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练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墙上手影“孔雀” B.水中“折笔” C.湖面“月影” D.树荫下“光斑”
图1
2.如图2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图2
3.小丽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靠**面镜时,则镜中她的像的大小会(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4.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0.5m,此时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
A.1.5m B.2m C.2.5m D.5m
5.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
A.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面镜 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面镜 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6.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
A.要节约用电
B.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
C.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 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
7.如图3所示,物体AB长1.6m,平面镜CD长0.7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啊,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的高度与平面镜的长度相同,为0.7m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D.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相同,为1.6m
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4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 图4
1 / 5
9.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实像 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D.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10.如图5,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
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图5 二、填空题
11.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 m。
12.丽丽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太阳的像,她看到湖水中有树的倒影和鱼,其中“倒影”是光的 现象。
13.商场或宾馆厅堂的墙壁上常装上一块很大的平面镜,这样可以给人以增大 的感觉,这是利用了 。
14.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
,则实际的时间应是 。
15.如图7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如何确定 的位置;②如何比较 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 ,重复实验。
(3)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 。 图7 16.如图8,某人站在离湖岸边6m的C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HG在水中的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1.5m,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1m,湖宽40m,则该树HG的高度为___________m。
三、作图与实验题
17.如图10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2 / 5
18.如图12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 图12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 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 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19.实验桌上有如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
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图13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需改变的量(自变量)是 ;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 的关系; (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 。
20.某实验小组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白纸、支架、刻度尺、笔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14)。
图14
(1)小明同学在寻找蜡烛像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 。
(2)同组的小红同学用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怎么也看不清楚棋子的像,请你提出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3 / 5
21.如图15(a)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15(a) 图15(b) (1)除图中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 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代表 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图15(b)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22.玲玲同学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16甲所示,进行实验。 图16 玲玲按照图16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分析与论证】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 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4 / 5
1 2[来源:学科网] 3 4 4.2 5.0 6.8 10.0 3.7 4.5 6.3 9.5
培优练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11、答案:3
12、答案:直线传播;反射。 13、答案:空间;平面镜成像原理。 14、答案:15:20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由题可知镜面是水平放置的,故像与物是上下相反的图形,只要做出看到像的上下相反对称图形(如图6)即可知当时的时刻。
15、答案:(1)①像;②像与物;(2)棋子A到镜面的距离;对称。 图6 16、答案:8
解析:如图9,首先作出H、G两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H'、G',即HG的虚像H'G';然后把人眼D和H'连接起来,与湖面AA'交点为O。根据题意,此时H'、O、B、D四点在一条直线上(B为湖岸的上边缘)。题目中的已知用图中符号可以表示为:BC=6m,CD=1.5m,A'B= AG'=1m,AA'=40m,OA=40m-OA'。
由Rt△AOH′∽Rt△BOA′,得
再由Rt△BOA′∽Rt△DBC,得
由上面两式,求出G'H'=8m,即该树HG的高度为8m。 17、答案:如图11
18、答案:(1)像的位置;(2)大小;(3)不点燃;重合;(4)虚。
19、答案:(1)物体大小;(2)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3)物体大小。
20、答案:(1)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2)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并用射灯照射棋子。
21、答案:(1)刻度尺;(2)垂直;平面镜;反射;(3)相等;垂直;对称。
22、答案:不正确;0.5cm。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A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