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27 来源:爱问旅游网


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的实践与思考

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通过计算机网络,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全方位发挥作用的综合管理系统,全面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指挥与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机动车辆大幅增加。据统计,至去年11月,全市机动车辆保有量为381458辆,其中私人小轿车37230辆。机动车辆的快速增加与道路建设的相对滞后,使道路交通变得越来越拥堵,交通堵塞频繁发生,停车泊位场所紧缺,交通事故上升,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笔者结合我市交通现状和发展形势,对建立适应我市交通科学发展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谈几点看法。

一、我市城市交通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市道路交通需求增长迅速,轿车进家庭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市的城市交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我市城市交通现状形势不容乐观。一是交通拥堵。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区投入道路建设改造的资金不断增加,新建道路面积逐年增多。但是路网建设运行速度仍然赶不上汽车数量增加的速度。据交警部门统计,市区中心干道车辆平均速度从1998年50公里/小时下降到2009年的30公里/小时,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和周末,市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出现经常性交通拥堵现象,过往群众对此反应强烈。二是停车难。随着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及外来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停车泊位数量及空间布局明显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市区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三是事故增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道路建设明显加快,城市交通发展迅猛,但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市交通形势的发展,交通安全管理的科技水平和效率仍处低位,城市交通环境未能有效改善,各类交通事故频发的

势头仍未根本改变,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四是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的交通拥堵现象经常化,造成机动车滞留时间长,该区域排放物(尾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严重,一定程度危害和影响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

城市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开放性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受城市的地理环境、产业结构、人文风俗、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我市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市区路网结构不合理,部分建成市政道路等级偏低,道路功能不清,行人过街设施、交通信号灯等设施配套不足,市区部分畸形交叉口过于狭窄,是交通堵塞的重灾区。二是城市功能区空间布局不合理。市区的功能区布局不够合理,建筑密度过大,行政、商业、饮食服务及居住混合,且大部分集中在沿江路至建设大道、中山大道至河源大道之间的1个多平方公里内,出行高峰期间,交通压力大。三是停车场空间布置不均衡。停车场总体布局缺乏综合、统一、科学的规划,没能使停车场分配和停车需求的分布形成良好的适应关系。四是交通出行结构有待优化引导。摩托车、小汽车出行比重过大,而公交出行分担率偏低,交通出行结构不合理。五是驾驶人员和交通参与者素质亟待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意识和法律素质与城市交通发展不相适应。

二、我市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现实意义

严峻的道路交通管理形势不仅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安全及我市城市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影响、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交通的本质是实现人、车、路与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和谐,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能较好的实现人、车、路与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合理分布、有序运行、和谐相处。可以说智能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一场革命,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建立与发展适应我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一)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既是适应我市城市交通管理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优势的迫切需要。河源是我省欠发达地区的后发城市,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得河源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全市境内有京九和广梅汕两条铁路。国道105、205线穿境而过,惠河、河梅、粤赣三条高速的开通,把河源融入了“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河源已成为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和沟通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大陆桥”。可以肯定人流和车辆增多是今后我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保证居住、逗留市内的人、车及过往车辆出行的安全、有序、畅通、便捷是我市城市交通管理当前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同时也是我市展示和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带动发展所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而城市智通交通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则是解决此类课题直接、长远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可以促进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区分和理顺各相关部门职能,有利于促进和创新交通管理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交通管理制度公开化,全面增进行政执法结果的透明度,使交通管理业务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警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彰显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的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运用,不仅可以方便市民的出行,而且通过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群众可以及时了解城市交通管制、交通法规、办事指南等交通信息,可以实现网上申办交通业务,真正体现便民,惠民措施的实效性。

(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有利于规范行车秩序,提高城市道路使用率。虽然我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制约道路交通发展的瓶颈因素仍然较多,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将有效提高行车人及交通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全面改善和巩固我市城市交通安全、有序、顺畅的运行状态,全面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

(五)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城市品位。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运用能在大幅提高我市交通运行效率,达到降能耗、减污染,实现低碳目标的同时,加快人流、物流的运转,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吸引人们到河源来旅游度假、投资创业,促进我市城市综合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市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可行性

(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强有力政策及经费保障。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交通运行规划,先后制定了“六纵十三横”等道路工程建设,并不断加大城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010年7月1日召开的市政府五届54次常务会议专门审议通过了《关于迎世客会市区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方案》和整治市区路段标志标线工作等议题,批准市财政拨款2300多万元用于市区ITS一期建设,要求市公安局在世客会前完成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以优化市区的交通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市正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的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新格局。党委、政府对交通运行规划和道路交通安全的高度重视为我市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强有力政策及经费保障。

(二)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支持为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河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丰富的城市内涵和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同时,河源也是地处粤北的交通枢纽,入境和过境的人流、车辆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加强我市交通承载能力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求和呼声不断增高。同时,伴随河源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在工作生活之余,外出渡假休闲的需求日益增多,安全出行意识不断增强,加快改善我市城市交通管理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共识。为完善河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交通容量,广

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投资10.37亿元,为我市全面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三)公安交警的装备设施及信息技术力量发展为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我市公安机关充分利用体制机制优势,充分把握“三项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契机,不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及公安交警装备的投入,为全面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已建成使用闯红灯自动拍照系统、122事故报警系统、卫星定位(GPS)系统,交通信息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机动车与驾驶人管理系统、驾驶人无纸化培训考核系统、交通事故微机管理系统、交通违法处理系统、交通违法查询系统等),全面实现覆盖全市的交通管理信息网络,并配备了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市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建立我市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功用及效果

我市智能交通系统ITS工程一期建设内容是以体现科技发展水平的交通指挥中心为重点,涵盖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违法抓拍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等子系统的外场重点系统。至2010年10月份建成后,我市成为全省山区市中第一个建成ITS的地级市,市区ITS系统管理水平处全省前列,其系统功能作用和效果相当明显。

(一)交通指挥中心。对整个市区交通信息收集、显示、分析、处理、指挥、调度及信息发布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交通监视功能,通过大屏幕显示器和操作主机,实现道路和交通运行状况的室内显示,使交通管理者及时地了解和掌握路面的通行情况;实现统一平台功能,建立统一ITS接入和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数据库,对各类数据进行统一储存、管理和发布;实现子系统管理功能,安装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违法抓拍系统、视频监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中心软件和操作台,实现各子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调

节;实现设备管理功能,通过各种终端,实现对外场ITS设备工作状态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实现对交通管理设施的网络化、可视化、桌面化管理;加强数据处理功能,采用先进的数据库优化技术,能存储海量历史数据,支持丰富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实现对系统中所有要素的精确/模糊查询和报表输出;发挥指挥决策功能,配有会议、办公、通信及调度设备,用于紧急情况时,交通管理者指挥调度和方案决策;实现系统联动功能,集成现有系统及其功能,实现网络化处理、信息共享以及与核心业务的无缝连接,保障各子系统发挥联动控制效果。

(二)信号控制系统。通过使用自动控制等技术,借助信号灯来管理、控制交通流,使其畅通、有序地运行。实现路口车流量实时检测,并对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进行控制;信号控制机具有时间表设置功能,实现多时段定时控制,以及多路口的定时绿波协调控制;实现指挥中心可以实时监视路口信号机以及信号灯的工作状态,远程进行开启和关闭,以及调节相位和周期;与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融合,实现路口的感应控制、感应式绿波协调控制;与其他子系统融合,实现特殊车辆的引导,如公交车辆、应急救援车辆和特勤车辆的优先通行等。

(三)交通违法抓拍系统。利用车辆检测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交通违法车辆的照片拍摄,并借助人工观察、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等软件,查询违法车辆,为交警部门处理交通违法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四)视频监视系统。通过视频图像检测器对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全天候的实时监控,使交通指挥中心能实时了解整个路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并迅速做出响应,为信号控制,交通诱导、事后取证等提供基础数据。

(五)信息发布系统。在指挥中心平台的基础上,对各系统的交通信息进行深层次加

工处理,通过有线、无线通信等手段,以语音、图形、文字等形式实时提供给出行者,指导出行者选择合适的出行路径。

(六)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安装的交通流战略检测器(以及战术检测器),实时采集、处理并显示、分析路口、路段的交通流数据(图表),为交通管理者、交通参与者、以及信号控制系统,提供交通组织的评价和基础数据。

(七)GIS/GPS系统。两个系统层次划分为调度、监控中心和报警中心,是系统运行的中枢机构和联接纽带,快速反应报警信息的主要环节。

城市的发展和车辆的急剧增长,迫切要求交通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必须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机制和新方法。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期间,世界各地的客家乡亲集聚河源,上万名嘉宾与记者,几万名志愿者与工作人员,数量巨大的各类车辆云集市区,给河源市区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市充分运用ITS工程一期建设成果,较好地实现了世客会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圆满完成了组委会下达的各项任务。下步,我市将在ITS工程一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筹备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指挥中心、信号控制、违法抓拍、视频监控、治安卡口、信息发布等子系统的应用。实践已证明并将再次证明,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和发展我市智能交通系统,是改善我市交通管理的必由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和利用好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将扩大城市交通主干道的交通监控电子警察覆盖面,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我市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改善我市城市面貌和提升我市城市品位,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名片增光,进而有力推动河源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将必然提高河源人民的幸福指数,助推“幸福河源”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