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评课稿
评析:王作刚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
【教材分析】
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以前面一节课——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为基础的,所不同的是:本节课学习的是进位乘法。处理乘法的进位,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教师应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则用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估算与算法的切磋和交流。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2.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计算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4.能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估算和笔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的吉祥物特别招人喜欢,它的名字叫——海宝。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会跳舞的海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好吗?(播放吉祥物动画,出示幻灯片:很多海宝图片,并且每个标价26元。)
[评析:借助富有童趣、生动活泼的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表演,把学生带到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到新奇,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在网上了解到像这样的玩具海宝要26元一个,老师也想买几个,大家帮我算一算要花多少钱。
(1)买2个多少钱?买5个、10个、20个呢?(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2)买11个一共多少元?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讲讲计算过程。复习两位数与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乘法。)
[评析:在对现实数学问题的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有序复习,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为探求新知做好前期孕伏。]
二、探究交流,深化明理
1.估算。
(1)教师出示问题:现在老师想买21个海宝玩具,手里只有500元,请大家帮老师估一估,够不够?
(2)学生尝试估算,汇报估计方法,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①20×30=600,600>500,不够。
②20×26=520,520>500,少买了一个就要520元,所以不够。
③20×25=500,两个乘数都看小了一个,实际结果应该大于500,所以不够。
2.笔算。
(1)究竟要多少钱?我们可以算一算,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6×21。)
(2)请大家开动脑筋,自己试着在纸上算一算!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回指导。)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先算26×20=520,再算26×1=26,最后把520与26加起来得到546。
②先算26×3=78,再算78×7=546。
③可以用竖式计算。
(3)整理成果,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评析:在此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主动地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让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自己的算法,倾听别人的意见,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学会学习并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明理揭题。
(1)根据学生汇报讲解算理:先用个位上的1去乘26,结果是26;再用十位上的2去乘26,二六十二,这个2要写在哪一位?(用十位上的数字去乘,得到的积的末位数要从十位写起,相同数位要对齐。)
(2)揭题板书:十位上现在满十了,怎么办?向哪一位进1?进的1表示什么?进位时你们有哪些好办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3)观察竖式计算和分步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对应板书,直观展示两种方法(口算、笔算)算理一样,竖式就是口算过程的记录。
[评析:借助直观的板书,揭示口算和笔算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逐步明确竖式其实就是口算的过程记录,口算的叠加形式就是竖式,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发生飞跃。]
三、巩固应用
1.补充括号。
2.改错。
3.竖式计算。(题目略。)
4.解决问题。
同学们,有机会的话你们想亲自到上海参观世博会吗?现在算一算,从武汉长途汽车站到上海长途汽车站要12小时,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7千米,武汉到上海一共有多少千米?
[评析:练习设计和导入情境串联,前后贯穿,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由引到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和内化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概括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对笔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进位乘法你想给同学们提些什么建议?
四、课堂作业
1.用竖式计算。
23×15= 35×16= 18×23=
2.解决问题。
上海东方小学组织学生参观世博会,有36个班,每班46人,东方小学共有多少学生去参观?
3.填一填。
[评析:练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动起来的表现。前面是口头练习,这里紧接着设计笔算练习,由浅入深,重点突出,保证了练习面和练习量。练习做到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五、板书设计
【案例点评】
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本节课计算教学能有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将抽象、枯燥的课堂变得兴趣盎然。
一是找准了学生学习的起点。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本节课教师设计有效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搭建交流平
台,在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和不进位竖式计算的问题基础上,展开教学,引导得法。
二是重视了估算教学。估算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教师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估算方法,并与实际结果比较进行判断,从而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估算的作用。
三是体现了算用结合,以计算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自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师生交流分享算法中进一步理解算理。
四是突出了算理算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本课通过对26×21的尝试计算,交流方法,对比口算笔算过程等环节,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充分理解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较为生动直观地突出了重点难点。
另外,计算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计算品质、计算中的习惯、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等也十分重要,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关注,让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点评人:王作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