地展示其思维过程,此时教师再进行评价和引导,顺势纠正学生的认知。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出了 一道拓展题:一个半圆的直径是8厘
米,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结果 0 d和预料的一样,不少学生的解法是“3.14x8+2=12.56(厘 米)”。我请一位学生讲解其思考过程,当他只是指出“圆 周长的一半”时,立刻有学生提醒道:“半圆的周长还比 它多一条直径。”学生发现围成半圆的线有两条:一条弧 和一条线段,进而清晰地辨别出“半圆的周长”和“圆周 长的一半”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但是对新知的探究并没 有就此打住,我顺势让学生研究“圆周长的一半”的计算 方法。由2|衣2=仔r,学生得出半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为
仔 r+d。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纠错,积极探究,对半圆周长的 意义和计算方法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并为后续圆面
积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二、借题发挥,探寻知识本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 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 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当学生 有不同意见时,教师不妨顺水推舟,让学生介绍自己的 思路,启发学生重新审视问题,探究知识的本质属性。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通过对折,学生总结出
•学来##
■数学 2DI7.I 9^y
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 形等。我问:“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异 口同声地回答“不是!”但通过对折操 作,有学生举手回答“平行四边形是轴
对称图形。”我没有马上评判,而是让他 到黑板上画图证明。在图形(如图1)画 好后,我顺势追问“这个平行四边形是 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呢?”学生立刻热烈
地讨论起来,很快就发现了奥秘: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 边形确实是轴对称图形。至此,“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轴 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更为深刻、清晰地烙印在学生的 脑海中。
三、以变应变,优化教学思路
学生灵动的思维给数学课堂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 性,时常会发生让教师始料未及、打乱原有教学设计的 意外。此时如果教师仍然遵循预设进行教学,学生的探 究积极性势必会被打击,整个课堂也会因此变得沉闷。 因此,面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教师要有以变应变的意 识,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从而灵活 应变、以变制变,将教学引向深人。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提问:“谁知道圆柱 的体积怎么计算?”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 材,没想到立刻就有学生脱口而出:“底面积乘高!”我追 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圆柱的底面可以转化成长 方形,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 面积乘高。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都是立体图形,它 们的体积也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原来有的学 生课前都观看了相关的微课视频,还有的学生通过课外 阅读知道了计算方法,于是我重新提出几个需要学生探 究的问题:(1)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与 圆柱的各边部分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圆柱转化成长 方体后表面积有没有变化?(3)如果知道侧面积和半径, 怎样快速地求出圆柱的表面积?这样就将对圆柱体积公 式的探究提升了一个层次,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对 转化后的长方体进行观察和分析,优化了教师的课堂设 计,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总之,教学中充满了变数和意外,教师需要练就一 双慧眼,独具一颗慧心,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去化解课 堂中的意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魅力。
(责编韦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