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升泵房沉井专项施工方案

提升泵房沉井专项施工方案

2023-06-09 来源:爱问旅游网
沉 井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目 录

1 编制依据和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工程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工程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施工部署 ........................................................ 2 3.1、施工准备 ................................................... 2 3.2、施工总体目标 ............................................... 2 3.3、施工总体安排 ............................................... 2 4 施工进度计划 .................................................... 3 5 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 .............................................. 3

5.1、施工工艺 ................................................. 3 5.2、旋喷桩施工方法 ........................................... 4 5.3、提升泵房排水施工方法 ..................................... 4 5.4、提升泵房沉井施工方法 ..................................... 4 6 沉井施工 ........................................................ 5 7 质量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7 8 施工安全措施与防疫措施 ......................................... 18 9 主要机具设备 ................................................... 19 10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19

第1章 编制依据和范围

1.1编制依据

1.湖北中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018年08月提供的《麻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麻城城东污水处理厂厂外泵站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建筑结构荷载设计手册》第二版。

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8.《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9.《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02)。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13)。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3.《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规范》(GB50108-2008)。 14.《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8.已批复的麻城市护城河及月亮湖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范围

麻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厂外泵站新建工程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范围。

第2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麻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厂北侧,于老麻城公路东侧,毗邻三角湖,占地面积1150.82㎡,厂外泵站提升汪家河截污工程至厂区细格栅。泵站

1

设计规模6万m³/d,设计变化系数为1.36,峰值流量为0.945m,水泵设计水位45.5m,停泵液位为43.75m,细格栅设计液位55.9m,水泵数量5台,4用一备。

提升泵房主体结构采用沉井方法施工。泵站沉井总高度15.45m,长11.7m,宽10.5m,外侧壁厚度0.8-1m,内隔墙厚度0.5m。沉井外部和刃脚位置各设置两排直径500mm的旋喷桩,外部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刃脚处旋喷桩作用是保证沉井稳定下沉。提升泵房顶板梁宽250~300mm,梁高400~600mm,板厚200mm,顶板板面标高53.8m,底板板面标高42.35m,净高11.45m,底板厚度1000mm。上部泵房为一层吊车屋顶,在泵房沉井的侧上方。基坑开挖深度较大,顶板支模高度较高,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在施工前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专家论证。 2.2 施工重、难点

1.本工程位于麻城市东郊,工地两侧建筑物已基本形成,周围居民聚居区众多。因此搞好文明施工、加强环境保护是搞好施工的重要保证。

2.本工程特点、难点沉井施工下沉时对周围土体有扰动,因此,对在井周围破坏棱体范围内的构筑物、管线,须采取有效措施,并进行必要的保护和监测。施工缝处理及防水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水。由于场地砂层较厚,砂层渗透系数大,降深又较大,降水工作将是施工的关键。

2.3 地质水文条件 2.3.1工程地质状况 1.地形地貌及地下水

(1)本场地地貌属城东污水处理厂场外泵站。该地貌地层主要为(1-1)素填土、(2-1)粘性土夹粉土粉砂、(3-1)粉细砂和(3-2)中粗砂夹卵砾石。 (2)场内地下水属潜水类型,稳定水位埋深51.09~49.40。 2.地层特征

与沉井相关的各层土质的特征详见表2-2

2

表2-2 各层土质的特征 土层号 1-1 2-1 3-1 3-2 土层名称 素填土 粘性土夹粉土粉砂 粉细砂 中粗砂夹卵砾石 层厚 1~3.5 1~2 2~7.5 3~7 土 层 描 述 夹少量砖渣及较多砂土土质不均匀 含较多钙质粉末,土质较不匀,空隙较发育 含少量粉细沙,多蜗牛壳 含少量矿物,局部夹薄层细砂及中砂、漂石 2.3.2水文条件

麻城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同季为普遍现象。年均气温13.0-16.1℃,平均年降水量1111.2-1688.7mm,日照2153h,年无霜期250-270天。 该地区由于受冬夏季风的影响,春夏季风盛行东南风,秋冬季节盛行西北风。据麻城市1951~1986年共36年资料统计分析,平均最大风速为30m/s,瞬间风速为38.9m/s。年均风速5m/s,平均每年大于八级以上风日数为25天,多发生在秋末及冬季。河道设计内河常水位为52米,高水位为53.5米。

3

第3章 施工部署

3.1项目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符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工序优良率达90%以上,工程合同履约率100%。

2.工期目标

根据招标文件及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和施工能力,确定本工程总工期为180日历天。

3.安全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实行周密的安全防护,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的规定,确保施工过程中达到既定的安全目标:

(1)杜绝火灾的发生; (2)杜绝死亡及重伤事故; (3)轻伤事故率控制在1‰以下。

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通过法规、技术、组织等手段,规范劳动者行为,控制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施工环境条件,消除和减少不安全因素,使人、物、环境构成的施工生产体系达到最佳安全状态,最终实现安全目标。

4.文明施工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

确保市级文明工地,争创省级文明工地。

按照麻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管理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项目环境监控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达到市级环保标准。

5.服务目标

工程中标后,全面履行对建设单位的各项承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以科学、先进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手段,满足建设单位的各项要求。 3.2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工程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我公司将选用精兵强将组建项目经

4

理部,并配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建设项目施工管理规范运行规则进行管理,并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将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层层落实到人,并按工程特点组建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前对这些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技术安全交底,使其全面满足质量技术要求。 3.2.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

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程技术部 商务合约部 安全环保部 质 量检 验 部 图3-1 项目组织机构图

物资设备部 综合办公室 项目副经理 项目经理

3.3施工部署和施工计划 3.3.1 施工部署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以及质量、工期目标要求,本工程施工总的指导原则是: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配套工程”的原则进行施工,在确保质量、工期目标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落实市级文明工地创建标准,以提升泵站沉井施工为控制点,着力搞好沉井施工管理工作,先完成池壁、二次结构主体工程再完成电气、设备配套工程。 3.3.2施工进度计划

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复杂,各方面协调问题较多,施工准备时间较长。正式施工计划从2020年7月21日旋喷桩施工开始,到2021年1月30日验收完成为止,共285天。具体开工日期以监理批准的开工日期为准。

5

3.4施工资源配置 3.4.1劳动力配置计划

1.施工队伍组成

施工时按照工程实际需要安排专业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设置调整专业施工队伍,各专业施工队伍的民工根据工地现场需要可以灵活调用,保证不窝工,保证工序专业化施工质量。

本工程所需施工人员共计70人,其中施工管理人员8人,作业班组人员62人,施工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必要的增减,充分满足施工要求。

2.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

施工劳动力是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直接保证者。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组织劳动力时,我公司将从劳务公司中抽出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强、技术素质高、身体健康且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一线操作工人安排进场施工。本工程沉井各工种人员需用数量详见表3-2。

表3-2 各工种人员需用数量 工种 普工 钢筋工 混凝土工 人数 8 10 6 工种 模板工 架子 泥工 人数 13 6 6 工种 水电工 装修工 其他 人数 1 8 12 3.4.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根据各施工阶段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布置及使用施工机械,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效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本工程沉井各阶段所配备的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详见表3-3。

表3-3 施工机械与机具一览表

机械名称、型号 深井泵降水设备与设施 液压式挖掘机住友LS280 电动蛙夯H-201型 25m长臂挖机 16吨吊车 数量 4套 1台 1台 1台 1台 使用部位(用途) 沉井降水 基坑开挖、回填 回填土夯实 井内挖土 垂直运输 功率kW 10 柴油机 2 6

电焊机BXI-330 插入式振动器 HZ6X-50 钢筋切断机 钢筋弯曲机 钢筋调直机 钢筋车丝机 潜水泵QS32×45-4型 高压水泵8BA-18型 水准仪 经纬仪 2台 2台 1台 1台 1台 1台 2台 1台 2台 1台 施工全过程 振捣砼 钢筋制作 钢筋制作 钢筋制作 钢筋对接 井内排水 沉井冲泥备用 测量及监测 测量及监测 2×20KVA 2×1.5 3 2.8 4 3 2×4.5 4 3.4.3主要材料计划

钢筋采用知名品牌武钢或安钢,水泥采用知名品牌华新或雷山,材料进场后安排现场取样送检,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现场施工。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木方,模板,钢管根据现场实际需求量预先购买进场,装修材料拿样板待业主选定以后再购买进场。主要材料配置详见表3-4

表3-4 施工主要材料配置表 序号 1 2 3 4 6 7 8 9 主要材料名称 混凝土 钢筋 模板 木方 钢管 扣件 顶托 焊条 单位 m³ t ㎡ 根 km 千个 个 kg 计划数量 1640 143.200 2400 5200 310 260 520 780 7

10 11 12 13 14 15 水泥 预拌水泥砂浆 蒸压加气块 蒸压灰砂砖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 t m³ m³ m³ ㎡ kg 1230 32 51.5 23 195 2750 8

第五章: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

5.1、施工工艺

沉井是用于深基础和地下构筑物施工的一种工艺技术,其原理是:在地面上或地坑内,先制作开口的钢筋混凝土井身,待井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井内挖土使土体逐渐降低,沉井井身依靠自重克服其与土壁之间的摩阻力,不断下沉直至设计标高,然后经就位校正后再进行封底处理。本工程采用沉井法施工工艺,主要考虑明排水并分三节制作两次下沉。

根据工艺和结构需要,本工程工序如下:

测量放线设定控制点→从±0.000先开挖08-0.9m深的基坑并回填0.6cm深的砂垫层夯实→在基坑顶部使用钢管搭设1.5m高围栏及排水沟→进行第一节4.1m沉井施工→搭设施工操作架沉井侧壁施工→拆除模板、止水螺杆处理、砼养护→搭设施工操作架进行第二节4.9m沉井施工→拆除模板、止水螺杆处理、砼养护及操作架拆除→井内挖土沉井下沉→搭设施工操作架进行第三节5.45m沉井施工→拆除模板、止水螺杆处理、砼养护及操作架拆除→内挖土沉井下沉→进行底板施工→进行井内施工→设备安装、封顶。 5.2、旋喷桩方法

沉井施工前沿泵房池侧壁四周做两排旋喷桩止水围护。旋喷桩直径为

500mm,桩与桩之间搭接150mm,内排桩壁离泵房池外侧壁1300mm,旋喷桩桩桩长为15m左右。

泵房沉井侧壁刃脚部位设置两排旋喷桩作为沉井下沉稳定桩,旋喷桩

直径为500mm,桩与桩之间距离590mm(横向)、500mm(竖向),外排桩壁离泵房池外侧壁搭接50mm,内排桩壁离泵房池内侧壁搭接250mm(横向)、160mm(竖向),旋喷桩桩桩长为15m左右。

旋喷桩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为200kg/m,水灰比为0.8~1。先进行围护桩施工,再进行工程桩施工。

5.3、提升泵房排水施工方法

本工程地下水稳定在14.45米以内,在沉井施工时必须考虑采取地下水降水的措施。根据地质勘测报告基础主要位于(3-2)中粗砂夹卵砾石层,局部位于(3-1)粉细砂层,(3-1)、(3-2)层砂土有一定强度,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地下水位主要为潜水,局部为承压水,基坑施工时采用排水沟、集水坑明排结合。在边坡顶修筑截水沟,尺寸300*300mm,底修筑排水沟,尺寸300*300mm,按2~5‰坡度流向坡底,排水沟Mu10灰砂砖砌筑, M10水泥砂浆抹面,厚度≥10mm;在基坑底修筑排水沟,尺寸300*300mm,按3‰坡度流向集水井中,排水沟Mu10灰砂砖砌筑,M10水泥砂浆抹面,厚度≥10mm。根据地形和规划统一汇入沉淀池,并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管道。

9

5.4、提升泵房沉井施工方法 1、沉井施工方法 1)、沉井施工方法 (1)沉井规模与构造

① 本工程的沉井为钢筋混凝土方型构筑物,沉井井内壁尺寸长10.1M、宽

8.9M,沉井井外壁尺寸长11.7M、宽10.5M。

② 沉井总高度为14.45m,刃脚部分高为3.8M。第一节高度4.1M,第二节高4.9M,第三节高约5.45M。

③ 沉井底部的构造要求为:2m C15素砼 →1m厚C30厚底板砼。 (2)沉井所选用的材料

①混凝土:垫层和填充层砼为C15,沉井壁板和底板为C30,沉井壁板和底板

等挡水构件抗渗等级均为P6,

②钢材:一级钢为HPB300级钢筋,强度设计值=300N/mm2;三级钢为HRB400

级钢筋,强度设计值=360N/mm2;

③焊条:HPB300钢筋采用E43型焊条焊接;HRB400钢筋采用E50型焊条焊接; ④水泥:除注明外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非早强),强度等级为32.5。 (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① 构筑物与污水接触的钢筋混凝土墙、板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为50mm,梁、

柱的保护层为35mm。

② 底板下层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为40mm,底板其余部位的保护层厚度为

35mm。 2)、工程地质状况简介 (1)地形地貌及地下水

① 本场地地貌属城东污水处理厂场外泵站。该地貌地层主要为(1-1)素填

土、(2-1)粘性土夹粉土粉砂、(3-1)粉细砂和(3-2)中粗砂夹卵砾石。 ② 场内地下水属潜水类型,稳定水位埋深51.09~49.40。 (2)地层特征

与沉井相关的各层土质的特征见下表所示: 土层 层号 1-1 2-1 3-1 土层名称 素填土 粘性土夹粉土粉砂 粉细砂 层厚 (m) 1~3.5 1~2 土 层 描 述 夹少量砖渣及较多砂土土质不均匀。 含较多钙质粉末,土质较不匀,空隙较发育。 2~7.5 含少量粉细沙,多蜗牛壳。 10

3-2 中粗砂夹卵砾石 3~7 含少量矿物,局部夹薄层细砂及中砂、漂石。 6 沉井施工

6.1、由于沉井壁即为拟建泵房池壁,因此选择泵房位置为沉井预制位置。 6.2旋喷围护桩施工完成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采用挖掘机挖除提升泵房周围0.8m深表层填土,再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深度暂定2.6m,视开挖后土层和旋喷围护桩情况,再决定往下开挖深度。

6.3对刃脚下的土层进行处理,以便有足够的地耐力支撑刃脚及侧壁砼重量。刃脚尺寸见下图。

6.4、浇筑沉箱刃脚砼(浇筑高度为4.1m),浇筑时需在顶部留设4mm厚止水钢板。钢板宽度为300mm,上下各设有150mm宽的迎水面。混凝土采用商品砼,并采用一台砼汽车泵,直接送至沉井浇筑部位,沿井壁均匀对称浇筑。浇筑采用分层平铺法,每层厚 50cm ,将沉井沿周长分成若干段同时浇筑,保持对称均匀下料。由于下沉过程中摩阻力较大,为加强刃角底部阳角部位强度,保护沉井下降过程中刃角,要求在底部刃角设置刃角护角。

7.5、沉井侧壁及刃脚钢筋绑扎及模板支护,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

11

要求。侧壁锚入底板钢筋、底板钢筋、预埋内支撑钢板须按照规范要求预留出来,爬梯、水管洞口位置均按设计图纸施工。 6.6、刃脚支设

在刃脚下设垫木,垫木下再设砂垫层。为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井身开裂,砂垫层的基底要夯压或碾压密实。在地基上铺设砂垫层,砂垫层灌水、振捣密实。在砂垫层上,沉井刃脚位置铺设标准枕木(2500mm×220mm×180mm)作支承垫架的垫木,然后在其上支设刃脚及井壁模板。

枕木、砂垫层计算 1 、 计算枕木用量

n=G/(A·f )

式中:

n —— 沿刃脚每米铺设垫木的根数(根); G —— 第一节沉井的单位长度的重力(kN/m); A —— 每根垫木与砂垫层接触的底面积(m2);

2

f —— 砂垫层的承载力设计值(kN/m),中粗砂垫层的承载力设计值一般

2

取180kN/m 。

第一次沉井体积:V1=41.2*3.8*1+41.2*5.2*0.8=327.95 m3 混凝土容重:γ=24 kN/m3

沉井自重:Q1 =γ·V1=24×327.95=7870.85 kN 沉井井壁平均周长:C1=41.2 m

G=Q1 / C1 =7870.85/41.2=191 kN/m A=2.5×0.22=0.55 m2

n=191/(0.55×180)=1.92 根 枕木间距为:

l=1/1.92=0.52 m,取枕木间距@0.50 m。 需铺设枕木数量:

N=C1 /0.50=41.2/0.5=82.4根 取83 根 2 、 砂垫层厚度计算

G/fakLhC=

2tg式中:

hC —— 砂垫层厚度(m);

G —— 第一次沉井的单位长度的重力(kN/m); fak —— 砂垫层底层土层的承载力设计值(kN/m2); L —— 垫木的长度(m),L =2.5m; θ —— 砂垫层的压力扩散角(°),一般取22.5°。

砂垫层底层(标高50.9m处)的土层为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2-1)1,其承载力设计值为120 kN/m2 。

砂垫层厚度:

191(/0.50120)-2.5hC ==0.82 m 取0.82 m

2tg22.5需铺砂垫层的宽度:

b =L+2hCtgθ =2.5+2×0.8×tg22.5°=3.20 m 取3.2m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砂垫层高0.82m,上宽3.2m、下宽3.5m;枕木排列

12

间距0.5m。

6.7 、模板安装

1、 第一节沉井高度为4.1m,第二节沉井高度4.9m,第三节沉井高度5.45m,两节间连接处设置水平施工缝。施工缝按设计图纸要求安装500mm高钢板止水带。

2 、 模板面板采用18厚胶合板。次楞(内龙骨)采用80×80mm木枋,横向间距@350。主楞(外龙骨)采用2φ48×3钢管,竖向间距@600。对拉螺栓为M16,横向间距@800,竖向间距@600,并用“3形扣”夹紧主楞(外龙骨)双钢管。对拉螺栓在中央处设80×80×5钢板止水环,止水片与螺栓接触处满焊,并在两端各设一件墙厚定位挡片,挡片用50×50×5钢板或φ12×50钢筋制作,两挡片外边间的距离等于混凝土墙体的厚度。

3 、 模板加落地斜撑固定其垂直度,斜撑用φ48×3钢管,斜撑与地面的角度为30~60°,斜撑脚部位置在地面打一根φ25钢筋,以制止斜撑脚滑移。沿竖向每2道主楞加一道斜撑,斜撑要顶住主楞(2φ48钢管)。斜撑的纵向(水平方向)间距@2m。

4 、 工作平台脚手架采用双排立柱,脚手架均用φ48×3钢管搭设,立柱纵向间距2m、横向间距1m,平桥层高2m,顶层安全栏杆高2m。

5 、 工作平台脚手架的材料的材质和搭设均要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脚手架与模板斜撑必须分开搭设,彼此要分离。

6 、 模板安装要求垂直、平整、牢固,防止爆模造成墙壁凹凸不平影响而沉井下沉。

7 、 预留孔洞、预埋件、套管等的位置、标高要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必要时可加短钢筋点焊固定。

8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拆模,拆除模板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外观检查。

9 、 外井壁的预留孔洞用砖、水泥砂浆封堵密实。 6.8 、钢筋制作、安装

1 、 钢筋的制作、安装均在现场进行。

2 、 钢筋交叉点均逐点绑扎,绑丝头一律扣向里侧。严防出现因保护层过薄而造成露筋的现象,专门制作符合保护层厚度要求的水泥砂垫块,垫块的间距不得大于@1m×1m,并保证绑扎牢固及垫面朝向模板。

3 、 钢筋的材质与施工以及绑扎、接头、弯钩的要求均要符合设计图纸和现行施工规范的要求。

4、 为保证第二节沉井钢筋位置的准确性,第一节沉井顶部的钢筋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的间距排列好,然后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点焊固定。

6.9、混凝土浇筑

1 、 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砼供料,混凝土泵车输送,导管下料,用振棒振捣。

2 、 为防止出现冷缝,要做好计划并协调好,保证足够的混凝土熟料供应能力。

3 、 通过隐蔽验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4 、 对称均匀分层浇灌,均衡下料,每层厚约300mm,最大不得超过500mm,以免造成地基不均匀下沉,使沉井倾斜。

13

5 、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保证层间结合紧密。在搭接口处,振捣范围应延伸至搭接口500mm处。

6 、 每节沉井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7 、 上下节井壁的施工缝,接缝处凿毛并冲洗处理后,再继续浇灌下一节,并在浇灌前先浇一层贫石子混凝土。

8 、 混凝土养护采用浇水养护,养护14天。 6.10、沉井下沉

1 、土层分层

泵房场区的土层分布不均匀,在泵房沉井位置范围内的钻探孔的数据平均值作为沉井范围的土层数据: 土层 层厚 承载力 土层名称 土 层 描 述 层号 (m) (kPa) 1-1 2-1 3-1 3-2 素填土 粘性土夹粉土粉砂 粉细砂 1~3.5 1~2 2~7.5 70 120 130 夹少量砖渣及较多砂土土质不均匀。 含较多钙质粉末,土质较不匀,空隙较发育。 含少量粉细沙,多蜗牛壳。 中粗砂夹卵砾含少量矿物,局部夹薄层3~7 190 石 细砂及中砂、漂石。 注:地面平均高程为53.0m。 2、沉井各系数计算 (1) 沉井下沉系数计算

沉井下沉系数采用K≥1.15~1.25作为下沉的控制指标。本沉井分3节制作、2次下沉,故须分别计算各节的下沉系数。

下沉系数按下式计算:

K=(Q-B)/(T+R)

=(Q-B)/[C×(H-2.5)×f +R]

式中:

Q —— 沉井自重及附加荷重(kN); B —— 被井壁排出的水重(kN),采取排水下沉时,B=0; T —— 沉井与土间的摩阻力(kN);

T=C(H-2.5)f

C —— 沉井周长(m); H —— 沉井全高(m); R —— 刃脚反力(kN),刃脚挖土时取R=0; f —— 井壁与土的摩阻力。

0.8 m

52.35 m 1.45 m 素填土 f =10 kPa

14

2.25m

5.45 m fak=70 kPa

粘性土夹粉土f =22kPa 1.0m

粉砂 fak=120kPa 46.5 m f =18 kPa

粉细砂 fak=130 kPa 4.75 m

9 m f =25 kPa

中粗砂夹卵砾石 fak=190 kPa 5.0m

39.35 m

第一次沉井体积:V1 =41.2*3.8*1+41.2*5.2*0.8=327.95m3 混凝土容重:γ=24 kN/m3

沉井自重:Q1 =γ·V1=24×327.95=7870.8 kN 沉井外边周长:C =(10.5+10.1)×2=41.2 m 刃脚底面积:Aj =12.36 m2 摩阻系数:

102.25221184.75255f =

2.2514.755=19.6kN/m2

第一次沉井的下沉系数:

T1=C(H1-2.5)f =41.2×(9-2.5)×19.6=5248.88 kN R1=Aj fak=12.36×120=1483.2 kN

K1=(Q1-B)/(T1+R)=(7870.8-0)/(5248.88+1483.2) =1.17 (符合要求) 整体沉井的下沉系数:

整体沉井体积:V=327.95+41.2*5.25*0.8=500.99 m3 Q =γ·V=24×500.99=12023.76 kN

T=C(H2-2.5)f =41.2×(14.45-2.5)×19.6=9649.864 kN R2=Aj fak=12.36×190=2348.4 kN

K=(Q-B)/(T2+R)=(12023.76-0)/(9649.864+2348.4) =1.002<1.15

整体沉井的下沉系数:1<K<1.15,只要将隔墙下土和刃脚斜面掏空,沉井能下沉。

(2)沉井下沉稳定系数验算

规范规定沉井下沉稳定系数范围为0.8~0.9。

K=(G-B)/(R1+R2+R3)

15

其中 R1=πD0(C+n/2)fC

R2=A1fC

式中:

K —— 沉井下沉稳定系数; G —— 沉井自重力(kN);

B —— 地下水浮力,排水下沉时,B=0,不排水下沉时取总浮力的70%; Rf —— 沉井外壁有效摩阻力的总和(kN); R1 —— 刃脚踏面及斜面下土的支承力(kN); R2 —— 沉井内部隔墙和底梁下土的支承力(kN); D0 —— 沉井的平均直径(m); C —— 刃脚踏面宽度(m);

n —— 刃脚斜面与井内土体接触面的水平投影宽度(m); A1 —— 隔墙和底梁的总支承面积(m2); fC —— 土的极限承载力(kN/m2)。 第一次沉井的下沉稳定系数: G=24×327.95=7870.8 kN

Rf=41.2×(10×2.25+22×1+18×4.75)=5356 kN R1=41.2×(0.3+0.7/2)×120=3213.6 kN R2=0kN

K=(7870.8-0)/(5356+3213.6+0) =0.9 (符合要求) 整体沉井的下沉稳定系数:

G=24×500.99=12023.76 kN

Rf=41.2×(10×2.25+22×1+18×4.75+25×5) =10735.5 kN

R1=41.2×(0.3+0.7/2)×190=3213.6kN R2=0kN

K=(12023.76-0)/(10735.5+3213.6+0) =0.86 (符合要求)

(3)沉井抗浮计算

根据地勘资料中对地下水的描述,稳定水位标高为49.4m,而沉井底标高为39.35 m,则地下水对沉井的浮力为:

F=ρg hA

式中:

ρg —— 水的密度,取ρg =1 kN/m3 ; h —— 水面至井底高度

h=49.4-39.35=10.05 m; Ad —— 井底面积

Ad =11.7×10.5=122.85 m2; F —— 水对沉井的浮力。

F =1×10.05×122.85=1234.64 kN

井壁与土层的摩擦力:

16

f =Ab μ

式中:

Ab —— 井壁表面积

Ab =(11.7+10.5)×2×11.85= 526.14m2 μ —— 单位摩擦力,取μ=19.6 kN/m2 ;

f =526.14×19.6=10312.3 kN 井壁及封底砼自重:

沉井的内部尺寸分别为3.9m×10.1m、1.4m×10.1m、1.3*2.9、1.8*2.9、6*1.2*2沉井底板厚1m,封底砼厚2m。

p=12023.76+32*11.35*0.5+2.4×[10.1*8.9×(1+2)] =12852.57 kN

F =1234.64kN <p+f =12852.57+10312.3=23164.87 kN 因此,沉井在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下,是能够保持稳定的。 6.11、 沉井下沉施工

1 沉井采用排水挖土下沉的施工方法。

2 第一次沉井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开始挖土下沉,其余各节须达到90%才能开始挖土下沉。每次下沉时,须将井筒内的满堂架全部拆除。

3 下沉前应进行井壁外观检查,检查混凝土强度及抗渗等级,外井壁的预留孔洞要全部封堵好,经检查符合后才能进行下沉施工。

4 根据计算沉井下沉的下沉系数,作为判断每个阶段可否下沉,是否会出现突沉以及确定下沉方法及采取措施的依据。

5 第一次下沉前,做好对沉井的初始标高、轴线位移等校核,并做好记录,以此作为对以后各项观测的参照。

6 刃脚枕木垫架的拆除:下沉前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的抽除(拆除)刃脚下的枕木垫架,每抽出一根垫木后,在刃脚下立即用砂或石粉回填并浇水、振捣密实。

7 井下沉施工按“先中后边、分层对称破土、先高后低、及时纠偏”的原则进行操作。

8 下沉挖土:在井内用小型挖土机挖掘,挖出的土方用吊斗吊出。挖土须分层、对称、均匀地进行。一般在沉井中间开始逐渐挖向四周,每层高0.4~0.5m,沿刃脚周围保留0.5~1.5m宽的土堤,然后沿沉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的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匀垂直挤土下沉,使不产生过大倾斜。

9 沉井井格中部的锅底深度控制在l~2m以内。锅底过深则易产生突沉,使沉井下沉量和惯斜度无法控制,同时井外土体也易塑流入井,引起井周地面过多沉降。

10 各仓土面高差应在50cm以内,使沉井在外刃脚处挤土下沉,以减少对井周土体的扰动程度,使沉井保持均匀垂直下沉。严禁用水枪掏刷外刃脚踏面外侧土体。

11 沉井底部设明沟、集水井排水,在沉井内离刃脚2~3m挖一圈排水明沟,设3~4个集水井,深度比开挖面底部低1.0~1.5m。排水明沟和集水井底深度随沉井挖土而不断加深。在井壁上设离心式水泵或井内设潜水泵,将地下

17

水排出井外。

12 筒壁下沉时,外测土会随之出现下陷,与筒壁间形成空隙,一般在筒壁外侧填砂,保持不少于30cm高,随下沉灌入空隙中。雨季应在填砂外侧作挡水堤,以阻止雨水进入空隙,防止出现筒壁外的摩阻力接近于零,而导致沉井突沉或倾斜的现象。

13 按勤测勤纠偏的原则进行沉井下沉。在终沉阶段,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刃脚的标高差和平面轴线偏差,要始终控制在规范容许的范围内,防止超沉。

14 当沉井的进尺到最后2m时即进入终沉阶段。挖土锅底形状由“凹”面逐步过渡到“凸”形反锅底,并且适当放慢取土速度和数量,严格按照均匀对称的原则布置挖土范围,当沉井四周控制点高差大于20mm时,应及时纠偏,纠偏方法以调整各仓挖土深度为主,外刃脚土塞部分土体易涌进,不准冲挖。终沉阶段是沉井的关键时刻,故一定要加强观测,测量在最后阶段应每隔不少于1小时,严格控制沉井的下沉速率。

15 一旦沉井刃脚踏面标高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并上抛20cm 后,应立即停止取土,用大石块抛填在刃脚下,测量密切注意观测,24小时内沉井下沉不大于10mm,即为刹车成功。沉井施工到位后,测量要求每隔4~6小时观测一次四方向高差。

16 沉井挖出的土方用吊斗吊出,挖掘出来的泥土用散体物料运输车装载运往弃土场,不得堆在沉井附近。

6.12测量控制与观测

1 沉井平面位置、标高的控制:

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内井壁四面设置纵横十字中心控制线、水准基点,以控制其平面位置和标高。(纵横十字中心控制线布置详见附图2-3)

2 沉井垂直度控制:

在井筒内按双十字标出垂直轴线,各吊线锤对准下面的标板来控制,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线锤偏离墨线50mm,或四周标高不一致时,应立即纠正。

3 沉井下沉控制:

在井壁周围弹水平线用水准仪来观测沉降。 4 观测:

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加强位置、垂直度和标高(沉降值)的观测,每班测量两次(于班中和每次下沉后检测);接近设计标高时,每2h观测一次,严防超沉。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发现倾斜、位移或扭转,应及时纠正。

5 沉井开始下沉的5m以内,要特别注意保持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正确,以免继续下沉,不易调整。

6 在沉井开始下沉和接近设计标高时,周边开挖深度应小于0.3m,避免发生倾斜。在离设计标高200mm左右停止取土,靠其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

7 在挖土下沉过程中,工长、测量人员、挖土工人应密切配合,加强观测,及时纠偏。

6.13、 沉井下沉常遇到的问题、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 沉井下沉过快 原因分析:

(1)遇软弱土层,土的耐压强度小使下沉速度超过挖土速度;

18

(2)长期抽水或因砂的流动,使井壁与土间摩擦力减小; (3)沉井外部土液化。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可用木垛在定位垫架处给以支承并重新调整挖土,在刃脚下不挖或部分不挖土;

(2)在沉井外壁间填粗糙材料或将井身外的土夯实,加大摩阻力; (3)如沉井外部的土液化发生虚坑时,可填碎石处理。 (4)井内应多留土,利用加大“边载”,提高刃脚下的土阻力,然后从中间格逐步对称向边格,分格进行挖土。

(5)在刃脚斜面处边挖土边回填粗砂或基砂石,以增加土对沉井下沉的阻力。

2 沉井倾斜 原因分析:

(1)沉井刃脚下的土质软硬不均;

(2)拆刃脚垫架时,抽出承垫木未对称同步进行,或未及时回填; (3)井外四周的回填土夯实不均;

(4)挖土不均,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

(5)刃脚下掏空过多,使沉井不均匀突然下沉,易于产生倾斜; (6)刃脚一侧被大石块或障碍物搁住,未及时发现和处理;

(7)井外弃土或堆物,井上附加荷重分布不均造成对沉井一侧产生偏压。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加强沉井过程中的观测和资料分析,发现倾斜及时纠正; (2)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抽出垫木,及时用砂或石粉填夯实;

(3)在刃脚高的一侧加强取土,低的一侧少挖土或不挖土,待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

(4)在刃脚较低的一侧适当回填砂石或碎石,放缓下沉速度; (5)在井外射水或开挖,增加偏心压载以及施加水平外力等措施。 (6)在井顶高的一侧的壁外挖土减载,低的一侧的壁外夯填土加载,造成土压差,从而达到纠偏效果。

3 沉井偏移 原因分析:

(1)井身制作场地高低不平,土层软硬不匀,地质条件不良; (2)抽取垫木的方法不妥,回填不及;

(3)刃脚制作质量差,不平,不垂直,井壁制造有问题,其中线与刃脚不在一根直线上;

(4)开挖土不对称不均匀,在沉井时有突沉井和停沉的现象; (5)井身的正面和侧面的阻力不对称;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对初沉的偏斜可用在高侧多挖土,低侧少挖土的办法纠正;

(2)终沉或其他阶段的偏斜,可用井外射水或喷气破坏高一侧土层进行纠偏;

(3)有意使沉井向偏移的相反方向倾斜,当几次倾斜纠正后,即可恢复到正确位置,或有意使沉井向偏位的一方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至刃脚处中心线与设计中线位置相吻合或接近时,再将倾斜纠正;

19

4 沉井被搁置或悬挂,下沉极慢或不下沉 原因分析:

(1)井壁与土壁间的摩阻力过大;

(2)沉井自重不够,下沉系数过小沉井下沉困难; (3)开挖面深度不够,或偏斜,正面阻力大; (4)遇到障碍物或坚硬岩层和土层; (5)井壁无减阻措施或泥浆套;

(6)井身在软粘性土层中因故停沉时间太长,侧摩擦力恢复增大等。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增大开挖范围及深度,提高井身或加载助沉; (2)在井顶均匀加铁块或其他荷重;

(3)挖除刃脚下的土在井内继续进行第二层锅形坡土;

(4)在井壁外设置射水管冲刷井周围土,减少阻力。射水管亦可埋于井壁混凝土内,此法仅适用砂及砂类土;

(5)在井壁与土层间灌入触变泥浆或黄土,降低摩阻力,泥浆槽距刃脚高度不宜小于3m;

(6)清除障碍物。

6.14沉井封底、底板施工 (1)、 沉井封底采用排水封底工艺。封底混凝土厚2m,分二次浇筑,每次浇筑厚度1m,第二次混凝土待第一次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再浇筑。

(2)、 封底条件:当沉井下沉距设计标高200mm时,停止挖土和抽水,使其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沉井达到终沉标高后,再经2~3d下沉稳定,或经观测在8小时的累积下沉量≤1cm时,可进行混凝土封底。

(3)、 封底前应先将刃脚处新旧混凝土接触面打毛并冲洗干净,对井底进行修整使之成锅底形,由刃脚向中心挖放射形排水沟,填以石子作成滤水盲沟,在中部设1个集水井与盲沟连通,井深1m,放入直径0.6m的密编钢筋笼,四周填以碎石,使井底地下水汇集于集水井中,用潜水电泵排出,保持水位低于基底面0.5m以下。

(4)、 锅底面铺一层20cm厚碎石疏水层。 (5)、 封底混凝土浇筑应在整个沉井面积上分层、不间断地进行,由四周向中央推进,并用振动器捣实。

(6)、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继续抽水,在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集水井逐个停止抽水,逐个封堵。封堵方法是将集水井中水抽干,迅速用干硬性混凝土填塞并捣实。封堵后做沉井底板。

(7)、 做底板前应先将刃脚处新旧混凝土接触面打毛并冲洗干净,绑钢筋,两端伸入刃脚凹槽内,浇筑底板混凝土。

(8)、 底板施工完成后进行内部结构施工及设备安装。 6.15、 雨季施工措施 1 、雨季施工前的准备 (1)、施工现场道路已进行硬化,并按现场排水坑位置找好0.3%的排水坡度。现场排水坑与市政管线连通。 (2)、现场木工棚、钢筋棚、焊工棚、水电棚、配电室及现场配电箱等处的放置的配电箱均已按要求做有高出地面的基础台,且配电箱都已作好防雨、防潮棚。

20

(3)、基坑边坡已做好防排水沟,以防止现场内的水流倒灌入基槽内,影响基础施工安全。 (4)、施工现场内使用的大型机械(如塔吊、高车)及配电箱等做好防雷接地线预埋措施。 (5)、现场内的堆料场(如大模板场、钢筋料场、木料场、钢管场等)地面高出现场地面,并做排水处理。 (6)、回填土回填完毕后,将工程外脚手架地基夯平、垫高,找排水坡度,并做防雷接地处理。 (7)、现场材料部门配合生产部门采购进场防雨材料及器具(如塑料布、苫布、潜水泵等),做好防雨、防汛材料准备。 (8)、基坑内增加设置集水坑,并按集水坑位置做基坑内排水流向找坡,集水坑内设置抽水潜水泵。 2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⑴、在施工的基槽遇雨时,应提前采取遮盖及排水处理,以免泡槽,影响结构地基承载力。

⑵、雨期施工中必须经常检查基坑边坡的稳定情况,遇有边坡裂缝或由塌方的可能性,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危险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⑶、基坑转角或每侧中间部位设置1~2 个集水坑,并按集水坑位置在基槽内土层表面上做自然找坡流水处理,遇雨时集水坑内设潜水泵进行基坑内抽水排水。

⑷、工操作面上根据工程内集水坑位置将雨水派专人进行掏灌,用水泵由集水坑将水排至现场排水坑。

⑸、雨时,施工作业面码放的模板、钢筋、配件、配电箱等料具必须用防雨材料遮盖严密,下垫木方,防止料具浸泡锈蚀、收缩变形及进水发生触电事故。 ⑹、场加工成型的钢筋及原材作好防雨防护,钢筋表面有锈蚀及泥土杂物使用前必须清除干净。

⑺、板内积存的雨水,在浇筑混凝土前彻底排除干净

⑻、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提前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掌握好结构混凝土浇筑最佳时间。如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降临,应停止继续浇筑结构混凝土,及时留好混凝土接茬施工缝。对已浇筑振捣完毕的混凝土进行遮盖,避免混凝土浆体离析,影响结构及浇筑质量。

⑼、 施工现场避雷设施应单独接地,并和现场保护接地或接零区别 开。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0.5 欧姆方可使用。

⑽、施工现场内的大型机械和配电箱、盘等设备的防雷装置及其他 保护接地在雨施前必须进行一次地极电阻遥测试验,并作好记录。

⑾、工程外脚手架及高车架在雨施期间,对其承载地基进行夯实、硬化、排水处理,且脚手架立柱支撑点处下垫通长支撑木板(局部承载力较小地面下垫通常钢梁,钢梁支撑点稳固可靠),以增加脚手架承载力面积,防止脚手架下沉、塌落。 ⑿ 、雨施期间设专职电工经常定期检查各配电箱内漏电保护装置的灵活可靠安全性,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配电箱在施工中的正常运转。 3 、期间的安全管理措施

⑴.加强雨施期间的安全值班制度,雨施前对现场职工进行雨施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发现险情及时报告,组织好抢险工作。

21

⑵.加强雨施期间的现场安全施工检查力度,组织暂电工经常对现场内的各种配电箱、施工机械、电焊机等进行检查、维修。将施工隐患提前控制住。 ⑶.有现场安全员负责检查落实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和机械防雨措施即防雷接地设施的认真贯彻实施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

⑷.风雨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脚手架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将发现的安全隐患排除掉。

⑸.配电箱、电闸箱有防雨措施,非电工不得使用电气设备及私改线路。 ⑹.施工用脚手架上及行人马道上采取防滑处理,检查铺设的脚手板牢固可靠性,增加防滑条。

⑺.继续要求施工班组加强执行对施工人员的班前讲话制度,明确强调雨期施工的安全施工注意事项,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⑻加强检查现场堆料场的防雨、防雷击、排水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将现场制定的预防措施及交底要求,向下认真进行传达、落实,做到管理跟踪到位。 ⑼.雷雨、大风天气,禁止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7 质量标准

7.1保证项目

1.沉井工程中的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均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及下沉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沉井外壁应平滑。

4.沉井封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7.2允许偏差项目

沉井制作和下沉后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L/200,且不大于长度、宽度 量尺检查 100 ±R/200,且不大于制作质量 半径 拉线和量尺检查 1 50 平面尺寸 对角线 B/100 量尺检查 井壁厚度 ±15 量尺检查 刃脚平均标高 ±100 用水准仪检查 H>10m ≤H/100 用吊线和尺量检下沉后质底面中心位置偏2 查或用经纬仪检H≤10m 量 移 100 查 刃脚底面高差 L>10m L/100 用水准仪检查 注:1.L为长度或宽度;R为半径;b为对角线长;H为下沉总深度;L为最高与最低两角间距离;

2.检查数量:沉井的制作质量按浇筑段(节)内外各抽查1~5处;下沉后的质量按每座沉井检查。

22

7.3、沉井易渗漏部位的质量控制要点

序 易渗漏部位 质量控制要点 1 沉井支模的对拉螺检查螺栓止水片规格、焊缝的满焊程度及螺栓栓 孔是否采用高标号砂浆封堵等。 按规定留置凸缝,砼浇筑前凿除疏松砼,接缝沉井分节间的施工2 清洗干净、湿润接浆、振捣密实,拆模后再对缝 施工缝进行防水处理。 3 预留孔、洞二次灌砼 孔、洞浇灌前应凿毛、清洗、绑筋加固、湿润;浇砼采用提高一级砼标号的措施,并振捣密实。 4 封底与井壁接触处 沉井下沉前对底板与井壁的接触处进行凿毛处理,底板砼浇灌前对接触处进行清洗、湿润、接浆处理。 5 沉井制作的砼质量 砼浇灌时必须分层、振实、控制砼的初凝时间,不允许留设垂直施工缝。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8 安全措施

8.1、安全施工措施

1. 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安全的各项规定。

2. 沉井施工前,应查清沉井部位的地质水文及地下障碍物情况,摸清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道等设施的影响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中出现问题,影响正常、安全施工。

3. 严格遵循沉井垫架拆除和土方开挖程序,控制均匀挖土速度,防止发生突然性下沉。严重倾斜现象,导致人身事故。

4. 作好沉井下沉中的降排水工作,并设备用电源,以保证沉井挖土过程中不出现大量涌水、涌泥或流砂现象,以避免造成淹井事故。

5. 沉井上部应设安全平台,周围设栏杆,井内上下层立体交叉作业,设

23

安全网、安全挡板;避开出土的垂直下方作业;井下作业应戴安全帽、穿胶皮鞋,人员上下用爬梯应装设防护圈。

6. 沉井内土方吊运,应由专人操作和专人指挥,统一信号,预防发生碰撞或脱钩;起重机吊运土方和材料靠近沉井边坡行驶时,应加强对地基稳定性的检查,防止发生塌陷、倾翻事故。

7. 沉井挖土应分层、分段、对称、均匀地进行,达到破土下沉时,操作人员要离开刃脚一定距离,防止突然性下沉而造成事故。

8. 加强机械设备维护、检查、保养;机电设备由专人操作,认真遵守用电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超负荷作业,并设漏电保护器;夜间作业,沉井内外应有足够的照明,沉井内应采用36V安全电压。 8.2、安全防疫措施

1、对所有进出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登记详细信息姓名、体温、有无确诊、疑似人员接触史等。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人员,应立即督促其就医,不得进入工地。

2、项目实施封闭式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3、施工现场入口处布置防疫检查点,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前进行体温测量并登记,戴好口罩,全身酒精消毒,并且每日开展安全班前晨会。

4项目人工及工人就餐时,食堂餐厅每日消毒3次,分时取餐、分散就餐,避免人员密集。食堂厨师必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肉禽、生鲜食材。

5、防疫检查点每日要配备足够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酒精消毒喷壶,84消毒喷壶,防疫知识宣传展板。

6、施工现场至少配备两个灭火器,严禁吸烟。

7、工人生活区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8人,人均面积不小于2.5㎡,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干燥、清洁。配备灭火器,并每日进行消毒,配备口罩专用垃圾箱,使用后的口罩集中丢弃并及时处理。

9 主要机具设备

9.1. 沉井制作机具设备包括模板、钢筋加工常规机具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自卸汽车、机动翻斗车、手推车、插入式振动器等。

9.2. 沉井下沉机具设备包括15t履带式起重机、出土吊斗、挖机等。 9.3. 排水机具设备包括离心式水泵或潜水电泵。

10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基坑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中暑。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本预案。 10.1应急准备

1.本工程应急救援小组联络电话 组 长:

24

副组长: 小组成员:

2.应急救援联络电话 现场办公室: 急救中心:120 火警中心:119 报警中心:110 交通事故急救:122 3.现场应急救援器材

担架、绝缘手套、绝缘棒、电工绝缘钳、药箱、冰袋、纱布、棉花、木夹板、橡皮管、橡皮带、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

4.现场应备药品

创可贴、万花油、碘酊、红药水、棉垫敷料、绷带、止血胶带、双氧水。

10.2应急响应

1.当事故发生时,发现者要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报告,管理人员立即报告救援小组组长,救援小组组长立即按规定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2.救援小组组长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和对危险设施的应急处理,以控制事故扩大。

3.立即暂停现场的生产活动,将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指定专人维持秩序和保护事故现场。落实现场警戒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

4.有受伤者时,立即打电话给急救中心请求救援,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5.随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保持与上级的联络。 10.3事故应急措施

1.基坑坍塌事故急救措施

1.1 迅速确定在该部位作业的人数及伤员人数,有伤员时,立即对伤员进行施救,同时指挥无关人员向安全地方疏散,迅速撤离危险区域,设置危险区域警示标志,控制出现二次伤害事故。

1.2 有人员被掩埋时,迅速确定被人员掩埋的位置,同时立即组织人力、机械设备迅速到事故现场开展抢救。为了避免在救援过程中再次伤害伤员,当坍塌土方量大时,为抢时间救援伤员,清理坍塌表层时可用大、中型机械挖掘;当坍塌范围较小时,禁止使用大、中型机械,只使用小型机械及人手进行挖掘救援。

1.3 对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的基坑,先采取措施进行临时支护和加固。 1.4 伤员被救出后,检查、确定伤员的受伤部位、受伤情况。

1.5 根据伤员的伤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办法,就地对伤员进行抢救和初步处理。

(1)对被掩埋者,首先清理干净伤员的脸、鼻、口腔、喉等呼吸通道,使之能自主呼吸。

口腔内如有异物,可用手指从口角一边插入摸至另一边将异物勾出。如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就地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直到救援的医生到场接替抢救为止。

25

(2)如伤员有创伤性出血,应立即包扎止血。

当手前臂、小腿以下位置出血,应选用橡胶带或布带或止血纱布等进行绑扎止血。对相对清洁的伤口,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对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不能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3)如伤员有骨折,用夹板将骨折的肢体包扎固定。

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板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提侧下肢缚在一起。对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在移动脊椎受伤者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如伤员处于休克状态时,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并用拇指压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以提升血压稳定病情。

(5)对伤员进行必须的初步处理后,将伤员迅速送医院抢救。

1.6 在所有的伤员被救出后,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闭保护,并加强进行对基坑变形的观测。

2.物体打击事故急救措施

2.1 迅速移开打击物和检查、确定伤员的受伤部位、受伤情况。 2.2 马上将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在移动昏迷的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是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可用“颈托”围住颈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2.3 根据伤员的伤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办法,就地对伤员进行抢救和初步处理。

(1)如伤员有创伤性出血,应立即包扎止血。

当手前臂、小腿以下位置出血,应选用橡胶带或布带或止血纱布等进行绑扎止血。对相对清洁的伤口,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对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不能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2)如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就地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直到救援的医生到场接替抢救为止。

(3)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使昏迷者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咽喉阻塞。口腔内如有异物,可用手指从口角一边插入摸至另一边将异物勾出。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

(4)如伤员有骨折,用夹板将骨折的肢体包扎固定。

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板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提侧下肢缚在一起。对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在移动脊椎受伤者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如伤员处于休克状态时,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

26

肢抬高约20度左右,并用拇指压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以提升血压稳定病情。

(6)对伤员进行必须的初步处理后,将伤员迅速送医院抢救。 3.机械伤害事故急救措施

3.1 立即切断动力电源,救出伤员。

3.2 根据伤员的伤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办法,就地对伤员进行抢救和初步处理。

(1)如伤员有创伤性出血,应立即包扎止血。

当手前臂、小腿以下位置出血,应选用橡胶带或布带或止血纱布等进行绑扎止血。对相对清洁的伤口,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对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不能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2)如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就地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直到救援的医生到场接替抢救为止。

(3)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使昏迷者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咽喉阻塞。口腔内如有异物,可用手指从口角一边插入摸至另一边将异物勾出。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

(4)如伤员有骨折,用夹板将骨折的肢体包扎固定。

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板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提侧下肢缚在一起。对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在移动脊椎受伤者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如伤员处于休克状态时,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并用拇指压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以提升血压稳定病情。

(6)当手指被切离身体时,想办法找回断指,用塑料袋保护好,把伤员连同断指一起送到医院进行医疗。

(7)当发生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按触电事故抢救措施进行抢救。

(8)对伤员进行必须的初步处理后,将伤员迅速送医院抢救。 4.触电事故的急救措施

4.1 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拉开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3)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锄头)剪断或砍断电源线。

(4)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尽快采取其它办

27

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进行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进行急救。

4.2 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4.3 急救措施

(1)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

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2)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 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3)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

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用心肺复苏法就地进行抢救。方法如下:

① 通畅气道

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痰血块等异物,立即把病人的头侧向一边,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

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②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每分钟16~18次。

③ 胸外心脏按压

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

28

段向后压向脊柱,以能使胸骨向下移动三四厘米即可,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公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5.中暑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a、 发现情况

当发生中暑事故后,最先发现中暑事故的从业人员速将现场情况报告办公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现场人员(医护人员)立即对中暑人员作必要的抢救处理,抢救的重点放在降温上;对于重症中暑人员送医院救护;

b、 组织抢救措施与事故控制

首先,观察中暑人员的症状表现,分别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中暑症状的表现

① 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

② 轻度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37.5℃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③ 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2)中暑救援治疗 1)先兆和轻度中暑

① 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解开衣扣以助身体降温,适当给予清凉含盐饮料。

② 先涂清凉油、服用十滴水、霍香正气丸(或水剂)、甘和茶、,也可用刮痧疗法。如有轻微头痛、发低热者可服用解热止痛药。

③ 如果中暑病人神志不清可指压人中,针刺合谷、太冲、大椎、风池、足三里。

④ 体温高者可用冷敷或冷水、冰水擦身以助散热。

⑤ 如有周围循环衰竭者有条件可给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等。 2)重症中暑

① 物理降温:用冷水(冰水或水中加少量酒精)迅速敷擦全身,使皮肤发红并加风扇降温,头部、颈侧、腋下及腹股沟部放水袋或冰袋,头部如能放置冰帽更好。

② 对于休克者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对于体弱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先通畅气道,并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

③ 药物降温:立即送医院进行人工冬眠疗法。

29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