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运河整治工程峡口水闸扩建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2020-07-22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3期 2012年3月 广东水利水电 GUANGD0NG WATER RES0URCES AND HYDROPOWER No.3 Mar.2O12 东莞市运河整治工程峡13水闸扩建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朱红华,陈卓英,张从联,黄智敏,黄健东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5) 摘要:峡口水闸扩建工程是在保留原有水闸的基础上,通过新建5孔水闸、船闸和节制闸,并对旧水闸和船闸进行改建, 以提高工程的防洪标准。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优化后的推荐方案,能有效改善新、旧闸下游流态及流速分布,试验成果 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峡口水闸;扩建;流态;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TV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l12(2012)03—0023—03 1工程概况 为研究新、旧水闸在工程的第1和第2阶段下的消 能、泄流、流态、下游通航以及运行管理等问题,特进行 了本试验研究工作。 峡口水闸是在东引运河上修建的一宗以排洪、挡洪 (潮)为主,结合水源保护、通航、截污、交通及观光等任 务的大(2)型水闸(原设计为中型水闸),其下游接东 江,水闸与东江地理位置的关系见图1。由于防洪的需 要,拟对峡口水闸进行扩建。扩建拟分为2个阶段进 行 I2 J:第1阶段实施的内容有:①上游河道不进行整 治,保留原有水闸不变,在旧水闸右侧新建4孔水闸和 1孔船闸;②在新建水闸的右侧建l孔船闸,但仅实施 新建船闸的下闸首,保留现有船闸通航。第2阶段实施 的内容有:①完成上游河道整治,实施新建船闸的上 闸首;②改建旧船闸为l孑L泄水闸;③在水闸下游侧 新建节制闸1座。扩建实施完成后工程的总体布置示 意见图2。 图2扩建后的峡口水闸工程布置示意 2模型设计 2.1模型比尺 为保证模型水流条件的相似,模型按佛汝德数重力 相似设计为正态,综合考虑试验成果的精度、试验场地、 供水条件等,选择模型几何比尺L =60,由佛汝德数重 力相似定律,可得出模型的各项比尺为:流速比尺 = 7.746,流量比尺Q =27 885.48,糙率比尺凡 =1.979, 时间比尺f =7.746。 图1峡口水闸工程位置示意 2.2模型范围 考虑到工程河段河道特性,为保证上下游河道水流 收稿日期:2011—11—21; 修回日期:2012—02—01 作者简介:朱红华(1963一),女,大专,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工水力学研究。 ・23・ 2012年3月 第3期 朱红华,等:东莞市运河整治工程峡口水闸扩建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相似,模型河道截取范围为:东引运河峡口水闸上游约 为1km、下游约为1.1km,东江峡口闸入汇处上游约为 500m、下游约为1km(模型研究范围见图1)。 3试验成果及其分析 考虑到该工程拟分2个阶段实施,水工整体模型试 验相应按照2个丁程阶段进行试验研究,下面介绍2个 阶段试验研究成果。 3.1第1阶段试验成果及其分析 第1阶段主要试验研究工作为:莞龙桥一峡口河道 整治前模型试验,模型平面布置见图3。 图3第一阶段平面布置示慝 模型进行了10孔闸(包括新、旧2孔船闸)闸门全 开泄流,试验表明: 1)泄放各级洪水流量时,东引上游来流在闸址上 游分流,小部分流量往城区分流,大部分流量进入峡口 水闸泄洪闸,峡口新、旧闸泄流能力以及峡口水闸上游 水位壅离值见表l。试验观测到,在各级洪水频率下, 峡口水闸(含新、旧闸)联合泄洪均能宣泄设计流量。 由于闸上游受到岸线未开挖及河道地形的影响,新闸和 旧闸2个闸之间明显存在人流偏流现象,旧闸和新闸的 出流比约为0.48:0.52,远高于2闸设计出流比 0.357:0.643,旧闸出流流量明显比设计出流要大;在P =1%时,旧闸泄流量达872m /s,泄流流量的加大给旧 闸下游消能工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建议在此阶段运 行旧闸时应加强对下游消能工的监测和检测,如下游消 能工出现破坏时,应及时对下游消能工进行加固等工程 措施。 2)由于受到新闸上游地形未开挖的影响,试验观 测到,在10孑L闸全开泄流运行时,各闸孑L的人流流速分 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偏流现象,闸上游近闸区域河道 流速不均匀,旧闸及新闸靠左侧流速较大。扩建5孔新 闸各闸孔之间人流偏流现象更为明显,流量大部分集中 ・24・ 在左侧3个闸孔宣泄(见图4),右侧2孔出流较小,在 右侧闸孑L前沿形成回流区。回流容易造成闸前右侧区 域泥沙淤积,从而对水闸的泄流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因 此,建议加强新闸上游区域的地形监测工作,必要时应 采取清淤等工程措施。另外,新闸左侧的3孑L水闸过流 流量加大,会给下游消能工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建议 运行管理单位加强对左侧3孑L水闸下游消能工的实时 监沏l 表1第1阶段峡口水闸闸门全开试验泄流能力 图4峡口闸第一阶段泄流运行流态 3)在各级洪水频率流量条件下,旧闸消力池海漫 段流速均较大:在洪水频率P=1%运行时,旧闸消力池 海漫段流速较大值约为2.3~3.2m/s;在洪水频率P= 2%运行时,旧闸消力池海漫段流速较大值约为2.3~ 2.5m/s;在洪水频率P=5%运行时,旧闸消力池海漫段 流速较大值约为1.8~2.4rn/s,旧闸消力池流速较大, 增加了旧闸的安全隐患。 4)在峡口水闸宣泄各级洪水频率的流量之条件 下,由于下游东江水位较高,宣泄洪水基本没有到达东 江下游主航道范围内,对航道安全运行影响不大。 5)偏流现象增加了新闸和旧闸运行的安全隐患, 鉴于偏流原因主要是由于河道岸线没有进行整治所造 成的,因此建议尽量加快推进莞龙桥~峡口河道整治方 案的实施。 2012年3月 第3期 广东水利水电 No.3 Mat.2012 6)建议运行时应采用闸门逐级开启的方式,尽量 避免将闸门迅速提起的工作方式。 3.2第2阶段试验成果及分析 第2阶段主要试验研究工作是在完成上游河道整 治后,针对第2阶段的工程布置而进行了设计方案以及 比选方案的试验研究,经过多方案综合比较,选定了推 荐方案(见图5)。下面仅介绍推荐方案的试验成果(第 2阶段的推荐方案包括新扩建水闸推荐方案、新建船闸 推荐方案、旧水闸和旧船闸推荐方案及节制闸设计方案 组合 )。 图5推荐方粟平面布置示葸 在工程实施的第2阶段,峡口水闸上游莞龙桥一峡 口河道整治已经完成,在第1阶段出现的严重水流偏流 现象基本消除,旧闸和新闸前沿水流较平稳,无明显不 利流态出现,引航道进口前沿流态较好。闸前流速分布 相对较均匀,新水闸3 、4 (右侧的船闸编为1 )闸前流 速稍大。各闸孔孔内流速基本均匀。 试验表明:①根据工程第2阶段试验研究成果,峡 口水闸上游的莞龙桥~峡口河道经整治后,水闸泄流能 力可满足设计的要求,水闸上游水流基本顺畅,没有出 现较明显的偏流现象,新闸和旧闸的出流比约为 0.6:0.4,基本满足设计方案两闸出流比的要求。 ②峡口水闸上游河道整治后,在10孔闸全开泄流 运行时,各闸孑L的人流流速分布较均匀(见图6),无明 显偏流现象。 ③峡口闸泄流遭遇东江较高水位运行时,峡口闸 出流能较顺畅与东江河水交汇,峡口出流主要影响范围 在东江下游的河道左岸至河道中心区域,东江流速增大 幅度在5%~15%以内,且东江为封航状态,因此,此运 行工况对东江两岸影响较小,对东江下游的石碣大桥安 全运行影响也较小。 图6推荐方粟泄流运行流态 ④在峡口闸遭遇东江低水位运行时,在泄放P< 1 000m /s洪水时,峡口出流主要影响东江下游的中左 侧河道范围,此时遭遇东江流量较小,对东江流速影响 不大,也不会危及东江石碣大桥的安全运行;在峡口泄 放P>1 000m /s洪水时,试验遭遇东江为落潮期,泄放 洪水不会影响到石碣大桥,也不会威胁其安全运行。 ⑤在峡口闸遭遇东江低水位运行时,峡口水闸泄 放Q<300m /s流量时(闸门开启开度e=0.4m),泄放 水流不会影响下游东江的正常通航要求。在峡口出流 流量P>300m /s时(闸门开启开度e>0.4m),峡口水 闸泄放水流对东江通航构成影响,因此建议该运行条件 下东江封航,以确保过往船只的安全。 ⑥节制闸在不同工况运行时,闸前水流分布基本 均匀,各闸孔流速偏差不大,出闸水流能较顺畅地与下 游衔接,试验测得闸下较大流速约为2.0—2.5m/s,不 会对下游消能工构成明显不利威胁。试验还观测到节 制闸上游桩号为0—0350的上下游约100m范围的左 岸形成一回流区,回流易产生淤积,建议在运行期要加 强原型观测,如有必要需采取清淤措施。 ⑦在设计洪水频率(P=1%)泄流运行时,新闸海 漫末段底流速较大(其较大值约为3.8~3.92m/s),因 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将海漫水平段改为防冲 槽形式与下游河床连接,以确保下游运行安全。 ⑧在各级洪水流量泄流运行时,新建水闸消力池 下游海漫段主流略偏向河道的左侧,建议在工程设计和 运行中,应加强对新闸下游左侧导墙的加固防护和原型 观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4结语 1)在工程第1阶段,由于峡口水闸上游河道岸线 没有进行整治而带来了 (下转第38页) ・25・ 2012年3月第3期 广东水利水电 大,两者间相差逐渐增大;在同频率下,两者之差基本均 不超过10%。由于思贤浯的连通作用,对西北江水量 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两、北两江的水在此处相互贯通、 相互补充,当西江出现严重枯水时,北江水流通过思贤 浯流向西江;而北江出现严重枯水时,西江水流通过思 贤洛流向北江;当两江同时出现时严重枯水,则水流流 P—HI型分布,对于最小连续7(1、90d平均流量序列,马 口站、三水站、马口+_一水站3者均以P一11I型分布为 最优;对于最小连续1d、3d、30d平均流量序列,P一Ⅲ 型和对数P—IlI型分布则各有所适;蚶于3个站点,均 以P一Ⅲ型或对数P—III型分布为优,总体来说,P一Ⅲ 型分布拟合效果更好。以最小7d平均流量序列为例, 采用P一Ⅲ型分布分析计算马口站、乏水站以及马口+ 三水站最小7d平均设计流量,参数估汁采用线性矩法, 向随两江水位的高低变化而变化。而两汀南于其集雨 范围不同,各自流域内植被、水系等下垫面状况不同,气 候、水文等条件均有差异,导致其水汽来源也不同,因而 两江、北江出现连续最枯枯水流量的时间基本都不尽相 同,故马口站与 水站最枯枯水流量之和基本均小于马 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大]此可选择P—m型分布线型作 为整个西北江三角洲网河马口+三水站枯水频率分析 推荐线型。 参考文献: 口+三水站最枯枯水流量值,其设计枯水量值之和也相 应小于马口+二三水站设计枯水流量值,但其相差较小, 因此可选择P一Ⅲ型分布线型作为整个西北江三角洲 网河马口+_二水站枯水频率分析推荐线型。 表3最小7 d设计枯水流量值(m /s) 设汁t频率P 50 一 [1] OConner.Comparison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in the analy— sis of drought flow[J].Water and Sewage Works,1964,(4): 18O. [2] S.R.Durrans,S.Tomie.Regionalization of low—flow fi'equen— ey estimates:an Alabama case study[J].Water Resources 75 80 9O 95 98 99 Bulletin,1996,32(1):23—37. % [3] 梁虹,王在高.喀斯特流域枯水径流频率分析——以贵州 l 564 8 1 331 4 1 293.0 1 220.9 1 186.2 l l68.1 1 157.5 马¨ 省为河流为例[J].中国岩溶,2002,21(2):106—113. :eg 1 27.8 70.1 61.I 44.9 37.7 35.2 32.4 [4] 王在高,梁虹.基于( Is分析喀斯特流域下垫而l太】素对枯 季径流的影响——以贵州河流为例[J .中围岩溶,2002, 21(1):55—60. §I I+t水1 741.8 1 488.1 1 447.3 1 372.0 1 336.9 1 323.1 1 309.4 [5] 黄国如,陈永勤,解河海.东江流域十士水径流的频率分析 3 结论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12):1 633— 1 653.1 649. 针对西北汀 角洲网河枯水径流概率分布,应用 P—m型、对数P一Ⅲ型、耿贝尔型和两参数对数正态等 4种常用分布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4种假设分 布PPCC检验值均大于置信度为95%的临界相关系数 值,表明这4种频率分布都可用于西北江_一角洲网河各 历时枯水径流分布。优势分布为P—llI型和对数 [6] 叶守泽,詹道江.丁程水文学[M].北京:中 水利水电… 版社,2000:18O一185. [7] 冯圉章,王双银.河流枯水流量特 研究[J .门然资源 学报,1995,10(2):127一l34. (本文责任编辑王瑞兰) 水闸前沿偏流和回流等不利工程运行的流态和现象,也 同时增加了新闸和旧闸下游消能工运行的安全隐患;在 [1]广东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峡口水『串]试验任 务书[R]・广 I广东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闸 流速分布较均匀,、 譬 呈 雩 时, 莞龙桥~峡口河道整治方案的实施。 无明显偏流现象。因此建议加快推进 了 闸 外萎令竺 L 甍 [2]Z广UI东U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 研究院.东引运河峡 水 『3]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东莞市运河整治I 程峡Li 水闸扩建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广,j'1I1l=i广东省水利 .≤计研究院,20lo. 看 某 水 i 勘 2)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优化后的推荐方案,能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