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计与实习环节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3-04-09
来源:爱问旅游网
化工设计与实习环节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袁颂东,曹晓燕,范明霞,孙凤兰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分析了现有化工设计课程及化工专业实习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两个教学环节结合起来的交互 式教学模式及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以实习工厂化工单元为基础开发相应的化工装置仿真操作软件,以弥补学生难以现 场操作的缺憾.并对该教学模式效果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化工设计;实习实训;交互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CA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08)08—0015—02 据、图纸、文件等是设备器材购置制造、项目施工组织的依据。 1化工设计与实习环节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不适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 要求,对此人们已形成共识。目前国内本科教学提倡“启发式” 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概念严谨、循序渐进、基础扎实的 优点.但仍以老师为中心,虽然学生能够参与思考和推理,但始 终是在老师的“启发与指挥”下进行学习,学生仍有依赖心理,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刨新知识的培养。与此对照,国外的 化工设计的对象可以是新厂建设,也可是老厂改造、扩建。可 见.化丁设计是化工基本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不可缺少的重要 环节.同时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为每一次设计任务要求 都不相同,设计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化_丁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 能,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只有运用正确的设计思想和 经济观点指导设计.才可能独立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 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普遍认为《化工设计》课程规定和标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其特点是讲解粗 放,允许跳跃.强调学生有重点、有选择地自学,可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准多、内容枯燥,且学时少,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讲透所有 内容,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学时内理解、掌握其全部内容。在《化 丁设计》课程的讲授中主要采用“过细备课,精心安排,细心讲 本文以《化_T设计》课程教学与实习环节现场指导相结合 的交互渗透法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交互式教学的内涵包括 授”的方法.忽略了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与学双向互 动的系统过程,而更多注意的是以教师为输出主体的单向流动 过程.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两个方面:①将化T设计课程教学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教学 环节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互为支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习环节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化_丁实习在化工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等院校化 工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工程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学生可以 熟悉化丁生产的实际过程.接触化工生产实践,掌握基本的化 原则的具体体现。②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程讲授的理论 知识与化工厂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习基地进行学习讨论。 2化工设计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及目前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生产技能。实习环节需仔细考虑实习计划的制定、实习基地 的建设、实习的组织实施、实习的指导考核,以及实习指导老师 项化工新技术从概念形成至付诸实施投产,要经过化工 技术的研究、过程开发、项目设计、T程建设、试车投产等几个 的配备等各个方面的lT作。目前我校化工专业的实习环节包括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三学年下学期、 第四学年上学期及下学期.由实习教师带领学生到本地及外地 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按老师拟定的实习大纲及指 主要阶段。化工设计是将研发的化工技术及过程开发成果与 工程建设、试车投产衔接起来的重要一环,通过化工设计把过 程设计与_T程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成品及设计方案、数 牧稿B期:2o()8—07—14 作者简介:袁颂东(1967~),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工、材料科学;曹晓燕(1979~),女,湖北大冶 人,硕士,湖北工业学院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工、材料科学;范明霞(1979一),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 境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孙风兰(1965一),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为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至至!塑 兰旦: !兰皇 :茎妻茎查!曼I 导书进行调研、学习等,但传统的实习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 (1)传统化_T实习的组织。一般包括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讲课、现场参观、跟班操作、资料收集与整理、实习报告与考核 等几个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化工企业都实行了 习工段的同学,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推选学生代表 对本T段的生产工艺及重要设备的丁作原理进行详细讲解,要求 结合化工设计课程所讲授的基本原理,做到学为所用,让学生针 对实习工厂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就每组的讲解提出相关问题和修改建议。 经济承包责任制.各生产岗位都要进行经济核算,为了避免不 必要的经济损失.企业根本不让学生上岗操作,而且压缩了具 体的岗位实习时间。学生的实习过程也就只剩下了“看”和 “听”,很难深人生产实际.更谈不上动手 (4)针对实习单位单元操作的特点,开发相应的化工仿真操 作软件。弥补学生难以现场操作的缺憾。由于化T生产多是在高 温、高压的危险条件下完成的,物料多为有毒、易燃、易爆化学 品,出于安全生产的考虑,化工厂一般不允许学生直接参与生产 (2)全部实习计划和安排都是由指导老师制定的,学生只 :有执行的权利而缺乏使命感,很难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 生没有积极参与实习过程的动力。 (3)不上岗操作。学生只能通过“看”和“听”的形式浮在表 面上来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T艺流程与设备性能,根本不可 能有接触实际_T程问题的机会,在课堂中学到的相关工程知识 无法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运用和检验.时问一长,学生自然就失 去了兴趣: (4)实习没有上岗具体操作的条件,实际上就变成了现场 上课。在实习现场,带队的指导老师责任重大,既要负责学生的 交通、食宿、身心健康与安全,还要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当指导 老师难以两头兼顾或责任心不强时,实习也就变成了“放羊”。 4化工设计与实习环节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教学组在化工设计与实习环 节采刚了交互式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实习内容融入化 设计课程内容中.提高教学效率。 化T设计课程设在四年级上学期,在三年级下学期所学专业课 的基础上展开化丁设计程序、化T设备选型和计算、车间设计、 非工业专业设计、T程经济学和施工图设计等内容的教学。在 传授这些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避免了生搬硬套的讲授,而穿插 许多学生实习环节的实例。老师可以讲授即将开始的生产实习 中的内容。如在讲到工艺流程设计时,讲授生产实习中的合成 氨的脱硫JI=段及尿素生产中压缩丁段的工艺流程图:在讲到化 工设备选型时.则讲授压缩_丁段中的压缩机以及认识实习中的 光氯化反应器的构造与T作原理、设备简图。因为牵涉到实习 的具体内容,学生具有强烈的兴趣。当然,若有条件,能够在将 要实习的基地边讲边看,则效果更好。 (2)有效组织实践环节。将四年级的下厂生产实习与毕业设 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实习化丁厂的生产工艺、生产装置、设备改 进优化可以作为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下厂实习的对象既 可以是处于正常生产中的化工厂.这样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工艺 流程和生产特点:还可以是处于建设中的化工厂.这样学生能够 亲眼看到化T项目建设过程,掌握其设计原理:也可以是停产大 修期的化工厂,这样学生能够知道化工设备管道的维护和修理。 (3)将课堂学习内容融人到实习实践环节中.做到实践与 理论相结合。针对实习时间短、内容多的客观实际.组织不同实 _!垒: 至兰!翌 兰璺! 量 :茎曼堡查 操作。因此.极有必要以认识实习工厂有关化工设备及控制仪表 为基础。开发相关装置如甲苯氧化生产苯甲酸装置等化工装置 仿真操作软件,作为化_T仿真操作实践环节的重要内容,让学生 通过该软件掌握系统软件的操作方法,完成化工仿真系统的开、 停车及正常操作,并能按规范记录系统运行的实际状况。 5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效果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因材施教。实习过 程中安排的晚上小组讨论环节,避免了“放鸭”现象,也进一步 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气氛。 (2)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极大地凋动了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学能力、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及 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 (3)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在化工设计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 识。通过有效组织实习环节,有意识地弓l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应 用到实习实训环节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4)有利于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积极参加本学科的 科学研究.跟踪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这样既 可避免教师多年一贯制的教学方式,又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由于各高校的资金不足,在院内建设实习基地还相当周 难。所以需要老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增加课程信息量,有效利用 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强化学生实 习的现实意义。建议加快模拟设计实验基地建设,在化工学院 内建立化工模拟设计实验室,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设备、设计软 件和应有的教师力量,配合化工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真正的 模拟设计操作实践的机会。在实习完成实习回校后,组织学生 分组进行讨论,应用计算机模拟设计软件完成实习工段的工艺 流程,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有效地将所学的 理论知识应用到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吉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9). [2] 张志强.提高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探讨【J].青海大学学报,2001(5). [3] 吴嘉.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1998(3). [4]纪士宴.国内外大化工发展状况[J].石油仪器,.1999(4). (责任编辑:沈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