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吉林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刘震坤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体组成部分,制造业仍然是吉林省工业发展的主体。但由于区域发展重心的转移和老工业基地的衰落,吉林省制造业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省内制造业产业发展差异明显,三个主要地区的产业分工不相同,但也存在着产业空间关联性不强、区域合作水平低,各产业合作不具有高效性,在组织结构上有一定的缺失性。基于此,制造业区位重构的核心内容应该对目前不合理的空间布局进行整改,加强各个地区间的合作与联系,让各个区域的优势资源共享,这也是推进吉林省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会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吉林省制造业集聚的现状,客观评价吉林省制造业集聚的程度,分析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区域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提出通过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和干预,加快产业集聚的形成等,通过分析了产业增长带建设的实践基础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调整吉林省的制造业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制造业;区位经济;产业集群;空间联系;吉林省[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制造业是从事物质生产、创造社会财富、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基础产业。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其拥有着良好的基础。多年来,大量学者对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利用区域基尼系数对产业集群的程度进行量化,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利用区位熵来表达生产,运用典型的
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的改变等。虽然已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是很少有学者对制造业产业集群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尤其是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地方。所以,本文将通过了解吉林省制造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为吉林省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2 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区位熵指数等。从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方法来看,衡量产业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简介]刘震坤(1989—),女,吉林长春人,延边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上接176页)争取他们定期到各个种养殖户当中进行现场指导,以此来帮助种养殖户解决生产当中的各种问题,或者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提高蚕农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
3 新形势下加强新城乡蚕桑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3.1 做好桑园管理工作
首先,加快桑园排水设施的建立,抓好低洼地区夏秋季节的排水工作。结合不同季节的情况,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其次,结合桑树成长情况,制定修剪除草计划,提高桑园管理技术含量,营造良好的桑园管理空间。指导农户选择好桑地种植地块,避免上插作物农残超标引起的桑蚕中毒现象。对于种植户,应当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精准拿捏修剪除草等方面的技术要领。引导农户正确认识桑蚕产业,积极参与全乡桑蚕养殖,逐步提升桑蚕养殖的规模效益。
3.4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政府与企业应全力完善蚕桑养殖项目建设,组建专业蚕桑养殖技术培训团队,提高蚕棚建设和桑蚕产业推广动员的力度,努力建成傣龙村高产示范桑园。落实农户养殖扶持资金,对农户进行相应的资金帮扶,扶持种养殖大户,通过大户现身说法,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群众种桑养蚕,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蚕桑养殖保障机制,保障蚕桑养殖农户成本的同时增加日后的收益。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主要对盈江县新城乡桑蚕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现有产业发展优势切入,专业的蚕桑公司提供优良的蚕种和技术服务,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村村有试点的目标完成。在分析问题基础上,还需对怎样更好地推动新城乡桑蚕产业发展进行探索,这对于日后加快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 增加桑蚕养殖的经费支持
全乡应当制定明确的桑蚕种养殖技术,纳入到地方经济财政当中,安排专门的扶持经费,加大蚕棚养殖设施购置经费的落实力度,严禁桑蚕养殖经费被挪用等情况出现,最大限度提高桑蚕种养殖经费的利用成效。同时,鼓励社会资源融入到桑蚕种养殖产业当中,拓宽人财物力等资源渠道,减少对财政资源的依赖,逐步实现桑蚕种养殖市场化,才能更好地释放桑蚕种养殖内在潜力。
3.3 加快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首先,制定详细的种养殖技术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种养殖户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确保他们掌握各种修剪技术、除草技术、养殖技术等,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化运作水平。其次,成立蚕桑办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与盈江中嘉公司技术员进行全面对接,
业,2019(28).
[参考文献]
[1] 王英民.河南省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种桑养蚕技术[J].河南农[2] 钟春云.“东桑西移”的广西突破——世界蚕业看中国 中国蚕业看广西[J].当代广西,2019(Z1).
-177-
区域经济
集群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们选择了位置熵方法来度量产业集群的集中度。利用区位熵方法对某一地区的产业集群水平进行测度。一般来说,区域的位熵越小,聚类程度越低;反之,位置熵越大,聚类程度越高。通过此来进行关系对比。
3 制造业集群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公式:规模经济效应:X2=区域工业企业数/民族工业企业数X3=区域工业总产值/民族工业总产值;成本节约效果:X4=(工业产值-年销售成本)/工业产值等,以及从调整后的可测系数可以看出,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较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节约每增加一个单位,区域经济增长平均下降1.941%,但规模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的原因是,虽然部分行业位于吉林省省级产业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水平较高,但尚未达到标准,因此,模型经济还没有产生成本节约的效果,相反,因为工业集群现象的出现,大量相同类别的企业聚在一处,竞争力增大,项目机会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该类产业的发展,导致经济力下降。
4 制造业分布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
从宏观角度看产业集群,当产业聚集在几个地方时,它们是在生长极周围蔓延。这种不同规模的交错行为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共同发展,从而获得整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目前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计划以来,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方面的问题,比如目前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是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此外,政府发展地方产业也不同于东北地区以外的现象参展力度大,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如其他地区政府大。所以,有必要系统地研究一下吉林省的在市场和政府作用下的动力机制,有利于对吉林省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进行合理的调控发展。众所周知,生产要素是由市场和政府力量主导的,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引导和规范个人企业的经济行为。市场与政府在经济市场上的机制并不相同,所以在动力机制这一方面的作用也不相同,长期以来,吉林省原本的经济体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既没有清除旧体制的问题,也没有完善新体制的规章制度,以至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市场与政府两者对经济的动力机制的影响的探讨,来了解现况。
市场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激励效应产生,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各个生产企业为了更高的企业利益,为了更好地争取企业在该行业的发展机会,则会出现经济的集聚和扩散现象。再加上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相融合,市场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就具有了综合激励效应。
(1)两极分化效应:由于县市经济发展条件(区位、资源禀赋等)不同,制造业倾向于布局在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适应高度分工协作的需要和规定区域制造业核心区是在追求模式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形成的。曾经的核心区将逐渐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不断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于此。这种自我发展的能力或优势包括:强大的技术力量、完善的交通、资金雄厚、消费市场集中等。这一些有利条件不仅有利于制造业的集聚,而且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制造业正从资源密集型等。但是,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必然需要一系列为其服务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产业逐步形成并与之相配套,将导致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将导致一系列服务居民的产业相应发展,使区域经济更加集中。简而言之,当某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就会渐渐地出现集聚格局,当然,若具有以上的优势时,它们将会呼应集聚模式,
-17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04期(总第480期)
可能长久地发展下去进而形成城市带等。
(2)扩散效应:对于特定区域,制造业集聚是阶段性的,不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集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生产成本增加,对企业的吸引力逐渐降低。集群到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出现各种环境问题,如地价飞涨,交通和城市建设成本飞涨等等现象。倘若不进行整顿,则会逐渐向外扩散。当产业集聚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现在的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为了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这些地区就应当进行工业改造类型升级。
(3)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功率在不同阶段都有增大和减小的趋势。在开发的早期阶段,随着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提高,由于区域的不同,它们会逐渐形成差距,由于扩散效应加大,其作用大于两极分化效应时,制造业将会向其他方面扩散,造成区域差距。如上所述,除长春外,吉林省大部分县市的制造业仍在建设中,目前吉林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两极分化效应下。极化效应导致的区域产业差距扩大主要体现在:①发展在落后地区过于滞后,如果长期如此,不进行改革、改变,工业环境更加趋于恶化,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区域差异。②在落后的地区往往涌现出更多的人才,以至于创新人才处于收入、发展水平与自身能力存在巨大的反差,不满足于当前地区的生活现状,因此大量人才流向发达地区,使落后地区人才短缺现象更加明显,更难得以发展。
5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
5.1 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数据的混乱,可能导致对结论的理解出现偏差。首先是数据的滞后性,虽然在实证研究中,我们使用了目前可以掌握的最新系列事实,但是,其中的数据也是数多年前统计所得。所以,在具体的实施中可能还是会由于数据的滞后性而有所误差,而且在统计数据时有着不同的维度编制,各个地方采用不同的统计方式所得的数据,统一在一起进行计算也可能会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性。
5.2 未来研究思路
第一,跟踪产业集聚发展,更加明确地了解吉林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更新自身观念;第二,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而对于集聚规模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区域经济增长问题较少受到关注,过度集聚会导致规模不经济现象。因此,区域集聚规模的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6 结语
由上文可见,若要大力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提高制造业集群运行效率,不断进行好的技术更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和创新实践,鼓励企业进行多样化改革,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制造业集群水平,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许晶.提升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经济纵横,2013(05).[2] 张辛雨.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的路径分析与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6).
[3] 康耀辉,黄婉珺.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培育产业集群的障碍及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4] 徐充,张志元. 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及路径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