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治理论考试题库

政治理论考试题库

2022-01-24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13年最新-政治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C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到( C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2010 B、2015 C、2020 D、2030 3、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 C )。 A、拒腐防变的能力 B、抵御风险的能力 C、领导发展的能力 D、应对危机的能力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 B )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A.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C.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 C )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6、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 A )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发展需求 D.生产需求

7、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就是,以( B )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A.促进城乡一体化 B.促进农民增收 C.发展现代农业 D.培养现代农民 8、17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绝不动摇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绝不动摇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绝不动摇

9.十七大报告指出,国民收入分配应做到( B )。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C.初次收入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D.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市场内在运行规律

10.17大报告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下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D )。

A.工资薪金收入 B.劳动者年终奖金所得 C.劳动者兼职所得 D.银行存款利息所得

11、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C )。 A.市场经济决定的 B.物质利益的差别决定的 C.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D.劳动就业的需要决定的 1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 C )。 A.独立自主,不结盟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加强和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3、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D )。 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与时俱进 D.改革创新

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 A )。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15、按照中央十七大报告,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在( A )。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发展 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取得进展 C.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重大发展

D.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经济竞争力方面取得进展

16、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B )级地震。 A,7.8 B,8.0 C,7.6 D,7.4.

17、8月24日晚,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中国以( B )块金牌总数居于金牌榜榜首。这是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单届获得金牌总数最多的一次。 A、50 B、51 C、100 D、101

1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 C )在北京举行。 A、9月9日至12日 B、9月10日至15日 C、10月9日至12日 D、10月10日至15日 19、中国共产党必须以( C )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

A、批评与自我批评 B、科学发展 C、改革创新 D、民主与法制 20、把握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求决策者( A )。

A、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B、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利益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C、努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首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

2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B )。

A.行动指南 B.重大战略思想 C.重大指导方针 D.必然要求 22、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

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 B )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

A.财政 B.资源 C.人口 D.经济

2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C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A.根本要求 B.基本特点 C.总体布局

D.总体战略

24、十七大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 C )。

A.每个单位、每个社区 B.每个家庭、每个人 C.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D.每个人、每个组织 25、( A )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6、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就是:以 ( B )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A.促进城乡一体化 B.促进农民增收 C.发展现代农业 D.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27、统筹区域发展的基础是( B )。

A.产业转移 B.缩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C.区域分工 D. 区域协调 28、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 C ),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

A.普惠性 B.协调性 C.效益性 D.均衡性 29、应当怎样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间的辨证关系?( A )。 A.生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结果,生态良好决定着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程度

B.生态良好是基础,只有生态良好了,才可能有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 C.生活富裕是基础,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是目的

D.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代价过大,国家应当把主要精力从发展生产转移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上来

30、引入“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标是( D )。 A.不能把GDP的增长作为唯一的指标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第三产业 C.建立新的、更加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D.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 B )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A.科技化 B.信息化 C.知识化 D.产业化 32、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更多地放到( A )等方面。 A.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B.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C.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D.加大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33、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B )。 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D.减少污染

34、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发展的( A )更高。

A.质量要求 B.速度要求 C.环境要求 D.效益要求

35、经济增长方式只回答了用什么办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 C )不仅要回答怎样做大“蛋糕”,还要回答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环境代价做大“蛋糕”的问题。

A.经济创新方式 B.经济改革方式 C.经济发展方式 D.经济转变方式

36、只有在全社会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使( A )形成较大规模,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A.循环经济 B.市场经济 C.生态经济 D.人文经济

37、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必须注重实现( C )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A.收入分配 B.发展速度 C.基本公共服务 D.生产要素配置 38、深化改革开放是为科学发展提供( A )。

A.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B.良好社会环境 C.国际环境 D.前提条件 39、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 B )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节约和循环 B.保护和合理 C.保护和节约 D.节约和合理 40、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 A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以调整结构为重点 D.以节约资源为重点

41、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 C),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A.政治立场和工作表现 B.德、能、勤、绩 C.德、能、勤、绩、廉 D.生活作风

42、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B )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二分之一 D.四分之三 43、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 C)、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A. 三分之二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一

44、市(地)、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表决的方式是( B )

A.举手表决 B.无记名投票表决 C.口头表决 D.记名投票表决 45、对下级请示不及时答复、批复或对下级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在(B )不及时处置,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A.规定时间内 B.职责范围内 C.权力范围内 D.一定范围内

46、地方各级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做出的决议、决定,一般应当向下属党组织和党员通报,根据实际情况,以适当方式(A )公开。 A.向社会 B.向党内 C.向群众 D.向组织 47、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是党的( C)纪律检查委员会。 A.上级 B.同级 C.各级 D.下级

48、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应当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B ),保证决策科学、民主。

A.组织原则 B.议事规则 C.党员准则 D.工作规则

49、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有权对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C)。

A.不同意见或看法 B.疑问或质询 C.询问和质询 D.反对意见 50、《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颁布实施的时间是 (C )。

A、2005年12月 B、2006年1月 C、2006年3月 D、2006年5月 51、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新一届政府要组织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并把(B)作为第一项计划。

A. 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 B.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C. 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D. 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

二、多项选择题

1、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晰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包含的含义是( ABC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ACD)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C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4、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下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的理解是( BCD ) A.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把速度放在首要的位置

B.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C.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D.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5、我国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是( ABCD ) A.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B.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 C.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D.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

6、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上海精神”,它的内涵是( BCD )。 A.军事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C.尊重多样文明 D.谋求共同发展

7、社会公平是( ABCD )。

A.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 B.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D.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

8、十七大提出要培养(ABCD)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A、有文化 B、懂技术 C、会经营 D、善管理

9、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具体部署,提出( ABC ),勾勒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 A、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B、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C、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D、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10、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有:(ABCD)。 A、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B、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C、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D、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

11、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ABCD),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A、经济稳定 B、金融稳定 C、资本市场稳定 D、社会大局稳定 12、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全会深刻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 ABCD )、住有所居。”

A、学有所教 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 D、老有所养 13、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创下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数个第一,它们是( ABCD )。

A、航天员首次出舱“太空行走” B、释放首颗伴飞小卫星 C、首次舱外空间材料研究 D、首次应用中继试验卫星

1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就要着重领会好( ABC )的战略思想。 A、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B、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C、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D、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15、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ABC )。

A、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 B、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 C、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D、农民保障仍然偏低,最需要改善 16、科学发展观是( ABCD )。

A.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7、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下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的理解是( BCD )。 A.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把速度放在首要的位置

B.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C.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D.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18、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意义是( ABCD )。 A.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B.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D.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 ABC )等内容。

A.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B.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C.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D.统筹对内对外开放

20、科学发展观着眼于( ABCD ),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

A.丰富发展内涵 B.创新发展观念 C.开拓发展思路 D.破解发展难题

21、所谓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 ( ABCD )。 A.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 B.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C.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 D.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

22、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哪些特征?( ABCD )。 A.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23、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ABCD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能力 B.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D.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4、统筹区域发展,就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

通过健全( ABCD ),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A.市场机制 B.合作机制 C.互助机制 D.扶持机制

2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形成一整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ABC )。 A.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B.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C.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D.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 BCD )看待政绩。

A.发展的观点 B.全面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群众的观点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把( BCD )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A、人与自然 B、改革的力度 C、发展的速度 D、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

28、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 ABCD )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29、关于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B.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D.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3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 ABC )转变。

A.科技进步 B.劳动者素质提高 C.管理创新 D.制度创新 31、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对象主要是( ABCD ) A、因工作需要交流的 B、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

C、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

D、在一个地方或者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32、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当进行的程序有( ABC ) A、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

B、逐个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C、进行表决,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D、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讲话

33、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主持,除了应当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还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ABC ) A、填写推荐票,进行个别谈话

B、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 C、向上级党委汇报推荐情况 D、召开座谈会

34、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有( ABCD ) A、不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

B、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团团伙伙,或者打击报复

C、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

D、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35、下列哪些权利是《条例》规定的要认真落实给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权利( ACD )

A、知情权 B、决策权 C、选择权 D、监督权

36、《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在哪一级党委建立巡视制度?AB A、中央级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37、《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巡视组的权利是什么?(ABC) A、根据巡视工作需要列席所巡视地方的党组织的有关会议, B、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

C、与有关人员谈话,了解和研究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有关领导干部的重要问题。

D、处理具体问题

38、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决定重要事项应当进行表决时,可以采取何种表决方式?(ABCD)

A、口头表决方式 B、举手表决方式 C、无记名投票 D、记名投票 39、党组织对待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发生有关社会稳定的重要情况以及重大问题时应当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或请示。对处理不当或出现什么问题时,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ABCD) A、隐瞒不报 B、不如实报告 C、干扰和阻挠如实报告 D、不按时报告、请示 40、制定《干部教育条例》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是( A、D ) 。 A、《中国共产党章程》 B、《干部监督工作条例》

C、《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41、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把握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 BD )。

A、实用性 B、针对性 C、吸引力 D、实效性 42、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注重全面提高干部的( ABCD )。

A、健康素质 B、思想政治素质 C、业务素质 D、科学文化素质 43、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 ABC )。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管理创新 D、机制创新

44、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要是指(ABC )。

A、党校 B、行政学院 C、干部学院 D、各类培训中心 45、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BC )。

A、领导干部 B、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 C、各级后备干部 D、专业技术干部

三、判断题(50题)

1、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 )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

3、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自由、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 ) 4、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于今年5月1日全线通车,大桥使宁波到我国经济中心上海不必再绕道杭州,路程至少缩短120公里。( √ )

5、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服务业、繁荣农村经济。 ( × ) 6、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 )

7、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民生问题单列篇章阐述。 ( √ )

8、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尊重领导干部主体地位,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 × )

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

11、十七大党章指出:各项工作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12、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

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所有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13、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14、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0二0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15、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省市县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县(市)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17、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明显。(×)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9、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总产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指标。(√) 2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1、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 ) 2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 ( √ )

23、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可以实现科学发展。 ( × ) 2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发展个体私营企业。( × )

25、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指标。( √ )

26、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 )

2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经济,建设经济强国。( × )

28、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理念。( √ )

2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 ) 30、到2020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 √ )

31、民主推荐是群众公认的基本实现形式和手段。确定考察对象时,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 √ )

32、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以后,可以适当简化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也可以用这一措施代替对干部的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 × )

33、当前,进一步扩干部工作的民主,必须进一步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 )

34、不论是领导班子换届,还是个别提拔任职,都必须由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任何个人都无权确定考察对象。( √ )

35、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保留不变。( × )

36、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 √ )

37、党员署真实姓名检举的,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该党员,听取其意见。( √ ) 38、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其选举产生的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成员进行监督,反映所在选举单位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 )

39、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任职、晋升无关。( × )

40、干部所在单位应按规定履行干部教育培训职责,否则将由干部教育管理部门

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 √ )

四、简答题

1、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党的十七大关于就业的新思路是什么?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简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了怎样的基本判断?

答: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5、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指导“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6、确立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7、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第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基础;第二,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本的尺度;第三,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第四,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第五,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是以人为本的目的。

8、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哪些重大关系?

参考答案: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9、如何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参考答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0、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存在什么障碍?

答案要点:阻碍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因素有科技研发投入不足、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基础研究薄弱,水平较低、产学研分离,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

侵犯知识产权现象严重、自主产品“叫好不叫座”等。 11、如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答案要点:(1)强化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风险承担和创新受益的主体。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强化和完善动力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鼓励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出资和参与收入分配政策,探索推行期权期股,推进知识资本化。深化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产权和劳动制度改革,推进公益类科研院所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评价和考核机制。进一步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积极性。(3) 强化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倒逼机制。(4) 强化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以股份制、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组织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2、简述如何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作风建设深入推进。

答案要点:一要进一步形成合力。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机关单位和党政干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的作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要进一步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发挥“风向标”作用。三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新闻宣传部门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继续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继续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关注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深化宣传报道,为推进作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3. 请结合自身经历和报考的岗位,谈谈对“公权为民”的理解。

**总书记曾经说过,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这句话告诫我们,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须树立公权为民思想,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百姓和同事的尊重与认可,才能把工作做好。

我曾经在法院实习过一段时间,当时指导我实习的刘法官是一位优秀法官。记得有一次,居民老王因社区内水泵噪声大,严重影响了他家人的正常生活和工

作,在多次与开发商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把开发商告上了法庭。由于老王家生活困难,没钱请律师。作为主审法官的刘法官得知情况后,不畏酷暑、不受地产商利益诱惑,亲自带人对社区水泵进行测量,并多次到现场进行考察。经过审理,最后判令该小区开发公司消除噪音带来的影响,并向老王支付相应的精神赔偿。事后,老王激动不已,为刘法官送来锦旗,在接受锦旗时,刘法官平静地说,“我们的权力是大家赋予的,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刘法官的话让人肃然起敬,更发人深省。在后续的实习经历中,我经常向他请教问题,与他探讨法理和案例,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加深了我对“公权为民”的理解。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权力的行使部门,每一名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赋予公务员权力是为了确保公职人员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不是手握公权为己谋私利。如果我能够成为一名公职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当面对不法分子的威逼利诱时,我会谨慎用权,不贪赃枉法、公权私用,事事要对得起公心;当面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时,我会主动提供帮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只有这样,我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地做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职人员。

14.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新阶段的一种表述,这一概念成为把握中国当下发展实际的标志性话语,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也将成为我国政府的新目标。对此,你怎么看?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三期叠加”,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总之,“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当前,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食品安全、水和空气清洁、幸福感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旧有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结构失衡和债务风险,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我认为,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务必要做好三项重要准备。 首先是思想准备。“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公务人员必须转变“唯GDP”的老思路,必须牢

固树立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发展的理念,科学理性地确定增长速度和发展路径。 其次是能力准备。“新常态”下新机遇和新挑战并存,经济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作为公职人员,必须养成持续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研究工作的良好习惯,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又不断增长实践才干,真正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最后是环境准备。能否全面激发创新动力,是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所在。要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力量,就必须培厚创新的土壤,这既包括制度、政策的调整,也包括对舆论的引导。要敢于在工作中啃硬骨头、涉险滩、过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断认识、适应“新常态”,最终做到引领“新常态”。

15. 有人说,给行政自由裁量权立规矩,能有效抵抗“人情执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行政自由裁量权指的是,为适应行政执法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国家立法往往赋予行政执法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如果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不能合理行使,就会造成行政处罚随意性大、“同案异罚”等问题,还会发生权力寻租、滋生腐败,这都会严重影响行政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廉洁性。因此,给行政自由裁量权立规矩,确实能够有效抵抗“人情执法”。

给行政自由裁量权立规矩,就是要求行政执法各部门要按照违法案件的社会危害程度、涉案货值数额大小为依据,同时考虑违法情节等因素划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原则,合理设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及从重处罚的自由裁量。

给行政自由裁量权立规矩后,通过关系“讨价还价”等人情罚、态度罚、行政议价等行为将受到有效控制,从而相对缩小自由裁量的范围,把执法的随意性限制到最小化。此做法是对习主席提出的“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的践行,有助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要真正实现“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从而有效抵抗“人情执法”,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对裁量标准细化,还要及时将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向社会公开,从而加大对执法行为的监管,只有这样,被处罚者才会对处罚的公平性深信不疑。此外,政府各执法部门应高度重视执法队伍建设,对执法人员进行广泛

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的执法业务素质,熟悉新的裁量标准,使执法工作人员成为本行业的执法专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