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

2020-03-05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教学设计

小楼中学 陈春玲

一、目标

【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2.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表现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民族平等和谐相处而自豪,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知识 2.2.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2.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2.3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 确认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解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释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科书相关内容】 《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九年级第三课。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目标描述及其评析】

本课通过学习明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目标1:学生通过歌曲视频、“你说,我说,大家一起来”环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目标2:学生通过“民族区域自治说说看”环节,能结合实际,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目标3:通过讲解具体实例(结合增城市的畲族自治村),学生能够掌握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目标4:学生通过举例说明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做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评析:

本课时中突破难点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并在实际生活中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为了提供计划教学与评价的集中点,又陈述了四个具体目标。

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知道”,名词短语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事实性知识的类别。

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知道”,名词短语是“含义”,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概念性知识和理解概念

性知识的类别。

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讲解”“掌握”,名词短语是“实例”“关系”“原则”,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概念性知识、运用理解概念性知识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的类别。

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举例说明”,名词短语是“维护民族团结”,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运用程序性知识的类别。

表1-1 呈现这些教学目标在分类表中的位置

知识维度 A.事实性知识 认 知 过 程 维 度 1.记忆 目标2 目标3 2.理解 目标l 目标2 目标3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B.概念性知识 目标3 C.程序性知识 目标4 D.元认知知识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九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趋向成熟,好奇心强,对我们国家的民族情况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关于民族问题学生在地理、历史课程中已经有一定知识基础,比如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章第三课《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掌握了我国民族的相关知识,在八年级历史也有《民族团结》这一课,学生已经对民族自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毕竟缺乏完整的学习,缺乏深刻的感受与体验。

因此本课将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认识有关的民族政策,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本课表现标准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 本课主要属于概念性知识学习类别。

其学习条件是: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对民族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通过电视或其他媒体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风采。 3、上述两项分析决定教学程序:

情景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运用知识。 4、课型:新授课。

5、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二、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描述及其评析】 教学环节 课前欣赏 教师活动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视频。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 达成 目标 创设情境, 感受56个 民族是一目标1 个大家庭,树立民族自豪感。 时事播报 平时指导学生学会用关键词搜索新闻。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民族的新闻。 培养学生的时事触觉,突出思想品德学科的时政性。 通过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抢答,活跃课堂气氛。 环节一 你说,我说,大家一起来 出示情景: 美籍华人琳达的中秋之旅 今年中秋,琳达跟爷爷回中国广州过中秋,在热闹的北京路,她看到了很多穿不同服饰的人在上街,她很好奇,还听新闻说广州56个民族都有了,于是她缠着爷爷问了很多问题。你能帮爷爷回答她的问题吗? 1、她看到了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但她不知道她们是哪个民族的,观察图片,你能告诉她吗? 2、除了上述民族之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 3、请你向琳达介绍一个你所熟悉的民族,可以介绍它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或代表人物。 知识小结: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过渡: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呢? 链接小知识,得出结论: 2、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出示情景:在听爷爷讲解的过程中,琳达还是有些地方不大明白,我国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呢?你能告诉她相关的知识吗? 1、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有哪些民族自治区? 得出结论: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少 学生分小组抢答。 目标1 环节二 民族区域自治说说看 学生根据书上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畅谈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 通过直观地图营造视角的冲击,通过回忆5个自治区,为导入本 目标2 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教师过渡:你们知道我们增城也有民族自治的地方吗?以此引入畲族自治村。 环节三 身边的少数民族 出示情景:听说广州增城有个畲族自治村,琳达忍不住好奇,想去畲族玩一玩,出发前琳达已经上网查了很多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资料。 展示材料,问问题: 1、材料体现了我们汉族跟畲族人民的关系怎么样? 过渡:从我们跟畲族人民的关系可以看出我们非常友好,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其实这也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一个缩影,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知识结论: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过渡:为了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我国还制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并载入了宪法,请问这个原则是?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大家能举一些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例子吗?请分别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个方面举出事例。 教师出示表格进行练习,全班学生一起回答,巩固基本原则。 链接中考指导书相关内容。 容。 地少数民族畲族埋下伏笔。 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回答。 从我们增城的畲族讲起,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目标3 环节四 小组合作探究 各学习通过这一小组结合课环节使学前收集的相生掌握学关资料,合习重难点,作交流,然理解民族后选出代表平等、团结进行展示。 和共同繁 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 目标3 本原则。 环节五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出示情景:就要去畲族旅游了,出发前,你能告诉琳达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作为公民,我们中学生又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完书本知识后,要求学生举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得出结论: 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通过归纳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目标4 环节六 课堂小结 环节七 课堂练习 学生归纳总结知识。 出示情景:爷爷带琳达游玩后,学生自主完通过练习,目标1、决定考考琳达。下面就让我们和琳成相关练习 巩固所学2、3、4 达一起来试试吧! 知识。 表1一2 基于陈述的目标按分类表对教学活动的分析 知识维度 A.事实性知识 认 知 过 程 维 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目标l(课前欣赏、 环节一) 目标2(环节 目标2(环节二) 目标3(环节二)目标3(环目标3(环节三、 B.概念性知识 三、四) 节三、四) 四) 目标4(环C.程序性知识 节五) D.元认知知识 三、教学评价

【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描述及其评析】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评价。主要是采取形成性评价,通过一些正式和非正式渠道获取所需的反馈信息。

首先是对学生围绕课堂预设的探究问题的进行回答进行评价; 其次,对学生课堂巩固训练进行评价。

例如,在环节四中给出的具体事例中,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指导评价。 学生从以上各种形式的评价中获得的答案和建议有助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

评析:

情景教学的优势在于关注学生知识生成内化的过程,因此,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可以贯穿课堂推进的每一个过程,它既可以体现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也可以体现在巩固训练的反馈上。

形成性评价:集中在概念性知识(如选择题练习,课堂探究问题的解决)和事实性知识(如课堂的练习)

之上。

基于本框的教学目标,教师可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这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有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坚持 制度。( ) A、人民代表大会 B、民族独立 C、共同富裕 D、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D、民族互助、民族和谐 3、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国家先后确定了全国各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对支援”和“援建”方案。这表明( )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④我国建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 B、④ C、④ D、④

中考典例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2010年3月新修订的选举法规定,“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中国有56个民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1%,但分布区域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各少数民族绝大部分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为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广泛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⑴ 材料一的法律规定表明,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 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根据材料二中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制度,这一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⑵ 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中国公民在维护民族团结问题上应坚持什么立场和态度? 评析:

第一道选择题检测的是目标2: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目标与记忆概念性知识有关。

第二道选择题检测的是目标3:能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与记忆概念性知识有关。

第三道选择题检测的是目标1、3: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能够掌握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与理解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有关。

第四道中考典例检测的是目标2、3、4:能区分民族关系的原则,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在实际生活中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教学反思

增城市小楼中学 陈春玲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课是九年级思品第二单元认清基本国情的结束篇。教学内容理论性相对没有之前那么强,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对民族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充分遵循《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学标》)的要求,发挥《学标》的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根据《学标》而定。

本节课做的较好的地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情境体验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用了一首《爱我中华》导入新课,创设了渲染性很强的教学情境。然后开展了一个为时3分钟左右的“时事播报”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事触觉,突出思想品德学科的时政性。接下来,创设了一个”以美籍华人琳达的中秋之旅“的情境,通过学生的个别提问、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贯穿新课的内容,很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操作性强。

我认为本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创设情境,并且是贯穿始终的情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顿时生动化、趣味化,学生整堂课的兴趣都相当高昂。

其次是非常善于利用地方资源,我以广州有56个民族做为背景材料,引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增城市畲族村的资料讲解新型的民族关系,以政府的各种做法各种政策讲透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甚至是通过人民币背后的各种文字讲解民族平等这个原则。整堂课所运用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再次是课堂形式丰富多样,既有视频欣赏,又有时事播报,同时还有抢答,小组合作探究等等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强。

需要改进之处:

1、没有真正落实好《学标》,缺乏知识的生成。虽然突出了情境教学,但是

情境和知识结论缺乏一个水到渠成的过渡,略显生硬。

2、如果要满足中考仍有一定的差距,还需不断改进。

3、我们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于地理学科学过的民族知识我们大可忽略,而应省下这些浅层授课的时间进行问答题解题训练。

4、对于指导书新增的内容,没有在新课讲授时穿插,这会为第二学期复习时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认真考虑学生的学情,对于以学过的内容可以适当省略,适当加强对中考题型的解题训练,使教学达到最佳水平。通过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争取更上一个台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