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作者:黄敏 史新红 张刚
来源:《管理学家》2019年第15期
[摘 要]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短板。本文立足于当下国有企业的特征,结合市场风险管理问题现状,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国有经济关乎全民经济命脉,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兼具公法人与私法人的主体,是国有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分析国有企业当下面临的市场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升其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能够为维护社会经济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国民幸福感提供助力。 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概述 (一)国有企业特征
国有企业从法律主体来讲是属于企业法人的。需要注意的是,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的普通企业法人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一来,其设立的目的特殊。普通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国有企业非全然为了营利,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更多的任务是要帮助国家指导经济宏观调控,引领技术的进步、行业的革新。更多的目的体现在其担负的社会责任。二来,其管理的方式特殊。普通企业依照《公司法》等民、商事法律执行相关企业管理流程与制度,而国有企业不同,它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的经营程序都有特殊的规定,在个别重要的行业更有特殊的行业条例准则要遵循。为此,基于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需要结合国有企业本身的特征开展,因地制宜地制订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二)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分为两大类:1.外部风险。这一点主要针对的是国有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而言,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市场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方针以及特殊的行业规范条例。与此同时,还需要面对市场环境带来的经营风险,大型的国有企业需要面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社会,大型国有企业的外部风险管控能力需要着重提升。2.内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出现在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环节。从流程上的逻辑来看,内部的风险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存在于全过程的,从经营决策开始,到后续的生产、经营,落实到营收,最终体现在财务部门的账面上[1]。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展
从历史上来看,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总体呈现出逐步重视的发展态势。从1985年在《会计法》中,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以法律条文形式呈现,到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了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而在后来的国企改革计划中,随着企业的转型,市场的调节作用突显,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主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是被广泛关注。
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一)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风险管理意识与多项因素有关。从外部来看,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密切的关系,长久以来,国家鼓励、支持并且引导国有企业的发展方针,在实际效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此种积极的帮扶作用长期以来也给少数决策者造成了管理惰性,使得他们疏于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与研究,没有与时俱进地看待当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内部控制改进的需要。这导致内部控制的制度完善出现拖延时间、思想懈怠等问题。 (二)风险管理能力欠佳
应该说,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机遇和挑战都是最大的,它的市场竞争优势也是普通民营企业无法望其项背的。但当下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发展情况尚未与它掌握的资源相匹配。假如不加以重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将使其无法驾驭众多的社会资源,风险管理决策失误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今不少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短板逐渐显现,此时需加以重视,针对短板,从全局出发改变弱势[2]。 (三)内部控制缺乏统一性与系统性
內部控制涉及的内容是多维度的,而立足于风险管理,从逻辑上分析,需要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等策略上着手;从财务维度分析,需要关注成本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以及收支管理等方面。而完整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决策者从全局出发,兼顾各方,在横向与纵向交替的控制模式上系统设计。其设计的内容除了需要关注制度本身的科学与合理,例如避免出现相互之间职能交错与职能空白的情况,还需要关注制度本身是否符合企业当下的实际情况与宏观的经济环境。当下国有企业所体现出的问题是制度本身不系统,或者制度设计模式不符合企业与市场实际情况,从而导致制度难以落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内部控制活动不科学、不规范
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部分国有企业能够制定出理想且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偏差。一方面,管理者本身不具备相应的综合管理素质。因为内部控制制度关乎全局,不仅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需要管理者具备足够的管理知识,二者缺一不可,当某一方面出现短板,那么制度则难以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制度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可能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或者管理者的沟通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本身是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因而各子项之间若是衔接不畅、沟通不足,那么也难以真正实现制度的贯彻落实[3]。
三、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策略研究 (一)强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意识
强化管理意识,不仅需要决策者加强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也需要更多的执行者参与其中,因为制度的落地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多方配合的。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需要管理者与执行者共同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并且鼓励各方具体部门,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言献策。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由多部门组成,而真正熟悉各部门工作痛点的,是这些真正接触部门具体工作的人,对于哪一个环节需要加强风险的管控,对于哪一个环节相关制度已经比较成熟,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实际了解。
(二)加强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能力
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成果方面都取得了相对不错的研究成果。国有企业在面对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所使用的辅助性工具时,一方面,需要切实做好调研工作,立足于本企业、本行业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予以考虑,不可脱离实际而一味地追求相关评估辅助工具的先进性。辅助工具是围绕风险管理工作而采取的,不可本末倒置,不然最后不仅不能发挥出最好的使用效果,也浪费了国家经济资源。另一方面,在使用工具的同时,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的学习,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在不断提升,其对应的风险也会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此,需要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需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4]。 (三)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顶层设计需要一个科学而系统的完整蓝图。它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源头,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环节。为此,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需要管理者从企业实际出发,吸收众多优秀的设计管理理念,将这些先进的设计管理理念,与自身企业的有机融合,使内部控制体系既适合自身发展现状,也能够适应当下环境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时,需要具有适当的前瞻性,在体系设立之初,就需要使该制度不仅能够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也能在将来的发展中持续为国有企业保驾护航,这样的制度才是可持续的。 (四)持续改进与创新
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在前期经过决策者的相关建设与布局之后,已经具备能够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决策者依然需要保持战略的眼光,坚持在改进与创新上下功夫,并且鼓励本土企业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为此,需要国有企业重视相关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国有企业鼓励支持创新制度;坚持发展才能长久保持企业活力,使其在面对国内与国外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具有长足的发展动力与制度根基。这样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带来可持续的、更为优良的经济进步。 四、结语
国有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进步,在完善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路上,需要企业上下共同的努力,也需要决策者在关键时刻的战略眼光。部分不能脱离整理而发展,整体离不开部分的协调与统一,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能力也会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超明.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商讯, 2019(33):106- 107. [2]张子刚.刍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9(11):184. [3]赵斌.浅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商讯, 2019(30):128- 130. [4]张兴峰.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31):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