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推荐-经济分析基础读后感 精品

推荐-经济分析基础读后感 精品

2021-05-28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经济分析基础》读后感

萨缪尔森是全球第二位、全美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获奖归因于“他在发展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方面的科学工作,这对于提高经济科学的分析水平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已成为全球大部分国家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的基础教科书,是贯穿20世纪后半叶的标志性学习工具。

1970年,萨缪尔森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评奖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在提高经济科学的整体分析和方法论的水平上,萨缪尔森的贡献“超过了任何其他当代经济学家”。这种贡献包括动态经济理论及稳定性分析、消费理论及相关的指数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资本理论。这种贡献的代表作是他出版于1947年的《经济分析基础》。近60年过去了,时间证明这是经济学史上可以和《国富论》、《通论》等名著齐名的经济学经典之作。这本书的数学表述使许多读者,甚至专业读者都难以读下去,但每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本书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在这本著作中,他通过对应原理促成了静态和动态理论的整合。在一个经济波动模型里,他也整合了乘数和加速机制;通过提出显性编好概念,他改进了消费理论基础;住国际贸易的框架下,他发展和改进了几个主要定理,并创立了极大效率和极大增长率理论;最后,他提出了资源再分配中集体财产的作用。

《经济分析基础》全书的目的正如他在第一章导论中指出的:“各种不同理论的主要特征之间的相似性的存在,意味着一般理论——它是各种特殊理论的基础,并且将各种特殊理论的主要特征统一起来——的存在。这种通过抽象而一般化的基本原理,早在30多年前就由著名的美国数学家穆尔证明了。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详细论述这种一般化的基本原理对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意义。”萨缪尔森认为,在生产、消费者行为、国际贸易、财

政、经济周期和收益分析等领域都存在着形式上相同的、有意义的定理,而每一个定理都可以通过本质上相同的方法推导出来。要推导这些定理所需要的是数学工具。这正是这本书完全运用数学工具的原因”。但萨缪尔森又强调,“我力图避免所有数学上的炫耀,纯粹的数学家很容易看出本书所使用的工具基本上是初级数学知识。我自己对数学的兴趣是第二位的,并且附属于我对经济学的兴趣。”这说明,数学仅仅是分析工具,并非经济思想本身,数学不能代替经济学。在重视经济学数学化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通过阅读《经济分析原理》,最令我感到赞叹甚至不可思议的是: 萨缪尔森开创的数学形式主义与新古典理论相互综合的分析方法——新古典综合分析,在生产、消费者行为、国际贸易、财政、经济周期和收益分析等领域都存在着形式上相同的、有意义的定理,而每一个定理都可以通过本质上相同的方法推导出来。他通过巧妙并有机的将数学公式,线性方程与经济理论相结合,用动态的可视的数学模拟运算去宏观和直观的反应经济的波动曲线,波动原理,经济变量等各种经济现象。

当然,基于本人的数学功底因素,许多问题至今还是没有太过明白,但是仅仅二次导数求边际效应求极大化行为这一章给我就带来了足够的震撼和想象,充分证明均衡点的位置与极值点的位置存在一致性,并指出极大化行为研究对现在与过去广泛的经济思想领域提供了一种统一的研究方法。

在我看到有关极大化行为理论篇章时,我没有想要把关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的各个公式、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MC曲线与AC曲线之间关系的数学推导过程、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规模报酬递增的定义等全部记下来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在书本中举出的大量实例让我对他们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而这也恰恰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原理》所想证明的均衡点的位置与极值点的位置存在一致性,并指出极大化行为研究对现在与过去广泛的经济思想领域提供了一种统一的研究

方法。

当我开始看到第五这章时,变换、综合商品、配额,从弹性的一般定义出发,探讨经济变量的变换问题,指数理论以及配额约束下的纯粹选择理论。脑中不再充斥各种斜率不同的线条以及一成不变的坐标图,我所想到的是各种经济关系受供求关系这一亘古不变的原理影响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鲜艳画面。停水停电的政府部门管制不严厉的小城市里,纯净水、蔬菜、蜡烛、大米短时间内涨价数十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上涨,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性调幅变化,这些现象都不难理解,物价短时间内上涨了一些这也都是正常的,只要此后物价恢复正常就行了,实际上必定也会回到原来的价位。适度的进行管制允许物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才是明智之举。

全书总以数学和经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和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使得整本书籍编的晦涩难懂,读书过程中产生许多数学上的问题,但是,跳出部分数学公式得总结和运算,只是简单的去分析经济理论使整本书读起来相对的容易些,加之文章用语比较注意,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阅读压力。只要耐得下性子,认真品读,从头到尾的细细阅读,会发现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阅读难道越来越小。除了极个别的较复杂数学问题和公式推导难以一时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绝大部分的主旨和用意都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

书中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分析基础》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 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第一篇分析事物变化的结果,第二篇则分析变化的过程,共包括四章。第九章“均衡的稳定性:比较静态学和动态学,”说明均衡的稳定性是如何与中推导出的定理紧密相联系,以及动态的各种定义,并以《通论》中简单的凯恩斯模型说明了动态分析对研究比较静态学的作用。第十章“均衡的稳定性: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分析比较静态学和动态学之间相关性的解析特征。第十一章“动态理论的若干原理”,探讨动态理论原理及其可能加以推广的方向。第十二章“结论”总结了从静态到比较静态再到动态的发展过程,指出为了进一步对经济运动进行定性研究,有必要考察一个系统在时间过程中对各种变动可能产生的行为反应,并提出了比较动态学的概念。数学附录A、B介绍了书中所用到的数学工具。

《经济分析基础》以数学为工具,使各种理论和方法获得基本统一的表述,并以此总结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成就。这本书把最大化原理和均衡原理结合在一起。使新的主体内容有了经典的表述形式。这正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

萨缪尔森的整个经济学逻辑体系并非完美无缺,凯恩斯主义者批评其过于为自由放任的市场制度辩护,而斯密的追随者则又批评其过于追随凯恩斯。斯蒂格利茨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现代经济学被人为分割为“宏观”和“微观”是患了精神分裂症,但是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理论,为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值得后人认真揣摩学习的。

凯恩斯曾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要死去。”萨缪尔森虽逝,但其非凡的成就以及那本不朽的著作必将永久地教导一代一代学人,并继续影响着这个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