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2020-12-15 来源:爱问旅游网


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 古诗词三首

(第_1_课时《独坐敬亭山》)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日期:2012年2月22 日(授课日期)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生字词,读熟《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

2.教学时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3.我能通过学习感受江南山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1.重点: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正确背诵这首诗。

2.难点: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三、知识梳理

1.自学古诗,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 四、学法指导

课前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教学时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读熟这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4)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三)展示汇报梳理

1.我能把诗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 2.我能把诗句的意思说下来。

3.我知道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4.我知道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情以及他想表达的感受。 5.我还收集了其他一些描写江南山水的诗。 6.我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7.反馈交流上述检测题。

1. 古诗词三首 (第_2_课时《望洞庭》)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日期:2012 年2 月22 日(授课日期)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生字词,读熟《望洞庭》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

2.教学时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3.我能通过学习感受江南山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1.重点: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正确背诵这首诗。

2.难点: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三、知识梳理

1.自学古诗,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 四、学法指导

课前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教学时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读熟这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刘禹锡在这首诗里边,写了很多美景。你认真读读,看你从诗中读出了几处美景?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5)讨论《望洞庭》与《独坐敬亭山》在表达上的异同 (三)展示汇报梳理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我能说古诗的意思。

3.我知道作者在这首诗里写了几处美景。

4.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5.我想谈谈《望洞庭》与《独坐敬亭山》在表达上的异同 6.背诵这首诗。

7.反馈交流上述检测题。

1.古诗词三首

(第_3_课时《忆江南》)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日期:2012年2月23日(授课日期)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生字词,读熟《忆江南》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

2.教学时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3.我能通过学习感受江南山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1.重点: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正确背诵这首诗。

2.难点: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三、知识梳理

1.自学古诗,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 四、学法指导

课前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教学时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读熟这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4)为什么不把《忆江南》称作诗呢?观察一下,词和诗之间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5)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我能把诗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 2.我能把诗句的意思说下来。

3. 我来说说《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4.我来说说词和诗之间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5.我说说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6.我还收集了其他一些描写江南山水的诗。 7.我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8.反馈交流上述检测题。

2.《桂林山水》(第_1_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日期:2012 年2月24 日(授课日期)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 无暇 扩散 攀

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2.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4.在阅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2.难点:读文理文 三、知识梳理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学法指导

1.课前布置搜集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提前了解所写景物,为学习课文做准备。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找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3)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结合你收集的图片资料组内说说你能从这些图中感受到吗?感受到哪些特点? (三)展示汇报梳理

(四)1.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澜lán 瑕xiá 攀pān 峦luán 泰tài 骆luò 驼tuó 罗luó 障zhàng 兀wù 绵mián

2.运用反复手法,训练进步生根据拼音识字。

3.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玩赏 无暇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翡翠 凉爽

4.要求学生标画重要词语之后,组织学生接龙朗读课文,看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教师注意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反馈预习情况。

5. 说说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你感受到了吗?说一说它的特点? 6.反馈交流上述检测题。

2.《桂林山水》(第_2_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日期:2012 年2月24 日(授课日期)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

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2.我能通过学习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以读为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 4.在阅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

2.难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知识梳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

式写一段话。

四、学法指导

以读为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山水?请你画出相关句子。

(2)观察录像中的漓江的水,问;漓江水与山同别处的水和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漓江水桂林的山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3)作者是怎样写出了桂林山水之美的呢?它有着什么特点呢?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圈出有关的关键词语,想想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的?

(4)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山水?请你画出相关句子。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录像中的漓江的水,问;漓江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

(有图画或录像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和风光旖旎的西湖,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分析后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却从没看见地漓江这样的水‛一句。) (2)、作者是怎样写出了漓江水之美的呢?它有着什么特点呢?读一读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以及有关的关键词语,说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的? (出示第二句话,体会三个分句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水是那么纯,那么可爱。释‚无瑕裴翠‛) (3)读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写作者游览漓江水的什么?说明了漓江水怎么样?(分析后指导朗读)

(4)漓江的水真美呀!课文先拿大海、西湖的水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最后还写了人的感受,你能按这样的顺序把这段文字背下来吗?

3. 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4.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5.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6.反馈交流评议上述检测题。

3.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_1_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日期:2012 年2 月27 日(授课日期)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可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我能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我能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上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溶洞的相关知识,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本文生字较多,可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以及提出疑难,读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可以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让学生按示意图说一说作者的游踪。 5.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2.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知识梳理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法指导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溶洞的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打基础;学习生字词布置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检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可以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让学生按示意图说一说作者的游踪。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4.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5.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6、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请几个中下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并说说如何记这些生字,写时哪些生字容易写错,教师相机板书容易写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

浙zhè 桐tóng 簇cù 浓nóng 臀tún 稍shāo

额é 擦cā 蜿wān蜒yán 乳rǔ 据jù 源yuán

2.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浙江 油桐 拥挤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石钟乳 突兀森郁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从 出发,过了 就开始入山,我们迎着 来到 ,发现它像个 ,非常宽敞。我们坐船通过一个狭小的 ,来到了 ,首先看见了洞顶的 ,其次看见了许多 。

5.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全文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6.反馈交流评议上述检测题。

3.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_2_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日期:2012年2月27 日(授课日期)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深入研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

4.我能通过学习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1)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难点: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

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三、知识梳理 1.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四、学法指导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深入研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2)‚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你

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外洞在你的眼中特点?洞口呢?。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4)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

什么不一样?

(5)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6)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7)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8)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学生围绕自学讨论中的相关问题汇报交流,回答不到的地方教师点拨指导。 2.反馈交流评议上述检测题。

4*七月的天山(1课时)

授课总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2月28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可以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 以读为线,积累好词好句,抓取主要内容知大意,搭建知识迁移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我能通过学习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2.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知识梳理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四、学法指导

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2)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3)结合看画面,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4)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请1-2位中下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缎duàn 涧jiàn 俯fǔ 蹄tí 溅jiàn 延yán 鞍ān

2.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锦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马鞍 高耸 透射

寂静 增添 细碎 柔嫩 绚烂 白皑皑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3.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4.交流评议。

语文园地一(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2月 29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 扩大口语交际的面 2.提升口语交际的质

3. 尝试运用‚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案例示范、师生评议‛等策略 4. 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听、说、写三结合,制定一个春游方案

2.难点:在评议互动中,提升说话的水平 三、知识梳理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学法指导

尝试运用‚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案例示范、师生评议‛等策略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 (4)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5)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6)学会倾听

(7)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上台来展示自己的口语的内容。全班学生边听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重点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清楚,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

2.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3.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

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2 月 29 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2.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3.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 4.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2.难点: 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三、知识梳理

本次习作是写校园一处景点,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四、学法指导

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读习作要求,说说本次习作主要写什么内容?都有哪些要求呢? (2)本次习作选取什么样的材料?

(3)怎样写这篇习作,写时注意些什么?

(4)围绕‚自学指导‛和‛教师设问‛问题讨论.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达标检测评价

1.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2.部分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语文园地一(第3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2月 29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3.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2.难点:(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三、知识梳理

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3.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四、学法指导 读议结合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A、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2)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3)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B、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C、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1)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学生归纳发现: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说说自己知道的排比句。

3.学生简单说说对诗句的理解。然后学生读背。 4. 说说从宽带网中宽带网了解的知识。 5.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6.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7.教师组织学生批改,纠错(错字一律订正)

5. 中彩那天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3月 4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4.在课文熟读的情况下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的脉络。 5.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指导‚属、德、惑‛的书写。 2. 指导朗读,理清事情发展的过程。 三、知识梳理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重要,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学法指导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质疑探讨,搜集实例等方法,体会诚实守信比财富更重要的道理。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读课文,掌握故事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课文。 3.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读课文,掌握故事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课文。 5.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起来读自己想读的段落。其次是自主汇报生难字词及词语的意思。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2.学生试着复述课文,出现问题组员可以及时帮助完成。

3.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的表达出来。(试读、评价、点拨)

5. 中彩那天 (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3 月4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3.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质疑探讨,搜集实例等方法,体会诚实守信比财富更重要的道理。

4.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二、学习重难点

1.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

力。

2.体会故事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三、知识梳理

学习课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四、学法指导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质疑探讨,搜集实例等方法,体会诚实守信比财富更重要的道理。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组织探究:‚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 2.组织探究: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没有留?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

3.启发思考:在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尾,父亲的言行神态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4.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展示汇报梳理

1.中奖的车不是自己的。‚道德难题‛指下文中交代的父亲中彩并非自己中奖,而是用库伯的号码中的彩,父亲将面临在库伯全然忘记的情况下,是归还汽车,还是自己私自留用的问题。

2.父亲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但父亲经历了思想斗争,也想过将彩票据为己有,但诚实、讲信用战胜了私欲。我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因为这样做是对的。这让父亲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诚实、最讲信用的人。 3.从严肃到高兴,这说明在这期间他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斗争。最终诚实、讲信用战胜了私欲。

4.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接,结构严谨。

6.万年牢(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2 年 3月5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5. 先读一读课前提示语,明确学习目的,边读边画,然后与同学交流批注。 6.培养真诚地待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 二、学习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 体会‚万年牢‛的深刻含义。 三、知识梳理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四、学法指导

默读课文,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围绕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读课文,找出生难字词多读两遍,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结合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3. 第一处‚万年牢‛出现在那里?指什么?为什么叫‚万年牢‛?这‚万年牢‛是怎样形成的?

4.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5.提问: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6.文中的老板是怎样做生意的?他的生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

7.你是怎样看待‚作个可靠得人, 实实在在得人‛这一观点的?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字词和课文的大概内容。

2.父亲是一个技艺高超、认真、实在、正直的一个人。

3.第一处‚万年牢‛出现在第四自然段。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靠的是父亲的手艺高超和人品的正直才形成这样的‚万年牢‛。

4.第二处‚万年牢‛指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第三处‚万年牢‛指做人就要做可靠的人,做实实在在的人。 5.有联系。三处提到‚万年牢‛从具体的做糖葫芦到做生意的原则,再到做人的原则。由具体到抽象,含义上层层递进。

6.老板这样做生意早晚会失去顾客。(学生自由的谈自己的看法。) 7.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7. 尊严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3 日7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3.自读课文,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 指导‚尊、善、喉、捶‛的写法。 三、知识梳理

学生初步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疲惫不堪‛的意思。

四、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交流观点。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默读课文。小组交流新生字和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交代故事的起因哪几个自然段是用来叙述和表现年轻人有尊严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年轻人之后的发展情况的。

4.读第1自然段,从哪儿可以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如果你是这群饥饿的人中的一个,面对可口的食物,你会怎样?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读课文(生评价)交流汇报字和词及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有关尊严的一个故事。本文主要讲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别人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3.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第2-5自然段讲逃难人群中有一个年轻人不白要别人的食物赢得了杰克逊的赞扬。第6-7自然段主要讲杰克逊将女儿许配给这个叫哈默的年轻人,后来哈默成为石油大王

4.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7.尊严 (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3月7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3.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交流观点。 4.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1.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2.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 三、知识梳理

本文对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来体现的。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四、学法指导

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读课文找出杰克逊与年轻人的对话,通过几次谈话:这个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年轻人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语句,然后感受年轻人的品质。

3.从年轻人与杰克逊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杰克逊是怎样看待年轻人的?

5.思考:这里的富翁指的是什么?是指拥有百万资产的人吗? 6.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什么是尊严?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找出句子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找有关词语。(体会年轻人非常想得到食物,但是在极端饥饿的情况下也不接受施舍,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这就是做人的尊严。) 3.学生找出对话读一读,并谈体会。体会只要合理就可。 4.在杰克逊的眼里年轻人是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5.这里的富翁指的是尊严并有尊贵人格的人。不是拥有有百万资产的人。 6.尊严就是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自卑不向他人乞哀告怜,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换取应得的报酬。(答案不唯一)

8.将心比心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2 年3 月10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4.自读自悟,与他人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询问老师。 5.让学生感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夹叙夹议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知识梳理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学法指导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默读课文。小组交流新生字和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3.我经历了两件事后,心里面有什么感受?

4.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先读课文汇报生难字词及意思。

2.第一件事:奶奶一次去商店,一位阿姨帮她推开商店那沉重的大门;第二件事:母亲去医院输液,在护士连扎两针不成的情况下,母亲不但没有抱怨,而且还鼓励那位护士继续扎第三针,护士终于成功了。 3.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必须要自己先去宽容和鼓励别人。(学生点到即可。) 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语文园地二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3月 12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谈,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交流讨论,小组合作。 3.教育学生要以诚待人。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谈,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准确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三、知识梳理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四、学法指导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交流汇报。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3.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联系实际谈自己的做法。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园地二 (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3月12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熟记一些古代诗人处事的格言。 2.积累一些有关信的词语。

3.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背诵,趣味活动等方法。 4.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熟读成诵。了解句子的大意。 三、知识梳理 ‚我的发现‛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日积月累‛使学生多读才能成诵,故要多诵读。‚趣味语文‛使学生满怀兴趣,这是加强积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好形式。 四、学法指导

以读为主,自由解答。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分角色演一演。

2.简单概括小东写好作文的经验。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联系实际把自己好的方法介绍给同学。 5.出示格言警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6.请你和同学交流下你还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 7.游戏猜词。

8.学完本课你都有那些收获?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2.经验:多写、多读、多观察。

3.因为多写,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多读,能不断的获得写作方面的知识并且丰富自己的词汇;多观察,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使自己有东西可写。

4.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把好的经验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5.先读句子然后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6.同桌互相交流,也可以组和组之间交流。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格言。

7.学生自由读短文,一学生说出句子的后半部,另一个学生猜这是‚X信‛;反过来,先说‚X信‛,再说解释。 8.自由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语文园地二(第3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3月 12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2.组内交流汇报

3.说心里话,说真话。 二、学习重难点

说心里话,说真话。 三、知识梳理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说说自己成长中的心里话。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语言水平。 四、学法指导

自由组合,交流谈话。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确定心里话向谁说。 2.内容真实可信。 3.确定人称。 4.确定体裁。

5.教师提供不同角度的习作供学生借鉴。

6.习作试写,怎样写好精彩的开头、结尾、段落等。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联系自己的情况汇报以上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2.讨论交流后开始写习作。并在组内进行反复的修改。

9、自然之道(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3月 19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

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演绎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熟读课文,自学生字。 4.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演绎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知识梳理

通过自学讨论后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再次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朗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找出生词,查字词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

2.你觉得课文中哪几个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请你当老师,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时候能尽量用上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个别读,或分组读,或‚开火车‛读。)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交流词语意思。

争先恐后: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踌躇:

3、用小组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9、自然之道(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3月 19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海龟是怎样离开巢穴进入大海的。 2、理解课文内容,探悉向导的行为。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4、结合上下文,采用对比联系抓住重点词语等方法,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

5、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2.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梳理

通过自学讨论理解课文后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题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自读课文1-5自然段,读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我们到底干了什么愚不可及的事情?为什么说我们所做的是愚蠢的? (4)如果违背自然之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联系你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谈一谈。

(三)展示汇报梳理 一、

1.组内自由读文(3、4、5段),交流‚蠢事‛的内容。

2.小组分角色读,并且演一演。体会‚幼龟‛和‚向导‛的心理活动,学习用词的准确生动。

3.代表小组汇报演出。

4.读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并背一背。 A.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B .想到(极不情愿)的抱起那只海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的飞走了。

二、小组研读:图文结合,感悟‚自然之道‛ 1.观察课文插图,组内交流图意。

2.小组交流.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3月 21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我国第二大河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长大要响应国家号召治理黄河,保护我们的家园。

3.以朗读默读为手段,以质疑探究为线索。

4.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培养观察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认识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和黄河治理的方法。

2.难点: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其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治理? 三、知识梳理

首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认识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和黄河治理的方法。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黄河原来什么样?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2).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3).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合作读第一~五自然段汇报.黄河原来怎样?谈自己的理解。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自然条件很好,可与今日江淮流域媲美。

③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2. 小组合作读第六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 ①‚一是自秦朝以后……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②‚二是人口迅速增长……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3.小组合作归纳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②人的因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天然保护后,发生水土流失。

4.汇报这两方面原因的关系。

①这两方面原因是相互联系的,由于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保护层,黄土就变得更加松散,植被就很难生长,所以绿色就变得更少。

②这两种原因都造成共同的结果: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中的泥沙越来越多,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也越来越大。

5. 汇报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6.小组合作总结。

11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3月 22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蛾、铛‛等7个生字,会写‚蝙,蝠‛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捉、飞蛾‛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要点。 3.自学与读文相结合,初步感知大意。

4. 培养学生的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要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三、知识梳理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了课文中的字词的含义后,再指导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与要点,培养学生的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说出段意。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词,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5.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关于蝙蝠和雷达的知识你知多少。 (三)展示汇报梳理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课文朗读,汇报段意。 2. 小组内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词。 3. 汇报课文主要讲什么?

4. 介绍有关于蝙蝠和雷达的知识。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3月 22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2.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3.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圈点勾画,质疑探究。 4.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2.难点: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三、知识梳理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分三部分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第一次实验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 2.第二次第三次实验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 3.科学家的三次实验证明了什么?

4.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 5.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6.(小组内合作完成填表)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三)展示汇报梳理

1.第一次实验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 2.第二次第三次实验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 3.科学家的三次实验证明了什么?

4.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

5.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2. 小组内汇报完成填表。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铃铛一个也没响,蝙蝠夜间飞行,靠第一次 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绳子一根也碰着。 的不是眼睛,而是子里飞。 嘴和耳朵配合起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铃来探路的。 第二次 铛响个不停。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铃第三次 铛响个不停。

12*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 2012年 3月26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采用多种形式交流探究。

4.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主要内容

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三、知识梳理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 和启发,指导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内容,并从中

受到启发。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稳重的官员发布了一道什么命令?结果怎样?文中的的那句话说明了森林被毁的原因?

3..我们人类也有自己的老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4..人类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那么蝙蝠算不算人类的老师呢?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稳重的官员发布了一道什么命令?结果怎样?文中的的那句话说明了森林被毁的原因?

3.我们人类也有自己的老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4.人类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那么蝙蝠算不算人类的老师呢? 5.学生合作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6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3月 27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搜集资料,运用资料。 3.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自己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难点: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三、知识梳理

这次口语交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确定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2.在小组内互讲。派代表讲。

3.在自然界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2.集体评议。

3.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4.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5.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

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3月 27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写出‚个性‛习作。

2.阅读大量课外资料,将这些资料融入到你的作文中。 3.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阅读大量课外资料,将这些资料融入到你的作文中。 2.难点:对于资料要有选择,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知识梳理

把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把活动中经过或心得写出来,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并且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3)怎样完成这次习作? (三)展示汇报梳理

1.选出初稿写得好的习作,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篇习作好在哪里?

2.挑选初稿中描写不具体的习作让学生集体修改。

语文园地三(第三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3月 27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2.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3.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难点: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三、知识梳理

1.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2.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读一读‚我的发现‛,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3.自由读‚日积月累‛,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 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5.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 (三)展示汇报梳理

汇报一: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1.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2.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3.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13. 夜莺的歌声(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年 4 月 2 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学文初步了解课文。 2.我可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我可以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4.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5.初步感受 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2.难点:读文理文 三、知识梳理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四、学法指导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交流收集的背景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4)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5)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A、‚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

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B、‚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

一个!‛ C、‚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请几名中差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削xiāo 喂wèi 哨shào挺tǐng 斯sī 甩shuǎi 踢tī 枪qiāng 防fáng 鬼guǐ 汉hàn 滚gǔn

毁huǐ 惯guàn 屑xiè 拧nǐng 蘑mó 呻shēn 吟yín 宛wǎn

2.请每组一名学生读下列词语。

垂头丧气 沉寂 木屑 盘问 不慌不忙 杂草丛生 蘑菇 埋伏 聚精会神 模模糊糊 以防万一 凝神 鬼子 汉子 兴致勃勃 口哨 呻吟 断断续续 烧毁 3.学生分段读课文。

4.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背景资料。

5.学生汇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及概括每段课文的段意。 6.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第一段的了解。 7.学生交流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

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

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8.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13. 夜莺的歌声(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4 月 2 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我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再讨论的教学策略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5.我能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三、知识梳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四、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再讨论的教学策略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A、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 (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 B、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C、学习第四段

1. ‚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 D、‚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E、 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

F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围绕自学指导相关问题读议,汇报学习成果,答不对、不全的地方教师点拨指导。

2.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梳理本课知识点,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4﹡小英雄雨来(第_1_课时)

授课总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4月4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8个生字。

2.我通过学习可以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我可以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我能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5.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6.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知识梳理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四、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指导学生借助词典完成。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4.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三)展示汇报梳理

展示1:抽读本课词语认读情况。

晋jìn察冀jì 芦苇 苇絮xù 打扮 脊背 睁眼瞎xiā 歪歪wāi斜斜

手榴弹 挪nuó回 枕zhěn头 劈pī柴 飘飘悠悠 不速之客

展示2:学生围绕自学指导相关问题读议,汇报学习成果,答不对、不全的地方

教师点拨指导。

展示3: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

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4. 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梳理本课知识点,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年 4 月5 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可以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 维护 给予 素质 沉

浸 凯旋 遗体 硕士 贡献 圣坛 威胁 呼吁 妻子 充满‛。

2.我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信的主要内容。

3.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初步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2.难点:读文理文。 三、知识梳理

1.了解信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法指导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交流收集的背景资料。

2.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3.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4.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5.再读课文,想想这封信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请几名中差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牺xī 牲shēng 凯kǎi 征zhēng 阿ā 姨yí 济jì 贡gòng 圣shèng 驻zhù 罪zuì 恶è 胁xié 健jiàn 康kāng 卓zhuó 盔kuī 腕wàn 弥mí 2.请每组一名学生读下列词语。

执行 维护 壮烈牺牲 给予 卓越 素质 谢意 沉浸 深情 蓝盔 凯旋 遗体 凝固 阿姨 经济 硕士 贡献 圣坛

永驻人间 弥漫 罪恶 威胁 呼吁 妻子 充满 健康 丧sāng钟 3.学生分段读课文。

4.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背景资料。 5. 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6. 说说这封信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7. 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4 月 5 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 我可以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再讨论的教学策略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4.我能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

念。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的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三、知识梳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四、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再讨论的教学策略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 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 4.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5.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 (三)展示汇报梳理

展示汇报1:学生围绕自学指导相关问题读议,汇报学习成果,答不对、不全的地方教师点拨指导。

展示汇报2: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2.了解写信的格式,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2.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梳理本课知识点,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第_1_课

时)

授课总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4月7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4个生字。

2.我能通过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我可以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4.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5.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

6. 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知识梳理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诗句的含义。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四、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4.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文中出现几次?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三)展示汇报梳理

展示汇报1:抽读本课词语认读情况。

蔚蓝 巡弋 不速之客梦幻 频频发射 绿茵茵 阻挡 导弹 祈盼 展示汇报2: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展示汇报3:学生围绕自学指导相关问题读议,汇报学习成果,答不对、不全的地方教师点拨指导。 展示汇报4:(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 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梳理本课知识点,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4月9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

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 尝试运用‚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案例示范、师生评议‛等策略 3. 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听、说、写三结合,写一个新闻播报的小练笔。 2.难点:在评议互动中,提升说话的水平 三、知识梳理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学法指导

尝试运用‚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案例示范、师生评议‛等策略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5.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三)展示汇报梳理

展示汇报1: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展示汇报2: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2.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

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4 月9 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 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2.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写具体。 3.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 4. 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写具体。

2.难点: 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三、知识梳理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想画面,指导表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写具体。 四、学法指导

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3.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4.他的妈妈在哪里?

5.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6.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7.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8.怎样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展示汇报梳理

1.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2.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3.部分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

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4.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5.誊写作文。

语文园地四(第3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4月 10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2.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3.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1) 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2) 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2.难点: (1) 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2) 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三、知识梳理

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四、学法指导

读议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A、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2)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3)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中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B、日积月累

(1)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2)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C、宽带网

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归纳发现:感性认识比喻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说说自己知道的比喻句。

3.学生简单说说对成语的理解并选一个成语说句子,然后学生读背成语。 4. 说说自己收集的英雄人物故事。

5. 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17.触摸春天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4月12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以重视朗读的指导为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

4.体会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从而懂得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

二、学习重难点

1.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2.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三、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初步感悟那个小女孩的内心情感。 四、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读中感悟在语言文字中教出语文味;用心读书、用情感走进盲童的内心用情教出人文味;关注学生、关注生活注重课堂生成体验深度语文;整合资源、勇于创新让自己成为可读的文本。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默读课文,找出并学习课文里的生字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4.短短的一节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试着小结一下吧。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读课文(学生评价),接着自主汇报新生字和词语的意思。

2.课文总共有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春天到了,盲童安静整天在小区绿地的花香里流连。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安静捉住蝴蝶又放飞蝴蝶的事,着力表现她是如何感受春光的。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安静的行为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3.本课通过描写盲童安静在花丛中捉蝴蝶、放蝴蝶的事情,着力表现安静是如何感受春光的。

4.学生畅所欲言。

17.触摸春天 (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4 月12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2、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以重视朗读的指导为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

4、体会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从而懂得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 二、学习重难点

1、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2、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三、知识梳理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四、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读中感悟涵泳在语言文字中教出语文味;用心读书、用情感动走进盲童的内心用情教出人文味。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研读句子并谈体会。A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整天‛什么意思?你还可以换成其他的什么词?)B她走的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C安静的手指悄然合龙,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安静怎么会知道那儿有一只蝴蝶?)

2.小女孩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她的内心世界是一团漆黑的吗?同学们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公园的春景吗?我仿佛看到( )。

3.读句子‚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安静在张望什么?她看得见吗?这种神态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心情?你能感受此刻的安静的内心情感吗?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你是怎么理解?

(三)展示汇报梳理

1.‚整天‛还可以换成‚天天、每天、经常‛。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安静对花园和那条小路已经非常熟悉。读第三个句子。体会: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女孩能拢住一只睁着眼睛的蝴蝶,是小女孩的神奇灵性使然,也是她对春天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使然。她成天流连花丛,对花鸟虫儿早已熟悉。所以即使她什么也看不见,她也能用心十分准确地感受到。

2.不是。因为,她可以用她的大脑,展开丰富的想象。自主的说自己想到的句子。

3.这些动作表现了安静对蝴蝶的喜爱与留恋,对自由飞翔的向往。还表达了她对光明的苛求。一抓一放让安静感到无比的快乐。

4.从安静的身上,作者默默地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18.永生的眼睛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2 年4 月13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 秀品质。

3、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 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4、通过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内涵。

5、学习其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三、知识梳理

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四、学法指导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2.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

3.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语,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展示汇报梳理

1.琳达的妈妈和爸爸去世后,先后捐献了他们的眼角膜。琳达的女儿温迪受到外公的影响,也许诺日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2.找句子先读在谈体会。

3.先把带‚骄傲‛一词的句子读一读再谈体会。

19.生命 生命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4月16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以重视朗读的指导为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

1、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初步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四、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读中感悟,用心读书、重点指导。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

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再读课文,把课文的层次理清楚。并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读课文汇报字、词及意思。

2、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时常想生命是什么的问题。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从飞蛾求生、香瓜子不屈生长、‚我‛静听心脏的律动这三件事中受到生命的启示。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我‛对生命的感悟: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并由此抒发了要珍惜生命的感情。

3、学生在分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三个事例。

19.生命 生命 (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4 月 16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由于本文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准备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首先听读,谈整体感受;接着寻读,找感受最深的地方谈;第三悟读,说自己的思考;背读,积累好词佳句。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2. 理解对生命的三点感悟,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三、知识梳理

《生命生命》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认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四、学法指导

本文可通过竞赛、辩论、读书报告会、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课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句式?对全文用什么作用? 2.我放了那只飞蛾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描述了一粒香瓜子的什么事?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4.一只飞蛾、一粒香瓜子,它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令作者震惊,那么作者在亲自聆听自己生命的声音之后又有何感想呢?

5.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交流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课文的第一句话是疑问的句式。在全文中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挣扎‛说明小飞蛾没有停止求生的努力。让‚我‛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飞蛾的求生欲望震惊了‚我‛所以我放了飞蛾。

3.讲了一粒香瓜子在墙缝里生长的事,让‚我‛感到它的生命是多么的顽强。香瓜子能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艰苦环境中不屈向上并茁壮生长,这表明香瓜子是热爱生命并珍惜自己的生命的。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尚且能这样热爱并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有很多人却不能这样去对待生命,作者因此为之折服。

4.聆听自己的心跳之后作者被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了,并亲身体验到了生命的重要。

5.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学生点到就要积极鼓励。)

20.花的勇气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2 年 4 月17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5、品味语言,以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6、生命中要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雨,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2、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三、知识梳理

本文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 四、学法指导

可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赏析,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容。 2.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自由读课文。汇报字词理解词义。

2.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看见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怒放的情景,明白了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的道理。

3.学生汇报画出的词语。(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联系课文说

其原因。

4.从知识上、思想上、写法上等多方面来谈。

语文园地五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4 月18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 进行口语交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2.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操。 二、学习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学会组织语言组织材料。 三、知识梳理

本组课文的内容都是和生命有关的话题,还收集了许多与‚生命‛有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节课,让我们把整个单元的学习收获来交流交流,我们可以从身边的故事说起,讲一讲那些热爱生命的人的故事,也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四、学法指导

自由组合,互说互评,多种形式交流,训练口语。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说说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交流。 2.你都了解到了那些生命现象?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吧。 3.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三)展示汇报梳理

1.交流后学生自主上台来汇报自己的收获、感受等。

2.学生各抒己见谈发现的生命现象。

3.大胆交流,态度大方,吐字清楚,语句通顺连贯。

语文园地五 (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4月19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2.背诵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3.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背诵,趣味活动等方法。 4.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背诵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了解句子的大意。 三、知识梳理 ‚我的发现‛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日积月累‛使学生多读才能成诵,故要多诵读。‚趣味语文‛使学生满怀兴趣,这是加强积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好形式。 四、学法指导

互说互评,多种形式交流。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话,并用‚-----‛画出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的句子。

2.怎样理解句子的较深含义?

3.学习‚日积月累‛自由读,在读中理解名言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4.学习‚成语故事‛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5.你从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6.你一定收集了不少名言警句,现在给我们大家展示以下吧。 7.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2.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3)联系上下文理解。(4)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去理解。

3.第一句的意思:虽然生命很短暂,但是为人民服务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第二句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无私奉献,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更不是一味的索取。第三句的意思:我们应该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对于启发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4.主要讲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非常善于打仗但不爱读书,在孙权

的批评后他努力读书,最后让人刮目相看。受到的启发学生随意谈,紧扣主题就行。

5.汇报自己收集的名言。 6.交流后谈自己的收获。

语文园地五 (第3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年 4月20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生命‛话题中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2.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实的感受。 3.写完后认真的修改。 4. 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操。 二、学习重难点

1.找出哪些是感受最深的。 2.把内容写具体。 三、知识梳理

围绕‚生命‛的话题,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实的感受。习作的题目自己定,写完后认真的修改。 四、学法指导

恰当运用描写手法,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回忆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你有没有发现像三个例子一样的人或事?

2.讲自己发现或听到的有关生命的故事

3.习作提纲指导(要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语句要通顺。将各部分主体设计好。做好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衔接工作。最后的结尾写好启发。)

4.怎样写好精彩的开头、段落、结尾?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回忆课文然后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自己的故事。 2.讨论后开始写自己的习作。有写好的可读给大家听。评一评后在进行修改。

21乡下人家(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3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熟读课文,自学生字。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下人家的乡村生活。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知识梳理

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积累优美的词句,初步感受乡下人家的乡村生活。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朗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个别读,或分组读,或‚开火车‛读。) 2、用小组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并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介绍作者。 4、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21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3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田园诗情。

4、结合上下文,采用对比联系抓住重点词语等方法,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

5、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由衷地喜爱之情和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示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三、知识梳理

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乡下人家》文本的细谈、赏析。结合自己生活的环境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家乡。再通过作品展评,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

2.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3.我们一起交流,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出乡村风景最感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4.说说自己的家乡,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家乡的变化。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汇报课文中描写了几处乡村的风景。 2、说说自己的家乡,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家乡的变化。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2*牧场之国(1课时)

授课总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4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等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模、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理解‚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等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难点:理解‚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等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三、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2.找出并自学课文的生字词语。

3.课文一共描写了几幅场景,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4.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它反复出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自学中的任务。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2、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3、小组合作汇报课文一共描写了几幅场景,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它反复出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介绍搜集的有关荷兰的资料。 6、师生总结。

23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6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学习《乡村四月》,掌握诗中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通过边读边想想画面的方法,感知诗意。 4、指导学生多形式的诵读,在读中感悟。 5、感受诗境,受到美得陶冶。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感受诗境,受到美得陶冶。 三、知识梳理

通过自学本课的生字,学生已能熟练的朗读古诗,对诗句的意思已有所了解。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3.背诵,积累语言

4.《乡村四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乡村四月》。 2、用自己的理解解说《乡村四月》的含义。

3、小组合作解说《乡村四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小组长小结。 4、介绍有关作者的资料。

23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6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掌握诗中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通过边读边想想画面的方法,感知诗意。 4、指导学生多形式的诵读,在读中感悟。

5、感受诗境,受到爱劳动的教育。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感受诗境,受到爱劳动的教育。 三、知识梳理

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积累优美的词句,初步感受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熟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释,自学字词、诗句。

(2).理解——耘田、绩麻、当家、童孙、供耕织、嗓阴。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4).读诗句,谈体会。

(5).思考:诗中写了那些人物的活动?有什么活动?(小组合作说说全诗的大意。完成自学提示)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理解解说《四时田园杂兴》的含义。

3、小组合作解说《四时田园杂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小组长小结。 4、介绍有关作者的资料。

23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6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渔歌子》,掌握诗中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生活情趣。

4、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知识梳理

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积累优美的词句,感受渔夫悠闲自在生活情趣。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由读词,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词中每句话的意思,想想这首词主要讲什么?

2.这首词具体描绘哪些景物?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所描绘的画面。 3.张志和在那里垂钓仅仅是为了钓鱼吗?他钓的是什么,或者说追求的是什么? 4.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个‚归‛字还仅仅是回家么?

5.小组合作读一读这首词,看给我们画的是什么,有哪些景物。按照顺序来数一数,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渔夫子》 2、用自己的理解解说《渔夫子》的含义。

3、小组合作解说《渔夫子》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小组长小结。 4、介绍有关作者的资料。

24*麦哨(1课时)

授课总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7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通过看图、学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田园风光的美好,重点感受乡村

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田园风光的美好,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难点: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

三、知识梳理 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

么?

2.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3.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在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4.思考:这篇课文围绕哪两个词来写的?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湖畔 肚兜 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茅茅针 麦秆 似的 结出 黑白相间 乐谱 剥开 和着

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3、小组讨论组长汇报:课文写了几次麦哨?除了麦哨还写了什么? 4、学生总结。

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8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将在本组学习中开展的‚走进田园‛‚走进乡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与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2、借助本组课文学习中积累的丰富语言,以及从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田园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等思想感情真实清楚地表现出来。

3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背诵,趣味活动等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感受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难点: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感受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三、知识梳理

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感受在小组中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了解和感受;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见闻和趣事等。 2.在小组内互讲。派代表讲。

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计划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积累的优美词句,计划运用哪些词句。并简要说说运用的原因。 3.小组内合作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分小组交流展示介绍自己‚走进乡村‛‚走进田园‛‚走进大自然‛的成果。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条理、说清重点、纠正语病等)请同学认真聆听后,有针对性地发表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4.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5.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

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8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注意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 2.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修改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注意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 难点:注意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 三、知识梳理

这次口语交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确定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 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计划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积累的优美词句,计划运用哪些词句。并简要说说运用的原因。

(3).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你打算选择哪方面材料写,写的顺序,写作的意图和重点有什么计划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选出初稿写得好的习作,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篇习作好在哪里?

2.挑选初稿中描写不具体的习作让学生集体修改。

语文园地六(第三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8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熟记一些田园风光的古诗。 2、积累一些拟人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熟读成诵。

难点:了解诗句的大意。

三、知识梳理 ‚我的发现‛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日积月累‛使学生多读才能成诵,故要多诵读。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朗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年 5 月23 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我能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可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学词、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难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知识梳理

1.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法指导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4.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请几名中差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略lüè 辩biàn 奉fèng 违wéi 磅bàng 拴shuān 拖tuō 释shì 宣xuān 萨sà 妄wàng 执zhí 2.请每组一名学生读下列词语。

伽利略 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 违背 一磅 拖住 宣布

比萨城 斜塔 胆大妄为 固执 3.学生分段读课文。

4. 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5.学生汇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及概括每段课文的段意。

6. 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5月23 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我能理解课文内容。

3.我可以知道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4. 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5. 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2.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三、知识梳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四、学法指导

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2.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

A.这句话是谁说的?

B.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C.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

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D.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3.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哪些词最能体现?

4.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5.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 想一想: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6.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7.从人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人们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8.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 (三)展示汇报梳理

展示汇报1:学生围绕自学指导相关问题在班上交流展示,读议结合,汇报学习成果,答不对、不全的地方教师点拨指导。

展示汇报2:.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你有什么启发?

2.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梳理本课知识点,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26﹡全神贯注(第_1_课时)

授课总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5月25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我可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4.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6.我能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三、知识梳理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学法指导

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按照阅读提示研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三)展示汇报梳理

展示汇报1:抽读本课生字词认读情况。

全神贯注 雕塑家 邀请 挚友 塑像 仪态端庄 杰作 诞生 打扰 异样 激烈 交谈 径自 莫名其妙 猛然 抱歉 见怪 感触 展示汇报2:学生围绕自学指导相关问题全班交流展示,读议结合汇报学习成果,

答不对、不全的地方教师点拨指导。

展示汇报3:谈谈你对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看法,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谈。 2. 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梳理本课知识点,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27.鱼游到了纸上(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年 5 月26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我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3.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小组讨论交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4.我能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学词,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2.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三、知识梳理

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四、学法指导

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小组讨论交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进行理解。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4. ‚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5.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三)展示汇报梳理

1.请几名中差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港gǎng 澈chè 壶hú 缸gǎng 罢bà 苟guǒ 绣xiù 挥huī 徽huī 聋lóng 哑yǎ 反应yìng 2.请每组一名学生读下列词语。

花港 清澈 一壶茶 鱼缸 罢了 一丝不苟 绣花 挥笔 厂徽 聋哑 境界 忘我 泉白如玉 赏心悦目 融为一体 3.学生分段读课文。

4. 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5. 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6. 说说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7. 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27. 鱼游到了纸上(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5 月 26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可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我可以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自读质疑—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积累运用等形式。 5. 我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 2.难点:‚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读质疑—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积累运用等形式。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 我的境界‛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 ‚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6.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7. 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8.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围绕自学指导相关问题读议结合,汇报学习成果,答不对、不全的地方教师点拨指导。

2.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梳理本课知识点,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28﹡父亲的菜园(第_1_课时)

授课总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5月27日 主备人:唐敏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我可以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我能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4.引导学生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5. 我能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2.难点: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三、知识梳理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四、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要求:读准字音,语

句流利,边读边想。

2.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3.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4.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5.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三)展示汇报梳理

展示汇报1:抽读本课词语认读情况。

舒畅 疑惑 坚毅 平缓 边缘 可怖 红肿 信心十足 疑惑不解 榨干 荒凉 诱人 展示汇报2:请几位学生逐段读课文。

展示汇报3:学生围绕自学指导相关问题读议,汇报学习成果,答不对、不全的地方教师点拨指导。

展示汇报4: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2. 评议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梳理本课知识点,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语文园地七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年6 月4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2.联系实际感悟交流。 3.大胆交流,畅所欲言。

4.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 三、知识梳理

夸夸身边执著追求的人,进行口语训练。 四、学法指导

把身边的优秀人物与所学课文中的人物比较,发现他们的闪光处,感悟后交流。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由读题,说说题目有哪些要求?

2.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他为什么值得你敬佩?(在进行介绍人物的口语交际时,首先要确定所要介绍的人,再选择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交流时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当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来,交流后互相评价、修正,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读要求。 2.自由发言。

3.读自己修改好以后的内容。

语文园地七 (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6月4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引号的作用。 2.积累妙语。

3.了解‚鹏程万里‛的成语故事。 4.熟读成诵,辨析领会。 5.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引号的作用。

2.了解‚鹏程万里‛的成语故事。 三、知识梳理

‚我的发现‛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日积月累‛使学生多读才能成诵,故要多诵读。‚趣味语文‛使学生满怀兴趣,这是加强积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四、学法指导

指导法、练习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由读‚我的发现‛中的四个句子,讨论这四个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2.认真读‚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词语说说意思,并用该词口头说一句话。

3.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并思考:‚鹏程万里‛是什么意思? 4.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5.学习了本节课,你又掌握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呢?与同学们交流以下吧。 (三)展示汇报梳理 1.第1句中,引号的作用表示特定称谓;第2句中,引号的作用表示强调;第3句中,引号的作用表示引用;第4句中,引号的作用表示否定。 2.读词语并造句。

3.用自己的话说主要意思。‚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告诉人们要有远大的目标。

4.学生畅所欲言。

语文园地七(第3课时)

授课总时数:3 授课日期:2012 年 6月 5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展现身边人物风貌,突出其执著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突出人物的执著。 三、知识梳理

选择一个人,写成简单的记叙文,根据所写内容自拟题目。内容写具体,人物个性写鲜明,语言表达要清楚。 四、学法指导

紧扣某件具体的事例,用事例说明,写清怎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克服困难的。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你想写谁?为什么?

3.写人物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什么来写? 4.写人物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什么来写?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可能是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选择其中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可多个学生说。) 2.学生想好后自由发言。

3.抓住一个人来写,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两件事、三件事。注意用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烘托人物。 4.打草稿。

29.寓言两则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6 月6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4.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5.能结合拓展阅读,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主人公有恒心,有毅力,虚心好学等品质,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2.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结合拓展阅读,明白寓意。 三、知识梳理

《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

入手。

四、学法指导

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朗读指导与评价感知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大胆质疑,发表独特见解,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在纪昌学射的过程中,你对哪部分印象最深?

2.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就在相应的句子旁边写下你评价他的词。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把它圈下来。

3.飞卫想强调什么,想让纪昌明白什么?

4.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5.学习射箭是这样,那要学习书法,或是学习其他本领,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三)展示汇报梳理

1.找出印象深的部分读一读再谈感受。

2.读自己找的词语然后说说自己对纪昌的评价。

3.学好本领不仅要勤奋好学、持之以恒还要听从老师的教导。

4.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勤奋好学、持之以恒,否则就学不到硬本领。 5.学生自由展示。合理即可。

29.寓言两则 (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 6 月6 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4.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5.能结合拓展阅读,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主人公有恒心,有毅力,虚心好学等品质,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2.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结合拓展阅读,明白寓意。 三、知识梳理

《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学法指导

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

质,并通过朗读指导与评价感知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大胆质疑,发表独特见解,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 3.名医似乎名不虚传,但是蔡桓公确实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什么?我们走进蔡桓公、扁鹊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是怎样的人?

4.读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很多话要说,想说些什么呢? (三)展示汇报梳理

1.主要讲蔡桓公不听扁鹊劝告,耽误医治疾病,结果致死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小病,小的缺点、错误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不是。蔡桓公之所以死了是因为他隐瞒疾病,害怕医治,不接受他人

的劝告造成的。从蔡桓公的病情发展来看和扁鹊对待治病的态度可以看出扁鹊医术非常的高明。并非徒有虚名。

3. 蔡桓公:不听人劝告,对自己的病(或缺点)不以为然。扁鹊:医术

高明、诚恳、负责。

4.学生自由回答。

30.文成公主进藏 (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2 年6 月 11日 主备人:汪利华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的讲述故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感悟。

5、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二、学习重难点

1、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简要讲述故事。 三、知识梳理

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四、学法指导

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初读环节中,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故事动人,展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展示学生初读的成果。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口述目标

2. 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课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2.文成公主为什么要进藏?

3.皇帝给使臣出了哪两道难题?使臣是如何解决的? 4.在公主进藏的途中发生了哪些事? 5.公主上路时带了哪些东西? 6.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7.在当时,松赞干布向皇帝求亲时,公主们都不愿意去西藏吃苦,文成公主却自告奋勇的去了。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8.人们为什么把文成公主进藏的事描述的这么美丽?她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汇报:交流,归纳:第一部分:使臣求婚。第二部分:进藏途中。第三部分:不朽贡献。

2.文成公主为了民族的团结,深明大义,忍痛远离家乡和亲人,远嫁他乡。 3.读2-3自然段然后汇报。

4. 联系课文来回答。答案都在课文中。

5. 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

6.公主的品质:能干、智慧、善良、知晓民族大义。

7.进一步感受到文成公主为了民族间的和平繁荣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品质。 8.文成公主进藏以后,为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及西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人们都十分的敬佩她。对自己的启发学生畅所欲言。

31普罗米修斯(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8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4、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重点指导‚驱、啄、膝、佩‛的写法。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三、知识梳理

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朗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完成生字词的理解。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你能用一个词语说说普罗米修斯是个什么样的天神吗?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各小组选出组员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完成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小组总结。

31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8日 主备人:曾瑞玲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3、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4、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和献身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普罗米修斯的斗争精神。

难点: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三、知识梳理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普罗米修斯的斗争精神。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朗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普罗米修斯放弃了自己幸福,选择了造福人类,他为人类带来了哪些福音呢?

(2)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变化,他会想什么?

(3)没有火,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普罗米修斯又会想些什呢?宙斯得到这个消息,会怎么做呢?

(4)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是什么呢?

(5)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自由。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样?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学生朗读课文

2、普罗米修斯放弃了自己幸福,选择了造福人类,他为人类带来了哪些福音呢?

3、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变化,他会想什么?

4、没有火,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普罗米修斯又会想些什呢?宙斯得到这个消息,会怎么做呢?

5、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是什么呢?

6、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自由。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样?

7、小组长总结。

32* 渔夫的故事(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29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3、自由阅读,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探究人物的精神品质。

4、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狠、狡猾和渔夫的智慧。 三、知识梳理

分角色读、表演读,读出不同人物的特点及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朗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字新词小组合作完成。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2)这个故事可谓一波三折,可以将它当成一个三幕剧来看,每一幕的起止点在哪儿,都讲了什么呢?如果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会是一种什么情景? (3)思考:魔鬼是个怎样的人?渔夫又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3、汇报自学指导、教师设问中的问题。 4、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30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练习,提高交际能力。

3、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练习,提高交际能力。

难点: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三、知识梳理

指导学生介绍自己读的好书介绍给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体会。人其他同学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中来。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朗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小组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

(2)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大家的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2、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3、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4、师小结。

语文园地八(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30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2、培养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细作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难点: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知识梳理

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朗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想好你要写的内容是什么?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2)小组评议。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①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②自己先说说自己的文章最得意的地方或特点。

2、读自己的习作。

3、同学初步评价习作,合作批改。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语文园地八(第三课时)

授课总时数:3课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5月 30日 主备人:曾瑞玲 一、学习目标

1、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2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难点: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知识梳理

先指导学生自读,读中发现歇后语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小黑板出示,一名学生朗读。 2.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3.)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4.)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5.)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6.)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汇报。

(1.)汇报 ‚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我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 (4.)背诵歇后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