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影像学(总论部分)

医学影像学(总论部分)

2021-03-12 来源:爱问旅游网
医学影像学(总论部分) 第一章 概述

★定义

★任务:①疾病诊断;②科学的影响治疗;③部分疾病的直接治疗。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imageology)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

★医学影像学涵盖的内容:①X线成像(X-ray radiography)②CT (Computed tomography)

③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④DSA与介入放射学(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⑤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G)⑥核医学(Nucleus medicine)

第二章 X线检查(X-ray examination)

第一节 X线的产生

1895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发现

1、产生X线的3个条件: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灯丝;②电子群高速运行—高压发生器; ③高速运行中的电子群突然受阻—钨靶。 2、满足上述要求的设备 第二节 X线的特性

为一种电磁波,波长0.0006~50nm。X线成像的波长为0.031~0.008nm。 ①穿透性②荧光效应③感光效应④电离效应 第三节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①具有一定穿透力的X线

②被穿透的物质存在着密度或/和厚度的差异(即存在对X线吸收量的不同)。 ③能感应这种不同量X线的物质(感光材料) 密度增高 白;透亮度增高 黑

第四节 X线检查技术(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 1、透视(fluoroscopy)

优点:①可观察器官的运动;②可随时转动病人体位;③经济、快速。 缺点:①观察粗糙; ②无永久记录。 2、摄片(radiography)

优点:①成像质量好;②有永久记录。

缺点:①不能观察器官的运动,且不能任意转动病人体位; ②费用相对高。 3、造影检查(examination with contrast) ⑴造影剂种类:①钡剂;②碘剂;③气体。

⑵造影剂给予方法:①直接给予 包括口服、灌注、穿刺、静脉注射等;②间接给予 ⑶查前准备及副反应处理 第五节 X线检查的进展

数字化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 1、基本原理

穿过人体不 记录在影像板 经计算机的处 同量的X线 (含特殊物质) 理并成像 2、DR图像的优越性

①数字化信息②可进行多种后处理③摄片条件宽容度大④便于存储、传输和交流

第三章 CT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1972年用于临床。由Hounsfield发明。诺贝尔奖。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组织间X线吸收系数(CT值)的差别是CT成像的基础 第二节 CT机的主要构成

①扫描部分: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②计算机系统;③图象显示和存储系统。 第三节 CT图像特点

①主要为横断面图像②非重叠影像③密度分辨率高④密度可定量—CT值( Hounsfield unit,HU) CT值的定义和意义

骨皮质—1000HU(白)、水——0HU、空气—— -1000HU(黑) 窗宽(window widith)与窗位(window centre,level)

CT检查的受限处:图象信号源仍为X线、直接成像为横断面、增强扫描造影剂的使用等。 第四节 CT的检查方法 1、 平扫(plain CT)2、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3、高分辨力扫描(high resolution CT,HRCT)

4、靶扫描(target scanning) 第五节 CT新进展

1、 硬件 螺旋CT(spiral CT,helical CT):单排 多排 平板

电子束CT(electric beam CT,EBCT;ultrafast CT, UFCT)

2、 软件 ①CTA(angiography) ②CTE(endoscopy)③再现技术(rendering technic)包括表面再现、

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④透明技术⑤灌注成像⑥冠脉评价,包括冠脉钙化积分评价、冠脉显示、支架评价等⑦CT电影显示

第四章 MRI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1973年试用于临床 第一节 基本原理

①将无序排列的H原子核的人体置于一个外磁场中;

②H原子核的质子发生有序排列;有能级跃迁的质子,形成矢量(纵向、横向);③发射1个与人体质子进

动频率相同的脉冲,发生共振。矢量信号加强;

④中止脉冲,高能级的质子恢复。但不同组织恢复(弛豫)的时间不同; ⑤检测这种时间上的差别,并通过计算机形成灰介图象 组织间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的成像基础 第二节 MR机的主要构成

1、 磁体 ①永磁 造价低 运行成本低,但场强低(0.3T↓)、热稳定性差、图象质量差 ②常导 由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 耗电量大,场强略比永磁高

③超导 常用,主线圈用超导材料构成。在特定的低温下,电阻几乎为零而产生均匀的高场强磁

场。需要高效能的制冷环境。

2、 线圈 ①梯度线圈 产生梯度场强,用于选层; ②体积线圈 发射脉冲和接收线圈 ③表面线圈 专用接收线圈 3、 数据采集、处理和成像部分 第三节 MR图像特点

① 多参数成像,包括T1、T2 Pd,高信号:白影;中等信号:灰影;低信号:黑影。P44 表中所示常见病理组织的信号强度。软组织分辨率比CT高。 ② 多方位成像 ③ 流空效应

MR检查的受限处:对钙化、骨结构的显示不够敏感;扫描时受金属干扰程度大,如假牙、起搏器等 第四节 MR的检查方法

1、 脉冲序列①自旋回波脉冲序列(spin echo pulse sequence,SE),其中包括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

和回波时间(echo time,TE)。由技术员掌握。T1:TR<500ms,TE<25ms;T2:TR>2000ms,TE>75ms。 2、 MR增强检查 顺磁性物质如Gd-DTPA 3、 脂肪抑制技术 4、 水成像

第五节 MR新进展

高场强(1.5T↑),克服了MR扫描速度慢,而使临床应用范围受限的弊病。目前MRI的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功能性MRI(functional MRI, fMRI)和MR波谱(MR spetroscopy, MRS)分析。fMRI主要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ighted image, 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e, PWI)来反映组织的代谢特征。基于血流动力学反应与神经活动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原理,大脑功能区活动时,可引起局部顺磁性的物质脱氧血红蛋白生成减少,使局部脑组织MR信号改变,由此而获得激活脑区的功能成像图。目前,对于视皮层、躯体感觉与运动、认知与情绪、听觉和语言等功能皮层的研究已有了相当的深入。该项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通过对颅内占位性病变对邻近重要功能区造成影响的评估,能够进一步指导神经外科医师科学的制定手术计划,对改善手术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311923

MRS已初步应用于某些临床问题的研究。目前MRS不仅能对1H、P等原子核,还能对13C、F、Na、39

K等许多微量化合物进行波谱测定。从而为阐述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变化开辟了又一研究领域,成为一种无创性的活体生化代谢检测和疾病的更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第五章 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检查与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将医学影象学由纯诊断的医学范畴变为兼有治疗的临床科室。

第一节 DSA基本原理

第二节 DSA检查技术 IADSA,IVDSA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

在影象诊断的基础上,通过影象设备的实施与导引,达到对某些疾病治疗的方法。 1、 血管性介入技术:栓塞术(栓堵)、血管成形术(球囊、内支架)、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等 2、 非血管性介入技术:管腔狭窄的处理(食道、胆道、气道等)、结石的处理(尿路、胆道)、经皮穿刺

引流与活检。

第六章 现代医学影象学图象的存储与传输

图象的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在图象数字化的基础上,影象学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其优点包括:原始数字化图象、信息量大;图象存储的无胶片化;便于管理、方便查询、节省人力;各设备上图象的共享、图象可反复进行后处理;为各科室调阅图象资料奠定了更便捷的基础;为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提供了基础。 第七章 影象诊断的思维方法和不同设备的综合应用

1、 不同检查方法的选择:上述多种影象设备在实际工作当中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的关系,

某一检查方法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优势,或具有诊断价值。所以,这些检查方法并不是某种取代某种的简单关系。某种检查可能是另一检查的延伸,例如胃癌造影检查后的CT检查。在实际工作当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选择简便易行、经济,病人痛苦少,无创或少创的检查方法。诊断一经确立,尽量避免重复多种无谓的检查。

2、 影象诊断的思维方法:病理是基础,影象征象是关键,临床做参考(密切结合)。在实际工作当中,常

有“同病异影,同影异病”,并注意疾病在影象学显示的时效性,例如大叶性肺炎和脑梗塞。 第二部分 呼吸系统 第一章 检查方法

1、 X线检查 ⑴透视 ⑵拍片 正侧位

2、 CT检查 ⑴平扫 ⑵增强 ①病灶定性 ②病灶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 ③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显示 ④肺

梗塞的观察 ⑶HRCT ⑷靶扫描技术 3、 MRI与USG不常用

第二章 正常表现(胸片和CT) 第一节 胸廓

1、 软组织 ①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②胸大肌 两肺中外带扇形致密影,下缘锐利。男明显。③乳

房及乳头。下缘锐利。

2、 骨组织 ①肋骨 12。25岁第一肋软骨钙化,之后由下而上逐步钙化。常见变异:颈肋、叉状肋和肋骨

融合。②肩胛骨 ③锁骨 ④胸骨 ⑤胸椎 3、 胸膜 在胸片上的投影和CT上的表现 第二节 肺

1、 肺野 内、中、外带(3等分),上、中、下野(第2、4前肋下缘) 2、 肺门 由大血管、支气管、淋巴和神经等构成。右下肺A宽径<15mm

3、 肺纹理 自肺门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粗及细,走形自然。由肺A、肺V和支气管形成,

以前者为主。

4、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 右3,左2。次级肺小叶HRCT显示较好。

5、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的正常CT形态。在CT上支气管直径不大于并行的动脉。 6、 肺实质和间质 第三节 膈

PA 圆顶状;肋膈角、心膈角;右较左高1-2cm;最高点位于内1/3处;膈的运动;波浪膈; 第三章 基本病变(胸片和CT) 第一节 支气管阻塞

1、 过度充气与肺气肿(hyperinflation and emphysema)—不全阻塞 (1)弥漫性:病因与病理:多见于慢性细支气管炎

影象:①X线 胸廓、肋间隙、肺野、肺纹理、膈、心影;②CT +刀鞘气管

(2)局限性:病因与病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阻塞物可为瘤、异物、炎性或血块。

影象:范围不等的局限性透亮区

(3)代偿性:

2、 阻塞性肺不张(X线、CT)—完全阻塞 (1)一侧性;(2)肺叶;(3)肺段;(4)肺小叶

第二节 肺实变(consolidation)

1、病理:肺泡内的气体被病理性的渗出液体、蛋白、细胞、纤维素或组织取代。 2、病因:炎症、结核、水肿或出血等多见。 3、 影象:(1)X线:片状(边缘模糊)、段性或叶性分布的密度略高区,病变区内尤其是邻近肺门区的病

灶内,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air bronchogram)。

(2)CT:范围不等的(片、段或叶)密度增高影或磨玻璃样影(ground-glass opacity),可见

空气支气管征。

第三节 肺结节和肺肿块(nodular and mass)

1、 病理:肉芽肿、慢性炎性增殖、肿瘤。<2cm,micronodule<1cm,macronodule>1cm。 2、 影象:境界清楚,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软组织状密度增高影。

良性肿块:①形态规则,边缘光滑;②肿块内有块状钙化或脂肪;③CT强化<20HU;④大小多<3cm;⑤周围有卫星灶;⑥边缘有尖角状的粘连。

恶性肿块:①形态不规则,边缘分叶;②病灶周围有细而短的毛刺;③CT强化>20HU;④胸膜凹陷征;⑤肿块内有小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⑥到达肿块的支气管管壁增厚或截断,邻近肿块的血管聚拢;⑦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⑧偏心空洞。

第四节 空洞与空腔(cavity and air containing space) 1、空洞:(1)病理与病因:肺内的病理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经引流的支气管排出而形成。常见的原

因有结核、脓肿和肺癌。3mm为薄壁(TB)与厚壁的分界。

(2)影象:边缘清楚或不清楚的密度增高影内可见范围不等的含气影,有时可见液气平。良、

恶性空洞的鉴别。

2、空腔:(1)病理与病因:肺内生理性间隙发生病理性扩大。常见的原因有肺大泡、肺囊肿、支扩等。 (2)影象:类似于薄壁空洞,但壁更薄,一般无液平。 第五节 肺间质病变

1、 病理与病因:病变主要分布在支气管、血管周围、小叶间隔和肺泡间隔。病理行为可以是渗出、炎性

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以及肿瘤细胞的浸润。 2、 影象:CT尤其敏感

(1)小叶间隔增厚:多角形。Kerley A线 位于肺野中带,指向肺门,与肺纹理相交叉的长约3-5cm的细

线状影;Kerley B线 多位于下肺胸膜下,垂直于胸膜,长约2cm的线状影。 (2)胸膜下线:位于胸膜下,与胸膜相平行的长约2—5cm的细线状影。

(3)结节与磨玻璃影:结节多分布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间隔及胸膜下。 (4)网状、蜂窝状影:以胸膜下为显。 (5)肺结构扭曲变形及牵拉性支扩。 第六节 纤维化与钙化 第七节 胸膜病变 1、 胸腔积液:(1)游离: 少量 中量(外高内低的斜形弧线) 大量;CT (2)局限性:①包裹;②肺底;③叶间 2、 气胸及液气胸:(1)气胸:外伤、自发。纵隔移位、肺被压缩、无纹理区、膈、肋间隙。 (2)液气胸 3、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4、 胸膜结节和肿瘤

第四章 肺炎(pneumonia)

第一节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1、 临床与病理 典型的病理过程有4期:充血、红肝、灰肝、消散。肺炎双球菌或链球菌。多见于青壮年。

高热、寒战、胸痛、铁锈色痰。

2、 影象 (1)X线:充血期可无阳性表现,实变期(空支) (2)CT:充血期可见GGO;实变期(空支) 第二节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1、 临床与病理 以小叶性渗出和实变为主。多见于婴幼儿和老年人。咳嗽、咳痰、发热等。多发生于两

肺中下野、内中带。

2、 影象:两肺中下野、内中带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边缘模糊的密度增高影,病灶可以发生融合。 第三节 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1、 临床与病理:病变主要发生在小支气管及间质。气急、咳嗽和紫绀。

2、 影象:小叶间隔增厚、网状、蜂窝状影、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等。与小叶性肺炎不同的是,

后者以两肺中下野、内中带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为主要表现。 第四节 肺脓肿(lung abcess)

1、 临床与病理:感染途径①吸入②血行③直接蔓延如胸壁、膈下、肝脓肿。病理组织坏死、化脓、液化

后经支气管咳出。高热、寒战、咳大量脓臭痰。

2、 影象:大片状的边缘模糊的致密影,内可见液气平。空洞壁厚而均匀,或略不规则。慢性肺脓肿,空

洞内可无液气平,周围有较多的纤维索条状影。 第五节 影像方法评价及其选择

第五章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第一节 临床

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发病情况。东西方的差别。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局部:咳嗽咯血、胸痛等。 第二节 病理 结核病的分类:(1)原发性(primary tuberculosis,Ⅰ型);(2)血行播散型(Ⅱ型);(3)继发性(secondary

primary tuberculosis,Ⅲ型);(4)结核性胸膜炎(Ⅳ型);(5)其他肺外结核(Ⅴ型)

病理改变:基本病理改变是渗出和增殖,若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治疗不当可发生:干酪坏死、液化及空洞形

成、播散。

愈合方式:①不留痕迹;②纤维化或钙化;③空洞瘢痕愈合或净化。 第三节 影象

1、 原发性 多见于儿童。可有两种表现形式。CT较平片更敏感。

(1) 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急性渗出)+引向肺门的条索状影(结核性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

肿大(结核性淋巴结炎)

(2) 胸内淋巴结核(原发灶被吸收后) 2、 血行播散型

(1) 急性粟粒型:结核菌一次大量或短期内多次的肺播散。肺内随机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约1-2mm、

密度相同的粟粒灶。肺纹理模糊。HRCT

(2) 亚急性或慢性:结核菌多次少量,在较长时期内肺部播散。肺内分布不均,以上中肺为显,

下肺为少、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增殖、纤维化、钙化)粟粒灶或结节。

3、继发性 过去称为浸润型。多为原已静止的病灶复燃。病变常局限,多位于肺尖、锁骨下,即上叶的

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由于本型多为原发灶的重新活动,故有多种成分的病灶共存:渗出、增殖、纤维化、空洞、钙化和播散。

继发性肺TB有两个特殊的表现类型:①干酪性肺炎 范围不等(片状→叶性)的致密影,内可含虫蚀状空洞;②结核球 为干酪组织被纤维组织包裹而形成。特点是:A、好发于上叶;B、形态规则呈圆或类圆形;C、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内可有钙化或小空洞;D、周围常有卫星灶。

继发性肺TB的晚期,由于反复发作,可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空洞形成及支播灶;既发性征象包括:肺门和膈上移、垂柳纹理、胸廓塌陷、肋间变窄、纵隔移位。

4、胸膜炎型(Ⅳ)一般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 第四节 影像方法评价及其选择

第六章 肺癌(pulmonary carcinoma)

第一节 病理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肺部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上皮。

1、 按组织学分:①鳞癌 40%,多见于男,多发生于肺门附近,生长慢,转移晚。②腺癌 30%,多见于女,

多发生于肺外围,恶性程度高。③小细胞癌 20%,多发生于较大的支气管,恶性程度最高,生长、转移快。④大细胞癌 多发生于肺外围。

2、 按生长部位:①中心型 发生于肺段以上支气管。管内、管壁、管外型生长;②周围型 肺段以下。肺

上沟瘤(pancoast tumor)堆积状、伏壁状;③细支气管肺泡癌 第二节 临床

早期症状不特异。病变达一定程度,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肺上沟瘤可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HORNER综合征。 第三节 影象表现 1、中心型

(1)X线:①肺门区肿块(瘤体、淋巴);②阻塞性肺炎或不张;③支气管狭窄或闭塞 发生在右上叶的中心型肺癌可出现反或横“S”征。

(2)CT:①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②肺门区肿块,侵犯大血管(C+);③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C+);④阻塞性肺炎或不张;⑤胸膜侵犯(胸水)。 2、周围型

(1) X线:周围肺野出现肿块状影,肿块的特点:①分叶②边缘毛刺③胸膜凹陷④癌性空洞。

(2) CT:①瘤体:A、空泡征B、支气管充气征C、钙化(营养不良、瘢痕、瘤内分泌)D、强化(20HU)

E、空洞。②瘤-肺交界带:A、分叶B、毛刺。③邻近结构的改变:A、胸膜凹陷B、血管、支气管集束

3、细支气管肺泡癌

(1)孤立结节(与周围型癌不易区别)(2)实变型(不易与肺炎区别)(3)两肺弥漫性结节 第四节 影像方法评价及其选择

第七章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 第一节病因与病理

①肺炎后②粘膜清洁障碍: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dyskinetic ciliasyndrome)、囊性肺纤维化(CF) ③ 遗传性细胞或分子缺陷(CF、α-抗胰蛋白酶缺陷)④先天性支气管异常⑤免疫缺陷综合征 ⑥阻塞后(肿瘤、异物、狭窄)⑦胶原血管病⑧不明原因 :哮喘、黄甲综合征、结节病 病理类型:1、柱状(cylindrical);2、曲张样(varicose);3、囊状(cystic);4、混合型 第二节 临床:咳嗽、咳血、咳大量脓痰 第三节 影象 1、 X线(1)、平片:①肺纹理的改变;②肺内炎症;③肺不张

(2)、支气管造影:①柱状;②曲张样;③囊状;④混合型 2、 CT CT检查的价值与地位 (1)、直接征象①支气管直径大于并行动脉直径伴有支气管壁的增厚;②道轨征(tram tracks sign);③ 印戒征(signet ring sign) (2)、间接征象①马塞克(mosaic)样灌注(early);②粘液嵌塞③局部炎症、肺不张、纤维化 第四节 影像方法评价及其选择

多数情况下,X线平片只能反映支扩的间接征象。因此,仅凭X线平片不能确诊本病。支气管造影是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但受检者有一定的痛苦和并发症。少数情况下,可有假阴性诊断(粘嵌)。HRCT无创、有效。目前认为是本病首选检查方法,基本可取代支气管造影。但应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例如哮喘、长期生活在高原和肺动脉高压等情况下。MRI和USG不适用于本病的检查。第八章 肺部转移性肿瘤(secondary tumor of lung) 第一节 临床与病理

有原发灶史;无原发灶史;单发、多发。血行、淋巴(逆行,癌性淋巴管炎)、直接(纵隔、胸壁的恶性肿瘤)。原发灶:绒、乳、肝、胃、骨肉瘤等。 第二节 影像

1、 X线:多发的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边缘清楚的球形病灶

2、 CT:较X线敏感。①血行:以中下野胸膜下分布为主的多发性结节或肿块,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和

/或胸水;②淋巴:两肺弥漫性间质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小叶间隔) 第九章 原发纵隔肿瘤 第一节 纵隔的X线分区 两肺之间、胸廓入口、膈

6分区法:胸骨角至T4连一水平线,分为上下;气管前壁、升主A前缘、心前缘连线,食管前缘而分为前、中、后 第二节 病理

组织结构复杂,可有多种组织学类型,可良性也可恶性;常见的有N原性、淋巴瘤、良恶性胸腺瘤、良恶性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等。 第三节 影象 1、前:(1)胸腺瘤:X线:正位 纵隔增宽;侧位 前纵隔内边缘清楚的分叶状肿块

CT:前纵隔肿块;大血管后移;生长方式与脂肪间隙鉴别良恶;C+ (2)畸胎瘤:X线:多位于前下纵隔;多种组织成分,可钙化。恶性,分叶 CT: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多种成分;恶性;C+ (3)胸内甲状腺肿:X线:前上纵隔,气管压迫移位。

CT:前上纵隔,与甲状腺相延续且密度接近,气管压迫变形和移位,有时可见

钙化。C+

2、中:(1)恶性淋巴瘤:X:纵隔明显增宽,边缘不规则;气管压迫变形移位;肺门可增大;心包积液与

胸水

CT:纵隔内、肺门多发的淋巴结肿大,有融合趋势;大血管气管压迫移位;心包

积液与胸水;肺间质浸润。C+中度强化;

(2)支气管囊肿:X:上中纵隔,气管附近;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肿块

CT:位置同X,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肿块;CT值水样或略高;C+无强

化。

3、后:神经原性:脊柱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临近骨质侵蚀破坏,椎间孔扩大。恶性者边缘不光滑,

C+有中度强化。

第十章 肺部影象检查的新近展(CT)

1、低剂量肺癌普查;2、气体潴留的评估;3、肺小结节的评估;4、肺动脉栓塞的检查;5、支气管树成像;6、防真内窥镜 第三部分 胃肠道 第一章 检查方法

1、钡剂造影方法:查前准备 ①食道;②胃、12指肠(气钡、低张)—上消;③小肠—中消;④大肠—下消。

2、CT 口服造影剂的类型 3、 MRI

4、 腔内超声 第二章 正常表现 第一节 食道

① 起止 C6-贲门(T10-11);②3个压迹(主A弓、左主、左房),4个生理狭窄(起始、主A弓、左主、

入胃)③边缘及黏膜④蠕动:第1、2、3收缩波⑤分段:上中下(T4、T8)

贲门:食道入胃段,3-4CM,又称胃食管前庭段或食管膈壶腹区。特点:生理性高压、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过渡、特殊的神经支配、肌纤维走行独特。 第二节 胃

1、 分部:底(贲门水平上);体(贲门至胃角);窦:(胃角至幽门);幽门管(5mm) 2、 形态:①牛角型 肥胖体型、横位、张力高、胃角不明显

②钩型 正常体型、张力中等、胃角明显、胃下极约位于髂嵴连线水平(立位)

③长型(无力型) 瘦长体型、张力与位置低、胃下极位于髂嵴连线水平以下(立位) ④瀑布型 胃底特殊呈囊袋状、胃体小胃泡大、张力高 3、 轮廓:大弯侧(胃底和胃体可不规则)、小弯侧(整齐) 4、 黏膜:5mm,大弯侧、小弯侧 5、 胃小区(微皱襞):网眼状、1-3mm 6、 胃的蠕动:透视;2-4h排空

7、 CT:①单层结构(28%)②多层结构(72%),大部分在动脉期显示清楚;A、双层结构(44%,黏膜、肌

层)B、三层结构(28%,黏膜、肌层、浆膜)③正常胃壁厚度小于1CM(充盈) 第三节 12指肠 1、 整体形态:C

2、 分部:①球部 三角形或梯形、形态规则、两缘对称、轮廓光滑

②降部 内缘中段有一肩样突起,称为岬部,乳头所在(1.5cm) ③升部

3、 黏膜:丰富呈羽毛状 第四节 空、回肠

1、空、回肠的区别(无严格界限)

①位置:大部分空肠位于左上、中腹;大部分回肠位于右上、中腹和下腹; ②黏膜:空肠丰富,回肠相对平坦

③排列:可呈纵行、横行;回肠一般为横行 ④移动性:

2、小肠的分组:①12指肠;②空肠上段;③空肠中段;④回肠上段;⑤回肠中段;⑥回肠下段 3、小肠的运动:7-9h排空 4、 CT

第五节 大肠 盲(阑尾)、升、横、降、乙、直

结肠袋;黏膜皱襞呈纵、横和斜行交错;移动性(横);运动力(24-48h) CT表现

第三章 基本病变 第一节 轮廓的改变 1、龛影(crater)

(1)病理意义:胃肠道壁由于各种病理因素导致局部坏死、溃疡,形成局限性缺损,被造影剂填充。 (2)影象:X线:切线位为突出于胃肠道轮廓之外的含钡影,正位表现为限局性类圆形存钡区(加压后) CT:

(3)常见原因:溃疡、肿瘤 2、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

(1)病理意义:胃肠道的肿物向腔内生长所形成的肿块,或胃肠道腔内的其他占位性病变,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使相应的部位不能被造影剂填充而形成的征象。 (2)影象:X线:切线位表现为胃肠道轮廓的局限性缺损或压迹;正位表现为腔内的局限性少钡或无钡区。 CT:局部胃肠道壁或腔内肿块状影。局部管腔狭窄。 (3)常见原因:肿瘤、结石、寄生虫等。 第二节 黏膜的改变 1、黏膜破坏

(1)病理意义:因不同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恶性肿瘤的侵蚀,导致黏膜的连续性中断 (2)影象:X线:黏膜皱襞的连续性中断,代之以杂乱无章的影像 (3)常见原因:恶性肿瘤 2、黏膜平坦

(1)病理意义:病理因素导致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肿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得正常的黏膜纹变的不明显,甚或消失。

(2)影象:X线:正常的条纹状黏膜皱襞显示不清,或完全消失 (3)常见原因:恶性肿瘤的浸润(分界明显、局部僵硬);黏膜和黏膜下的炎性水肿(反之) 3、黏膜增宽和迂曲

(1)病理意义:黏膜和黏膜下层发生炎性浸润、结缔组织增生和肿胀 (2)影象:X线:条纹状的黏膜皱襞(透明影)增宽(〉5mm)、多伴有迂曲、紊乱 (3)常见原因:多见于慢性炎症,如慢性胃炎、慢性溃疡病等。 4、黏膜纠集

(1)病理意义:局部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而收缩

(2)影象:X线:病灶附近的黏膜纹呈放射状或车辐状的向病灶区集中 (3)常见原因:多见于慢性溃疡病 第三节 管腔大小的改变

正常胃肠道由于管壁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充盈状态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管腔大小 1、管腔狭窄

(1)定义:超过正常范围的持久性管腔缩小为狭窄

(2)常见原因:肿瘤、炎性、痉挛、外压、粘连、腐蚀等 (3)X线:恶性狭窄的共性:节段性、偏心性、管壁僵硬性

良性狭窄的共性:移行性、对称性、管壁柔软形态可变 2、管腔扩张

(1)定义:超过正常范围的持久性管腔增大为扩大

(2)常见原因:①被动:肿瘤前方、梗阻近段;②麻痹;③先天

(3)X线:管腔扩大,多数伴有气体或/和液体的积聚而形成液气平,也可同时伴有蠕动减弱或增强。 第四节 位置及可动性的改变

1、位置:①肿瘤的压迫和推移;②先天(如扭转、镜面转位等);③粘连牵拉; 2、可动性:①主见于粘连;②先天固定不良;③腹水(可动性加大) 第五节 功能性改变

1、 张力:①N调节,迷走N使张力↑,交感使张力↓;②局部刺激也可引起变化;③痉挛,张力↑ 2、 蠕动:蠕动波的多少、深浅、速度、方向

3、 运动力:主要观察胃肠道对造影剂的输送能力。服钡后4h胃尚未排空,9h小肠尚未排空,48h大肠尚

未排空,为运动力减弱;服钡后不足2h即到达盲肠,为运动力增强。

4、 分泌:分泌增多可使空腹滞留液增多、钡剂不能均匀涂抹胃肠道壁,而呈絮状或雪片状分布。 第四章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 第一节 病理与病因

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例如肝炎后、酒精性、其他,门脉↑→胃冠状V→胃短V→下段食管V→上腔V 第二节 临床 第三节 影象

1、 X线:①食管中下段黏膜皱襞增宽、迂曲;②管腔串珠状、蚯蚓状充缺;③管壁不规则呈锯齿状,但

柔软,狭窄不明显,伸缩自如。

2、 CT:食管中下段增粗,呈不规则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可见结节状、条索状血管样强化。 第五章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 第一节 病理

1、 组织学类型:鳞癌、腺癌、黏液表皮样癌等 2、 大体病理类型:①增生(肿块、息肉、蕈伞);②浸润(缩窄,纤维成分多);③溃疡;④髓质(管壁

内弥漫性生长,表面多发浅溃疡,切面呈灰白色、质软) 第二节 临床

男,40-70岁,太行山区,秦岭。饮食习惯、亚硝胺等。进行性吞咽困难、胸背痛等。 第三节 影象

1、 X线:①黏膜破坏、中断,代之以杂乱无章的影象;②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以增生型;③管腔狭

窄、管壁僵硬、狭窄上方明显扩张;浸润型;④不规则龛影;溃疡型 2、 CT 的应用与局限性

3、 早期食管癌的X:仅只黏膜下层;良好的检查技术。①局限性黏膜增粗、迂曲、紊乱;②于增粗的黏

膜上可见小的龛影;③局限性约0.5cm的充缺;④局部食管的顺应性下降。

4、 贲门癌:除具备一般的食管癌的表现外①造影剂分流和绕流;②胃泡内软组织肿块;③胃底与膈间距

加大,为胃底侵犯;④小弯侵犯,贲门与小弯间的夹角改变。 5、 食管癌的转移:①直接;②血行,肝、肺、骨;③淋巴 第六章 胃12指肠溃疡(gastric ulcer,duodenal ulcer)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

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过去强调胃酸的作用,而胃酸又与N失调、饮食习惯有关。

病理改变主要是局部由于溃疡的侵蚀而造成胃壁的缺损。常深达肌层;5-20mm,深5-10mm,周围炎变而水肿。如深达浆膜层,为穿透性溃疡;如穿破浆膜层,为穿孔性溃疡,前壁穿孔引起急腹症—腹膜炎,后壁穿孔,由于腹膜、网膜的包裹而局限,形成慢性过程,周围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而称为胼胝性溃疡。 第二节 临床

反复发作的、节律性(胃:进食后疼;12:空腹疼)上腹部疼痛;隐性或显性出血。 第三节 X线表现

1、胃溃疡(1)形态改变(直接征象):①龛影 多位于小弯侧。切线位为胃轮廓上乳头状、锥状的含钡影,边缘光滑整齐;龛影口部常因不同程度的水肿而形成以下几种X线征:A、黏膜线(轻度水肿):龛影口部1-2mm光滑整齐的透亮线;B、项圈征(中度水肿):龛影口部5-10mm的透亮带;C、狭颈征(重度水肿):水肿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内翻,使龛影口部明显狭小故名。正位观:类原形存钡影,边缘光滑,周围有程度不同的透亮带。②黏膜纠集 呈辐射状的或星芒状的向龛影口部集中。此2征是良溃的特征。 (2)功能改变(间接征象):①痉挛性切迹;②分泌增加;③蠕动增强或减弱。 (3)胃溃疡的转归:①穿透性溃疡,深而大(均〉1cm),达浆膜层;②穿孔性溃疡,A、前壁:膈下游离气体;B、后壁:龛影中的造影剂分层,出现液、气、钡分层;③胼胝性溃疡,龛影大,1.5-2.0cm,较浅,1cm↓,周围有坚实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④瘢痕愈合,纤维组织增生,孪缩,是胃形态发生改变,小弯短缩,葫芦胃;⑤溃疡恶变 1%

(4)溃疡恶变的表现:①龛影周围出现小结节状充缺;②邻近黏膜增粗和中断;③龛影口部变的不规则或边缘有尖角征;④龛影部分位于胃轮廓之内;⑤正确治疗中,龛影扩大。 2、12指肠溃疡 (1)直接征象:①龛影 大部分发生在球部;溃疡面多较小(数mm),呈类圆形含钡影;周围有象征者水肿的透明带;邻近黏膜纠集。加压显示更好。②球部变形 黏膜水肿、球部痉挛和瘢痕孪缩所致。形态多样。

(2)间接征象 A、激惹征 钡剂达球部不易停留而迅速排出;B、幽门痉挛;C、分泌↑。D、加压疼痛 (3)并发症的X:①穿孔;②幽门梗阻 反复发作,瘢痕孪缩。胃潴留↑,排空延迟;③瘘管形成 12指肠—胆囊或胆总管瘘(胆囊或胆总管内含气或含造影剂)。

(4)愈合的X:一般不恶变。龛影变浅、小或消失;激惹征减轻或消失;球部变形可持续存在。 第七章 胃癌(gastric carcinoma)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

常见,占消化道1st;中国北方、日本、智利为高发区;(1)外部:①地理 远离赤道的高纬度区、含锌含铜高的地区。②饮食 腌、熏、炸。③化学 亚硝胺。(2)内在 ① 遗传倾向;②萎缩性胃炎 组织学:腺、黏液、低分化等。

大体病理:①蕈伞(肿块、息肉、增生),腔内肿块,表面菜花;②浸润(硬癌),沿胃壁弥漫浸润,侵及各层,胃壁增厚、僵硬、弹性消失,黏膜平坦,状如皮革;③溃疡,瘤体的腔内面形成大而浅的盘状溃疡,口部呈堤状隆起。 好发于窦部、小弯。 第二节 临床

40-60岁,男性多。消瘦、贫血,上腹疼,呕吐咖啡样物,柏油样便,局部肿块 第三节 影象 1、 X线:(1)充缺 腔内形态不规则的充缺(蕈伞);

(2)腔狭窄、胃壁僵硬(浸润);

(3)溃疡 多见于溃疡型癌。龛影有如吓特征:①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②龛影形态不规则:A、

切线位龛影呈弧线向内的半月形龛影,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病理上盘状溃疡骑跨于小弯的前后壁);B、环堤,肿瘤的基础上,所以口部呈不规则状的隆起,造影时形成不规则状的透亮带;C、指压迹,龛影周围(环堤处)黏膜呈杵状中断,形成造影上的结节状或指压迹状充缺;D、裂隙征(尖角),粗大而中断的黏膜皱襞间形成裂隙样改变(充盈钡剂)。胃轮廓之内、半月形、环堤、指压迹、裂隙征统称为半月综合征,是溃疡型胃癌的典型征象。

(4)黏膜破坏、消失,代之以杂乱无章的影象 (5)病变区蠕动消失。

2、 早期胃癌X:良好的造影技术下。自学。

3、CT:主要用于分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for Cancer)建议的分期方法: Tis(原位癌)肿瘤限于粘膜层;T1 肿瘤侵犯至粘膜下层;T2 肿瘤侵犯至肌层;T3 肿瘤侵犯至浆膜层 T4 邻近脏器或结构侵犯;★ Tis 和T1为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s)①胃壁局灶性明显强化,程度大于正常胃壁。②局部增厚(>1cm):线样;条带样;结节样;肿块样;不规则型。③病灶处,胃与邻近结构的脂肪层消失。④邻近结构或器官内低密度灶。⑤邻近淋巴结大于1CM。

CT分期:Ⅰ腔内肿块,无胃壁增厚(<10mm),无转移。Ⅱ 胃壁增厚(>10mm),无肿瘤的腔外蔓延,无转移。Ⅲ 胃壁增厚,侵犯邻近器官,无远处转移;Ⅵ胃壁增厚,远处转移。

①龛影的位置;②切线位龛影的形态;③龛影口部;④龛影附近黏膜;⑤附近胃壁。第八章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

既发,好发于回盲部,原因:①肠内容在此成为食糜,TB与黏膜接触机会↑;②肠内容在停留较久,感染机会↑;③回盲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感染途径:①血行,如肺结核;②肠源性,吞食了带菌食物;③直接蔓延,生殖系结核。

病理类型:①溃疡:干酪坏死后破溃而形成溃疡。病变侵及浆膜,可导致粘连;②增殖:肠壁大量的息肉样肉芽组织增生,使肠壁明显增厚,肠腔不规则状狭窄,肠系膜有不同程度的粘连。 第二节 临床

1、TB中毒症状;2、右下腹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3、右下腹肿块(增殖)、压痛。 第三节 影象 1、溃疡:(1)激惹征(跳跃征) 肠腔呈细线状充盈,痉挛引起;(2)黏膜改变及龛影 紊乱和破坏,斑点状龛影;(3)肠性的改变 边缘不规则,轻狭,但灌肠无明显狭窄表现。 2、增殖:(1)盲肠、升结肠狭窄、短缩和僵直,多发的息肉样充缺;(2)盲肠内侧凹陷、变形(增生、肥厚);(3)灌肠可见明显的肠腔狭窄;(4)肠粘连(系膜、肠壁纤维增生) 肠管固定、僵直等。 第九章 结肠癌(carcinoma of colon) 第一节 病理

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大体病理改变有3种类型:①增生:以形成明显的肿块为主,肠腔偏心性狭窄;②浸润:肿瘤沿肠壁环形、弥漫性生长,肠壁僵硬,肠腔环形狭窄;③溃疡:溃疡形成为主。 第二节 临床

便血、腹泻或便秘、腹部可触及肿块;直肠癌可表现为便型便细,里急后重等。 第三节 影象

1、X线造影:①充盈缺损;②黏膜破坏;③龛影;④肠腔狭窄、肠壁僵硬和结肠袋消失。

2、CT:①大肠走行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②灌肠后扫描可见局部充缺、肠腔狭窄;③C+可见肿块有明显的强化;④转移征象包括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转移病灶等。

第十章 肠梗阻(急腹症)(intestinal obstruction) 第一节 病理

1、 分型:按梗阻原因:①机械性,又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由肠外或肠壁本身病变引起,

如套迭、粘连、扭转、蛔虫等;②动力性,N调节功能障碍使肠管张力或动力改变,如肠麻痹、肠痉挛等;③血管性,系膜血管血栓、栓塞、受压引起缺血。

2、 基本病理:①梗阻以上部分肠内容迅速↑,大量消化液、渗出液积聚于肠腔内;②腹痛使食管括约肌

功能↓,吞入大量气体、血液向肠腔弥散的气体、肠内容发酵产生的气体,共同使肠管明显积气。大量的液体和气体可形成阶梯状的液气平。 第二节 临床

急性腹痛、呕吐、便秘以及电解质紊乱等。 第三节 影象

1、 单纯性小肠梗阻:根据梗阻的位置不同,近端肠曲扩张,形成阶梯状的液气平征象。 2、 绞窄性小肠梗阻:①液气平;②肠曲活动障碍而聚拢,出现“假肿瘤”征。 3、 结肠梗阻:多数原因为大肠癌。位置多在腹部的周边部,液气平。

4、 麻痹性肠梗阻:常见的原因为急性腹膜炎、术后和创伤。主要征象是肠管积气,而积液较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