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城乡学前儿童教育质量不平等,城市学前教育质量明显高于乡村,主要表现在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乡村学前教育理念滞后和城乡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悬殊且失衡方面,进而本文提出了加大财政投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普及、更新乡村学前教育思想以及加强乡村师资力量培养的相应对策,促进城乡学前儿童教育质量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城乡学前儿童教育;质量差异;分析;
一、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拉大了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差距。由于政府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管理方面的欠缺,导致学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主要由市场调节。又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供给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供给缺乏有效监督,使得幼儿园之间无序竞争,使得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因为城市经济比乡村更发达,所以市场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对象为城市。城市不仅幼儿园数量多于乡村,而且园内硬件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更加优于乡村幼儿园,同时也导致乡村幼儿园无法为其自身建设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也就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加上市场分配的局限性,导致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两极分化,部分发达城市的学前教育资源过剩,虽然会进一步促使城市学前教育设施的更新升级,但是由于乡村资金薄弱,无法跟上城市学前教育的步伐,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学前教育质量的差距,在无形之中对乡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影响。 (二)乡村学前教育理念滞后
乡村学前教育理念滞后主要表现为家长、教师的思想整体滞后。首先,乡村学前教育理念明显滞后于城市,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关注程度不足,从而导致部分乡村适龄儿童并未接受学前教育。其次与城市相比,乡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由于多数的乡村儿童家长为低学历群体,自身受教育程度低,普遍认为上幼儿园认识的字越多越好,算数水平越高越好,这种教育理念并未遵循儿童发展规律,还有多数幼教非本专业,未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育理论方面十分薄弱。他们的教育理念来自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阅读的相关书籍,这并不是说生活经验和书籍有错,而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没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程度低,无法对儿童采取针对性教育,教育的内容不全面,教育方法不合理,教育时机掌控度低,无法对学前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三)城乡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悬殊且失衡
城乡学前师资力量悬殊阻碍了乡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是乡村师幼比例失衡且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由于受到经济和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较落后的地区专业教师极度匮乏。其次男女教师比例失调,无法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也减缓了乡村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步伐。最后,乡村教师的流动性大,乡村幼儿园以民办为主体,收入低且不稳定,再加上教师编制以及职称评定难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低,更没有归属感,教师离职现象严重,也就造成了乡村儿童无法接受持续性的学前教育。 二、对策探究
(一)加大财政投入,增强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调控
财政投入与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合理高效的分配教育资源。首先,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都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让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弥补市场资源配置的不足,实现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平衡。同时把办园的重心和学前教育的重点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并且扩大对乡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形成公办(城市)帮扶民办(乡村),民办(乡村)学习公办(城市)的格局,科学合理的规划城乡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利用效益。其次,政府在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明确和落实政府责任将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学,扩宽乡村学前教育资源的输入渠道,改进完善学前教育资源供需体制,改变教育资源供需不平等现状。最后,政府也应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学前教育行业秩序和办园质量标准,杜绝无序竞争,提高办园质量。针对经济较薄弱区域的学前教育发展,实施精准学前教育扶贫方针。
(二)强化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意识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指导。首先,学前期是人的大脑发育最为快速的时期,是个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家长了解学前教育的关键性,慢慢转变他们的陈旧思想,形成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儿童有园不上、忽视学前教育的问题。其次,当地政府与幼儿园定期联合举行学前教育交流会,并借助政府的力量邀请城市优秀院长和教师入园分享办园和教学经验,向乡村家长和教师宣传优秀学前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家长和教师的学前教育理念。因此,应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和管理,规范百姓反映强烈的办园行为和收费标准。最后,乡村教师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同时避免盲从、生搬城市教学理念,要与自身教学实际相结合,在不丢失乡村特色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形成具有鲜明乡村特点的教育理念。
(三)加强乡村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乡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政府结合地域特点,平衡教师分布,对师资力量进行合理配置,同时采取鼓励政策提高乡村学前教师薪资待遇及福利,特别针对男性教师,促进男教师从教,改善乡村学前教师男女比例失衡,其次,政府应积极解决乡村学前教师编制和教师职称评定难的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学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也提高了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随之加强,对于解决乡村幼教流失问题具有积极影响。最后,乡村学前教师也应注重自我培养,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完善提升自我,成为提升乡村学前教育质量中坚力量。逐渐缩小城乡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与素质方面存在的显著差距。 参考文献
[1]张宪冰,仝梦冉,张蓓蓓.基于教育公平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166-170.
[2]洪秀敏,罗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2012,8(05):73-81.
[3]贺红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2018(09):21-26.
[4]翟博.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J].教育研究,2008(01):3-9.
[5]李军令,夏茂林,李军慧.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及解决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8):104-108.
[6]洪秀敏,马群.区域学前教育公平的权责博弈——基于城乡政府履职的差异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68-79.
[7]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育研究,2009,30(05):28-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