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2021-06-26 来源:爱问旅游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兴趣是一种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他比较感兴趣。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即使再苦再累,有一定的困难,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

有很多事实说明,兴趣可使人不怕吃苦,使人废寝忘食,使人执着而愿意付出努力。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情产生兴趣,那么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件事情的活动中去。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或某种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这方面的收获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老师们一项重要的课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这个学期,我尝试了从以下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教材的处理要精到,注意教学内容的美性和感性。

语文教材的基本构成是“美文”,特别是名家名篇,字字珠玑,美轮美奂,是美育的好载体,教师应该加以充分的发掘。利用这些美育材料时,有些范文可以着重进行关于“美感”的教育,有的则着重进行关于“形式美”的教育,如此等等,可以有所侧重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它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姿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美文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让课堂变成一个美丽的春天,

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学生人文精神地培养,语文教材已经把人性中最美好的爱和生命意

1

识、生命价值等放置其中。我们要做的是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他们觉得文学就是反映他们的内心的真实想法。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们看见一位表面严厉,内心却对女儿充满爱的父亲形象。病重的父亲仍不忘教育孩子不要畏惧生活的困难,严格的父亲绝不纵容孩子的懒惰,理智的父亲为孩子创造闯练的机会,父亲的一切行为都是爱孩子的表现。我们把这份父爱摆出来,让学生们自己体会家长对他们的爱,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他们与家长之间的冲突与默契,让他们从字里行间理解亲情的可贵。由于有学生这份真情的投入,学生很喜欢文章中的英子,也被英子的成长经历和勇创精神深深感动。

二、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进行引人入胜的引思。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心重;有自己的看法,主张,并希望得到认可;好动,冒险心态强。所以老师的教学应充分肯定学生要求独立的愿望。老师用问题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并在学生的发言回答中去体验自己的成就感和让个性的发展。问题教学,能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自读课文《登上地球之巅》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有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提问题和解决困难中去理解教材,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其中有一个同学甚至质疑:刘连满不是英雄,他在困难面前退缩了,没有知难而上的英雄气概。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在教室里激起了千层浪,这个时候课堂“炸了锅”,同学们都进入了讨论和深思的阶段,并且纷纷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刘连满最终虽然不能登上最顶峰,但是他已经越过了“第二台阶”就凭这一点,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有的

2

同学认为:刘连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的战友,而自己却在有生存的希望的情况下自动选择了死亡,他在这种困难和死亡面前,他的无私和责任感正是英雄的真实写照,他的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有的同学又反击了(也许不是他的本意,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特想法):他也许是假惺惺的,留下遗书留下氧气,说明他内心觉得对不起大家,所以才想出这个办法来补偿的。……因为初中学生的不甘落后,由于我能适时放手,所以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有空前的激烈。

三、运用多种丰富生动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在很多老师在语文课教学中不甚得法,无论对哪个年级学生,讲哪种课文,总是一个模式。这样必然导致了学生的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也大大的销弱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一直也很担忧,但是由于学校黑板加课本的场地限制,很多问题只能被疏忽了。而《斑羚飞渡》的教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有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把学生视听感各种感官都调动了起来,既得到了感官的享受,又在感知中得到思考。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形象直观、制作简单的关于人类滥杀动物的触目精心的幻灯片形象展示教材所要进行的环保主题,脉络清晰,学生在事实面前,都大为感慨,很多学生在下面都唏嘘不已。另外我用美国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earth song》表现时代主旋律。把拯救地球刻不容缓的主题提到了眼前。这是在教室里单靠老师的语言或同学们的发言联想是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如果有老师说现代教学手段只是解决了视听两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作用,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多媒体教学对于辅助“比较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在《斑羚飞渡》的第九段,我通过删减该段的有关语句,让学生比较该段与原文的不同,并总结写法的时候,我制作的幻灯片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了准确、传神的动词、形象生动的比喻、主观感受的抒写等的写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3

这节课,我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消除了学生学习语文课时容易产生的枯燥乏味的心态;用形象生动,独具魅力的录像片说明时代生活,反映社会热点,能让学生及时捕捉社会信息等等。

四、向生活靠拢,从课外到课内,提高改学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饥渴度。

我发动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发现一些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内容,把它引入课堂,由学生自己设计出探究性题目,然后将其汇编,让学生再去思考研究,这样不同学生的发现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关注的内容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只是生活中的语文一部分,关注生活,发现语文还应该发动学生去理解书本上的语文和生活中的语文关系。人们常说,“语文来源于生活”,除了词语使用上的来源外,还有更多的方面可以去发现。例如文学的创作和生活的关系,我们可以引导高中的学生去阅读作家手记,去了解作家创作的动机和素材的来源,然后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形成为作品的原型和探究原型与作品塑造的形象的异同,这样使学生真正真切的体会到语文即生活的道理。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不但学习兴趣产生了,而且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即为学到某个知识为目标,为提高学生某种能力,为培养某种情感为目标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让学生知所以去学,目标明确,并积极反馈补充知识能力。

有人说“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授之以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更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形成

4

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真正领会做人的真谛,为将来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以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以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这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前提和指导思想,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人格的教学,语文课堂才有生命。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