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健康促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
作者:江小卫
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2期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增加,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处于青春期的职业中专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学业的压力,另一方面承受着就业竞争的压力,有些学生还要承受经济、生活、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解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我校17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心理干预方案。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观察其前后的变化,以探讨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 干预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调查研究的目的
通过调查,准确客观地了解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消除或减弱各种心理问题,为他们健康成长,更好地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1.2 调查研究的意义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他们要面对市场经济,面对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要面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要面对就业的竞争,由此而感到困惑和压力,会出现各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当这些困惑和压力超过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就会引起他们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情绪困扰,以及种种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在这个时期很好的解决,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因此,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目的是评价运用健康促进学校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研究对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该调查我们选取高一年级的新生179作为被试。 2.2 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题项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4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学生的总分超过了64分,说明该生的总焦虑水平较高,范围较广,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有针对性地辅导程度。
(2)测试时间。在学期初和学期结束前对职业中专学生进行MHT测试,时间为学期初和学期末。
(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3心理干预措施:全员参与地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三级保健网络 2.3.1 第一层:教师层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养与能力。所以我校全体老师积极参加心理学的自学考试,并组织一批班主任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心理健康C证培训。同时学校在开学初还邀请专家给全体教师作“教师心理调节”的讲座。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在服务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且树立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责的新观念。
2.3.2 第二层:学生层面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促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优发展。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用爱、用尊重、用沟通来驱散学生心灵的雾霭,让阳光撒满学生的心田。心理辅导中心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集体辅导的综合形式。它侧重于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辅导课的内容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开展个别咨询和“心语心愿”信箱。班主任及心理辅导中心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设立全校的心理辅导站,开设心理热线和建立“心灵之约”心理咨询室,每天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
(3)开展专业的团体辅导。通过专业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优化、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如“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学生情绪调节”等。
(4)开展实习生、毕业生就业前心理培训工作。职校的学生就业前有两种心态是比较普遍的,一是自卑感,总觉得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二是期望值很高,专业不对口的不选,工资不高的不选,离家远的不选等等。针对这些学校开设就业前辅导、择业指导,让他们了解历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作为,了解学校近几年来高职录取率,毕业生的就业率,给学生信心和动力。 (5)每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活动周,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班会、讲座、黑板报和心理征文比赛、观看心理影片、开展心理互助式游戏等,从而使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营造师生互相肯定、互相接纳、互相欣赏的良好氛围。
(6)抓好班级学生骨干力量的培养,开展“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的探讨及实施,制定班级心理委员职责、确定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定期报告。①积极配合参加心理辅导中心组织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并组织心理委员定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能力和作用。②贯彻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并上交各班级一月来活动记录及总结,督促心理委员时刻谨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7)开设《选择积极,追求成功》、《人际关系ABC》、《青春期心理教育》《学习心理》系列讲座。
(8)营造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编写《心灵之旅》期刊。 2.3.3 家长层面
学生所有的心理问题几乎都可以在童年找到背景,因此,可以说,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形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如不及时矫治,将来就会危害于社会。因此,经常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和配合。虽然职校招生范围广,与家长联系有困难,但学校充分利用家访、电话、家长信、家校联系卡等手段经常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们传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有关知识,引导家长在家庭中端正对孩子的期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民主的家庭环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2.3 测试时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学期初和学期结束前对职业中专学生进行MHT测试,时间为学期初和学期末。 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
3.1 职校新生入学初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职校新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从表一可以看出,被调查的179名中学生其总焦虑倾向标准平均分为36.84,处在中等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平;35分到65分之间的,属于中等焦虑水平)。低焦虑水平的有41.9%。中等焦虑水平的占有57%,高焦虑水平的有1.1%。另外,在各个内容量表的得分上,学习焦虑得分最高(M=7.30),处在正常焦虑水平(焦虑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下,属于焦虑正常,超过8分,属于异常焦虑)。从表1也可得知,单项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为:学习焦虑(51.4%)、过敏倾向(19.6%)、身体症状(16.8%)、自责倾向(11.2%)、对人焦虑(8.9%)、冲动倾向(6.1%)、恐怖倾向(4.5%)、孤独倾向(3.9%)。
表1179名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学期初)
3.2 职校生学期末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心理干预措施实施一个学期后,这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所提高。 表2179名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学期末)
研究显示,职业中专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心理压力大且得不到理解方面,其中是否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而忽视了子女的承受能力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职业中专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应引起高度重视,尽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咨询的问题既包括学习困难、厌学情绪、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焦虑等普遍性的问题,也包括网恋、厌世、对社会不满等深层次的问题。 调查结果还表明,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在干预后有明显的改善,提示心理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心理障碍不仅是当今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也是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疾患。在学校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控、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同时经过调查可以及时发现少数有心理困扰严重和心理问题的学生,以便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补充,是心理干预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周步成等.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5. [2]徐瑾,缪旭云,毛红云.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7):24-25. [3]陈燕,刘玉局.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5):518-520. [4]刘惠军.中学生心理健康一般状况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7(4):381-3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