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以文献学的方法观照《论语》中的文教思想
2021-11-01
来源:爱问旅游网
文 试以文献学的方法观照 论语 中的文教思想 。王辰 摘 要: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作为传统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对后世特别是 文学和教育影响深远。本文试从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切入,以此来观照《论语 中的文教思想。 关键词:文献学研究方法 (《论语 文教思想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原发材料:再次,发觉最新材料;最后,钩深索隐,博观 集。作为传统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对后世特别是文学和 约取;按文献使用的一般要求:首先,知识考古,症候阅 教育影响深远。“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 读;其次,考其始基,重其义理:然后,注意历史还原, 理、检索与利用的一门学科,也是指导人们读书、治学的 防止过度阐释;再次,注意书证、理证、物证、事证之间 一门学科。因此,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来观照《论语》中 的关系;最后,注意文献与政治、意识形态、修辞之间的 由此可见,文献学是学术研究的底座,是学术创新的 本源。就像余英时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文献’在学术 的文教思想无疑对了解“千古圣人”“万世师表”的孔夫 关系。 子的文学思想与教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学研究方法的内涵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文献学”,顾名思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 研究中虽属‘下层基础’,却是高深的学术研究最为牢固 念的自然延伸,或者说“文献”的学问化、学科化就形成 的根基。因为文献基础不固则任何富丽堂皇的上层建构都 了“文献学”。谈到“文献”一词,最早语见《论语・八 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5 因此,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去探 佾》: “子日: ‘夏槌,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褴, 索文学现象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论语》的内容整合及从中提炼的主要文教思想 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 之矣。’”¨1]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献,犹贤 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 也。”_2 郑鹤声、郑鹤春两位先生在马端临《文献通考》 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 用事实说话。众所周知,事实胜于雄辩。 作为彰显以孔老夫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杰出著作, 《论语》集中展示了这位“至圣先师”的政治理想、道德 伦理、教育观念、治学思想、待人接物原则、为人处世主 《论语》的思想内容可以被粗略的概括为如下七类, 的基础上最早提出“文献学”的概念:“结集、编译、编 张等等。 之,故日文献学。”[3]一言以蔽之: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就是 分别是:第一、政治主张思想;第二、文学审美思想:第 三、教育治学思想:第四、价值判断思想;第五、道德伦 《论语》中的文教思想又可以被整合、归纳为三大主要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 理思想;第六、修身养心思想;第七、待人处世思想。而 无疑给学术研究注入新鲜血液。因此,懂得如何使用文 献,怎样用好文献,对治学大有裨益。文献按其载体形式 别:第一、文学审美思想;第二、教育治学思想;第三、 可以划分成三类:纸本文献,电子文献,其他载体类型文 内外兼修思想。 献;按其出处和整理度可以划分成三类:原始文献,二次 文献,三次文献;按其著述者借鉴形式可以划分成两类: I.文学审美思想 儒家一贯主张“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积极入 引证文献,参考文献:按语言表述可以划分成四类:现代 世的儒家有一整套完整而系统的文学思想以及“叩其两端 文献,古代文献,翻译文献,外语文献;按版本质量可以 而竭焉”Ⅲ的中庸审美理念。孔丘向来讲究浅表与深里、内 划分成两类:权威文献,普通文献;按文献的搜求要求: 容和形式、情感及理智等等都要和谐、有机地统一,谨防 首先,精选文献版本:其次,查证原始文献;然后,考索 偏执一端、厚此薄彼。因此, 《论语》一书中涉及到文学 2014.02 文 审美思想的颇多,试举出具体言论加以佐证。 《论语・为 想在《论语》一书中可谓是遍地开花,蔚为大观。 政2・2》: “子日: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 ‘思无 由此可知, 《论语》中关于内外兼修思想的诸多阐 主张内外兼修的精神,凸显了孔夫子对中国道德秩序、伦 们生存智能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为人处事 邪’。” 《论语・八佾3・l》:“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 述,都已成为至理名言,为后人效法和遵循。《论语》中 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3・8》: “子夏问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 理纲常的贡献甚巨。孔子倡导的内外兼修思想,从启迪我 也?’子日: ‘绘事后素’。”[10 《论语・雍也篇6・l8》: “子日: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方面的哲学之道。做人,要走正道,要做一个有理想人 子’。”[1l 《论语・述而篇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 格、有道德修养、仁民爱物、严于律己之人。做事,要勤 知肉味,日: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子 勤恳恳、忠于职守、不求速效、不计近功、不谋私利、不 罕篇9・6》:“太宰问于子贡日: ‘夫子圣者与?何其多 务虚名。 能也?’子贡日: ‘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_1 凡 总而言之,“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 此种种,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 《论语》中的文学审美思想集中反映了 “至圣”尚雅抑俗的文学审美观念。这种文学审美思想带 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光 焰万丈,我们造句为文、联篇制章时,或多或少习惯于借 助老夫子的文学审美主张来引发情感共鸣,寄托理想抱 负,反过来又证明了《论语》语言的微言大义、简明扼 要、思想的辞约义丰、言近旨远。 2.教育治学思想 作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广纳门徒,兴办私 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因此,孔圣人那种“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的教育治学主张在《论语》一书中也有清 晰的表述。《论语・学而篇1・1》:“子日: ‘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16]《论语・学而篇2・11》:“子 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雍也篇 6・4》:“子日: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 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18]《论语・雍也篇6・11》: “子日: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论 语・述而篇7・I6》: “子日: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2 0] 此类表述俯拾即是,不一而足。 由此可得, 《论语》中的教育治学思想集中反映了 “至圣”博大精深的教育治学观念。老夫子的这种教育治 学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 中国教育、学术史乃至世界教育、学术发展史上占据着举 足轻重的地位,夫子倡导的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教育 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对夫子之后的中国历朝 历代乃至当今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内外兼修思想 儒家提倡外修身,内修心;外礼乐,内仁信。因此,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蕴含着大量的关于衍圣公讲究的 内外兼修的思想。如, 《论语・为政篇2・8》: “子夏 问孝。子日: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雍也篇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日: ‘亡之,命矣 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撕人也而有斯疾也!’。”[2 《论语・子路篇l3・6》:“子日: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3 可以说,这种内外兼修的思 (张元济《印行<四部丛刊>启》)。通过对《论语》一书 中涉及到的文教思想的具体深入,精细至微的梳理、分 类、整合、归并,不难发现整部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教思 想,从而更加强有力地印证了《论语》一书中文教思想的 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由此可见,扎实的文献学基本功对 学术的深究细挖、推陈出新,大有裨益。 注释: [1]孟子等: Ⅸ四书五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9页。 【2】【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 98 o#-版,第 2466页。 [3】郑鹤声,郑鹤春: 《中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版,第1页。 [4】【6】【7】[8][9】【lO】【1I】【12】【13】【14】【15】【16】【17】【18】【19】【20】【21】 【22][23】杨伯峻: 《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5】余英时: Ⅸ顾颉刚、洪业与中国现代史学》,中国史研究动 态,1981#-,第8期。 参考文献: 【1】孟子等.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嘲.北京:中华书局,1980. 【3】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黄坤.《论语》入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f6】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f 7】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8】余英时.顾颉刚、洪业与中国现代史学[J].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1,(8). [9】陈曦.《论语》典故在Ⅸ全唐诗》中的引用情况试析[J】.传 奇・传记文学选刊,201i,(2). 【1O]张清民.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M】.北京:中华书局,201 3. (王辰河南开封河南大学文学院475001)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