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守双
来源:《成才之路》 2018年第13期
数学课程内容不断增加,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成为教师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应运而生,它可以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也更有乐趣。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将较为抽象的课程内容融入其他事物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益于学生理解。本文针对情境教学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提出一系列教学策略。
一、设计有目的性的数学情境
数学情境并不是随意设定的,而要根据所讲内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兴趣爱好等众多因素来决定。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当明确情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设置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例如,在讲授如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把教室作为情境场地,让学生实际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然后以一块地板的面积为基数,让学生先以加减法的形式算出教室的面积,再与长和宽的乘积进行对比,进而得出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教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台下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能够实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
二、不断探究,设置新颖的情境模式
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当不断探索,设置新颖的情境,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有期待感,而不能始终用一个模式来消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求解三角形的面积时,不能一味采用上述案例中的情境设定,而需要设置新的情境。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做手工的方式先剪出一个正方形,然后再对角线对折,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用直尺测量出三角形各个边的长度,用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与三角形公式所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验证三角形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当然,情境教学也不是单纯让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情境设置过程中,这种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编写题目,题目要与教师所讲授的数学内容相关,并让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互相解答彼此的题目,这种方式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教师应在一旁进行适当指导,对不恰当的问题进行点评修改,对容易犯错的问题进行讲解,避免错误方法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使得以后难以改正。
三、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相结合,为学生设置悬念
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种情境:小明买了两支钢笔和十支铅笔,其中给小红两支铅笔和一支钢笔,问小明还剩几支钢笔和几支铅笔?像这种问题,为了增加它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找两个学生上台来进行情境模拟,然后让台下的同学进行回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设定不同难度的情境教学内容,在设计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的难易程度和讲授方式。比如教师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导入,然后暗示学生自己知道问题的答案,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方式看似简单,但增加了学习内容的悬念,可以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寻找问题答案。
四、让数学贴近生活
多数学生对数学课程缺少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认为数学知识离现实生活比较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进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举几个例子:爸爸妈妈买菜时,付钱和找零钱时就用到数学中的加法减法,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售价往往不是整数而是小数。教师可以借用这些情境,建议学生以后买东西付钱时先简单计算,看与售货员报出的总价是否相符。另外,为减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厌倦感,教师还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之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找规律的题目,教师在课下可以设置类似这种原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如何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目的性的数学情境,设置新颖的情境模式,注重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相结合,为学生设置悬念,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筛选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情境教学也不只是让教师进行情境创新,教师也应当学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情境创新,让学生独立思考、拓展思维。情境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一旦拓宽思路,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想法产生,使数学教学更加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
[2]李祎.数学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数学教学研究,2011(11).
[3]程广文.论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特殊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