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跨文化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开展途径及原则

跨文化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开展途径及原则

2021-04-26 来源:爱问旅游网


跨文化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开展途径及原则

当前,随着国际化以及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国家与国家在交流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文化融合以及碰撞的情况。因此,跨文化教育逐渐受到教育行业的重视,成为高等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跨文化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可以看出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本文主要针对跨文化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开展途径以及原则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随着国际化以及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各个文化之间的融合、碰撞以及冲突在所难免,了解对方文化以及自身文化的关键性也逐渐突出,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下,为了充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很多高等院校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培养目标,全球公民、跨文化、文化融合、文化理解以及文化冲突等词汇频繁出现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中。我国高校推行跨文化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只是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系统、不自觉以及零散的教学实践,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因此,跨文化教育成为了当前我国各大高校进行教育探索的重要课题。

1、跨文化教育的内涵

二十世纪初,联合国就提倡全球性对话,并且指出尊重是世界需要普及以及最重要的价值观,对加深教育和文化理解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联合国还出台了关于世界人们在宗教信仰、语言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权利,指出各国公民都有共享科学、欣赏艺术、参与文化的权利,引导人们尊重自由、尊重人权,促进各个宗教团体、种族以及民族之间的友谊、宽容和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内涵是,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公民和学生进行设计,促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社区、家庭以及学校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接受多元文化,进而增加国家理解,其主要涉及社会互动、学校、教师培训、教学方式等方面。倡导加强国家以及地区合作,跨文化教育具有 突破性,可以促进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让本族人们认识到外来文化的优点,并且排除文化歧视现象。

2、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部门指出,为了充分适应科技革命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高等教育一定要为学生创造使用外语的专业课教学和公共课。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增加双语教学的课程,鼓励高等院校与国际院校开展合作和交流。在我国走向现代化以及国际化的道路中,外语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性体现,要着重培养既通晓外国文化和外语知识,又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跨文化人才,这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前提。外语学习离不开外国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具有关键性和必要性。

2.1文化的多样性

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生理条件;第二,社会环境;第三,文化背景。文化影响人们对世界信息作出独特的反应。同时,文化还是一种观念,影响着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交流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人们通过这些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来传承和创造精神和物质成果。

2.2语言的符号性

语言具有符号性,通过交际、思维、表达以及记录参与到文化形成的过程。同时,语言不仅仅用于记录文化,同时还在创造文化,语言反映了相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民族心理、宗教文化以及风俗习惯,更反映了人们的态度、信念以及思维。语言是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包含了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起源,同时也蕴含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因此,想要学好语言一定要了解该民族的文化。语言和文化一样具有多样性,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跨文化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所以学好语言除了要掌握语言自身的词汇、语法以及语音等,还要掌握该民族的行为意识、风俗习惯以及社会思想。

3、跨文化教育的相关途径

3.1系统传授跨文化知识

跨文化教育要通过学科教育与各个领域的学科进行综合设计,传授跨文化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英语学科,还要包括其他学科,例如法律、金融、数学、艺术、历史、政治以及社会等学科。充分认识到这些学科中所具备的跨文化知识,同时,高校还要通过各个学科实行深层、全面以及系统的跨文化教育。其中主题教学是当前跨文化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在模拟或者真实的文化环境中,师生开展教学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从情感以及认知等方面充分满足学生对语言知识的需求。教师在利用教材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宽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可以开展自由研究的教学材料,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激烈跨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外文化的差异,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3.2树立正确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核心,正确跨文化意识是促进学生养成平等、宽容、开放以及尊重的文化心态以及文化观念。引导学生在尊重本国文化的同时,也尊重他国文化,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对他人的负责、关心、理解以及宽容的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关注世界的精神。应用主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能仅限于课堂活动中,教师要以主题为单位,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主题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者,同时还是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资源的共享者、以及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接受的过程,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以及知识背景设计教学主题。树立跨文化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要充分了解外国文化,并且在交际中树立跨文化意识。

3.3培养跨文化能力

跨文化能力包括交际能力。相处能力等,开展跨文化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增强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通过主题教学的任务驱动式以及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熟悉、掌握以及了解跨文化能力的提高方式和技巧。

3.4其他途径

主题教学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开展跨文化教育的关键途径,是实现跨文化能力、意识以及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高校还要开展文化互动、文化交流、文化对话、文化欣赏、文化讲座等方式,有效补充主题教学。通过多种教育途径让学生深刻、全面以及系统的学习跨文化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4、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原则

4.1尊重学生差异

高校在设计跨文化教育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经验、能力以及知识背景,尊重学生的生活愿景和文化认同。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增强跨文化教育的质量。

4.2尊重文化差异

价值观是跨文化教育的核心,文化不同导致价值观也不相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只有观察人们的道德观念以及行为举止才能发现其持有的价值观。同时,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态度和信念,其深藏与文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尊重文化差异,就是尊重价值观的差异,促使学生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的理念。

4.3重视文化传承

文化的结构和内容都是随着时代而发展的,文化形态与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密切关系,但是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虽然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都会引起文化革命,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深藏与文化中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信仰却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4.4符合时代发展

新时期下,通过科学、美学、艺术、语言、文化、地理以及历史等学科,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符合时代的发展。

5、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在国际交流中,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交往频繁。因此,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是有效提高我国世界竞争力的关键基础。在跨文化教育中,我国高校要以主题教育为主线,在了解本国文化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并且参考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理念,取长补短,给予其他文化更多的尊重、包容和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