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治火原则初探

中医治火原则初探

2021-11-30 来源:爱问旅游网
l 学 术 探l讨;l l 誊 . .÷~警 中医治火原则初探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 要 中医学中的“火”是个意象概念,取象于自然界中的火,自然界灭火方法对研究归纳中医治火原则具有重要 借鉴意义。通过研究发现中医治火原则有3种:正治原则、反治原则和不治而治待机原则。历代医家关于治火原则方法的 论述皆不出此原则范畴。 关键词 火(中医) 正治 反治 不治而治 中图分类号1L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08)10-0018—02 火的理化概念是“物体燃烧时所发生的光和 1.1 阳病治阴 针对阴虚火旺的病机特点.王冰提 热” 中医学中的“火”是个意象概念[1-2].虽然取象于 出了著名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原则,即通 自然界中的火.但远远超出了火的原始内涵,已经成 过滋养阴液达到制约阳热的目的.如六味地黄丸治 为某一类事物属性的象征性符号.它是“智者察同” 疗肾阴虚火旺证 的结果。凡是具有明亮、温暖、灼热、炎上、红赤、焦 1.2 热者寒之 针对实热证的病机特点。“热者寒 物、腐熟、焚物、附丽、生风、燥水、畏水、飘动不定等 之”是主要治则.如三黄泻心汤治疗胃热吐血 特征的事物皆可归属于“火” 1.3 兼顾他邪 火热之邪往往兼夹他邪(如痰、瘀、 按病性分,火有虚实,虚火又有气虚、血虚、阴 湿、燥矢、食积、血热、阴亏等)为患,余邪不祛必定加 虚、阳虚之别,实火除单见火热证外,常兼夹有痰、 重火热之邪.因此治疗上当兼顾他邪 如阳明腑实证 瘀、湿、血热、阴亏、燥矢、食积等邪;按病位分,则有 用大承气汤“釜底抽薪”坚壁清野 治疗其他邪气仿 五脏六腑之别;按病因分,则有情志之火、六淫之火、 此。 内伤之火等:按邪正分.则有病理之“邪火”“壮火”与 1.4补土伏火 “补土伏火”是针对“脾胃气衰阴火 生理之“少火”等 上乘”病机而设.即通过补益脾气达到伏藏阴火的目 在自然界中,火的形成.即燃烧.有两个必要条 的 在五行中火能生土.但土又可以伏藏火使火不外 件,一是达到着火点,二是有燃料和助燃剂(如0 )。 散。若土气虚弱不能收摄,火气必将外浮为患,正如 灭火机理也在此。针对前者如浇水.针对后者如使用 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所说 干冰、沙、土,移开易燃物品以及以火制火,火上加油 “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 使之一燃而尽等等 如果说以上两点仅言其常.那么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 针对火势极盛.寒水直折反益火势时.等待其势初减 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气(阳)虚火不安位之 及时采取措施则是言其变 火即是“阴火” 复发性13腔溃疡属于中气虚寒或者 形成火的不同病机决定了治疗上的不同原则策 脾肾阳虚型者.用补中益气汤、附子理中丸多应手取 略 通过研究发现.自然界的灭火原理与方法对研究 效[31。急救名方四逆汤中重用炙甘草二两为君即意在 归纳中医治火原则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重点从 峻补中焦脾土[41,俟土气厚而使浮散之虚火伏藏。 正治原则、反治原则以及不治而治待机原则这3方 正治原则来源于阴阳对立原理。其中阳病治阴、 面进行论述 热者寒之与自然灭火机理中的降低温度使之低于着 1正治原则 火点相似:兼顾余邪与减少燃料相似:而补土伏火则 正治.又称逆治.是指逆疾病的临床表现性质而 与减少助燃剂相似 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即采取与病机性质相反的方药 2反治原则 进行治疗 它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本质相一 现行教科书对反治的定义是“顺从疾病外在表 致的病症 根据正治原则适应证病机的不同.笔者认 现的假象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吴氏[51通过研 为应包括如下4方面内容: 究发现“反治”完整定义应包括“真反”和“假反”两个 田三 兰兰 竺塑 中医药 t l… 鼍 字 学j术冀木誊珠 探罄诃 诚 。 —t| l薯 |i j i蕊l 毫簿罄 罄毪I|囊篱鬻簿鬟蘩甏缓 方面.教材中的“反治”只能称为“假反”.而“真反”是 而不得开泄,反致邪气背水一战,作困兽之斗,内窜 指顺从疾病性质而治的一种原则 脏腑经络.销铄气血而亡 不若等待病势开始衰减后 2.1假反假反原则适用于临床表现与性质相反的 立即采取措施 对不治而治原则的把握需要医者有足够的智 情况 治疗方药的性质仍与病机性质相反。热因热用 引火归原法即是指此而言 假反实质就是诊断识别 慧、判断力、定力、学识、修养等素质,因为待机不是 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问题,其原则也来源于阴阳对 简单消极被动的等待.而是建立在把握准病势衰减 的象,准确把握“机”(《说文解字》谓“主发谓之机”, 立原理。 2.2真反真反即反其道而行之.针对热性病机而 即指事物发生的关键、枢纽)的基础上的。《左传・曹  采用热性方药.以热攻热。如果把正治与假反看成是 刿论战》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常法.那么真反就是奇法,即《孙子兵法・兵势第五》 中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它是一种特殊的治 疗原则 真反有严格的适应证 一般多用辛温燥烈发 散之药开窍通关逐痰涎。《医碥》指出“真反者,如风 火暴盛,痰涎上涌,闭塞咽喉,非辛热之品不能开散, 不得已暂用星、半、乌、附、巴豆等热药,是则真反 也”。急性喉痹痰涎上涌者不得以常法论治.必得辛 温燥烈发散之药始能开通 生姜半斤嚼食治愈半夏 中毒后的咽喉红肿疼痛喉痹案机理也在此『6] 此亦 “火郁发之”意思 反佐法和凉药热服法也隶属于真反原则 火热 极盛。恐服寒凉方药后病邪格拒.故反佐生姜汁少许 或者凉药热服瞒天过海 真反原则来源于阴阳相互转化.物极必反原理 它与自然灭火中的以火制火,加快助燃剂燃烧相似 3不治而治待机原则 《孙子兵法.谋攻第三》中讲到“故用兵之法,十 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 之.不若则能避之”.意在示人敌我对阵之际要全面 分析敌我双方的兵力(战斗力)而相应采取合适的战 略战术。《左传・曹刿论战》中云“夫战,勇气也 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意在示人 当敌势强大时.不可力敌,而应智取.即避其锋芒以 实击虚,待其来势衰竭后立即采取行动以逸待劳 此 即《孙子兵法・虚实第六》中的“夫兵形象水,水之行 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 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之 意。治兵与治病其术虽异,其理则同。敌我在疾病中 表现为邪正,该原则在治疗学中就体现为不治而治 待机原则 不治而治待机原则的思想来源于《黄帝内经》, 如《素问・疟论》中云“经言无刺熵煸之热,无刺浑浑 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以及《灵 枢.逆顺第五十五》中“《兵法》日:无迎逢逢之气,无 击堂堂之阵……无刺病与脉相逆者”等。即病势强盛 时,不可“逆之”正治,而应当顺病势,待其势衰减后 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吴氏将其归纳为顺势原理[51 病势强盛时候,如果以寒凉直折.势必火热内郁 望其旗靡.故逐之”即是在待“机”的典范。该原则不 仅仅适用于治火,而是一项适用广泛的治则。 反治原则中的“真反”以及不治而治待机原则远 远超出了辨证论治的范畴 它是在综合分析邪正双 方病势强弱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顺势而治,可以认为 这是“辨势论治” 探讨发掘中医经典理论中关于有 关辨势论治的原理、适应证等内容对于丰富治则治 法原理、指导临床、丰富中医基础理论等具有较高的 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中医学中火取象于自然界的火.医者 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悟性去把握“火”的特 征.并可借鉴自然界中灭火的方法来拓展临证思维. 历代医家关于治火原则方法的论述皆不出此原理范 畴。治疗湿、燥、寒、风等邪气皆可仿此。 4参考文献 [1】 吉文辉.释《内经》“以象之谓”之象.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1(1):12 】 吉文辉.中IN.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34 [3]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4,208 】陈亦人.伤寒论译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014 [5】吴昌国.反治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8(4):207 【6】张存悌.“求所从来,方为至治”考释.中医药学刊,2004,22 (5):909 第一作者:熊兴江(1985一),男,硕士研究生。中 医内科学专业。电子邮箱:5administrati0n@163.c0m 收稿日期:2008—04—08 编辑:冯广清 中医 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