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谁把“诗人”赶出了“理想国”从柏拉图的命题谈美学与政治的关系

谁把“诗人”赶出了“理想国”从柏拉图的命题谈美学与政治的关系

2023-07-18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30卷第4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01.30 No.4 2014年11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NOV.2014 [文史研究] 谁把“诗人"赶出了“理想国’’ 从柏拉图的命题谈美学与政治的关系 谭玉玲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 10507) 摘要:美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不衰的话题。在西方,柏拉图最早提出“美是理念”的命题,但同时又认为“诗人” 应该被排除在“理想国”之外。如何理性地处理美学与政治的关系,对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争和动乱的当代世界来说,对需 要建立和完善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柏拉图的命题看似矛盾的地方人手,通过从哲学上分析 美学与政治的理论起源和发展逻辑,分析两者之间的辩证的历史的关系。 关键词:美;美学;政治;善;真;自由泊然 中图分类号:B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31X(2014)04--0044—03 最高的理式是真善美的统一。 善社会意识形态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 ——柏拉图 不能否定政治对美学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取消美学 诗比历史更真实、更普遍。 、 的独立性,应该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下面 ——亚里士多德《诗学》 将步步展开论述。 一、“诗人”与“理想国”——并不矛盾的命题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而“理想国”又是按 二、乱世与治世的辩证法——美学与政治的关 照“理念”建立的理想的王国,而诗人和艺术家应 系的历史发展模型 该被排除在“理想国”之外。有人以此来判断柏拉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文艺是不可能脱离 图高扬美,却反对艺术,其实不然。 政治的。”[2 美学作为一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这个看似矛盾的命题背后,我们不妨分析柏 的哲学,与政治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拉图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背景。就像生活在春秋“礼崩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大致有着这样奇妙的现象: 乐坏”时期的孑L子一样,柏拉图生活在奴隶制的希腊 每逢战争祸乱的时代,旧的政治意识形态便抑制美 城邦,当时的自由民主精神和民主势力萌芽,作为一 学思想的创新发展,人们为了推翻旧的政治体制建 个雅典贵族阶级,自然看不惯民主政权统制下的迎合 立新的社会而建立新的美学思想,此时的美学在旧 大众的文艺活动,认为其“低级趣味”、“伤风败俗”。l1】 的和新的政治之间被拉扯,但总是离不开政治,与 事实上柏拉图的“灵感说”已证实他并不是排 政治结合密切,显示出为政治服务的功利性。比如 斥艺术,只是轻视技艺训练而强调天才和灵感。他 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尽管战争使中国的古老的文 认为“艺术是说谎”,强调艺术创作要问接叙述而 化牢笼被打破,五光十色的文化随着八国联军排山 反对直接叙述,提出严苛的艺术的审查制度,这一 倒海地进来,使文化界形成截然不同的各门各派, 切都是为了让艺术起到陶冶人美好的心灵、培养人 但知识分子的话题或者说占主要地位、最有影响力 高尚的道德情操,让艺术符合城邦的利益。 的话题,始终围绕着“救国”的主题。 可见柏拉图把美和艺术,与政治伦理教化结合 而当政治局面稳定,社会正处于建设中甚至社 得非常紧密。而这对几千年后今天的中国建立和完 会政治文化已渐趋成熟时,政治往往鼓励美学往多 收稿日期:2014—07—02 作者简介:谭玉玲(1981一),女,广东新会人,文艺美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第4期 谭玉玲:谁把“诗人”赶出了“理想国”——从柏拉图的命题谈美学与政治的关系 45 元化的方向开放式地发展,这时政治环境宽松开 放,美学与政治之间就没有束缚和被束缚的关系。 比如在封建社会历史上版图不是最大、经济也不是 要,[4 也就是人希望和他人(同类生命体)交流、希望 自我得到认同、自我的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人的 自我意识比对象意识要“觉醒”得晚,这是人的认识 和实践的一个正常顺序,人类必须要通过欲望的实 践来积累经验,形成智慧,最后才满足自己的感情 最繁荣的盛唐,由于其政治稳定,社会文化呈开放 式吸纳,形成封建史上空前绝后的儒道佛三家并重 的文化多元化现象,此时的美学、尤其是诗歌美学 更是发展迅速。又比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需要。而人最高层次的主体性——审美主体性,也只 能在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之后才有条件诞生。 简单来说,这就是“善”、“真”、“美”三个范畴 的哲学起源。 美学与政治的关系的历史发展模型体现着某 种乱世与治世的辩证法,让人不得不深思其中千丝 万缕的逻辑。 三、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 因此,有必要透过种种历史的现象,在哲学起 源的角度上分析美学和政治的逻辑起点,在理论上 模拟其发展相似的二律背反性;并且通过分析其异 他的本质特征来分析两者的互斥性,大胆假设一个 两者关系的理想模型。 (一)哲学起源与逻辑起点 人类在最初产生意识的时候,由于生存条件恶 劣,生存的本能功利让人分辩出自我和对象(生存和 生存的条件),这就产生了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后 来随着生存实践的发展,对象性的表象上升为“概 念”,对象性的功利欲望上升为合目的的自觉意志, 对象性的生物情绪上升为情感,这就形成了后来人 所说的“知”、“意”、“情”。由此,人通过劳动实践,通 过智慧和理性经验的积累,对对象的认识形成一种 超经验的直观的概念性和规律性的智慧,也就是随 着实践主体.『生的发展,产生了精神主体l生,如果说实 践主体性是“善”、是有目的、有意志等特性,那么精 神主体性是它向对象方面发展的成果,比实践主体 性更高一层。这是人通过实践,主体性向对象方面的 发展,而向人自身发展,就产生了审美主体性。『3 从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人对自我的认识、人的 “自觉”的诞生明显比实践主体l生、精神主体』生要慢。 后两者几乎与人的意识同时期诞生。而人类到了文 明社会,如古希腊时期,才提出“人,认识你自己”的 命题。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独立的愿望,如果最初 只是一种生物性的情绪,那么要到了它转变成一种 情感时才成为一种自觉。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 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虽然有对人性 过度乐观估计之嫌,但仍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他 认为,人只有其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先被满足了,他 才会考虑其他需要。而其他需要按应该先后满足的 顺序排列分别为: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 政治和美学原则意义上都是一种知识,它们最 早并不“分家”,应该都属于人类求“真”知所得的 结果,只是可以看作一门是关于社会实践的知识, 另一门是关于审美的知识。 (二)理想与现实的二律背反 事物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来发展自 身的,政治和美学也不例外。分析美学与政治其自 我否定的内部结构,会发现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 1.秩序 事实上,政治和美学的诞生都起源于人类对 “秩序”的追求。 在远古时代,人类生产力还很落后的时候,人 类实践和认识最初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认识大自 然。姑且不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孰胜孰负,在 人类对大自然有了初始的认识时,这种认识是零碎 的、混乱的、混沌的,只有把认识的结果明确化、条 理化、清晰化,知识才得以建立,这种“明确”就是一 种“秩序”。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盘古开天”之前, 在《圣经》里,上帝“创世纪”之前,世界都是混沌一 片的,人类原初时头脑中认识到的大自然也就是这 样的。而这给予了世界“秩序”的盘古神和上帝,其 实就是人类的先知。他们不是真的给予了世界“秩 序”,而是给予了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对世界的“表 象”一种秩序。这是知识产生的原初含义所决定的。 而人们凭借着对自然的“秩序”的认识,模仿这 种“秩序”建立自身的社会生活,这就有了文明,也 就是所谓的“第二自然”。正如老子说:“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政治实际上就是人们把 “秩序”用于建立群体社会生活的制度,使之人人遵 守,以利于群体里各个个体的生存。而美学实际上 就是把“秩序”用于建立人们心灵情感的规范,使之 合乎人的伦常道德。可以说,政治的目的是“善”,而 美学,不管它有意无意,它最终的旨归都是“善”,而 对秩序的追求,目的就是建立一种“善”的规范。 2.自由及其对秩序的反抗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30卷 然而,对秩序的追求只是对政治和美学的基本 要求,是政治和美学在现实中能够达到的目标。事 物的发展往往带着“自否定”的方向。那些最伟大的 政治家绝不是只希望建立一种可行的国家社会制 就无法自由地盛开,甚至正常的感情自由表达也受 到束缚,自由在何处?在中西的美学史上,都不鲜见 “秩序”和“自由”的互相斗争,如儒道之争,“格调 说”和“性灵说”之争,如西方的古典和浪漫之争。 度而已,而是往往梦想着推翻旧世界,建立一个新 世界。而不管政治家们的“乌托邦”被描绘得多么的 不同,其中绝对少不了“自由”这道最明亮的色彩。 美学史也就在这样的论争中发展前进,就像政治在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后走向文明。 因此,二者都存在着相似的二律背反的结构。 四、结语 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政治就是为了实现每个人获 得真正的“自由”这一理想,而行建立稳固的“秩序” 这一现实措施,但“秩序”就其本义来讲,必然是限 制“自由”的。两者构成“压制一反抗”的张力,政治 美学不等同于政治,美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有 其异于政治的本质特征。美植根于规律又超越规律 就总是和“斗争”、“革命”、“战争”等联系在一起。 对美学来说,建立一种心灵的秩序,让美陶冶 人的心灵达到“至善”固然重要,但人毕竟不是圣 贤,人性中必然有着自私而不是利他的“恶”的部 分,人和人之间必定存在着“恶”的因素,建立在群 体利益的意义上的“善”就只能是一种美学的理想。 的无概念性、无法脱离“善”的道德伦理的束缚又独 立于功利之外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在康德那里已 经阐述得很详细,既证明了上述的二律背反,又表 现出与政治的本质的不同。这是本文论述的前提。 美学不可能脱离政治,但也必然独立于政治之 外,美学的发展得益于政治才不至于失去应有的 “善”的秩序的控制,这是美学与政治的必然如此同 时也是应该如此的关系。 而现实的美学则往往更加重视对人个体生命的关 照,如个体感情的表达和宣泄,甚至个体生命价值 的实现。这些就是上述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 论”的最后几个需要,也就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与政 治理想的肉体的自由区别而言。而现实中,不是每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4,61,42—43. 个个体生命对群体利益的“善”来说都有价值,而 且往往实现了甲的心灵的自由就会让乙陷人心灵 的痛苦中,最简单的例子是“爱不得”。人和人之间 f2 邓小平.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255. 无论是现实利益冲突,还是情感自由冲突,都是必 然存在的。这也产生了一个类似政治的悖论:美学 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心灵的自由和幸福,而建立一种 最美好的心灵感情的规范,从而人心灵的“恶之花” [3】孙绍振,毛丹武.审美与政治【J]_江苏社会科学・文艺理 论研究,1999:56. 【4](美)马斯洛(Maslow A.H).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三联 书店,1987. Who put the Poet out of the Republic ——Ab0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from Plato’S Proposition TAN Yu-ling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 10507,China)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iS an ancient and enduring topic.In the west,Plato first put forward“Beauty iS the Idea of the Good”.but also that the Poet should be excluded from the Republic.A rational treat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iS important and signiifcant for the modern WOrid that experienced more than a century of war and chaos and for China in the need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contemporary social ideology.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heory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philosophically,then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and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rom Plato’S thesis that seemed contradictory. Key words:beauty;aesthetic;politics;iustice;truth;freedom;nat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