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绩效监控≠统计结果

绩效监控≠统计结果

2020-01-17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绩效监控≠统计结果

在考核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将绩效监控与统计结果混为一谈,实则不然。

绩效监控分析工作的每个步骤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笔者从考评周期和监控内容两个维度将监控模式划分为四级(见图1),其中每一层级都具有独特的含义。

第一级监控:基于当前周期的绩效统计

第一级是绩效监控当中最简单的,其工作内容是每个具有考核职能的组织都会开展的工作。它的突出特点就是监控仅限于当前考核周期。通过简单统计,对绩效高、中、低的不同人群分别实施奖惩(见表1)。

第二级监控:跨周期、分群体的绩效监控

第二级监控模式不仅限于简单的对员工个体和单独周期的绩效统计,而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监控。一是跨周期的考核监控,比如对同一名员工连续几个季度的考核结果进行监控,对个别员工的整体绩效或者绩效趋势进行监控;二是分群体的绩效监控,根据层级、岗位性质或者入职时间等,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绩效分析,通过同一类别人员的工作状态分析,识别出公司某一方面政策的合理性。比如,通过对新员工群体的绩效分析,可以得知新员工普遍因为融入问题导致绩效偏低,据此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或者开展利于新员工融入企业的文化活动等。再比如,某市场岗位的业绩季节性波动比较大,通过绩效分析得知,对该岗位员工需要在不同的季度采用不同的考评标准,并在考评机制上做好激励性和保障性的平衡。

很多企业并不存在这种跨周期的绩效考核,但事实上,这项工作根本不需要太多投入就可以实施,也是绩效考核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

第三级监控:年度人才盘点

如果说前两个级别的绩效监控只考虑了绩效考核的因素,那么第三级绩效监控则是在绩效考核之外,将能力等因素囊括进来,从绩效和能力两方面进行人才盘点。

应该说,能力的增长通常以“年”为周期来计算,相对稳定;绩效的计算周期通常以季度、年度来计算,波动较大。所以在对能力和绩效进行分析时,我们通常更关注绩效而非能力。笔者认为,人才盘点主要关注组织人才梯队、员工能力发展、员工工作特点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注人才梯队主要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合理的人员结构,在层级和能力上形成梯队;二是各个层级都要培养出绩效优秀的员工或者基本素质较好的员工,要有足够的后备晋升人选。

关注员工能力发展主要根据对员工能力和绩效的评估,明确员工是应该保持工作状态、积累工作能力,还是注重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提升工作绩效。

最后是关注员工的工作特点,并加以识别。对于员工绩效的高低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员工的工作特点做出进一步判断。譬如,绩效高的员工是因为工作态度好,还是业绩产出高?绩效低的员工是因为工作产出周期长,还是本身工作方法、身體健康或是工作态度存在问题?通过对员工工作特点的分析,使年度人才盘点做到精准有效。

通过第三级监控,对不同类型的员工拿出具体对策(见图2),基本可以达到以下效果:完成对人才梯队的审视,评估现有的组织人员结构,确定补充人员的方向;确定绩优和高潜人群,对相关岗位的后备人选做到心中有数;对绩效低且工作态度差确无改善可能的员工,准备退出手续;明确相关群体能力提升和绩效改善存在的症结,策划相关的措施。

第四级监控:基于业务的绩效预警

与第三级监控“聚焦于人”的特点不同,第四级监控主要聚集于业务和内部管理。即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及岗位特点,提前做好绩效辅导和管理优化工作。

一是周期性业务或新业务的预警。比如春季社会招聘与秋季校园招聘的节点、市场推广活跃期等周期性比较强的工作,或者新项目启动前,如果现有人员能力不足,极有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度。因此,在项目启动或者周期性工作开始之前,就应该提醒用人部门注意及时补充人员。

二是对人员配置提供合理化建议。比如,在个别人员流动后、新的人员结构无法承担部门或公司的业务时,就应该提醒相关部门,结合员工以往的绩效表现,在招聘时注重补充有特定素质的员工,并在培训资源上对整个部门倾斜。

三是作为内部管理优化的依据。在此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内部管理的考核、激励或其他管理政策是否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比如,企业将上年四个季度的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调薪的依据,之前因为每年新入职人员少,所以对考核不满四个季度的员工调薪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而如果企业新入职人员出现爆发式增长,那么对于新入职员工的下年度调薪就需要做出细致的规定。同时,诸如常常与绩效考核相关联的年终奖励、储备干部计划、评优评先等方面,如果在衔接方面存在不适用的情况,也需要及时调整。

总而言之,绩效监控不只是简单地统计结果,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对待,分级处理。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挥绩效监控在员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员工管理提供依据,提升绩效管理的价值,是每一位从事绩效工作的HR需要认真应对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