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俄罗斯文化特色——基于俄罗斯文化宗教性

俄罗斯文化特色——基于俄罗斯文化宗教性

2020-07-31 来源:爱问旅游网


俄罗斯文化特色

——基于俄罗斯文化宗教性

俄罗斯文化承自古罗斯国,用一句话来形容俄罗斯文化特征便是“起步晚、进步快、特征明、水平高”。对俄罗斯文化特点的阐述最突出的便是是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性在各方面的综合体现,本文将从文化宗教性的表现,本文从其受难意识出发阐述。

“俄罗斯文化的神性意象是以受难意识为基础的。”在俄罗斯眼中,基督是受难的象征,只有经受苦难,从精神与肉体上获得超脱与自我满足。俄罗斯人的道德意识很不同于西方人,这种意识更富有基督教色彩,俄罗斯对待过失和罪行是另一种态度,这就是同情那些堕落的受屈辱的人。“这种受难意识基于宗教信仰之下,在受难之后方可实现自我救赎”,宗教文化在作品占据了主导的绝对的地位。这种受难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好的诠释: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中,拉斯科尼科夫伏在地上亲吻她的脚说“我不是向你下跪,而是想让人类的一切苦难下跪”这种受难意识用索尼娅的话说是“用苦难实现自我救赎”在其他人的眼里“人有时强烈的爱上苦难,爱到吓人的程度”。而当拉斯科尼科夫在杀死了对他如跳蚤虱子般无用的女房东与他的妹妹后,他也真是靠着这种宗教信仰,让索尼娅为其朗诵《新约全书》以寻求内心的安宁。这种受难意识的出现与耶稣受难为感召有罪的人实现自身的圣洁,赦免除掉我们的罪的宗教意识有着天然的联系。

当然这种受难意识与传统认知的英雄主义相糅杂,形成的便是一种殉道者为信仰而死的无畏姿态,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有了十分明显地体现。十六世纪初,俄罗斯一名东正教的长老曾提出过世界是三个罗马的历史,前两个罗马已灭亡,莫斯科作为“第三罗马”将永世长存。很显然,他们这种东正教的历史传统中,所要做的不是拯救自身,而是拯救世界。这种基于宗教的,主观意识上的论断更促成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膨胀,他们不承认自己的

失败,不承认自己落后于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洪流中选择固守传统的态度,在彼得大帝一世选择出国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射击军官兵进行了叛乱,被彼得大帝一世处以绞刑,车裂等残酷刑法之时,而受刑者却无所畏惧,表现出的是愤怒,而以一种殉道者的姿态高举蜡烛,唱着赞美诗从容赴死,为心中所信仰的东正教历史传统:俄罗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而做出流血牺牲。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所说的一句话所映射的俄罗斯民族特点:“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是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一个民族若是丧失了这种信念,它就不再是一个民族了”。这是俄罗斯民族的心声,也是东正教宗教信仰贯穿于整个俄罗斯文化发展史的具体体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