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

2021-10-14 来源:爱问旅游网
语文科必修三导学案 主编人:宋波、李雪 审核人:宋波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2015年4月17日

《过秦论》 编号1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

第1段重点实词积累 【学习难点】

文章从秦孝公写起的原因探究 【学习方法】

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课前预习】

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

1.关于作者:

贾谊,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贾谊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2.解题:“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过秦论》全文分为

1

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二、【预习检测】

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A级) 膏腴( ) 陈轸( ) 遗镞( ) 孝公既没( ) ....鞭笞( ) 蒙恬( ) 藩篱( ) 俯首系颈( ) ....召滑( ) 墨翟( ) 瓮牖( ) 度长絜大( ) .....劲弩( ) 朝同列( ) 一夫作难( ) 蹑足行伍( ) ....践华为城( ) 不及中人( ) 将数百之众( ) ...比权量力( ) 万乘之势( ) ..

2.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课上探究】

1、参看注释,翻译古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君臣固 守以窥 ...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 立法度,务 耕织,修 守战...之具;外连衡 而斗 诸侯。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 ..... 之外。

2. 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语文科必修三导学案 主编人:宋波、李雪 审核人:宋波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2015年4月17日

《过秦论》 编号20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第2.3段的翻译,掌握常见常考的实词含义 2.把握第2.3段所写的内容。 【学习重点】 重点实词积累 【学习难点】 段内层次划分 【学习方法】

1.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课前预习】

1.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 规劝汉文帝吸取秦王朝不施仁政导致覆亡的教训,防止重蹈覆辙。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

2.关于合纵连横

2

苏秦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 、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公元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课上探究】

1、参看注释,翻译古文

孝公既没 ,惠文、武、昭襄蒙 故业,因 遗策,....南 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 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 而谋弱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语文科必修三导学案 主编人:宋波、李雪 审核人:宋波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2015年4月17日

地,以致 天下之士,合从 缔交 ,相与 为......一。……。于是 六国之士,……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 通....其意,……赵奢之伦 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叩 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 敌,九国之师逡巡 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诸侯已困 矣。于是从.......散 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 利乘 便,宰割天下,分裂 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 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 六世之余烈 ,振 长策而御 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 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 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 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隳 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

3

之民。然后践 华为城,因 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 不...测之渊,以为 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 臣精....卒陈 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 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第3自然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试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是写其“守”的。

语文科必修三导学案 主编人:宋波、李雪 审核人:宋波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2015年4月17日

《过秦论》 编号21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第4.5段的翻译,掌握常见常考的实词含义 2.把握第4.5段所写的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实词积累,段内层次划分 【学习方法】

1.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课前预习】 秦末农民起义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戍徭无已,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队被征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的贫苦农民,行进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遇到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按照秦法规定,误期当斩。在这种情况下,戍卒中的两个屯长陈胜和吴广密议,现在逃亡是死,起来造反也大不过是死,何不拼死干出一番事业来呢?于是,他们利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杀死监押的军官,提出“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的口号。起义军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起义军迅速攻占蕲县(今安徽宿县南)向西挺进,又攻占了秦朝重镇陈(今河南淮阳)。此时,起义军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步兵数万人。起义军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举为王。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潮,各地农民纷纷杀长吏,响应陈胜。陈胜以陈为中心,分兵数路,四出进军,以扩大革命政权的影响。

吴广率主力西进,准备直捣咸阳,在战略重镇荥阳受阻,与秦军相持不下。陈胜又派周文率军直驱关中,周文军所向无阻,迅速攻占了戏(今陕西临潼东),逼近秦都咸阳。秦二世大为惊慌,急忙赦免在骊山修墓的几十万刑徒,仓促组成一支军队,由少府章邯率领,向农民军反扑。周文军因孤军深入,又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经过几次苦战,接连受挫,被迫撤出函谷关。最后渑池之战,再次失利,周文自杀。秦将章邯乘胜东下,进迫正在围攻荥阳的吴广所部农民军。吴广因久攻不下荥阳被部将田臧所杀。接着,田臧率军西向迎战章邯,敖仓之战,田臧兵败被杀。章邯解

4

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起义中心猛扑。陈胜亲自率军迎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败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坚持了6个月,终告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腐朽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课上探究】 1.字词解释(B级)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 之子,氓隶 ......... 之人,而迁徙 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天下云 集响应,....赢粮而景 从。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 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 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 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 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 作者在文中设计几组实力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什么?

语文科必修三导学案 主编人:宋波、李雪 审核人:宋波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2015年4月17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探究2.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思考和练习”一已读到),而秦的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关于这点,本段课文已经明白论述。首句“君臣固守而窥周室”告诉我们,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亦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 第二课时

探究2.“士不敢弯弓以报怨”句之后为“守”,“报怨”句和其前为“攻”。“南取百越”北“却匈奴”仍属其“井吞八荒”之举。

第一层:写秦始皇的“攻势”。详细铺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第二层:写秦始皇的“守势”。实行愚民政策,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运用排比和夸张手法,展秦盛极一时的气势,以反寸下段秦的迅速灭亡。

第三课时

探究2.秦国与九国实力比较,陈涉与九国贤士、谋臣比较。秦国实力不比九国联合起来的实力大,但秦统一了中国,陈涉的实力不能与九国君臣相提并论。

秦王朝的实力>秦国的实力>九国中任何一国的实力>陈涉的实力,但陈涉不畏秦王朝的强大,反抗强秦,导致秦的灭亡,可见强权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