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成分及其划分符号:1.谓语2.宾语3.定语4.状语5.补语6.主语
句⼦成分划分⽅法:
1.主语:⼀般由名词、代词充当2.谓语:⼀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3.宾语:⼀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4.定语:⽤在主语、宾语前⾯,起限定作⽤5.状语:⽤在谓语前⾯,起修饰作⽤6.补语:⽤在谓语后⾯,起补充作⽤例如:
1、我国的⽯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例如:
2、⼀⼤早,勤奋的同学们就安静地坐在教室⾥认真地复习各门功课。例如:
3、今天星期五。
请问什么叫取消句⼦的独⽴性?
⽂⾔⽂中,虚词“之”⽤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时,我们把它的词性界定为“结构助词”,把它的作⽤界定为“取消句⼦独⽴性”。那么,何谓“取消句⼦独⽴性”呢?说⽩了,就是取消作句⼦的资格。作为独⽴的句⼦的资格被取消了,那么这时只能有两种出路:⼀是降级作短语,成为更⼤句⼦的成分;⼆是降级成为分句,⾪属于⼀个复句。下⾯分别阐述。⼀、句⼦独⽴性被取消,降级作句⼦成分。
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句群。这是按照从⼩到⼤的顺序排列的。不能作句⼦了,那么,降⼀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句⼦的成分。例如下⾯下⾯这些句⼦:1、句⼦独⽴性被取消后作主语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个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句⼦的主语。成分划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语谓语
2、句⼦独⽴性被取消后作谓语
例如:焉⽤完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上句中的两个“之”分别取消了两个句⼦的独⽴性,让前者作主语,后者作谓语。
成分划分: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主语谓语
3、句⼦独⽴性被取消后作宾语
例如: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之于国也》)
“民多于邻国”(⽼百姓⽐邻国多)这个句⼦,有了“之”以后,降格作了宾语。成分划分:⽆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谓语宾语
4、句⼦独⽴性被取消后作宾语
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这个句⼦,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的时候,(我们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作了状语。5、句⼦独⽴性被取消后作插⼊语(独⽴成分)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视”(你们看)的独⽴性被取消后,在句⼦中做插⼊语,插⼊语是⼀种独⽴成分,不与句⼦的六⼤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结构关系。在这⾥,“公视”(你们看)只起说话⼈引起对⽅注意的作⽤。⼆、句⼦独⽴性被取消,成了⼀个复句的分句。
构成复句的单句,语法上叫作分句。这时,它只能和它的另⼀半相互依存成为⼀个⼤句⼦。否则,它只能成为半句话。例如下⾯⼏个句⼦:
1、⽗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2、且夫⽔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也⽆⼒。(《逍遥游》)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翼也⽆⼒。(《逍遥游》)
以上三例,前⼀个句⼦独⽴性被取消后,都作假设复句的⼀个分句。三、有些情况下的“之”的作⽤不能视为“取消句⼦独⽴性”。例如下⾯两个句⼦:
1、寡⼈之于国也,尽⼼焉⽽已矣。(《寡⼈之于国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第⼀例“之”⽤在主语和介宾短语(状语)之间,只能看成是调整⾳节的助词。第⼆例“之”⽤在主语和“所”字结构之间,也起调整⾳节的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