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开发的思路
1.及时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以市场需求来确定中药开发的方向
1.1世界天然药物市场容量巨大,中国的入世给中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机遇。随着全球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极力推动下,各国政府纷纷将植物药、传统药纳入政府管理,给予合法的地位。植物药与传统医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0年全球天然植物药市场销售额达165亿美元,近几年保持在10%~15%的增长速度。入世后,有关协议及政策给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据报道,2002上半年中药中成药保健品出口与2001年同比增长15.9%,中医中药 已在部分国家取得了合法地位, 表明国外有广阔的天然药物市场需求。为适应世贸而出台的《药品管理办法实施条例》、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以及增强药品质量的5P工程深入开展,中药走向世界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中药的开发在立项的同时便应充分考虑到如何进军国际市场的问题。
1.2 适应世界潮流,开发能发挥中药优势和特色的新药。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中药新药的开发应顺应人们对高质量生存方式的追求,满足人们 性化和多样性消费的需求,顺应人类医疗服务模式转向自助预防保健的大趋势,解决人类疾病谱改变所产生的新课题,发挥其自身特色和优势,吸收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开发出有中药特色的新药品。 1.3针对中药具有优势,市场上又缺少的产品开发。如中医的外用药、皮肤科用药、儿科、妇科用药,有很多疗效独特,亟待挖掘、开发的品种。
1.4开发有确切疗效的产品。如江苏扬子江药业的胃苏颗粒、广州中药一厂的消渴丸、天士力的速效救心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虽其同类产品众多,但因其确实可靠的疗效,而一直牢牢占有市场的相当的份额,经久不衰。所以,对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目前市场上同类一线药品(包括西药)的中药,无论同类品种竞争多激烈,都应作为开发重点。 1.5 瞄准国际临床难点选题攻关。现代医学已发现世界上有上万种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三分之二的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中医药科研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瞄准世界医学的难点选题攻关,加强对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痴呆、肥胖等的研究。 2.新药开发项目的选择要充分发挥中药优势
2.1充分利用我国天然药物的优势,开展创新药物的开发
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不论在临床使用中是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只要未经化学修饰的天然药物都列入中药管理范围”。
中国天然药物的优势为:①中医药理论的优势;②资源优势;③生物具有多样性;④中国特有种属;⑤民间使用基础。据统计全国现有药用资源12807种,近50年来国际上发现的50多种天然药物在我国都有相应的资源,但我国原天然药物研究始终缺乏力度及创新,都让外国抢在了前面。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有170多家公司和40多个研究机构正投入大量资金从事天然植物新药开发,而在我国,尽管中药新药研究机构很多,但因资金及技术缺乏,天然药物的筛选及开发仅有几个国有的大型研究机构有实力进行,在创新天然药物的开发上国外发达国家走在了我们前面。因此我们不能浪费资源,要依靠国家政策,发挥市场功能,调动企业的力量,充分利用优势,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及开发经验,加快我国天然药物的开发,抢占天然药物市场份额。 2.2 发挥中医药理论及中药研究环境的优势,推进中药复方的开发
中药真正的优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几千年来的行之有效的复方临床配伍经验、数量众多经临床直接证实有效的
中药复方处方及广大人民对中医的认可和中药的使用传统。中国是中药临床研究开展最优越的地方,这是中国所独有的优势。因而我们不仅要借鉴国外开发天然药物的思路及步骤进行开发, 重的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鼓励众多的中医医疗机构对有一定基础的中药复方进行科学的前瞻性研究,以临床疗效为出发点摸索出一条自己的、科学的中药研发道路。
3.中药的开发,应将疗效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好疗效与其它方面的关系
中药的开发,疗效应放在首位。但考虑到药品使用者的健康、对药品的接受心理及市场竞争的需要,我们在中药开发时又必须注重药品的安全性及方便性。药品的这三种属性对于中药开发来说,往往是相互制约的。要想开发出所谓的“三效”“三小”“五方便”的中药是相当困难的,如何处理好疗效与其它方面的辨证关系,找到疗效与其它方面的平衡点,是我们在中药新药开发时需要研究的课题。 3.1疗效与剂型的关系
现代中药的剂型是为疗效服务的,如注射液;同是也是为药物使用的方便性,如缓释制剂及服用量减少的剂型。在疗效与方便性之间,应特别辨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的确,采用现代工艺,经过提纯处理,一部份传统中药可通过改变剂型,方便 服用,同时又保持了原有的疗效。但如果忽视
疗效,片面追求方便服用,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有人说,中药改革的难点在于制剂的改革。对于不少中药复方,特别是大处方,在有效成分还不是十分明了的情况下,为求方便强制对其进行浓缩,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往往造成疗效的丧失。如现在将六味地黄丸浓缩成为一小粒胶囊,一天只服一粒,疗效能否跟原来一样,值得怀疑。从市场角度上看,带有保健性质的六味地黄丸似乎还可以这么做。但对于危重疾病用药,如肿瘤,决不提倡这样做。对于急重症疾病,药品是用来治病救命的,强调的就是疗效,方便性是次要的,只要是真正有效,再难服患者也会使用;而对于带保健性质、疗效的体现不是很明显及有效成分非常明确的中药,开发就应从市场角度出发,首先考虑其服用的方便性,尽量采用先进的浓缩剂型以方便患者长期使用。 3.2 疗效与类别的关系
疗效与类别并无密切的相关性。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既可提高疗效、易控质量,也大大减少了服用量,这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如我国成功开发的青蒿素。但事实上,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往往纯度与药效不完全成正比关系,原一类、二类中药技术含量可能较高,但并不一定类别越高,疗效越好;一、二类中药的有效单体纯度要求高,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而往往纯度与药效不完全成正比关系,毒性或不良反应却有可能越纯越大越严重。相反,
中药复方通过配伍可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这是中药的优势所在,虽有其药多量大,标准不易控制的缺点,但仍应作为开发的主流,这些缺点也随着制剂技术水平的提高正逐渐被克服。因而中药开发不应过于强调类别,究竟如何取舍,当以保证疗效为最高标准。 3.3疗效与安全的关系
药品要求的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中药开发时对待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辨证的对待,疗效是药品存在的根本,特别是对于一般药物难以治疗的急重危症,只要是对于患者来说疗效大于毒害的药物,就有其开发价值。中药材及复方经多年的临床使用,对其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已有较清楚的认识,一般来说,使用较为安全,但当中也有不少有毒药材。对待这些有毒的药材,我们不应放弃对其的开发,对于某些难症、重症,有毒药材往往能起到其它药品所达不到的疗效。如:砒霜、雷公藤的开发等等。 但对于人们长期服用的慢性病及保养药物,开发首要考虑的应是药品的安全性。
4.新形式下中药的开发必须首先考虑其是否能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
目前公认阻碍中药走向世界最大的问题是药品质量控制问题,对产品开发的临床设计没能引起足够重视。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随着5P工程的实施,中药走向世界的颈瓶将不
再是质量标准问题,而是临床方案的设计及临床评价结果能不能经得起严格的临床验证和国际公认的问题。
对于药品来说,临床试验的重要性要远大于临床前的实验研究,因为药品的最基本属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最终都是靠它检验的。大家都知道国外研究一个新药从基础研究开始直到获得承认、生产上市,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每个新药的平均开发费用约为3~5亿美元,而其中,所花的费用及时间70%以上是花在临床研究上。
回头看看国内中药的新药临床研究,主要因资金投入问题,质量远达不到国际水平,临床结果很难得到国际同仁的认同,因而也不可能以药品身份进入国际市场。中药如要进军世界,在研发时就应按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当然,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是一个需要我们深究的大课题,在此不作深入讨论)。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中药审评的重点逐渐向临床试验研究倾斜,实行宽进严出的转化,中药的开发从研究立项起就应很好地对临床研究进行规划,确认所立项目能否通过严格的临床验证。
5.中药的开发应具有战略意识和整体规划
一个新药产品的开发是否有战略意识和整体规划,决定着今后上市能否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5.1有经营思想
新药是 特殊的产品,是一种高投入、高回报的商品,因此研制者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人员,从新药研制之始就应有经营该产品的意识与思想,我最终要生产出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我的产品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我的产品要替代目前市场上的哪个品种,我将如何推销出该产品,从这个新产品中我要得到什么回报等这些都应在立项时考虑好。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开发出来的新药才有针对性,才能适合市场及患者的需求。
5.2中药开发要考虑药源保障问题
尽管我国药用资源品种丰富,但一些药材产量稀少,无法满足药品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药材产地的不同,各地药材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中药的质量难以控制,影响药物的疗效。因而在中药开发前,处方必须要选择能保障药源质量及供应的药材。 5.3对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项目管理
中药的开发是多个部门和多个人员共同完成的工程,期间包括处方筛选、制剂工艺、药理试验、临床研究、资料总结、专利设计、注册报批等多道工序。如果缺少对新药研究整个流程、技术及市场的全面了解,这往往会造成开发工作上的脱节、研究效率降低及申报设计、专利申请上有缺陷。因此,中药新药的研究需有知识全面、熟悉其技术及申报流程的专业人员对整个新药研究项目进行全面的协调和管理
及经营运作,以保证开发的效率、效益与质量。 5.4战略规划务实,设计上有可持续研究意识
新药开发的规划要量力而行,应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发展方向及自身经济及技术实力出发,选取最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药项目,并根据有关政策的变化,及时有远见地调整研究方向。选题不光要有针对性,还应兼顾与其它项目的协调共进,尽可能做到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可持续研究,可采取以旧养新、以小项目养大项目的策略,使整体的研究有梯度的进行,避免重复研究,使研究项目一个接一个地不断向前滚动,不断增值。
5.5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各学科的先进科技与开发项目的整合
21世纪新药研究是建在通过对基因和分子水平的基础研究,进一步认识生命过程和疾病机制的基础上的。计算机技术、现代合成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药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酶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相互渗透,为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互联网使信息的共享为各科科研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各个学科的开发动态及前沿技术在互联网上都可查到。因而中药的开发可充分参考共享文献数据库及专利数据库公开的技术方法进行设计,融合多个学科的先进技术,加快转化中药的基础研究成果,站在他人肩膀上进行研究。从而避免低水平重复,提高开发效率。
6.中药开发要事先考虑知识产权,重视专利的设计 很多中药研究人员包括企业决策者对《专利法》的了解不够,对于新药研究知识产权的保护,只依赖新药行政保护及中药品种保护。只有专利保护才是最根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新药行政保护及中药品种保护只在我国起作用,中药新药要想走向世界必须依靠专利的保护。拿现在我们时常提起的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复方丹参滴丸来说,即使真的通过临床可检验获准进入美国,因其在国外没有专利的有效保护,他人也可以随意仿制,得不到产品市场销售的独占权,到头来也只是为人作嫁。在中国国内,随着新法规的出台,行政保护的取消及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即将修改,中药新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重心将逐渐转移到专利保护中来。因此我们在进行中药新药开发的同时就须考虑新药专利的设计。当前中药发明的下列主题可以在中国申请专利保护:中药配方;组分的剂量配比;中药炮制技术;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制剂;中药的制备方法;新的医疗用途。专利制度对中药新药的保护有很多技巧,只要设计得当,几乎所有的中药新药都可能获得有效的保护,保证开发者对所开发产品市场销售的独占权。
7.制药企业应成为中药开发的主体
企业应成为中药开发的主体,且国家也有将新药开发的主体转向企业的导向。但很多企业对于中药研发还是重视不
够,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的是如何使众多的企业认识到投资中药开发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企业投资于研发,不仅有助于整个中药开发的促进,更重要的是将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效益。企业作为中药开发主体,有利于开发出最适合自身销售的产品,以获得最大利润,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开发出最适合自身生产的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获得有自己识产权的产品,以保证自己销售的独占性,适应加入世贸后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树立起自身的高科技形象,增长自己的品牌效应,为中药产品的技术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现在一些优秀企业中富有远见的企业家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如江苏扬子江药业、三九医药等都已投巨资建立起自己的中药研发队伍,但对于整个中药产业来说,中药开发还需要更多的优秀企业加入到当中来。科研也只有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开发出更适合市场需求、质量合格的产品。(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