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青海高校地方史教育

试论青海高校地方史教育

2021-07-26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25卷第1期 Vo1.25.1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norities Teachers CoHege of Oinghai Teachers University 2014年6月 Nov.2014 试论青海高校地方史教育 程 军 (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 摘青海西宁810008) 要:推动高校地方史教育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传承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等::b-ff7-¥-.有重要意义。应当高度重视青海地方史 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功能的发挥,正视青海高校地方史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有效方法逐步加强青海的地方史教育工作。 关键词:青海高校;地方史;教育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 化交融共生的省份,是伟大祖国辽阔疆域不可分 以外,还有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共同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青海是各民族共同的大家 园,今天的发展,有着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应当 共同推动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进步。“地域 文化发展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 组成部分。”[11当前青海正在推进“大美青海,旅游 名省”的发展战略,根本还是在于深度的文化的 割的组成部分,璀璨悠久的青海地方史是中华五 千年文明史的有机组成。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 资源,在高校中加强青海地方史教育,可以推动 青海籍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归属感和凝聚力,可以增进外省籍学生对青海的 情感,对西北地域文化的认知。同时对于提升大 学生人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和地域精神,促进 传播和营销。一届届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在传承 地方历史文化的同时,将“大美青海”的名片广泛 多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更有着不可替代的 现实意义。 一推介出去。丰厚的青海地方史文化资源,将为大 美青海的推介提供有力支持,保持旺盛的生命 力。 、加强青海地方史教育的意义 1、系统和全面总结区域历史,增进大学生对 青海的了解。身处青海,很多学生对青海的历史 3、加强青海地方史教育,能够深化学生对中 国通史的认识和学习。“地方历史与中国历史是 文化、民俗风情却不甚了解。问及青海,大多知晓 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悠久、花儿风格独特、青海湖 的风光旖旎迷人,若深人细问便又茫然不知了。 因此,加强地方史教育,有助于系统学习区域历 史,充分展示青海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俗 人情及其演变形成的过程,增进学生对青海的了 紧密依存的。地方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 分,中国历史是对各地方历史的提炼与综合。”圈 相对于中国通史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地方史的叙 述更加集中、详细和深入,在地理空间上更为贴 近地域学生的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有效弥补通史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叙述 的不足,深化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如“青海” 在唐诗中屡有提及,是北宋拓边政策的主要战场 解,发现青海,并热爱青海。 2、推动青海地方史教育,能够有效服务青海 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青 之一,也是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区,明清 之际重要的宗教人物通过青海赴京朝觐络绎不 海不仅盛行藏传佛教,还有伊斯兰教、道教、基督 教等不同宗教文化在传播;除了汉族、藏族、回族 绝,这些通史上仅简单叙及的事件,在地方史的 收稿日期:2013—10-12 作者简介:程军(1979一),男,汉族,安徽金寨人。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67 程军:试论青海高校地方史教育 学习中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得更为全面,印象 更为具体、深刻。 二、当前青海地方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各高等院校对地方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据笔者在青海省内各高校 的调查了解中发现,除相关高校的历史专业开设 青海地方史课程以外,其他专业学生基本不了解 这门课程,有些职技院校则没有相关开设计划。 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目前只面向民族师范学院 人文教育、藏语言文学等专业几个班级不到200 名学生开设有青海地方史课程。以2013年青海 师范大学在校生13000人计算(以学校校园网 2013年9月公开数据为准),覆盖率不到600分 之一。这对传承和弘扬青海历史文化,促进相关 教学和研究工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堂教学课时不足。以 201 3年藏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课堂教 学时间一般在一个学期以内,每周2个课时。如 果以每学期18个教学周来计算,共计36个课 时,要全部完成青海从史前到近代的教学任务, 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的教学只能是粗线条的, 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同时地方史课程设置常以 专业选修课程来对待,学分较低,不能引起学生 足够的重视,学习压力往往不足。如果教师的课 堂教学再缺乏吸引力,则更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 3、地方史教学科研力量薄弱,不能适应与满 足高校的教学需求。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青海高 校中专职的青海地方史教学科研人员并不多,与 此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丰富,远远不能满足 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的需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一本简便适用的青海地方史专用教材,教师也以 从事中国史教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居多。其实,青 海省内外各大博物馆、档案馆等存有浩大丰富的 地方文献资源,青海省社科院,青海师范大学的 68 专家、学者早在1999年便已编纂出版了68万字 的《青海通史》。这说明,省内在地方史志领域内 的研究基础还是很扎实的,只要各方面予以足够 的重视,适当加大人财物力投入和支持,高校地 方史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完全可以开展起来的。 4、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多数教师 还停留在基本史实的单一陈述上面,不能根据不 同的历史阶段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 生的知识结构、认知习惯和水平来开展教学,缺 少对学生主动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 没有专用教材,课堂笔记的量比较大,学生倍感 吃力,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地方史教学科研工作 后继乏人。与此同时,教具这种传统直观的教学 手段基本遭到弃用,教学挂图、化石、模型等在系 部的资料室都很难见到。教师们主动制作多媒体 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不多,这些显然都不利 于地方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推进青海地方史教育的几点思考 1、应逐步加强高校青海地方史课程的开设, 面向非历史专业学生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开 设青海地方史选修课程。邀请省内外青海地方 史,旅游民俗专家、学者等到校举办青海历史文 化专题讲座,使课堂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互为补 充,在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的同时,积极传承与弘 扬青海地方历史文化。 2、培育基础教学力量,支持开展地方史科研 工作,培养后继人才,薪火相传,不断壮大。抓紧 进行青海地方史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高校课堂 教学需要,可以考虑分成《青海古代史》、《青海近 代史》、《青海社会历史调查》等几个部分,统一组 织,分头组织撰写。如果条件允许,逐步推动在中 国史框架内的“西北民族史”、“西北民族关系 史”、“西北宗教发展史”等专题的研发和教材撰 写。着眼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重点突出乡土 教材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注重地方史料、民 程军:试论青海高校地方史教育 俗文化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基础性工作,繁荣 丰富地方史研究,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创新。 3、规范高校青海地方史课程教学体系、教学 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 平。鼓励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将传统教具、现 代化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运用于地方史教学 当中。充分发挥青海省博物馆,青海柳湾彩陶博 物馆,南凉虎台遗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 馆等博物馆、遗址古迹的作用,注重课外实践活 动的开展。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建立课外教学 基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拓宽视野,深化对青海 历史文化的感性认知。 4、加强高校地方史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建 设,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教学科研图书文献及网络 资源。积极购置有关青海及西北地区地方历史发 展的书籍、报刊资料,如《青海通史》、《青海简 史》、《青海史料学》、《青海历史人物传》等地方史 料文献、人物传记、各类志书,建立地方历史文化 与文物古迹的图片资料库和网络视频资源库,丰 富和充实学生的课余学习资料。创造条件,逐步 建立专门的青海历史文化学习研究资料室,为本 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服务。 5、在推动青海地方史教育发展的同时,应当 注意把握好几对关系。一是必须正确处理地方史 教育与通史学习之间的关系。通史为根本,地方 史是其自然延伸和有益补充,不能因为地方史的 教学科研而影响到对通史的学习,更不能违背通 史共识而另起炉灶。二是青海地方史的教学科研 应当服务于高校的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各个 专业的具体培养方案进行。推动不同专业学生对 青海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珍惜今天团结 稳定的大好局面,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 理想信念,而不是相反。三是应遵循量力而行、循 序渐进的原则,不可为了教学而教学,不切实际 急于求成全面铺展开来。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是 一个渐进和积累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地方历史是区域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丰 富汇聚,是地方民族古老生命的生动记忆,传承 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对于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具 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充分开发运用青海历史 文化资源,面向大学生进行青海地方史的教育学 习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推进和谐青海建设,宣扬 和提升大美青海的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谨以本文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共同来做好 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儒婷.辽宁高校地方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卟华 章,2011(11). [2]王晓军.浅论国门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 学中地方史资源的运用一以广西民族师范大学为例U].梧 州学院学报,2011(6).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