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望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生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到小外甥和月亮、“我”和小外甥之间美妙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赏月,复习交流
1、 链接播放音乐视频——《望月》(课前播放)
http://my.tv.sohu.com/u/vw/8775763
师: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美丽的。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欣赏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指名回答,复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读)“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
师:真美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2、拓展练习一:
师:你觉得这里的月光像什么?(引导学生从月光的质、色、感觉等方面去想象)
生:她像一片银纱从天上飘下来。
生:我觉得月光像一件装饰品……
师:如青纱漫舞,真美。
链接图片,便于学生感受月之美。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D4%C2%C1%C1%CD%BC%C6%AC
(过渡语)师:美,可以用画笔描绘;美,可以用文字叙述;美,也可以用声音来表达。我们试试能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填空朗读)
月亮出来了,____________它的清辉。月光________在长江里,江面被________,_________江水中,有千点万点____________的光斑在_________。
4、个别读,相机指导。“洒”、“晶莹闪烁”和“镀”。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本环节创设了音乐、画面、语言等情境,寓讲于“听”,寓讲于“读”。
二、赏诗,精讲点拨
(过渡语):正当“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月色中时,小外甥悄悄的来到了“我”的身边。
请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让你迷惑或感兴趣的字和词。
帮助学生理解“是月亮把我叫醒了”中的“叫”字。
(“叫”字,表现了小外甥对月亮的敏感、挚爱。)
1、小外甥要求比赛背诗,他们都吟诵了哪些诗句呢?
指名读。
2、解诗
月,在诗人的眼中是多情的,是奇妙的,诗人借月亮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同学们,你能说说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诉说着什么?(学生说说作者、诗意。)
(1)思考:小外甥和文中的我所说的诗句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俩的不同之处:浅显、易懂;深奥一些。
(2)指导朗读:
他们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说的诗句也不同。小外甥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天真、幼稚、活泼、可爱)
“我”是个长者,应该用什么语气?(稳重、老练、成熟)
让学生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
3、为什么文中出现了“…………”一般的省略号不是六个点吗?
(这儿是省略段。强调读书要注意标点符号。)
4、师:我相信在同学们心中,还有许许多多写月亮的诗。谁来读,也可以背诵你心中的诗。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设计意图】对诗的环节很有韵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月景,吟诵着月诗。月下对诗,意境深远。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诗句,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受到感染,感情得到了升华。
三、想月,交流反馈
(过渡语):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自学14-20自然段,完成课堂练习。
(1)小外甥把月亮比作______________.
(2)文中“闭上了”指__________,“圆圆地睁大”指___________。
(3)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组交流反馈。
师:小外甥多爱幻想啊,他的话富有情趣,他的神情和动作也是那么天真可爱,请同学们大声自由读一读14-20自然段。
同位练读,指名分角色读。
2、想一想
在天真活泼的小外甥眼里,月亮是“天的眼睛”。那么在聪敏好学的你们眼里,月亮像什么呢?
指名回答。
3、(师播放轻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
师(伴随音乐朗读):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4、完成课堂练习:
请你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把想到的写下来好吗?
(写好后,小组交流,推荐代表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幻想,让他们去想象,去表达,激发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对文章意蕴的领悟、体味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田中的与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从而萌发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
四、读月,拓展延伸
链接:http://www.ccview.net/htm/xiandai/zzq/zzqsw002.htm
《荷塘月色》(节选)
1、师:朱自清眼中、笔下、心中的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说一说。
生:宁静之美、朦胧之美、轻柔之美……
2、浅谈中国的月亮情结。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设计意图】关于月亮文化,我在这节课只是作了大胆的尝试。因为文中的月景、月诗、想月就是中国月亮文化的缩影。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文化的热爱。
作业设计:
1、大声、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自己听。
2、读两篇描写月亮的文章。
板书设计:
24望月
月光之美
古诗之美
想象之美
教学反思:
《望月》是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写的月光、古诗和小外甥的想象是非常美丽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纯净而深远的,语言是清新而隽永的。因此耐心引导学生品读、体味是非常重要。
品读的是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背诗句后所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感悟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大胆的想象——把月亮当作天空的眼睛。通过反馈的情况看,学生朗读得很动情,能抒发出自己的情感。
体味的是文中蕴含的美好意境。月光下的江景如此美丽,诗句的含义如此深远,外甥的想象如此独特……我采用想象,合作交流等方法,让他们感受到小外甥和月亮、“我”和小外甥之间美妙的关系。不过从教学效果来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还有点难度,也许是他们没有那种生活经验,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吧!我觉得多观察,多读书,是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关键,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帮助他们的!
关于月亮文化,我在这节课只是作了大胆的尝试。因为文中的月景、月诗、想月就是中国月亮文化的缩影。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文化的热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