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心得体会800字
在黑暗的卧室里,我挥着稚嫩的小手招呼着老爸来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天还没黑,而我却把窗帘全拉上了,也没有开灯,只拿了一个手电筒,你们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跟我来看一看吧!
不久前,我从书中看到了美国医生、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发现的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一“杨氏双缝干涉”。这个实验看似很简单:假设在一块硬纸板上剪了一个竖长条缝隙,人站在硬纸板前用手电筒对硬纸板照射,那么墙上就会映出一条一样的光栅,但如果剪了两条缝隙,墙上却会映出许多光带。科学家们都认为这是缝隙的光波叠加的原理。
看到这里,我的心中充满了疑问,透过两条缝隙怎么会映出这么多条光带?光波真的会如此神奇吗?我不禁有了动手实践的欲望。
在书房里,我找了一块长方形硬纸板,并在硬纸板上剪了两条成年人食指宽度,8厘米长的缝隙。接着,我拿着手机开启闪光灯模式对着它拍照,希望墙上会出现许多条光带。可现实却让我激动的心情跌入了谷底,墙面只有两条孤零零的光带!我照着实验步骤又重做了一遍,却依旧没有所期盼的效果。
我很纳闷,为什么墙上只有两条光带呢?当我的视线再次瞄回书本时,脑海一下豁然开朗。原来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照射的光源要强、要稳,而且缝隙太开会达不到光波重叠的效果。找到失败的原因后,我立马将窗帘拉上,将原先的手机换成手电筒,打开最亮的光源再次射向硬纸板,哈!墙面上终于出现了许多条光栅,有的清晰,有的模糊,全都叠加在一起!就像是现实中的景物和海市蜃楼重叠在一起一样。“耶,实验终于成功了,真是太神奇了!老爸,快来看!”我兴奋得真想和全世界分享成功的喜悦。爸爸知道了我的实
验过程后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直夸我有钻研的精神。
虽然我只是做了一个最简易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但它却让我见识到了光波的神奇。如果这神奇的光波能巧妙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就让我们从现在起勇于探索、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