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诊断学名词解释(14级)

物理诊断学名词解释(14级)

2020-09-15 来源:爱问旅游网
14级临一(7)班 李依玲

物理诊断学名词解释

前言:看了一下历年考试的名解,范围无解,什么都有可能考,对照了一下应试向导上的名解,大概95%都有,所以根据那本应试向导和历年真题整理成了这份名解,有点多,复习时间又紧,所以大家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有些你觉得不会考的就可以直接略过,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呀~O(∩_∩)O~~ 2017.6.23

1. 症状:是指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瘙痒、疼痛、心悸、气

短、胀闷、恶心和眩晕等。

2. 体征:是指患者患病时,医师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心脏杂音和肺部啰音等。

3. 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

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08级+09级+10级)

4. 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

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11级)

5.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

1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12级+14级)

6.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

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7. 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

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8.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

胸膜炎等。

9.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10. 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11.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出体外。(11级) 12. 牵涉痛: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

称牵涉痛。(09级+14级影像)

13. 发绀(紫绀):是指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表现。(14

级)

14.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翕

(xi)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5. 心源性哮喘:重度呼吸困难。呼吸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

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成为“心源性哮喘”。(12级+14级) 16. 心悸: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觉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

心率缓慢时则时感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认为与心动过速、每次心搏出量大和心律失常有关。

17.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

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8. 隐血便: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每日5~10ml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须用隐

血试验才能确定者,为隐血便。

1

14级临一(7)班 李依玲

19. 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感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

感轻松,提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

20.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分为急性和

慢性两种。

21. 核黄疸:系由于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非结合胆红素(UCB)不能形成结合

胆红素(CB),导致雪中UCB增多而出现黄疸,血中UCB甚高,多见于新生儿,预后极差。

22. 隐性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之间,临床上不易觉察胆红素升高所

致的症状与体征。

23. Gilbert综合征:是指由于胆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

醛酸转移酶不足,致血中UCB增高而出现黄疸。

24.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5.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

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是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的血尿。(14级影像)

26. 眩晕: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有客观的平衡

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27. 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 28. 惊厥:是指当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

29. 谵(zhan)妄:是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中枢急性活动失调。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

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30. 意识障碍: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

31. 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

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10级)

32.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者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

临床诊断的一种诊法。(11级)

33. 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

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34. 体格检查: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

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客观得了解和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5. 体检诊断:全面体格检查后对患者健康状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体检诊断。 36. 浅部触诊法: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神经、阴囊、精索

等)检查和评估的触诊方法称为浅部触诊法。

37. 深部触诊法:医师用单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到检查深在病变的触

诊方法称为深部触诊法。它包括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和冲击触诊法。腹部深部触诊法压限的深度常在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

38. 冲击触诊法:医师右手并拢的示、中、环三指,取70°~90°角放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

应部位,作数次快速而较有力的冲击,以达到检查目的的触诊方法称为冲击触诊法(也成为浮沉触诊法)。适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

39. 叩诊:医师用手、手指或借助于叩诊锤叩击体表某一部位,根据叩击部位的震动和声响

以及患者反应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称为叩诊。

40. 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08级+13级+14级影像)

2

14级临一(7)班 李依玲

41.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42. 斑疹: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凸出皮肤表面。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

性红斑。

43. 蜘蛛痣: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常见于

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13级)

44.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

45. 玫瑰疹:为一种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2~3mm,为病灶周围血管扩张所致。检查时拉紧

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松开时又复出现,多见于胸腹部。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46. 方颅: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

47. 落日现象: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颈部静脉充盈,对比之下颜面很小。由

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称落日现象。见于脑积水。

48.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

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49. 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水平仅限

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2/3以内。若取45°的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胸腔、腹腔压力增加等情况。

50. 桶状胸: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

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亦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题型者。

51. 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

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11级)

52.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

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常见于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脑损伤(通常于脑皮质水平)。(14级影像)

53. 间停呼吸:又称比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

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大脑损伤(通常于延髓水平)。(13级)

54. 语音震颤: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

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根据其振动的强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09级)

55. 湿啰音:系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黏液和脓液

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或认为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黏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56. 干啰音:系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

所产生的声音。呼吸道狭窄或不完全阻塞的病理基础有炎症引起的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内肿瘤或异物阻塞;以及管壁被管外肿大的淋巴结或纵隔肿瘤压迫引起的官腔狭窄等。

57. 抬举性心尖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

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58. 心包摩擦感: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心包表面粗糙,心脏搏动时脏

3

14级临一(7)班 李依玲

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的振动传至胸壁所致。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多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以收缩期、前倾体位及呼气末(使心脏靠近胸壁)更为明显,随渗液的增多,使心包脏层与壁层分离,摩擦感可消失。 59. 心房颤动:是指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和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脉搏短绌,

心电图检查可以确诊。常见原因有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少数原因不明称特发性心房颤动。

60. 大炮音:常见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心室几乎同时收缩使第一心音明显增强,

其机制是当心室收缩正好即刻出现在心房收缩之后(心电图上表观为QRS波接近P波出现),心室在相对未完全舒张和未被血液充分充盈的情况下,二尖瓣位置较低,急速的心室收缩使二尖瓣迅速和有力地关闭使第一心音增强。

61. 钟摆律:心肌严重病变时,第一心音失去原有性质且明显减弱,第二心音也弱,S1、S2

极相似,可形成“单音律”。当心率増快,收缩期与舒张期时限几乎相等时,听诊类似钟摆声,又称“钟摆律”或“胎心律”,提示病情严重,如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等。

62. 奔马律:系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増快,额外

心音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奔马律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13级+14级影像)

63. 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由于舒张早期血液

自高压力的左方迅速流入左室,导致弹性尚好的瓣叶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停止,使瓣叶振动引起的拍击样声音。

64. 心包叩击音: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在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时,由于心包增厚,阻碍心

室舒张以致心室在舒张过程中被迫骤然停止,导致室壁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在胸骨左缘最易闻及。

65. 器质性杂音:是指杂音产生部位有器质性病变存在,如主动脉瓣狭窄所产生的主动脉辩

区喷射性收缩中期杂音,室间隔缺损的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4半震颤等。

66. 功能性杂音:是指杂音产生部位并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包括:①生理性杂音;②全身性

疾病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生的杂音(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使血流速度明显增加);③有心脏病理意义的相对性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引起的杂音(也可称相对性杂音)。

67. Austin Flint杂音:主要见于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

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在心尖区产生的舒张期杂音,需与器质性二尖瓣狭窄的杂音鉴别。(12级)

68. Graham Stell杂音:是由于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关闭不全所致的肺动脉瓣区的舒张

期功能性杂音。杂音柔和、较局限、呈舒张期递减型、吹风样,于吸气末増强,常合并P2亢进,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明显肺动脉高压。

69.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或存在分流、

反流所致。前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脚气病等。后者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

70. 交替脉:系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一般认为系左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宣

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辩关闭不全等。

71. 奇脉:又称“吸停脉”,是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

见于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08级+14级)

72. 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患者口唇黏膜,使局部发白,

4

14级临一(7)班 李依玲

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主要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等。 73. 周围血管征阳性:凡体检时发现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和水冲脉,

可统称周围血管征阳性。主要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等。

74. 蛙腹:当腹腔内有大量积液称腹水,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侧腹

壁明显膨出扁而宽,称为蛙腹。

75. 舟状腹:严重的全腹凹陷,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

外形如舟状。见于恶病质、慢性消耗性疾病。 76. 板状腹: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引起腹肌痉挛,

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77. 肝震颤:用浮沉触诊法当手指压下时,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可见于肝棘球蚴病。 78. 反跳痛:腹部出现压痛后,用2~3个并拢手指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

定后,迅速将手指抬起,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的体征,提示腹膜壁层受炎症累及的征象。 79. 移动性浊音:用间接叩诊法叩击腹部出现因体位不同易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

内游离腹水在1000 ml以上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 80. 振水音: 胃内如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用冲击触诊胃部,可听诊到气、液撞击的声音,

若空腹或餐后6~8小时出现此音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81. Murphy征(墨菲氏征):胆囊触诊时,检査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

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疼痛而致吸气终止称为Murphy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08级+10级+14级)

82. Courvoisier征(库瓦西耶征):由于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管阻塞,黄疸进行性加

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Courvoisier征阳性。

83. 腹膜刺激征: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又称腹膜炎三

联征。(12级)

84. 匙状甲: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的指甲称匙状甲,多

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等。

85. 杵状指(趾):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杵状指(趾)。见于发绀型先

天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等。 86. 病理反射:是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应。 87.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10

级)

88. Kernig征(克氏征):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

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89. Brudzinski征(布氏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

于其胸前。当头部前驱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90. 文氏现象: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然规律地出现,PR同期逐渐延长(通常每次

延长的绝对增加值多呈递减),直到1个P波后脱漏1个QRS波群,漏搏后房室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同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91. 病历:是医生根据对病人进行调查研究,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后而书写成

的记录。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