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2024-01-16 来源:爱问旅游网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教育案例是⼀个教育情境的故事。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

  案例介绍:

  阮XX,⼥,15岁,初⼆年级学⽣。该⽣是单亲,⽗亲在其读⼩学四年级时遇车祸去世,母亲是某电动门公司的职员,性情内向,⾃发⽣不幸之后,扶养⼥⼉的重担落在了她⼀个⼈⾝上,她显得更为虚弱。对于⼥⼉的教育也显得⼼有余⽽⼒不⾜。

  该⽣虽然聪明、要强,但学习成绩⼀般,性情怪异,⾏为举⽌异常,有性别错位趋势,很难与⽼师、同学相处。卫⽣习惯差,⼿脸总是有污秽;作为⼀个⼩⼥孩,总喜欢穿男性服装,如迷彩服。平时课内喜欢在桌上涂涂抹抹,地上常有纸屑。⼈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盾,刚开学就与⼀位男同学打架,对于班⼲部的管理充⽿不闻。对于⽼师的批评教育常报以对抗情绪,稍有不顺,就在教室不顾课堂纪律⼤发光⽕。初⼀时,曾与其原班主任发⽣过激烈的冲突。

  案例分析:

  1、当时作为已12岁的阮XX来说,⼀直宠爱着她的⽗亲的去世,给了她严重的打击,恋⽗情结⼀直⽆法从内⼼消除。

  2、母亲性情软弱,对于⼥⼉的教育也甚感⼒不从⼼。曾经带其到⼼理医⽣处咨询,结论是:患有多动症、轻微⾃闭症以及抑郁症。

  3、⾃不幸发⽣以后,⽼师对其⾏为引导不够,同学也曾经有过冷嘲热讽,以⾄于养成了怪僻的性情。

  辅导⽅法:

  1、给予孩⼦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充分利⽤本⼈性别的优势,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经常在课间找她谈话,谈学习,谈⽣活,谈兴趣,让其能从平时的接触与交流中体会到另⼀种⽗爱。由于其与本班下班教师刘晓玲较谈得拢,故初步制定师⽣结对计划(即德育导师制)。

  2、积极联系学校政教处,充分利⽤学校⼼理辅导员的科学指导,使⾃⼰在对该⽣的⼼理矫正及教育上有⼀个明确的⽅向。

  3、积极主动联系家长, 实⾏家校联系制度,努⼒共同教育。

  4、⿎励其他学⽣多与该⽣接触,多点宽容,并在班中成⽴了“友谊⼩联盟”,⽣⽣结对,让该⽣真正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励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其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

  5、⿎励该⽣发展特长,提⾼⾃信,培养健康良好的⼼理素质。不管在平时还是在课堂中,不管在偶遇时还是在交谈中,我都会有意⽆意地暗⽰或直接提醒对⽅“你在进步”,让其对⾃⼰产⽣信⼼,对学习⽣活产⽣兴趣;让其在这种不断的期待中成为现实。

  辅导效果:

  通过以上⼏⽅⾯的努⼒和多渠道的配合,近⼀个学期过来,该⽣已经有了明显地进步,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为习惯有所矫正,上课能积极举⼿发⾔,能积极参加课堂讨论。⾃信⼼也有了较⼤的提⾼,能主动向班主任提出申请担任班⼲部,开始也能慢慢地接受⽼师和同学的劝告与批评„„在后半学期中,曾在班级的⼀次辩论赛中被评为“最佳辩⼿”,多次被评为班中的“每周⼀星”。作为⼀位班主任,让每个学⽣健康成长不仅是我的职责,更是对我的考验,我真诚地期望她在今后的学习与⽣活中有更⼤的进步。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2

  案例介绍:李某,男,15岁,初中⼆年级学⽣,单亲家庭,和母亲⼀起⽣活。读初⼀年的时候学习状态很好,课堂上总是踊跃发⾔,成绩也不错,和同学⾮常合群,集体荣誉感也很强,⾮常懂事,因此深得⽼师、学⽣的信任;但进⼊初⼆年时情况就慢慢地发⽣了变化:先是课堂上、课后⼏乎没了他的声⾳,也不再与同学交流,也不再关注集体,成天紧绷着脸,后来作业也不做,课堂上经常睡觉,甚⾄经常⽆故缺课,成绩⼀落千丈。

  案例分析

  ⼀发现他的变化,我便及时与他的家⼈联系,在⼀个星期⼀的下午我到他家去家访。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他的⽗亲是个极其粗暴的⼈,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亲的打骂,但是,当⽗亲⼼情好的时候,⼜会满⾜他⼀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怕事⼜固执任性。不久前,⽗母离了婚,使他受到很⼤打击,情感变得很脆弱,⼼理压⼒增⼤,觉得⾃⼰在同学⾯前抬不起头来,⼲脆就把⾃⼰反锁在家⾥,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通过这次家访,我明⽩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突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理平衡,变得加焦虑不安,感到孤⽴⽆助,继⽽逃避,这是⼀种⾼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师若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理,反⽽会增强这种⼼理。长期下去,最终将导致对任何⼈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直⾄不可救药。

  辅导⽅法及效果:

  第⼀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母的责任,使他摆脱⼼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的重任。我⼀次⼀次地⽤课余时间进⾏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作,希望他承认、⾯对现实,树⽴起⽣活的信⼼,尽量不要在孩⼦⾯前哭诉,因为这样于事⽆补,反⽽会增加他的⼼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的⽗亲,说服他多⽤⼀些空余时间回来看看孩⼦,多关⼼他,尽到⼀个⽗亲的责任,不要因家庭关系⽽毁了孩⼦。经过多次推⼼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使孩⼦的⼼理发⽣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再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第⼆步:在师⽣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时,⽼躲着不见,或是⼀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理的表现,其实其内⼼还是渴望得到别⼈的同情和关⼼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的耐⼼和热情地给他讲班⾥发⽣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起学习,⼀起活动。我主动与他接近,缩短⼼理距离,想⽤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丝笑容。此后,他瘦弱的⾝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但我并不满⾜于此,⼀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我了解到这个孩⼦⾃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即使没来上学的⽇⼦,他都能⾃学。有⼀天他来上学了,上课时,我提出⼀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眼⾥露出⼀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师相信你⼀定能⾏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闭⼼理,激发起⾃信⼼和上进⼼。⼼灵的交往,热情的⿎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步:组织主题班会,激发起他对⽣活的热爱,学会⾃强,提⾼⾃我⼼理承受能⼒。 为了使这孩⼦学会⾃强,也教育其他学⽣,我组织了⼀次主题班会《如何⾯对困难和挫折》。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的看法:有的说,⾯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进取,做⼀个有⽤于社会的⼈;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个勇敢的⼈;有的说,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才是坚强的⼈„„

同学们还⽤精彩的⼩品,悦⽿的歌声等形式表达了积极进取、⾃强不息的主

题。我细细地观察,发现这孩⼦的眼圈红了。于是,轻轻地⾛过去,扶起他瘦弱的肩膀,把他引到会场的中⼼,“想说说你的看法吗?”他缓缓地抬起头,坚定⽽清晰地告诉⼤家:“我要从现在做起,⾯对现实,做⼀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她的话博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个宽松有益的⼼理环境,引导这孩⼦焕发起对美好⽣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和勇⽓。

  反思:

  1.我们不能把学⽣的⼼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的素质结构由⽣理素质、⼼理素质和社会⽂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理,很难提⾼学⽣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学习成绩的⾼低,品德的优劣,⽽忽略了对学⽣全⾯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的⼼理健康教育,甚⾄把⼼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法来解决⼼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作的实际效果⼤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对学习与⽣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理健康教育,也是⾛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2.我们要以对孩⼦终⾝发展⾼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发展⽇趋多元化的今天,⼈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理困扰。青少年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半依赖的⽭盾时期,有其特殊的⼼理⽭盾,有成⼈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们的许多⼼理冲突,或被⾃我掩盖,或被成⼈忽视,视⽽不见,置若罔闻,以⾄不少孩⼦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助,只好压抑于⼼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甚⾄诱发各种⼼理障碍乃⾄⼼理疾病。现实的

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孩⼦们终⾝发展⾼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其⼼理教育,每⼀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是青少年学⽣的⼼理顾问及⼼理保健医⽣这⼀特殊⾓⾊,应及时发现他们的⼼理问题,利⽤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们进⾏⼼理教育,满⾜其⼼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活,增强承受各种⼼理压⼒和处理各种⼼理危机的能⼒,提⾼⼼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3

  案例介绍 :徐某,男,15岁,⾛读⽣,学习成绩中等,智⼒较好,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理科成绩较突出。性格倔强,⾃尊⼼特强,逆反⼼理⼗分严重。经常和⽗母、⽼师发⽣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在家⾥,⼀旦⽗母不能满⾜他的要求,他就使性⼦,以赖在床上装病不去上课来抵抗⽗母,弄得⽗母亲实在⽆计可施。在学校,他这种反抗⾏为也很尖锐。每当⽼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师,⼀副不服⽓的样⼦,甚⾄还和⽼师顶嘴。数学⽼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师作对,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数学科考试时做得起的题都故意不做,数学成绩常常是交⽩卷或⼏分。多次找他谈话,他⼀句也听不进去,是个家长和⽼师⼗分头疼的孩⼦。

  案例分析 :该⽣的叛逆⾏为是进⼊青春期的⼀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对⼤⼈都有⼀种逆反⼼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过不去,认为伤害了⾃⼰,因⽽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是家庭教育⽅式不当。徐某的⽗亲是我校附近⼚⾥的⼀名职⼯,⼯作压⼒较⼤,也很繁琐,和孩⼦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他的母亲主要关⼼孩⼦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的思想教育,认为孩⼦还⼩,⼤了就会懂事的。在孩⼦的教育问题上,两⼈的⽅式也常常不⼀致。

  ⼆是个别⽼师不懂得学⽣的⼼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式不当,使⽭盾和冲突⽇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偏见,以为与⽼师、家长对着⼲很勇敢,是⼀种英雄⾏为,因⽽盲⽬反抗,拒绝⼀切批评。

  辅导⽅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徐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些教育孩⼦的书籍,提⾼⾃⾝教育⽔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交朋友,多⿎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的需求,不挫伤他的⾃尊⼼,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到⼤⾃然去呼吸新鲜空⽓,为孩⼦安排有意义的⽣⽇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情绪。

  3、春风化⾬,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正⾯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尊⼼,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点他的名字,⽽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帮助他分清是⾮,意识到⾃⼰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师要善于挖掘学⽣⾝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利⽤徐某在数理化⽅⾯的优势成⽴⼀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部分⼼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师的信赖、同学的⽀持使他的态度发⽣了很⼤的转变。

  5、本⼈的⾃我调节:指导徐某阅读⼀些伟⼈、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使他明⽩只有胸怀宽⼴,能接受他⼈意见的⼈才能成就伟⼤的事业。把注意⼒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出错误的⼼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理辅导:徐某这种顽固的逆反⼼理不是⼀、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了解他的内⼼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徐某的逆反⼼理已逐渐消除,和⽗母、⽼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学习⽐以往更认真,上数学课还主动举⼿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数学成绩很快就跃到了90多分。尤其可喜的是,“饭来张⼝”的他在家也能帮⽗母分担家务了,变得懂事多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