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东海洋大学2013-201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2013-201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3-10-11 来源:爱问旅游网
班级: 姓名密 : 学 号 :封 试 题 共线 9页 加白纸0张

GDOU-B-11-302

广东海洋大学2013—2014学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

√ 考试

√ A卷

√ 闭卷

课程号: 27111101

□ 考查

□ B卷

□ 开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阅卷教师 各题分数 16 14 30 20 20 100 实得分数 温馨提示: 1、请先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相应处填写上班级、姓名和学号,其中答题卡上的“院系”栏中写上班级名称;在“考号”栏中填写考生学号,学号从第四位起填写并用2B铅笔填涂;在“姓名”栏写上姓名。 2、试卷一(即第一、二大题)直接在试卷上作答;试卷二(即第三、四、五大题)使用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请用2B铅笔填涂。未按答题卡的填涂方法和要求作答出现的问题,将由考生本人负责。 3、请将试卷一撕下来,考试结束后,请分别将试卷一、答题卡和试卷二交给监考员。 试卷一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第 1 页 共 10 页

2. 简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有哪些。

二、论述题(共14分)

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第 2 页 共 10 页

试卷二 客观题部分

三、判断题(第1—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判断为正确的选项用A表示,判断为错误的选项用B表示,并在答题卡相应处填涂,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欧洲思想发展史上的偶然事件。(A B )

2.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A B )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始终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A B ) 4.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A B ) 5.1847年《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A B )

6.所有的唯物主义观点都是正确的,所有的唯心主义观点都是错误的。(A B ) 7.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A B )

8.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A B)

9.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A B)

10.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矛盾越多对事物的发展就越有利,为了事物的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人为的制造各种矛盾。(A B)

11.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一个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质。(A B)

12.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的界限,度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重要标志。(A B)

13.自然规律虽然不能被人们所创造和消灭,但社会规律则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被创造出来并发生作用的,所以社会规律是可以创造的。(A B)

14.意识的能动作用也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

第 3 页 共 10 页

世界的能力和活动。(A B)

15.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A B) 16.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A B)

17.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A B)

18.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的国家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有的国家在发展中超越了一个甚至几个社会形态向前发展;有的国家是多种社会形态特征交叉渗透等等,可见,社会发展其实没什么规律可循,完全是偶然的、随意的。(A B) 19.“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说明地理环境对人及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A B) 20.“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A B)

21.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A B)

22.一种物品只要是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那么它就可以用来进行交换,它就是商品,就具有价值。(A B)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劳动形式,具体劳动生产物质产品,抽象劳动生产精神产品。(A B)

24.“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就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A B)

25.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出现了许多“无人工厂”,说明了工人的劳动并非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科学技术已成为剩余价值的重要源泉。(A B)

26.垄断组织操纵价格带来的结果是抑制了市场上价格的自由波动,使垄断价格与生产价格和价值相背离。因此,垄断价格的产生标志着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再起作用。(A B)

第 4 页 共 10 页

2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的社会总体发展上也走向“趋同化”和“同质性”。(A B)

28.由于“职工持股”范围的不断扩大,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人人都成为资本家”了。(A B)

29.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的规律。因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与这一规律不相符合的。( A B)

30. 共产主义就是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动的社会。( A B)

四、单项选择题(第31—5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题干后所附的四个备选答案选项中,只有一个备选答案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请把它选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字母处填涂。多选、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3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3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3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3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X90%X90%X90%X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B )。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35.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 A )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A.矛盾分析的方法 B.阶级分析的方法

第 5 页 共 10 页

C.经济分析的方法 D.政治分析的方法

3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37.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3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3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40.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第 6 页 共 10 页

42.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 C.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 4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消费力下降 C.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D.流动性偏好

44.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45.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价值补偿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D.实物补偿问题 4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

4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代表和维护( )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48.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 A.议会制 C.两党制或多党制 B.分权制 D.普选制

49.“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一著名论断出自于(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5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魔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里的“魔鬼”是指( )。

第 7 页 共 10 页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五、多项选择题(第51—6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题干后所附的四个备选答案选项中,有二至四个备选答案选项是符合要求的,请把它们选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字母处填涂。多选、少选、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51.“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D.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5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5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4.“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表明( )。

A.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 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促进

第 8 页 共 10 页

55.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56.单位商品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57.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 。 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国内劳动人民创造的的一部分价值 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5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目的在于( )。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出路 B.垄断重要原料来源 C.占领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 D.占领有利的投资场所 59.资本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 C.人民当家作主 D.分权制衡

6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是因为:( )。

A.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

第 9 页 共 10 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A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案要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4分)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4分)

2、答案要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有:(1)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对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有巨大推动作用,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火车头”;(4)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5)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二、论述题(14分)

学生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或对经济全球化的其他方面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5 BABAA,6—10 BAAAB,11—15 AAAAA 16—20 AABBA,21—25 AABAB,26—30 BBBBB

四、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31—35DDCBA,36—40DCBAD,41—45CAABA 46—50ADCCB

五、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51.BD,52.ABCD,53.ABCD,54.CD,55.CD,56.BC, 57.ABCD,58.ACD,59.ABD,60.ABCD

【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各任课教师可根据考生答题具体情况酌情处理、给分】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