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结构清晰的短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萌生出对这座充满特殊魅力的城市的赞美与向往,以及激发对充满无穷魅力的音乐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还不够广泛,对于世界名城的了解更是不够充分。因此,教师在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对维也纳有一定比较清晰地认识。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他们通过文字感知文意,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印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要针对这一现状,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对本篇课文所讲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并有一定的思考。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篇课文的教学从精心设计的音乐导入环节开始到为发展学生能力而组织思考讨论为止,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查询工具书理解字词,扫清字词障碍,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为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文章脉络。这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深入感知文本,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课时,对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分段进行了精读,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课文。同时设计朗读比赛活动和小组讨论,对学生朗读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找出文章表达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体会“总——分”文章结构的用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清楚维也纳被称为“世界之都”的原因。 体会作者运用的“总——分”的文章结构。
1
【教学难点】
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理解字词——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总述段,初步感知课文——指导生字书写——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精读课文,感知文意——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课堂活动,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约7分钟) 导案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2.伴随着音乐,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曲吗?这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创作的著名华尔兹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在维也纳,几乎到处可以听到这样优美的乐曲。在维也纳,音乐无处不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课题) 3.指名解释课题的含义。谈谈对课题的第一印象。 1.默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询工具书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检查自读效果。 (1)幻灯片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 (2)幻灯片出示词语,指名学生学案 1.聆听乐曲,感受其优美。 2.跟随,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3.解释课题,谈谈对课题的第一印象。 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 播放音乐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与课题相契合,能够顺理成章地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约15分钟) 1.默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在文中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含义。 2.按照教师要求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生字词,注意字音。 (20解释词语,做好笔记。 (3)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查自学效果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2
解释,教师相机纠正或补充。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4)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约10分钟) 1.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什么结构。 (2)课文是从哪几个当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2.组织分组讨论。 3.指名小组回答问题。 4.教师总结。 漏补缺。 (4)全班齐读课文,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1.阅读课文,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体会课文总起分述的好处,从课文介绍的四个方面分析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 2.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流见解。 3.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4.认真听教师总结,做好笔记。 1.朗读第一段,体会维也纳的美丽。 2.观看图片,直观感受维也纳所处位置、地形状况和美丽的风景。 3.在笔记本上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并造句。 1.自由练习书写。 2.板书,纠错。 2.反复练习重点字词。 4.描红。 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以对文章有清晰的了解,为以后的文本细读奠定基础。 四、学习总述段,1.朗读第一段,找出描写维也纳初步感知课文。位置的句子。强调“麓、粼”的(约5分钟) 读音。 2出示维也纳风景图和地形图。 2.划出你喜欢的词语,并用它们造句。 让学生先感受一下维也纳的美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积累词语并造句,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丰富性,增强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 指名学生板书练习,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而且能够加深记忆,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字词书写。 巩固基础知识。深入思考课文。 五、指导生字书1.学生练习书写。 写。(约5分钟) 2.指名学生板书练习。 3.学生纠错,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的书写。 4.指导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约3分钟) 1.抄写生字词 。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 1.抄写生字词,正确掌握字音字形。 2.熟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题。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上清水秀、风景如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音乐导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提高下学生的兴趣,并且创造了非常适合教学的温馨气氛,与本文的课题十分相称。因此,我意识到,良好的导入方式能够极大地改善课题教学的状况,提高课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更深刻地感受文章内容。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选择适宜的导入方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事情。
第二课时:
3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约6分钟) 导案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 (2)指名学生板书。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导入新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欣赏了维也纳的美丽图片,那么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谜底。 过渡:上节课,通过大家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已经知道,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叙述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的。现在就让我们逐个分析,以便清楚地理解课文。 一、第一方面。默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 (1)“摇篮”是什么意思? (2)“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 (3)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请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问题。 3.幻灯片出示本段出现的伟大音乐家的简介,帮助学生理解。 4.教师总结。维也纳就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这里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所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生说)”。 板书:音乐摇篮 二、第二方面,默读第三自然段。 1.思考: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2)第三自然段中的两个“装饰”学案 1.朗读生字词,书写生字词,找出存在问题的地方,反复练习、记忆。 2.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流利、通顺。 3.结合上节课所学,思考维也纳为什么成为“音乐之都”。 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使教师清楚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 二、精读课文,感知文意。(约25分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句话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并在文中找出这段话的例证。解释“摇篮”的含义。 2.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3.浏览幻灯片出示的内容,了解维也纳伟大音乐家的音乐历程。 4.认真听教师总结,做好笔记。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划出文中体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句子;区别两个“装饰”的差异;体会说明文用词严谨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回答问题。 4.在教师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划出体现“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句子,标出相应的词语,与同学交流运用这些词语的好处;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解释分段指导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课文“总——分”结构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总——分”结构的含义。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养成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4
有什么不同? (3)“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这句话中括号内的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3.指名回答问题。 4.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音乐城市。 三、第三方面,默读第四自然段。 1.思考: (1)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或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掺和”的含义。 (3)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说你对这段话的感受。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问题。 4.幻灯片出示图片,教师总结。 5、教师指导分角色朗读。 板书:音乐生活。 四、第四方面,默读第五至七段。 1.思考: (1)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第四个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3)“金色大厅”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 (4)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 (5)文中对的描绘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6)“国家歌剧院”与“金色大厅”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指名回答问题。 3.幻灯片出示“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壮观。 3.教师总结
“掺和”的含义;思考这一段所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2.与同桌讨论交流,交换意见。 3.回答问题。 4.认真看教师出示的图片,感受维也纳到处弥漫着音乐的景象。 5.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文中对“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描绘的部分,感受它们的壮观。 2.回答问题。 3.认真听教师总结,做好笔记。 4.在教师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设计朗读比赛活动,让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考察学生在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能力。 5
4.指导朗读 板书:音乐圣殿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约5分钟) 1.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2.指名谈感受。 3.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维总结课文,能够让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魅力。 学生回顾所学,加2.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深情感体验。 交流分享。 3.认真听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城市。先自己思考,然后与同学讨论,最后上讲台讲。 2.听教师的点评,吸取经验。 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可以使他们模仿本文的写法,自作一篇短文,提高写作能力。同时,能够促使他们留心生活,提高观察能力。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四、课堂活动,扩展延伸。(约6分钟) 1.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自己所知道的有特色的城市。 2.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约3分钟)。 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将自己课上所描绘的特色城市补充完善,写一篇短文。要求语言简洁、语句通顺、逻辑清晰。 按照教师要求,上网搜集资料,写一篇短文,描绘特色城市。 板书设计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音乐摇篮 音乐城市 音乐生活 音乐圣殿 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可能从来没有听过维也纳这个名字,他们对于维也纳的认识与了解,只能通过阅读课文和课堂学习而获得。因此,他们对于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并不能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在教学时,要加强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使他们透过文字,就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魅力。但是,我仍然感觉到,学生的理理还不够深入,因此,我认为,如果让学生提前预习,让他们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本文会有很大帮助,于是,我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