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五六”工作法的思考
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四五六”工作法,是近年来土右旗委、旗政府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全面加强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工作法从解决当前群众工作的基本任务、制度设计、工作重点破题,先行先试、摸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紧贴基层工作实际、契合县域发展需求的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新路子。工作法推行以来,深受基层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欢迎认可,也得到了中央、地方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为“四五六”工作法的扎实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统领下,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精准布局、活力迸发,又为“四五六”工作法的拓展延伸提供了广阔舞台。
一、工作法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和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特征,一些因征地拆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问题引发的矛盾逐步出现。同时,由于前些年乡镇工作重心从“催粮收款”的原有体制束缚中解脱出来后,又一下子转向了招商引资、协税护税、加快发展上。广大党员干部往外跑得多、往下走得少,招商引资多、联系群众少,甚至为了便于对外联系,外围乡镇还在城关镇设立了办事处,乡镇领导的精力集中在了招商引资和完成财税任务上。党委工作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大部分依附于乡镇落实执行,调查研究、查找问题也大部分间接依靠乡镇反馈情况进行梳理。直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检验成效,一线调查、掌握实情、增进感情做得较少,造成决策部署与基层落实错位、民生项目实施与民愿所向偏差、干部作风现状与群众期盼相去甚远。由此,工作着力点没有与群众所思所盼契合,干部与群众的感情逐渐疏远。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矛盾问题,土右旗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群众工作,干群凝心聚力,才能将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协调、科学、健康发展的蓝图变为具体工作实践。
基于这样的认识,土右旗组织开展了以“解决问题、政策宣讲、帮困带富、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四进家门”活动,进一步促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彻底解决基层工作在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的脱节、错位、断档等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按照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基础的思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四进家门”活动,并结合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集中力量扶贫攻坚、合理解决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等重点工作要求,探索提出了“五步梯进” 工作方法和“六个一遍” 制度要求。“五步梯进”即:发卡征集问题、日记分析问题、建账梳理问题、专办解决问题、入档考核问题解决情况的工作梯次推进措施,从制度设计的层面对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从抓落实的角度厘清责任、明确主体,帮助各乡镇、部门和单位党员干部捋清了下基层咋下、咋干、咋考、咋评的工作思路。“六个一遍”即:每月至少走访一遍村(居)“两委”班子、每季度至少走访一遍帮困对象、每季度至少走访一遍特殊群体、每半年至少走访一遍模范人物、每半年至少走访一遍个体工商户、每季度至少梳理一遍民生政策落实情况的六项刚性制度,这是弥补近年来工作薄弱环节和断档空白的主要任务,是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抓关键环节和重点群体的实践过程,全面促进焦点难点问题的提前有效化解和两方面特殊群体的定期有效联系维护,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促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长效常态和务实开展。
“四进家门”的活动载体、“五步梯进”的工作方法和“六个一遍”的制度要求,系统形成了“四五六”工作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推进链和制度保障链,确保了党员干部与群众长效联系、常态服务。工作法被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典型案例编入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5本学习书目之一的《各地联系服务群众经验做法选编》。
二、推行工作法取得的具体成效
在 “四五六”工作法的制度约束下,全旗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实现了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法的实施在推动产业发展、改善民生问题、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党建、促进社会和谐、锤炼党员干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扶持了产业项目,统筹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壮大。各乡镇、部门、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群众加快产业发展的意愿和实现增收致富的期盼,围绕发展壮大传统种养殖、培育物流运输、农家乐特色文化风情游等特色产业项目,积极帮助基层理思路、解难题、谋发展,在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帮助建立合作组织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活跃。“四五六”工作法实施以来,累计新增社会投资达6200万元,扶持产业项目186个。项目的实施,为推动城乡基础建设和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改善了基层民生,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各乡镇、部门、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根据征集到的民生意愿,通过建账梳理问题,分级专办、交办解决问题,做到了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件件重落实、事事有回音。“四五六”工作法实施以来,全旗共梳理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卫生文化阵地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1177个,通过各联系帮扶单位专办、旗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公开专办等方式,办结623个,其余554个正在抓紧办理之中,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出行难、用电难、灌溉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和帮扶弱势群体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使广大农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是强化了组织建设,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各乡镇、部门、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思路,结合基层党支部分类定级、晋位升级以及所联系村的党建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引导一类党组织提升水平,激发二类党组织巩固提高,推动三类党组织转化升级。同时,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在与联系帮扶单位一起
为农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过程中,切实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2012年,全旗村“两委”班子星级评选9星村增加2个、8星村增加12个、7星村增加1个、6星村减少3个、5星村减少13个,形成了基层党组织普遍晋位升级的良好态势。萨拉齐镇党委被评为创先争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是拉近了党群距离,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四五六”工作法推行以来,广大党员干部进村(社区)入户征求群众意见,推动了工作着力点与群众期望点的高度契合和同频共振,构建形成了干部为群众谋事、群众跟着干部干事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干部上门与群众交心交底,也使个别有怨气的群众心气顺了,对干部理解了、信任了,大量社会矛盾在干部走进群众家门中得到化解。通过结帮扶对子、发放党群连心卡等形式,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党群关系得到大幅度改善。2012年,全旗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0%,成为自治区信访工作先进典型。
五是提升了干部素质,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四五六”工作法把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认可度同个人奖惩任用相挂钩,客观上形成了倒逼机制,有效调动了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一人一本”记录民情制度,以记写民情日记的方式了解联系村户的基本情况,以党员干部办事、干好了群众签字的方式赢得了群众的认同,撰写民情日记的过程成为党员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反映,在深入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切实体会到了群众的疾苦、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宗旨意识加强了、思想境界提升了、工作作风转变了,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和服务科学发展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三、对工作法的思考和启示
(一)几点思考
第一,为什么好的政策项目落实到基层却往往达不到制定时的良好初衷,甚至政策一出台矛盾跟着来;为什么小问题起因简单却能积累成大矛盾,甚至引发公共事件;为什么扶贫工作做了不少,但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日趋严峻和繁重;为什么各部门工作总结起来自感成绩斐然,却与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些疑问的根源就是我们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错位,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了基层、脱离了群众。开展“四进家门”活动,目的就是要传承群众工作的好传统,让干部真正进家门、接地气、体民情,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用踏实的作为增进党群干群血肉联系;引导决策者眼睛向下、联系实际,促进工作决策和基层落实有机结合;使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能离群众更近,更好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判权;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够在家门口解决,变上访为下访,变管理为服务,有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第二,打牢群众工作基础,要从怎样让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去思考和谋划工作,要从怎样推动落实、增强执行力、动真碰硬上去革故鼎新。因此,就要从统筹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入手,思考怎样去推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怎样去推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用什么样的制度来保障执行。
“五步梯进”措施以一整套完整的制度链条和完善的印证轨迹公开化,带动了平台下移、职能下放和干部下行,充分发挥党管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让干得好的单位和干部下得去、有作为、受重用,让干得不好的单位和干部想法下、找任务、求认同。用触及单位和干部切身利益的方式来推动工作落实,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约束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把群众签字设为考核联系服务群众成效的砝码,让干部心里服气更让群众
有了底气。
第三,抓当前工作薄弱环节和断档空白是提高解决问题质量和效率的务实途径。坚持每月至少走访一遍村(居)“两委”班子,是为了规范“两委”班子各项工作机制常态运行,宣传和督查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和公开,排查化解邻里纠纷和信访矛盾,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焕发村委会这个群众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积极响应承接政府产业扶持项目,带领群众发展现代农牧业经济做精一产,加快实现富民强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每季度至少走访一遍帮困对象,是为了从深层次上彻底解决一批实实在在困难问题,把集中力量扶贫攻坚工程抓实,通过参与帮扶增强各部门和党员干部为民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聚力做强二产、加速经济转型、做大财政蛋糕,全面改善基层民生状况。每季度至少走访一遍特殊群体,是为了实现特殊群体联系服务和关怀激励常态化,照亮每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时刻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理顺渠道。每半年至少走访一遍模范人物,是为了匡正社会风气,传播实干兴邦、尽责圆梦的正能量,为鼓励支持先进人物和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搭建桥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才工作氛围。每半年至少走访一遍个体工商户,是为了将政策红利更多地惠及小微经济,在抓大中项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小微经济体的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三产繁荣、助推富民增收、点燃燎原星火。每季度至少梳理一遍民生政策落实情况,是为了查找决策部署与基层落实错位、民生项目实施与民愿所向偏差、工作效率低及责任心不强等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堵塞漏洞和适时调整政策方向,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六个一遍”的重点工作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和“8337”发展思路在县域工作中的具体化,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
(二)几点启示
一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必须怀着深厚的群众感情。党员干部对群众有真感情,才能从
群众角度想问题做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四五六”工作法推行过程中,土右旗委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带着真情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广泛深入征集群众意见,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帮群众增收致富。实践证明,只有党员干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真心联系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得到群众的拥护并带领群众不断前进。
二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必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群众看干部,主要看行动,而不是漂亮的口号。“四五六”工作法推行过程中,实打实地帮助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把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结合,以重在帮助群众解决当前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为切入点,真抓实干、务实为民,才能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不会偏离发展取向,更好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长远利益;才能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和谐。
三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必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四五六”工作法对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内容、步骤、重点及督查考核办法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具体规定,以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不想下基层、不常下基层、下基层也不干实事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健全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并把结果用好用实,才能保证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常态化和实效性,促使党员干部把服务群众作为责任和本分,真正做到关注、关爱、关心群众,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