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错金几何纹带钩
战国 错金嵌松石带钩
汉代 随葬金灶
魏国 错金铜蟠龙
唐代 六臂观音金函
唐代 金棺银椁
西汉南越国 赵昧金印
隋代 嵌宝石金项链
唐代 舞伎八棱金杯
南宋 菊花形金碗
南宋 瓜形金盏
元代 忽必烈圣旨金牌圆环
1
明代 金蝉玉叶
清代 黄金碗盘
清代 黄金盆
清代 太和殿内铺设的金砖
2
金器
金的色泽稳定,不易氧化生锈,延展性强,容易加工。
在我国,商代已经有金制品,出土了金箔、耳环、臂钗、发笄等物。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流行在铜器上错金银,金器主要是带钩。长江流域则以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为代表,出土的金器有碗、盏、匕、杯等。匈奴金银器主要出土于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以金牌饰为代表。在金片上锤出或者模压隐起的动物图案,具有浮雕效果。
两汉时期,金币打量进入流通领域。在西安北郊谭家乡出土了219枚金饼,总重量54公斤。河北定县中山怀王刘修墓还出土了马蹄金,中空,形似马蹄。
在我国,银器的出现比金器要晚,春秋战国时方见银制品,汉代以后银器有所增加。
魏晋南北朝时期,首饰多为金器,生活用具多为银器。代表墓葬为河北赞皇东魏李希宗墓、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山西太原北齐娄叡墓、大同封和突墓、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这时出现了具有西亚风格的金银器,如盘、壶、高足杯。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技术及数量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官营或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出土金银器较多的有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扶风法门寺地宫,甘肃泾川大云寺地宫,江苏丹徒丁卯桥窖藏等。唐代已普遍采用捶揲、浇铸、焊接、切割、抛光等工艺,器类包括饮食器皿、生活用品、宗教用具、首饰等。纹饰华美富丽,以鸳鸯、鹦鹉、狮纹为主。
宋代金银器已普及到民间,主要出土地有江苏溧阳小平桥窖藏、南京幕府山北宋墓、四川彭州窖藏、德阳孝泉镇窖藏等。造型古朴、文雅,纹饰常见写实的花卉、瓜果纹。金
3
银器上常刻有款识,多为打制该器的匠户的商号,少数为年款或拥有者的姓氏。
辽代金银器多为契丹贵族所用,主要出土地点有内蒙古赤峰赠卫国王驸马墓、奈曼旗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阿里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等。器形模仿唐代,纹饰较简化、粗糙。
元代金银器沿袭了宋代金银器的风格,主要出土地点有苏州张士诚母曹氏墓、吴县师孟墓、无锡钱裕墓等。
明代金银器广泛使用了金掐丝镶嵌宝石工艺,多出土于帝王公侯之墓,以北京定陵神宗朱翊钧墓为代表。
清代金银器除故宫所藏的皇家用器外,多见于传世品。
4
鹰形金冠顶、金冠带
战国。南京博物院藏品。1972年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
冠顶高7.1厘米,冠带长30厘米,重192克。
该器模铸而成,并使用捶揲、压印、抽丝、镶嵌等工艺,是匈奴金器中的精品。冠顶是一只鹰站立在半球形金片上,鹰体中空,头颈为绿松石制成,鹰身由一条金丝相串联,头尾可以左右摆动。半球形金片上,浮雕四只狼和四只羊,两两相对而卧。金丝带由绳索状金条组成,用榫卯连为一体。带的两端浮雕卧虎、马、羊等。
错金几何纹带钩
5
战国后期,通长13cm,宽0.4cm,重0.02kg
此带钩为琵琶形兽头带钩,通体饰错金几何纹图案,风格独特,装饰华丽,有很强的立体感。
战国时期铜带钩的式样较之以前大为增多,以此来满足贵族们的装饰需要。
6
错金嵌松石带钩
战国后期,通长20.3cm,宽1.5cm,重0.04kg
此带钩呈细长弧形,末端作兽首。钩面饰错金几何形云纹,空隙处嵌绿松石。
带钩作为贵族服饰用具,依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其制作和装饰工艺也有所区别。此带钩不仅作工精湛,而且运用了复杂的错金嵌松石工艺进行装饰。
7
随葬金灶
汉代。1966年西安北郊长安城遗址出土。
长3厘米,宽1.7厘米,高1.2厘米。与汉代的陶灶造型相同。
金灶整体近椭圆形,灶面上有一釜,釜内盛满粟米。釜前两侧的鸡心形图案,原镶两颗绿松石,现仅留嵌痕,后面的烟筒以金丝“盘筑”而成。灶门长方形,四周用金珠镶嵌,下有托盘,底面有“日利”两篆字。灶口上部镶嵌一颗绿松石。
随葬生活日常用品,如井、磨、仓、灶及家畜等模型,反映了对财富的占有。
1992年,山东莒县双河村墓葬也出土了一个,与这个相似。
8
错金铜蟠龙
魏国,通高11.4厘米。
器通体造型为一只凶猛的张牙舞爪的蟠龙。这只神兽似乎充满了力量,蕴涵着一种一触即发的强烈动势。这件作品除对蟠龙动态的成功表现外,还有许多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
它脱离了单视点的正面构图方法,具备了可供人围观欣赏的立体造型,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此器,形成了许多既衔接完整又各自独立的生动画面。
龙头规整,躯干起伏,腿部坚实粗大,棱角分明,再加韧劲的长尾,锐利的尖爪,将蟠龙的形象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作为装饰品,龙的形体塑造大量运用了工艺美术手法。首先是形象的强烈夸张,圆睁的龙目,大开的巨口,卷钩形的利爪,强调了塑造对象的主要特征。其次,龙全身装饰了精美的嵌错花纹,铜体金饰相互辉映,生动的造型与辉煌的色彩。这些花纹已不仅是为了美观,同时也成为蟠龙形体塑造的重要手段。此器可称魏晋装饰艺术品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此文物可以欣赏到360°旋转图像。
9
10
六臂观音金函
唐代。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是藏佛指舍利的金盒。
金函为正方形,高13.6厘米,边长13.4厘米,顶面边长8.7厘米,钣金制成。
顶面錾刻2只飞凤,四周缠枝花和卷草纹。斜刹每侧饰2只相向的鸳鸯,四周衬以卷草纹。立沿每侧钧饰4只鸿雁,相向而飞,四周衬以蔓草纹。函体一侧饰六臂观音
11
金棺银椁
唐代。1985年陕西临潼庆山寺地宫出土,藏临潼博物馆,镇馆之宝。
金棺前高后底,前面高9.5厘米,后面高6.5厘米,长14厘米,前宽后窄,前宽7.4厘米,后宽4.5厘米。用捶揲、焊接法制成。为铜质鎏金。
盖顶似覆瓦,饰鎏金卷草,镶嵌猫眼宝石。
棺侧用珍珠堆砌团花,并粘有绢叶。
下有长方形扁座。
12
金棺外套银椁
前高14.5厘米,后高10厘米,长21厘米,前宽12厘米,后宽7厘米,舍利被放入金棺内的两个玻璃容器内。
盖顶饰一鎏金莲花,盖四周饰珍珠团花,并镶嵌猫眼、水晶、蓝宝石等。
椁首有两扇门,饰鎏金菩萨,椁两侧装饰释迦穆尼十大弟子鎏金像。
椁下面是座,饰有珍珠,镂空围栏,底座装饰壶门。
13
赵昧金印
西汉南越国。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玺印,其墓葬陪葬品。1983年10月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山西汉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现藏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
“文帝行玺”金印,龙钮,通高1.8厘米,边长3.1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98%,印面呈田字格状,阴刻“文帝行玺”4字,小篆体。墓主生前的实用印。
另外在赵昧墓的东侧室,还出土一枚“右夫人玺”金印,印钮为圆雕立龟。
印钮为圆雕盘龙,中脊隆起,身体上饰鳞纹。
14
嵌宝石金项链
隋代。1957年,陕西西安市西郊李静训墓出土。
链周长43厘米,左右均有14个直径1厘米的金质球形链珠组成,共28个,以金链连接。出土时戴在一名9岁小女孩尸骨的颈项上。属波斯产物。
嵌珍珠10颗,分别嵌有鲜红玛瑙、宝蓝青金石、洁白珍珠。
项链的下端,居中为一个大圆金饰,上面镶嵌一块晶莹的鸡血石,在鸡血石四周嵌有24颗珍珠。最下挂一心形金饰,上面镶嵌一块长3.1厘米的青金石。
项链的主人李静训家世显赫,其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隋文帝杨坚对李家恩宠,李静训自幼养于宫中并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溺爱。然而世事无常,大业四年(608年),年仅9岁的李静训不幸殁于宫中。皇太后厚礼葬之,将李静训生前所需所爱之物一一陪葬墓中。这串金项链被戴在她的颈项上,是她生前心爱之物。此外,与金项链一起陪葬的还包括金杯等无数件珍宝。
15
16
舞伎八棱金杯
唐代。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窑藏出土,陕西省博物馆藏。
高6.5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4.3厘米。
金杯为八棱形,敞口、平地、下接外展圈足。杯腹以棱面为单位,各作一高浮雕状男子,或歌舞,或棒物,神态自然生动。人物四周环一连珠。杯把作成连珠圈样,指墊两侧各座浮雕状的老人头像,深目高鼻,长鬓下垂,具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
17
菊花形金碗
南宋(1127—1279),1996年四川省成都市彭州金银器窖藏出土。
口部32曲,捶揲成菊花瓣形,喇叭状高圈足。口沿处饰一周凹弦纹,足外壁铭刻“绍熙”(1190年)纪年款。足与身分别制成后又焊接在一块儿。高4.6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4厘米,重124克。
彭州金银器一个窖藏中发现350多件金银器,其中有115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因此被誉为“天下金银第一窖”。彭州金银器代表了宋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
18
瓜形金盏
南宋(1127—1279),1996年四川省成都市彭州金银器窖藏出土,彭州市博物馆藏,高3.6厘米,重101克。
方唇,直口,斜腹,圜底。整体呈长条五棱瓜形。瓜柄扭成一圈;瓜蒂处饰五片叶子,每片饰细密叶脉纹;瓜棱内用小鱼子纹饰成卷草纹,近瓜脐处饰双卷叶折枝花纹,内以小碎点纹衬地;瓜脐外鼓,上饰小碎点纹。瓜脐边錾铭“齐”字,可能指器物的拥有者。
瓜形器是金银器的常见造型,如瓜棱瓶、瓜棱壶等,但瓜形盏还是首次发现。宋代曾出现过许多仿生形金银盏,如江苏南京南宋张同之夫妇墓出土的“蕉叶式银盏”,四川平武宋代窖藏出土的“五同梅花银盏”,江苏溧阳宋代窖藏出土的“蟠桃鎏金银盏”等。这类器物造型匠心独运,自然清新,与瓜形盏体现出了同样的时代风尚与审美趣味。近年来许多地方(如福建福州许峻墓、四川平武窖藏)都曾出土过宋代金银瓜形发冠,与这件器物较为相似。有研究者推测,瓜形盏可能不具有实用性,而只是一种纯装饰性器皿。
19
忽必烈圣旨金牌圆环
元代。大兴安岭西麓的内蒙古索伦河谷发现,距今八百余年,现藏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金牌重470克,厚度1毫米。含金量为58.44%,其余为银,黄白色。
圆环内侧刻着:“张字九十六号”,面上刻写八思巴文,2000年4月25日下午,内蒙古大学的包祥教授认出文字是:“在至高无上的长生天的名义下,皇帝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谁若不从,问罪处死。”是一块传达元朝皇帝最高旨意的圣旨金牌。
20
金蝉玉叶
明代。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明代弘治(孝宗1488年,在位18年)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发掘出土。
金蝉双翼略张、形神毕肖、金光闪耀,栖息在玉叶上。经鉴定,金蝉含金量95%。金蝉有是延年益寿、生命不止的表现。
玉叶长5.2厘米、宽约3.2厘米,用新疆和田所产羊脂白玉,晶莹润泽、温柔细腻。叶片呈凹弧状,厚约0.2厘米,分为八瓣。有主脉一根,两边各有支脉四根,像真的一样。
现藏南京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出土的一件。
21
黄金碗盘
清代
22
黄金盆
清代
23
太和殿内铺设的金砖
清康熙年间铺设的,据统计故宫太和殿内共铺设金砖4718块,实际上不是黄金砖,是用泥土烧制的。金砖烧成后,质地极为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的声音。在明朝,一块金砖价值一两黄金,所以叫做金砖。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