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才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从变化的动力、时间及范围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近代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来分析。第(2)问据材料二信息从社会风气、思想观念、社会改革、思想传播等方面归纳。
答案:(1)差异:中国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改变,英国是随着社会变革自发的改变;中国服饰变迁晚于英国;中国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英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国对传统保留多。
原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近代化起步晚于英国;近代工商业起步晚,规模有限,传统经济占主体;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进步思想影响有限。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民主化程度高;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1
(2)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加深对西方的了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
2.(2018·四川资阳诊断性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500年前后,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它以西方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布局。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西方中心论”从那个时候开始,“普世”之说也由此而来。普世主义的真正含义是将西方等同于世界,由此一来,文明的多样性就不复存在。
曾经被西方霸权扭曲的文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现在重新被扭转。亨廷顿说:这是“文明的冲突”;我说:这是“文明的回归”。“回归”意味着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间的关系重新平等。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根据材料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欧洲中心论”是谬论等主题论点,论述可以从古代五大文明并存并相互影响(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已存在独立发展的五大区域文明与五大文明区域,它们都经历了各自的轴心时代。其中,罗马文明、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等都是世界最辉煌的文明之一,都曾深刻影响东西方)、近代“欧洲中心论”出现的合理性及其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进行综述论证说明。
答案:示例一: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欧洲中心论”是谬论。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已存在独立发展的五大区域文明与五大文明区域,它们都经历了各自的轴心时代。其中,罗马文明、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等都是世界最辉煌的文明之一,都曾深刻影响东西方。
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生源于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再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和不断的对外扩张,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起西方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其他文明体系在西方文明的征服、碰撞、影响下痛苦地步入近现代,但不管是中国还是广大亚非拉其他地区最终都很少有彻底抛弃自身传统文明走进近现代的。相反,他们几乎都在坚持传统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国特色的现代文明。即使如日本“全盘西化”实行明治维新,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以日本文化整合西方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欧洲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两次世界大战证明其本身存在很大缺陷。各区域文明是平等的,都有其生存发展的独特优势,彼此间需要相互包容和尊重,不需要盲目崇拜。“西方中心论”带有西方优势论倾向,是谬论。
示例二:欧洲文明曾经在世界占有优势,但不构成“欧洲中心论”的条件。 (论述参照示例一,略)
示例三:任何区域或国家的文明都应当立足自身实际,反对所谓“西方中心”文明。 (论述参照示例一,略)
2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0年,洋务运动后期领导人物张之洞本着兴业图强,实业救国的目的开采大冶铁矿,兴建汉阳铁厂,开创了我国近代成功兴办钢铁工业的先河,后来这个钢铁联合企业几经沉浮,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曾经有过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的辉煌,也有过举债度日的艰难,1938年由于抗日战争而沦陷。在这48年中,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制植入,一方面改变了黄石传统社会的经济格局,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工业化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它给湖北社会原有的社会结构、民众的意识思想以强烈冲击,加快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速度。
——姜迎春《近代工业文明的植入和地区社会变迁》
工业文明并不局限于产业发展这一层次,你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工业文明的?请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阅读材料,根据题目要求选定自己对待工业文明的观点,拟定论题。如: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其次,根据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论证该观点。如:政治方面,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资产阶级兴起、不断发展,并发起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希望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最后,作简要的小结。如:工业文明并不局限于产业发展这一层次,它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使中国社会逐步迈向近代化。
答案:论题: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工业文明(要求具体,有历史内涵。) 论点: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政治领域:为救亡图存,为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废弃了封建帝制。
经济领域: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随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工业产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交通领域:修筑了铁路,开办了轮船航运,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出行和物产流通。 通讯领域:兴办了电报电话,方便了讯息的传播,人们获得信息更为便捷。 文化领域:创办了近代报纸、杂志,传播民主思想,引领社会风气转变。 教育领域:兴办新式学堂,允许出国留学,一批批实用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3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