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构身体美学的中国话语——王晓华教授美学研究及学术品格述评

建构身体美学的中国话语——王晓华教授美学研究及学术品格述评

2021-01-16 来源:爱问旅游网
12 l黄 田 (下)2018.02 建构身体美学的中国话语 ——王晓华教授美学研究及学术品格述评 文/刘平华 摘要:纵观王晓华教授的学术研究进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学术研究始终贯穿着一 条主线,那就是以身体为主体的个体是如何在这个世界开展他的生存实践活动(自然也 就包括审美活动)。在王晓华教授看来,身体,只有身体才是审美的真正主体,意识只不 过是身体的功能和活动,意识应该将审美主体的身份归还身体。只有正本清源,让身体 重新恢复和呈现审美主体的尊严和意义,美学才能真正回归。正是基于此,王晓华教授 彻底地建构了以身体为主体的身体美学体系,为身体美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关键词:王晓华;生存实践哲学;个体哲学;主体;身体;身体美学 王晓华教授的学术研究横跨哲学、戏剧学、生态批 主体性身体美学研究,并于2016年9月出版了世界范围 评、文艺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在哲学领域, 王晓华教授以非凡的气魄和胆识建构了个体哲学体系, 内的第一部身体美学导论,也是中文世界的第一部身体 美学专著—— 身体美学导论 。这一著作的出版,为身 在戏剧学、生态批评、文艺学等学科领域,王晓华教授也 体美学的研究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颇有创获,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或许可以说,王晓华教授 一、身体问题的凸显: 最具建树、创见最丰的还是他在身体美学领域的研究。 纵观王晓华教授的学术研究进路,我们可以看到,他 以身体为主体的个体哲学体系的建构 王晓华教授在他的早期学术生涯中致力于生存实践哲 的学术研究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以身体为主体 学的研究以及个体哲学的建构。20世纪80年代末,早在 的个体是如何在这个世界开展他的生存实践活动(自然 王晓华教授任教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时候,他就发表了 也就包括审美活动)。在王晓华教授看来,身体,只有身 数篇有关个体实践的哲学,并且开始构思 个体哲学 的 体才是审美的真正主体,意识只不过是身体的功能和活 初稿。 动,意识应该将审美主体的身份归还身体。只有正本清 1990年,当时正在攻读复旦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的王 源,让身体重新恢复和呈现审美主体的尊严和意义,美学 晓华教授发表了 从原始哲学到生存实践哲学:对西方哲 才能真正回归。 在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之后,王晓华教授提出 学史的重新分期 ( 复旦学报 1990年第6期)一文,该 论文很快便被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在当时产生了较 “归根结底,所谓身心关系就不过是纯粹的虚构,真正存 大的影响。 在的是身一身问题(body-body problem)”_lJ 。也正因 在该论文中,王晓华教授提出:“任何一次真正的哲 如此,他认为传统的身体美学把意识当作主体而把身体 学革命都是为哲学奠定新的根基的运动。要走出精神哲 当作客体,并没有能够真正揭示出身心关系的本质。 学的困境,必须找到人与世界实在打交道的活动,而这就 基于此,王晓华教授在美学领域开创性地展开了他的 是人的生存实践。人在生存实践中通过身体的能动活动 C 瓜 艾..;乏,ll的身体意象 j.俸· ml{ Fh ̄hn 1 t__fB L ̄I}…the 1cn'、 lhctlL、 、_l、 … the P ̄I、1w ol u 王晓华教授发表有关身体美学的演讲 改变 界,精神作为身体的功能正是人对世界的实践关 系。这样所悄1人J住 与超越性的父系『白】题就迎刃而解r。 人之所以能够认 f}£界是 为他通过落到实处的活动建 构着世 。队 是人的 仔灾践的子过程,是人的生仔机 体对门身的错误判断”,正确的判断应是“我是身体,我 小得小是这个身体,这个£j,体乃是我的命运:我作为身体 厄法止出自身”。十晓华教授认为,精神只小过是身体的 I,l1没汁功能,精神是属十身体的并且为身体而存 ,传统 制。” ‘ 从这篇沦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工晓华教授的 哲 ’ fJ精砷和身体的地位 个体哲学巾得到r根本性的 早 L 想中,身体问题已经【nJ m柬,在他看来,人是通 扭转。 过身体的实战活动来改变l廿界的,精神 小过是身体的 功能,而这止 工晓 救授同后建构 体性身体荚学体 系的…发点。 芷该沦艾叶l,卜晓华教投提Ⅲ:“ {克思之高1-海德 I:晓华教授在((个体哲学))的白序中这样说道:“/f 嘲于中国背景,以西方人哲为对话者并欲超越之。”而这 种超越,正是要通过“我是身体”的实践本体i仑_求完成的, 通过失践本体从精神到身体的转化,王晓 教授以一他 学者的雄心试 完成他存哲学领域里的哥rI尼式 命。 {=}}尔等人之处 J :他从人的荩本生存条件和对这些条 件的生产人手,细敛地分析 iL会实践任历史I}I的发展, 通过 会深 结 的运动术 解思维 存在的火系问题, 而为,L仃灾践哲学所眨示的前景也就更为广阔。但是 JJ克思由十卡 把 意力集巾 社会实戕的宏观运动上, 埘个体实践等 题的研究还未来得肢展开,仅仅留『 了 一 晓华在 个体哲学 一书中大力颂扬个体的…¨和 解放,凸显个体仔在的价值和意义,他所建构的个体哲学 体系得剑了多位学者的高度评价,正如海南人学耿J}:君 教投所晚, 个体哲学 一书“为个体存住建 ·种邢性 根据,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是-条漫长的路,Ji晓 的 个体哲学 应该蜕足站在最前沿的”l4】。上海大学葛红 兵敦投也对本书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迄今为 , 夺原圳。达就 求马范思哲学的继承者们f}Jj底实 现马克思哲学的琏本原 ,埘生存实践进行更为细敛的 6开究。”I2]”LL 肚f这 r_,下晓华教授 1992年完成 个 体哲学 -书,并J 2002年 } 海 联 店 版。 ,王晓华教投进·步I 释自己 真正成功地完成r对‘人的存在的个体性’这一命题, 巾国 境中似乎只有于晓华这一个范式。” 任 个体哲学)) 一 二、身体问题的展开:生命美学、 生态美学、身体美学及“泛个体主义” 2005年,王晓华教授参与教育郜重点课题 两办美学 的J 1j限研究 的研究,并出版 两 生命关学f『ri)限6』f究 的观点,jf:几 鲜H』】地指 “-I ̄f]、J必须改变他统的语法;不 说‘我的身体’l羊『1‘我拥仃身体’,f^i说‘我是身体’平几 ‘我作为身体’。”【 l住王晓f1匕教授看来“我拥有一个身体” 是错的, 为这句哺本质I 是 身体之上义设定了一个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午,J三晓华教授义…版 住 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黑龙汀人民出版} ),并获深圳市第 }申秘的我,“我拥有身体” 是一个错 的判断,是“身 14 1蓠苗圃 (下)2O18.02 四届社会科学奖论文类一等奖。 斥理性,理性是属于精神的,而精神是统一于身体的。他 从《个体哲学》到 西方生命美学局限研究 ,再到 所孜孜以求的是建构身心一体化的学术体系,是创造身 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从哲学到美学再到文艺学,表面 体美学的尼采学派。正因如此,他高度评价尼采,视之为 上看似乎远离了身体,但实际上,在王晓华教授的研究 自己的精神先驱。在评价尼采生命美学的时候,王晓华教 中,反而恰恰是其对身体问题进行探索的进一步展开和 授曾说:“那么是否这一个关联着存在的此在,已经就是 深入。 更本质性的强力意志结构,是否它已完成了身心的一体 在 西方生命美学局限研究 一书中,王晓华教授直 化,并足以承当艺术审美的独特使命?”[6] 这似乎是追 接从美学何以发生这一根本性问题入手,同时他还立足 问,但实为肯定。 于现代西方的生态美学、实践美学、身体美学,着重梳理 到了2006年,王晓华教授又出版了 在现代和后现 “审美主体”和“审美工具”这两个基本范畴,并重新建 构出具有完整性生命意义的审美主体。不仅如此,王晓华 教授还在本书中全面梳理了西方生命美学,并且以开阔 的视野和精密的思辨指出了西方生命美学的局限之处。 王晓华教授指出,虽然现代西方美学已经开始落实到 个体了,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局限,那就是身体的缺席。无 论是叔本华的意志论,还是梅洛一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或 者是怀特海的过程机体哲学乃至莫尔特曼的过程神学, 虽然都以个体为本位,但它们又或多或少都把精神预设 为主体,因而最终都无法彻底肯定身体的地位。在这种把 精神当作主体的哲学体系中,以身体为主体的生命美学 难以获得诞生的机缘。 同时,王晓华教授在全面梳理了西方生命美学的局限 之后,从中发现了一种超越这一局限的可能性,这一可能 性的实践就是要恢复身体的主体地位。只有恢复了身体 的主体地位,人与世界的最根本联系才会凸显出来,那就 是我们人是身体,而身体则自然需要阳光、食物、水分、 居所,但是我们作为身体在同一个时刻只能在同一个地 方,所以我们作为以身体为主体的个体则必须与其他人 以及非人类个体联合。我们人作为以身体为主体的个体, 需要和其他生命甚至非生命互相成全,王晓华教授从这 一基本立场出发,发展出了他的生态美学思想。 另外,王晓华教授还在本书中进一步质疑西方哲学的 身心二元论,他这样说道:“如果继续以二元对立的目光 看待人的生存本身,把它当成理性与感性的组合,而又过 分强调感性而排斥理性,就会进而只剩下感官化的身体 性。这也正是现代审美主义逐步发展而来的最后归宿。就 在这一点上,人学化的美学实际极容易成为现代审美主 义的理论支柱。”[ 】2 。 虽然王晓华教授极其重视人的身体性,并且指出“我 是身体”,但是他也特别强调,强调身体并不等于就要排 代之间 。该书虽然是文艺学专著,但是一如既往地探讨 着“个体”和“身体”这两个彼此相关的主题。在本书中, 通过回顾和梳理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史,他进一步发 展了他的个体哲学,并因此为后来的身体美学建构埋下 了伏笔。在回顾现代以降的主流文艺学时,他切中肯綮地 指出:“旧主体论文艺学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欠缺:将 人设定为面对整个世界的主体,忘记了人乃是在世界中 的存在(Being—in—the world),世界上的其它存在物也 是独立的个体。作为个体,万物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并在 这种意义上是thing-in-itself(自在之物)。亚里士多德 称个体为第一本体所强调的正是个体的独立自主品格。 他认为本体为一切属性的主体和基础等于说个体是自身 的基础,也就是说,个体作为本体是自因的。万物自因, 万物由于自因而白化和自持,万物皆在自因的意义上是 主体,这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性。”[7]也正是基于此, 王晓华教授进一步发展了他的以身体为主体的个体哲学, 提出了“泛个体主义(Pan-individualism)”,并要以此取 代以人作为中心的个体主义(human—c ente r ed individualism)”。 三、身体主体的挺立:西方身体美学研究 2005年3月,王晓华教授在 江海学刊 发表他第一 篇有关身体美学的论文—— 身体美学:回归身体主体的 美学——以西方美学史为例》,正式涉足身体美学领域。 在此文中,王晓华教授鲜明地指出,把身体当作审美客体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身体美学,身体美学的真正建构必 须以身体作为主体。以身体作为主体的身体美学从根本 意义上说不是美学的一个学科,而是美学本身。就如王晓 华教授在文中所说的那样“它的诞生意味着美学在漫长 的迷途之后终于回归了身体之根”【8】 。正如有学者所说的 那样,这是“一篇对身体美学基本问题探讨的好文章,该 美学学人l 15 文在行文表述上颇有气魄,其中的不少理论观点发人深 思,很有启发性"【 。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王晓华教授持续关注身体 问题已近30年,他在本书中对西方哲学史上灵魂与肉体  2016年1月,王晓华教授出版 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 的博弈进行了全面、缜密、深刻的分析,为长期被遮蔽、象——从主体观的角度看 (人民出版社)一书。正如王 低估、贬抑的身体正名。王晓华教授无情地批判了轻视身 晓华教授本人所说,他从未放弃过“试图构建‘从身体出 体的西方传统美学,因为“离开了身体的劳作,感性生活 发’的哲学体系”,而本书正是王晓华教授试图重构西方 就会立刻终结。身体是感性生活开始的地方,也是它终结 美学史上身体意象谱系的成果。 之处。没有无身体的感性,更没有无身体的人类生活。与 1o】13。王晓华教授认 王晓华教授在该书的((导言》中即开门见山:“本书 身体失去联系的美学是无家的游子”【将力图敞开身体一主体被遮蔽的踪迹、谱系、真相。对于 为,必须让美学回归根本,而美学之根本正是我们的身 身体一主体意象的再现和颂扬是本书的重要特色。它重 构和再现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史,并非为了完成一个 中立的学术规划,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学术使命:结束身 体一主体在美学中被遮蔽、贬抑、侮辱的历史,开辟、清 理、修整、拓宽美学回家的路。”[1 0 ]弗雷泽在人类学巨著 金枝))中这样写道:“一个动 物活着并且行动,是因为他(它)身体里面由一个d,IJ,的 动物使得他(它)行动,如果人活着并且行动,也是因为 人体里面有一个小人或小动物使得他行动。”『】1]8 那么我们的体内究竟有没有这么一个“小人或小动 物”(实际上就是灵魂)的存在呢?王晓华教授在本书给 出了明确的回答。王晓华教授通过本书的论述,彻底敞 开、揭示、言明了身体的主体性,身体因此真正在美学话 语中站了起来。因此之故,这本书“成形的过程也可视为 ‘送神’的仪式”。这个“神”并非宗教之神,而是神这一 观念的本源——灵魂。他的这一论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 在全面梳理了西方美学中身体与灵魂博弈过程后的合理 推论。在王晓华教授看来,几千年的西方传统美学只不过 是以灵魂主体的独角戏,整个传统西方美学史从本质上 将不过是一部灵魂对身体实行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也 是一部身体向灵魂抗争的历史。虽然,在灵魂与身体的博 弈当中,身体几乎从来都处于下风,但是身体却从未停止 过发声。终于,到了20世纪,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西 方当代哲学家们(如胡塞尔)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 口号,“身体”终于第一次被放置到了当代西方思想的中 心地位。“身体美学”也终于走出了学界边缘,成为学界 研究热点之一。但正如王晓华教授所言,他之所以“持续 关注身体话题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坚守我的理论 立场:人是身体,身体是生活实践(自然也是审美)的主 体。”[1 0】 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身体美学建构相对独立于 西方话语,属于一个独创性的过程。 体。这是原初的身体,是感性生活开始的地方,是生命的 同义语,是真正的主体性存在。基于这样的理念,王晓华 教授在本书中全面勾勒了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梳理 了从古希腊罗马一直到20世纪以来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 象,与此同时,他还揭开了西方传统美学用复杂而精致的 语言为灵魂编织的神秘面纱,灵魂也因此终于显露她的 真相:一个虚构的产物,一个被推上神坛的幻影,一个必 须告别的存在。 正如胡志红教授所言,本书“让人深思动容,真是‘寂 然凝虑,思接千载……吐纳珠玉之声’,既有对灵魂导向 美学大哲苏格拉底、柏拉图及笛卡尔等的深刻批判,也有 对身体美学大哲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及尼采等的 高度颂扬,更显作者重构身体美学的学术胆略。”【12】在笔者 看来,他配得上这个评价。 四、创造身体美学的中国话语: 彻底的身体美学体系之建构 2005年,王晓华教授在((身体美学回归身体主体的美 学——以西方美学史为例》一文中这样结尾:“如果中国 美学家能够凭借本土文化的特殊品格,在西方美学家止 步的地方向前走,建构出彻底的身体美学,那么,中国美 学将对世界美学做出革命性的贡献。”【8】1 2016年9月,王晓华教授出版 身体美学导论》(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一书,建构出了彻底的 身体美学,完成了11年前他自己所提出的构想,也实现 了他当年对中国美学家的期待。 如果说在西语世界,身体美学的第一本专著是舒斯特 曼先生的((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 ,那么,在中文世界,身 体美学的第一本专著无疑当属王晓华教授这本著作,同 时,这本专著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本身体美学导论,填补 了世界美学的一个空白。 作为一门学科,身体美学是由 身体意识与身体美 16美 呵 (下)2018.O2 学 的作者即当代美国实用主义大哲舒斯特曼率先提出 就必须回到其起源和承担者——能动的身体一主体。正 的。舒斯特曼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他不仅 如当代著名美学家程相占教授对本书的评论“客观地说, 为通俗艺术做辩护,并且将身体拉进美学的事业,试图通 王著的书名有点‘文不对题’,因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过一些方法用身体感知来调解感觉、认知、生活、实践。 ‘身体美学’——不是研究身体作为审美对象,身体作为 他这样定义身体美学:“身体美学可以暂时定义为:对一 审美主体、具身的审美活动等问题的著作,而是‘回归身 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 体’或‘回到身体’的美学。”[15l程相占教授的眼光是非常 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13 这个定义 独到而敏锐的, 身体美学导论》就如本书在封面上的介 略显含混,作者似乎欲言又止。他在担忧什么?是害怕已 绍一样,“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身体美学导论,而是展示了 经被污名化的身体破坏了美学的声誉吗?对于舒斯特曼 更高的学术追求:使美学回到身体一主体,并因而建构原 的不彻底性,王晓华教授可谓洞若观火。在他看来,舒斯 特曼对身体美学的定义和阐释仅仅是“在回归身体的路 上”…拍。事实上,这折射出一种集体性的征兆:“西方美 学家们的脚步大都并不坚定,时常显出犹疑之态。 ̄[1126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王晓华教授认为这主要是因为 “在涉及身体一主体如何承担‘高级’活动(如理性思维 和自由意志)时,西方美学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在分 析其深层缘由时,王晓华教授认为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 面:一方面,这是因为在基督教气氛非常浓厚的西方文化 背景之下,要否定灵魂的存在需要巨大的勇气;另一方 面,要从理论上解释身体如何可以思想这个方面也并非 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导致了西方美学家们在面对身体一 主体和灵魂一主体的矛盾前采取了一种调和的方法,他 们希望能够同时肯定身体和灵魂,就如埃克伯特一法阿 斯所说的:“身体……是身一脑一心复合体(a body- brain-mind complex)不可分割而统一的部分。”【】 诸如 此类的言说又会产生新的困境:心或脑难道不是身体的 一部分?为什么将部分与整体并列?此类做法又暴露了 怎样的学术病灶? 面对这种困境,王晓华教授在总结前贤的基础上,开 始思考身体美学的回归之路。在他 身体美学导论 一书 中,王晓华教授从身体一主体出发,整合了东西方文化中 已有的身体一主体思想,重新解释审美的起源、发生学机 制、归宿,终于建构出了完全意义上的身体美学。王晓华 教授认为,根据现代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思想只不过 是身体的功能,人就是具有高级活动能力的身体。从这个 角度看,“灵魂”或许是不必要的假设,身体是审美独一 的承担者。没有身体,就没有美学(感性学)。然而,迄 今为止的主流美学都把精神活动归属为灵魂。于是,悖论 出现了:美学是感性学,其承担者却被当作超感性的存 在,因此,它面临着合法性危机。要克服这个矛盾,美学 创性的汉语美学体系。”但是,和程相占教授的观点所不 同的是,笔者并不认为本书是“文不对题”。与此相反,笔 者以为本书的学术价值恰恰就体现在他的“文不对题”, 这个“文不对题”实则才是真正的对题。这是因为人的身 体并不是心灵的附庸,也并不仅仅是像梅洛一庞蒂所说 的“人是拥有肉体的心”『 1,或如舒斯特曼所言的“作为 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lIJ。叭,这是因为 我们作为人就是身体,没有身体也就没有人的存在,我们 的“身体是生存的承担者,也是审美的主体”【1】5 ,这是因 为我们的“身体是生产(包括自我生产)的主体。它积极 地承担生存,改变环绕它的事物,抵抗强加给它的一切。 在身体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力量、智慧、美的源泉,找到 审美的出发点和归宿。”[1l”基于此,我们可以说,舒斯特 曼先生在((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 一书中所建构的身体美 学只是个起点和参照,而王晓华教授在 身体美学导论 一书中所建构的身体美学才是完全意义上的身体美学。 这是美学向身体的回归,这也是美学对心灵的超越,是身 体收复了本就应该属于自己的领地。 只要我们回顾主流美学史,就会懂得这种收复的重 要意义。几千年来,人所是的身体一直被肢解和遮蔽,身 体的理性活动被转让给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灵魂, 而这导致了身体在主流学术界一直处于缺席或半缺席的 状态。到了20世纪末期,英国学者伊格尔顿还曾试探性 地追问:“倘若理性的观念从身体中产生而非身体必须与 已经在那里的理性联结,如果大胆地回溯并在身体的基 础上重建一切——伦理、历史、政治、理性,情形又将如 何?” 虽然由于舒斯特曼等当代学者的努力,身心之争 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位移,但主流美学语境中的身体仍 然处于心灵的桎梏之下。同时,因为西方的强势地位,东 方学术也几乎是对西方学术亦步亦趋,汉语话语中的主 流身体美学几乎都停留在客体论的藩篱之内,而王晓华 美学学人』17 教授想要超越的正是这种学术状况。正如本书的内封所 白尼革命”。从以灵魂为主体的美学转向以身体为主体的 介绍的那样,本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身体美学导论,而是 美学,这是美学向自身的回归之路,是一个必须完成的返 展示了更高的学术追求:使美学回到身体一主体,并因而 家之旅。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美学革命的到来。 建构原创性的汉语美学体系。从身体一主体概念出发,本 书作者意欲创建原创性的汉语美学体系:(1)整合西方和 参考文献: 中国已有的身体一主体性思想,将之纳入到本书所建构 出的主体论身体美学体系中;(2)从身体一主体概念出 发,重新解释审美的起源、发生学机制、归宿,敞开艺术 [1]王晓华身体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 6. 【2】王晓华.从原始哲学到生存实践哲学:对西方哲学史的重 活动的本性;(3)推动美学研究的全面转型。 在写作过程中,王晓华教授特别凸显对原创性的追 求。而追求原创性恰恰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基本吁求。 王晓华教授在本书引入身体主体论这一视野将使这个吁 求由憧憬和规划落实为具体的建构:其一,从精神主体论 到身体主体论的转型在西方尚未完成,因此,推动这个转 型可能使当代汉语美学克服后殖民语境,超越借鉴西方 话语的状态;其二,中国传统美学中虽然存在身体主体性 的思想萌芽,但不存在完整的身体主体性思想体系和相 应的美学建构,故而引入身体主体论视野可以使当代汉 语美学建构整合和超越传统思想资源,具有对于“传统” 而言的原创性。 王晓华教授 身体美学导论 一书的出版,正是这种 原创性的体现,他不但完成了世界范围内首部身体美学 导论,还建构出了一个彻底的身体美学体系,为身体美学 的研究和发展开辟出了新天地。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中国学者对西方的超越,也是对 传统美学的超越。而王晓华教授之所以能够超越前贤,为 美学的发展和身体美学的完全建立做出重大贡献,笔者 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三点:第一,王晓华教授作为一 个中文世界的学者,几乎完全没有西方美学家们的宗教 包袱,无需担心舆论压力;第二,王晓华教授本身就有深 厚的中西方学术素养,具备承担此任的知识结构和胸襟 胆魄;第三,也是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王晓华 教授作为被誉为“文化启蒙年代”的20世纪80年代的大 学生,他本人就非常富有民族情怀、学术雄心、现代启蒙 意识,正是这种民族情怀、学术雄心、启蒙意识使王晓华 教授努力超越前贤,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奋进和探索,终于 成为中国当代身体美学的开创者。 康德曾评价自己 纯粹理性批判 的出版是哲学的 “哥白尼革命”,那么,笔者也不妨大胆地说一句,王晓华 教授((身体美学导论 一书的出版很可能引发美学的“哥 新分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 990(6):31—44. 【3】王晓华.个体哲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 6. 【4】耿开君.个体哲学的建构及其中国文化的背景:评王晓华 的《个体哲学 【J]l探索与争鸣,2002(1 2):42—44. [5】葛红兵.个体及其在世结构:评王晓华先生 个体哲学》 [J】.学术月刊,2005(9):73--79. [6】王晓华.西方生命美学局限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2005. [7】王晓华.在现代和后现代之I'd[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2006:209. 【8】王晓华.身体美学回归身体主体的美学:以西方美学史为 例【J】l江海学刊,2005(3):5--1 3. [9】胡强.近年来身体美学研究述论[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 版),2007(1 2):5--9. 【1 o]王晓华.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 6 [1]】弗雷泽.金枝[M].汪培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 3. [1 2]胡志红.身体的沧桑历程与身体美学的构建:关于王晓 华 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的一种解读[J】.绵阳师范学报, 201 6(7):1 55--1 55 [1 3】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彭锋,译.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2:354. [1 4]Ekbert Fass,The Genealogy of Aesthe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1 3. [1 5】程相占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评王晓 华《身体美学导论》【J】中国图书评论,201 7(5):1 1 4-1 1 7. [1 6]Maurice Merleau-Ponty,The World of Perception,Oxon& New York:Routledge,2008,P.43. 【1 7]Terry Eagleton,The Ideology of the Aesthetic,Oxfo ̄:d:Blackwell Publishing.1 990.P.1 97. 作者简介:刘平华,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编辑:李光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