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让作文更加“真实”

如何让作文更加“真实”

2024-08-02 来源:爱问旅游网
如何让作文更加“真实”

贺 秀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强调“以我手写我心”的主旨,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更真实,就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动笔、乐于表达。本人就在这些原则的指引下进行作文教学,其间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指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真情实感、细微之处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决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拼凑文章。本文就初中生在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一、虚假作文的泛滥。

传统的观点认为:要想写出作文,腹中就要有内容。于是一涉及到作文,学生就要本能的翻作文书、上网查相关内容,而不是从自己所经历的,现有的生活内容着手选材构思。如写“花”的文章,本来自己家里就养着许多花,非常熟悉,却不写,而要写一些只在书上或媒体上看见过其形,而并未了解它的性情的名花。只为了追花的名,而违背了“作文即生活”的主旨,导致作文华而不实,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生命力。

二、正确的引导方法

要想改变“空洞”这一现状,最好的对策就是让作文走向生活,告诉学生,自己的生活,身边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我们最佳的作文素材,选材构思时切忌犯“舍近而求远”的弊病,这样作文就能扎根于“真实”。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要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作文内容即生活内容、作文情感即对生活的情趣。

1、让学生做作文的主人

语文教师应该从下面几个原则引导作文教学。

1

①生活性原则。这是生活作文教学的个性体现,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应当来自生活,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体现生活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避免“舍近而求远”为了追求时尚,而脱离实际。②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立场、观点,特别是在修改过程中,切忌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单纯、幼稚而把教师自己的观点参和进去,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作文失去真实性。要特别强调。“读其文如见其人”的感受,不要让学生在文中“隐身”,要注入自己的个性,这样作文才鲜活。③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力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写回己性文章时,不要只停留在小时候,固定的一件写了又写的事上,人在逐渐长大,生活内容也日趋丰富,昨天的事在今天已是记忆。要在文中体现出自己成长的过程。④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2、要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

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当经历一件事情后,静下心来多想想,而不是转眼成空。这样写作文时,就积累下了要写的内容,思想也能深刻些。

其次,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赞同就写赞同,反对就写反对,因为既然是自己的观点,就一定有其适当的理由,哪怕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勉强的,但它却是生活的真实折射。

3、细微之处见真情

首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更多的真情不是通过豪言壮语、轰轰烈烈来体现的,而是往往存在于生活中的举手投足之间。

2

例母爱: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感受到的,母亲像佣人一样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每天生活在母亲不停的唠叨中,烦不可奈。但一旦用别人代替了母亲,你就会发现“无私”也随之而去,变成了“有偿”。正是饭桌子母亲的一副筷子,远行前送离家门时的一句反复叮嘱,让母爱开花了、伟大了,不同于其它情感。

其次告诉学生,无详略之分的文章一定不会有真情实感,因为详写的内容是能体现自我的内容,是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地方。没有详写的内容就等于把自己隐身了,看不见你的形,只有嘴巴在一张一合,这样的文章能有生命力吗?

由此看来,让作文走向“真实”就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大胆的做自己作文的主人,反映自己的观点、情感,不要太看中别人的说法、想法,要留心细微之处,让真情在此处“绽放”。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②教育学理论。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