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立县 实现绿色崛起
――兴国县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生态蕴涵文化,环境彰显文明。生态环境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站在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奋斗目标;省委苏荣书记主政江西后,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创造性地提出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标志着一场全省动员、全民参与的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的号角正式吹响。
兴国,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北部,全县国土面积321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70%以上,二十多年前曾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不到35%的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县。多年来,特别是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以来,县委、县政府把生态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全面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发展,保护好青山绿水就是科学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昔日的“江南沙漠”已变为今日的“茵茵绿洲”,一个“山绿、水清、天蓝”的绿色文明生态大县正在崛起。
一、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要始终坚持“四个结合”的工作思路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必须正确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为此,我县始终坚持不把林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不给林业下达经济指标、不片面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不搞毁林开发建设的“四不原则”,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产业的
1
基础;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多年来,广大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主要依靠砍木头、卖木头等原始手段改善生计,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破坏严重。为此,我县在实施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防林等项目工程的同时,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引导农民放下“斧头”、扛起“锄头”,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油茶、果业、工业原料林等现代林业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既保护了青山绿水,又发展了“金山银山”。同时,创新开发方式,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合作开发均福山、羊山生态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休闲运动生态旅游产业,一个融“林、果、茶、游”为一体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二是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只有坚持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林业生态建设才有持久动力。我县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中,把政府要“绿”与群众要“利”统一起来,既打造“绿色生态”,又建设“绿色银行”。按照“谁种、谁管、谁受益”的原则,通过鼓励广大农户承包山林,大力发展油茶、果业、工业原料林等现代林业经济;通过引导广大农民开展“四旁”植树种果,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通过扶持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提高林业资源开发价值,全面带动广大林农增收致富。
三是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相结合。加快农村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是减轻林业生态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广大农民依靠采伐林木来生火烧水做饭,大量消耗和浪费了宝贵的森林资源。为此,我县把建设沼气池和安装太阳能列为新农村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以此为基础,积极动员广大农户“改燃节能”、“火底抽薪”,大力倡导烧饭用气、取暖用电、洗澡用太阳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们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破坏,较好地实现了提高生活质量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
四是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广大群众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
2
主力军,群众是否积极参与和支持,是林业生态建设成败的关键。一直以来,林业产业效益低下,群众生态意识缺乏,许多群众对植树造林和山林管理缺乏积极性。为此,我县把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把林业产权落实到户,把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把山林收益返还于民,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使广大农户像保护自家财产一样保护好生态资源。目前,我县与全省一道,在省林业厅的精心指导下,已全面完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除公益林外的所有林地的产权归属都明确到户,群众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要把“四大工程”作为当前造林绿化的工作重点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先行官”,是环境保护的“御林军”。为此,我县以“一大四小”工程为总揽,坚持山上造林与城镇造林并重、造林绿化与休林保护并重,按照区域、功能、发展方向的不同,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型、绿色通道型、水源涵养型、城镇生态型、生态公益型等现代林业模式,突出抓好“四大工程”建设,努力形成造林绿化城乡一体化格局。
一是城镇绿化工程。绿化不仅是美化城市的“绿色衣裳”,更是净化城市的“绿色氧吧”。我县在实施城市绿化工程中,积极借鉴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模式,实行在城市道路两旁、社区庭院、公共绿地种植大树的绿化方式,使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实现“园林城市”向“森林城市”的转变。近年来,兴国先后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种植了一大批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其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大树,扩大了城市绿景,提升了绿化品位,打造了“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城市形象。
二是乡村绿化工程。一个村庄树木的多少,特别是古树、大树的多少,直接反映着当地的历史、民风和文化。乡村面积广袤,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为此,结合新农村建
3
设,引导广大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等开展植树活动,既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又发展庭院经济;结合小城镇建设,把圩镇绿化列为一项主要考核指标,重点引导抓好街道两侧、公共休闲地、单位庭院的绿化美化,确保全县各圩镇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与此同时,在村镇建设中,始终坚持“四不”:即不乱办工厂,工厂向工业园区集中,乡村原则上不办厂;不乱开矿,依法打击乱开矿山行为,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不乱占耕地林地,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山地资源;不乱砍滥伐,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森林资源。
三是通道绿化工程。道路是一个地区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阵地。一条绿色环绕的公路,就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窗口”。我县在实施通道绿化过程中,坚持植树添绿和护林保绿相结合。一方面,以京九铁路沿线、319国道沿线以及各县乡公路为主阵地,按照绿色、生态和景观的要求积极抓好公路两旁的植树绿化工作。另一方面,严禁在道路两旁可视范围内挖山取土、采矿开矿,严厉查处各种破坏森林、破坏植被行为,切实保护道路周边的生态环境。
四是校园绿化工程。绿树成荫的校园是最美的校园。植树成材,育人成才,二者相得益彰。为此,我县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实施校园绿化工程,指导各学校科学制定校园绿化规划,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见缝插绿、多植大树,努力建设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幽雅的园林式校园,使校园成为学生在校读书、休闲、享受大自然美景的最佳去处、成为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
三、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要不断健全“四轮驱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靠一朝一夕之功、一人一物之力难以完成。为此,我县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中,围绕构建大林业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建立了“四轮驱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4
一是政府推动。一个坚强有力、运转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是确保林业生态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为此,我县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组建了绿化局,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意见,将林业生态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建立了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二是部门联动。坚持既分工又合作的工作联动机制,通过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林业生态建设有序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与“属地包干”的原则,全面落实了部门责任分工。县绿化局负责统筹安排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具体工作,城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绿化工作,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的村镇绿化工作,公路交通部门负责通道绿化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实施学校绿化工程,林业、水利、农业等其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是示范带动。实践证明,工作注重抓示范、树典型,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县建立了造林绿化奖励机制,对带动农户多、引导农户好、辐射能力强的造林大户、经营大户进行专门奖励,培育了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林业生态示范基地、森林产品加工基地及林产品购销组织和购销大户,有效提高了社会造林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全民齐动。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生态保护,都需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一方面,积极倡导全民添绿。以每年植树节开展“家园添新绿、公民一颗树”活动为契机,广泛发动公民投身植树造林,明确规定每人每年至少要栽好一颗树,强势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全民护绿。特别注重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县里统一组建了人员固定、专业过硬、装备齐全、随时拉得出、用得上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并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联防责任体系,构筑了责任全分解、任务全落实、范围全覆盖的绿色防火墙,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绿色家园”。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