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章节测试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54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 „ „ 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B.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 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 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 2.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3.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反映了其经济的走向。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l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美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4.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棵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 )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
试卷第1页,总8页
„„„线„„„„○„„„„
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6.《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两次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D.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
7.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线„„„„○„„„„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8.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子虚搜集了下列图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埠后前来上海的外国商船》《魏源与<海国图志>》《汉阳铁厂》《1863年洪盛碾米厂》。请你为他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
A.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0.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 年份 1900 1915 1920 1924 地区 山东章丘 O.1% 35% 45% 50% 山东济阳 O .2% 15% 25% 40%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13.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试卷第2页,总8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1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
A.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创办福州船政局 D. 创办开平煤矿 1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16.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52集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第5集《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沅和继昌隆》中在介绍继昌隆成立的原因时,应该提到
①洋务运动的诱导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马关条约》的条款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是 A.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开辟至重庆的内河航线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9.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的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发昌机器厂 D.设立农工商总局
20.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传统手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资入侵
21.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不包括 ( )。
A.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 B.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
C.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D.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化机器工业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22.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试卷第3页,总8页
„„„线„„„„○„„„„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线„„„„○„„„„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2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4.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5.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③20世纪20年代,发展势头强劲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营进一步恶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
2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④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下表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 时 间 内 容 1862年 创办京师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 1880年 创办北洋电报学堂(科技) ①注重外语和科技教育 ②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 ③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 A.①② B.②③
试卷第4页,总8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29.创作于1928年的《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歌曲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 B.外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占领中国市场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C.封建剥削严重,贫富现象悬殊 D.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0.读下图: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D.自然经济所占成分微不足道
第II卷(非选择题)
31.(24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与历史变迁使民众的思想观念和内心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1809—1874)《制洋器议》
(1)材料一对西方的认识有什么特点?指出基于这一认识,中国社会付诸实践的表现。(8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曾说到:)“欧风美雨咄咄逼人”,„„“帝国主义何其雄,欧风美雨驰而东”;„„“诸君知否,欧风美雨横渡太平洋,帝国侵略主义其势日扩张”。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知识分子对欧风美雨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三 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是根据血缘关系向外推延的,个人不能超越血缘规范直接同国家构成关系„„国民往往过于注重家庭、家族及个人的私利。„„“精英在觉醒、民众在沉睡”就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试卷第5页,总8页
„„„线„„„„○„„„„
——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民众在沉睡”的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唤醒国民所做的努力。(10分)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线„„„„○„„„„ 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⑴ 依据材料一,分析1830年到1870年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 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
⑵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铁路运输艰难的原因(6分)
33.(24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 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试卷第6页,总8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材料三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宫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二简单阐明他的论据。(2分)以外,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6分)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4.(14分)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比上年 财政收入 比上年 社会消费售 比上年 (亿元) 增长率 (亿元) 增长率 总额(亿元) 增长率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试卷第7页,总8页
„„„„○„„„„内„„„„○„„„„装„„„„○„„„„订„„„„○„„„„线„„„„○„„„„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年代 项目 内销 外销 产量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数量(万担) 比例% 165.29 50 215.2 76.78 23.22 100 1414 769 2183 1894年 价值(万两) 1467 3317 4784 171.48 215.44 386.92 44.32 55.68 100 价值(万两) 数量(万担) 比例%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中国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引起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4分)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2)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经济成分?(2分)据材料提取相关信息(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4分)
试卷第8页,总8页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6分) 35.(22分)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
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已” ——《近代中国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1836~1838年、1894年) „„„„○„„„„外„„„„○„„„„装„„„„○„„„„订„„„„○„„„„线„„„„○„„„„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www.zujuan.com】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对史料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其次要抓住关键词“本质”。材料中“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反映了洋务企业用封建官僚衙门的习气来办,所以机构庞大,讲究排场,不顾实际效益,很多官员拿着高薪却不做任何事情,仅凭一纸文书就支薪水,在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曲折性,故选B。
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能力。材料中的企业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安庆内军械所、天津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属于洋务企业。贻来牟机器磨坊、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形势下,通过引进西方的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属于“清王朝的自救运动”,由于A项不能反映民族工业部分,故排除A项。实业救国浪潮开始于甲午战后,一战期间达到高潮,而图中所示企业多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创办,因此C项可以排除。民族工业的春天是在1912——1919年,因此D项也可排除。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企业的创办,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因此B项符合题意。学生应把握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异同点,掌握民族工业发展阶段特征。
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进口数远远高于出口数,这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差,再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性质来看,出口的多为原材料,进口的多为生活消费品,这说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从表格信息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1895——1913年,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而不是“黄金时期”,故D项错误。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它们都是采用机器生产,都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所以答案选C。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主要分布在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等。
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不论是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和实业救国,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缺乏群众基础,所以说“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是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
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求富更求强”足以证明是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是指甲午海战中国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所以本题答案是 B.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 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时间是19世纪40~60年代说明是鸦片战争之后,材料中“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说明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本题选择D项。
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所考查的是文明史观,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寻求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得以进入中国。在列强的刺激之下,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办中国近代企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由此可知,答案选C。 1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能力。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加紧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一步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
答案第1页,总4页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www.zujuan.com】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界市场。从材料所给数据来看,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此A表述符合史实。茶叶生丝等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反映了农产品日益商品化,C项符合史实。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的大量出口,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D相符合史实。工业革命后在国际分工中,中国是消费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操纵着丝茶市场,中国无法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优势,是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因此B项不符合史实。
11.D【解析】试题分析:青岛、烟台两地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的变化迅速提高,说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农产品已商品化,两地已融入世界市场,但是在整个近代,自然经济“完全”解体都不符合事实。答案为D。
12.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即传耕织分离,统手工业日益破产,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经济侵略下逐渐解体。所以答案为C。AD项材料未体现;B项说的是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产生,但是材料也并未体现。
13.B【解析】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期间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是支持学习西方的技术的,但他们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所以排除A项,CD两项均为无关项,故答案选择B项。 14.D【解析】试题分析:由“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可知材料中的“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指由思想到实践中开办近代军事工业,那么选项中的ABC都是军事工业,则“再进一步”是指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故选D。
15.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的信息,可知这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特点,故B项正确;林则徐的思想没有付诸于实践,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A项;洪仁玕与题干“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不符,排除B项;康有为主张变革政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1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等信息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为躲避封建势力压迫才这样做,故本题选择C项。
1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的信息说明是小农经济模式,该模式解题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选择C项。
1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场的权利。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一体均沾”原则,其他列强同样享有这项权利,为列强的经济扩张提供了法律保障。之后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中国丧失了更多的经济权利。故应选C。
1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就是其中的代表,故B项正确;A项是军事工业,以自强为口号,故A项错误;C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洋务派创办的,排除;D项是中华民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
20.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户户织棉”说明苏北地区自然经济还未解体,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和民族工业,排除B、C两项;材料主要说明苏北地区家庭纺织业仍然得到发展,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说明D项符合题意。
2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其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 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但是其创办的近代化机器工业具有官办性质。所以答
答案第2页,总4页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www.zujuan.com】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案选D。
2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图片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处是民族工业艰难起步,2处是初步发展,3处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阶段(黄金时期),4处是形势逆转,5处是曲折发展(迅猛发展),6处是萎缩阶段(陷入绝境),7处是改造时期,所以对应2、3、5、6阶段的是B项 23.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影响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但它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却在客观上瓦解了其要维护的封建专制制度,这个作用符合材料中的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故答案选择C项。 24.C【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意思为对旧有的封建统治形成了极大的冲击,结合所学可知该冲击表现为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选C
25.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①④⑤均符合史实;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②是错误的;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走向衰落,③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 26.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受外国侵略冲击,自然经济解体较快,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经济活动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内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①②③项说法符合题意,④排除,故选A。 27.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归纳问题的能力。 本题用排除法,④在表格中没有反映,不选,其他三项都有反映,因此正确答案是C 28.A【解析】 试题分析:“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是指中国古代以来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也就是自然经济的解体,即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故选A。 29.A【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歌谣说明了外国的工业品廉价且物美,导致“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说明A,但没有说到占领中国市场,故排除掉B;CD与题目五Uganda,故排除。 3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1872~1894年间,民族资本和近代工业企业数量都远低于外国,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图片信息无关,故排除。 31.(1)特点: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愤怒;仍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不足,主张学习西方。(6分)
表现: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名,开展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分)
(2)状态:紧迫、焦虑、担忧等。(2分)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侵略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或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或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4分)
(3)原因:传统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影响;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6分)
努力: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促进了思想解放。(4分)
答案第3页,总4页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www.zujuan.com】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32.(10分)
⑴ 原因:工业生产的发展;蒸汽动力的推广;铁路具有速度快、运输成本低廉的特点。(4分,答对1点即可得2分)⑵ 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洋务派内部矛盾重重;资金和技术的匮乏;受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竞争。(6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1830年到1870年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一系列变化所造成的。例如,工业革命完成,工业生产的发展的推动;改良蒸汽机的大力推广,蒸汽动力的推广;还一定要从火车自身的优点来去解答问题,例如,铁路具有速度快、运输成本低廉的特点。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既有英国当时国情的需要,又有铁路运输自身有点。 (2)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铁路运输艰难的原因主要是要从材料中找答案。“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可以概括出: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
可以概括出“中国国情不需要,当时中国真的还不需要火车”; 资金和技术的匮乏;受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洋务派内部矛盾重重,洋务运动只学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也可以做为答案要点。 33.(1)地处手工业、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生产的产品专业化程度高;城市人口与规模不断扩大;属于纯经济职能的工商业市镇;(任答三点得6分)
(2)论据:经商累积的财富用于买田置地或供下一代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2分)
因素:闭关锁国,海外市场狭小;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贫困,购买力不足;自然经济为主体。(8分)
(3)特点: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开始解体;(6分)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分) 34.(1)滞后效应(3分)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3分)。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洋务企业兴办;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外商企业建立。(8分)
(3)政策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6分)
35.(1)变化: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经济作物的出口不断增加。(4分)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小农经济自身的落后性和脆弱性。(4分)说明: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2分)信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因技术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深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6分,答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表现;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深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被动的纳入世界体系,在发展中呈现出畸形。(答任意二点给4分)
答案第4页,总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