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2020-10-12 来源:爱问旅游网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一节课中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一个简单的问题都需要老师反复的引导,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几乎感受不到课文的情感;在课堂上学生读课文时,没有进行品读和感悟,学习情绪浮躁,学生的朗读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完全脱离了文章所蕴含的感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讲轻读、一问一答”现象,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发展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学生现状调查:学生整体朗读水平较差,部分学生读书的兴趣不高,常常是读书三遍就不耐烦,有的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就在于“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模式,以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议结合,讲练结合,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发挥,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这既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语言是传情的基本方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学生容易从入情入境。学生从读中品味感情,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1、朗读方式的有效选择和运用。

朗读方式不是单一的,包括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研究读等等,而感情朗读应该说是朗读的最高层次要求,但它绝对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其他朗读方式的奠基性训练,最终达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目的。

2、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有感情朗读,达到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目的。

3、通过多种朗读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 研究策略:

1、认真领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并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解读文本,找出前后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到最佳切入点。

2、课题研究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研究中,教师要细化教目标,根据学情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最佳的教学目标,做到围绕目标学,围绕目标教,围绕目标练。

3、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研究——反思(即总结评价)。 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主要以案例(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

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本班学生的感情朗读现状和自己在指导朗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研究建构意义。

行动研究法: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关的解决策略。做到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5月)

1、研究部署课题实验的工作,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制定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的任务、目标和要取得的成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根据课题项目,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选准实验的突破口,制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研究》计划,明确提出实验的目标和内容,确定实验的方法步骤。

3、搜集资料,制定专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3年6月—7月)

认真领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研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为上好“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阅读教学打好基础。

1、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

动中,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方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这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2、读的目的要明确恰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认真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做细致而科学的阶段安排。一般来说,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该掌握并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现的情境和感情。在学习完全篇课文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表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2013年8月—10月) 1、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1)、端正教学思想。我在教学中,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并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今天,加强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决不是绊脚石,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2)、制定朗读计划。制定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时,要辅之以读为主的计划。全书中哪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这些文章各具有什么特色?哪些是全文指导?哪些是片段指导?都要事先安排好。在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方面,本期要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明确提出来。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提高。只有读的计划周密,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每月进行总结体会,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体系。 (一)、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主,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而这个读却并不是盲目地读、漫无目的地读,更不是一味的只是强调多读。如果读书的层次和指向性都非常的模糊,那么,这样的多读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而且,如果没有注重通过读进行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只是单纯地强调以读悟情,一再的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这样的“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勉强的读出感情也只能够是虚情假意。

首先,多读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以读代讲第一层次的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或者是字典等学习工具通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尤其对于自己不会读的字在文章当中应该做出批注,逐渐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学生学会自读课文还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示范,带领学生共同探讨识字方法,使学生渐渐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第二层次的要求:再读课文,这次要求学生应该能够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生能够达到这两项要求后,接下来就应

该要求学生能够在正确、通顺、流利的基础上“把书读好”,这里的读好指能够读的像说话一样自然。现在学生们读书的通病就是容易扯着嗓子慢吞吞的喊,这样既对嗓子不好,而且声音也很难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还有许多孩子不会读好语气助词,这就需要老师的范读与不断的引导。书从不熟读到自然流利,学生自然会对文章的大意有所理解,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表情、语气,甚至可以加上动作来读一读了。不要小看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和感悟能力,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以读代讲的最后一层要求也就是学生能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文本了,相信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要达到这层要求也不是件难事。在这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朗读的要求逐层提高,以读为主中的“读”也就真正的落到了实处。

其次,多读是应该有指向性的,应该通过多读来着重理解重点语句,最终达到“以读悟情”的目的。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狐狸和乌鸦三次对话这条主线进行反复朗读、感悟、比较。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描写它们不同表情、动作的词语来感悟它们的内心世界(狐狸从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乌鸦从没有回答——看了狐狸一眼——张开嘴巴)。能够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去读、去演也就水到渠成,没有什么难度了。

(二)、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

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但只是停留在“声音”上,达不到朗读的要求。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可牵强迈用。

(三)、朗读是少年儿童增强语感,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 朗读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符号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重要手段。

1、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他们就能够把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得到沟通起来,反复的朗读,能够在口头上逐渐习惯课文中的用词用语,自然地吸收书面语言,使说和读连接起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好概括读对美化口语的作用。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古人名句,无不说明读对疏文解义的重要意义。通过朗读,能使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可以自然感受到文章的气势和韵味,既得到教育,又受到感染。好的朗读,还可以加倍地显示出感动力量,达到陶冶情操,教书育人的效果。

3、朗读是一把衡量尺。学生的朗读质量,是考察他们对课文学习得怎样的尺度。学生理解得怎样,从朗读中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来,感受得怎样,也能从朗读中表露出来。如果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把课文朗读出来,也能说明学生基本上能把握住这课文意境的深度和广度了。

(四)、朗读能保持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儿童并不具有成年人的情感和意志,他们的无意注意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儿童的注意表现出很大的不随意性。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材料表明:在小学阶段,少年儿童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注意到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只在20至25分钟里。而一切学习的活动中,如果没有集中的注意力,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就不可能获得成效。因此,在一课堂上我们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长时间的过多讲解,就很难使小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保持集中,可是朗读就能达到这一点。朱熹曾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就是说朗读具有从视觉扩大到听觉,眼、口、耳、脑等器官同步并用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机会,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化,或个人读,或扮角色读,或齐读,或领读……调动学生大脑的活动,保持他们的注意力。

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应该让学生从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读中得到思想感情的升华。总之,以读代讲就应该是“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有机融合。也让我们能够在每节语文课中真正的把“以读代讲”的“读”落实到实处。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1--12月)

1、对实验资料整理、分析、归纳。

及时把实验过程的资料、文件和通知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学情调查表进行细致地逐项分析。对学习的有关资料和体会等都进行整理和归档,为结题提供资料。

2、实验总结报告。

根据实验,对照课题实验方案,对实验过程作认真回顾总结,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律,进行深层次的查验,形成《实验结题报告》。

3、整个实验总结。

4、积极准备,做好结题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结合课题实验资料,在上好有质量的课型、课例上下功夫。同时,认真做好课题实验各项材料归档工作,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预期成效及论文形式:

通过“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学习方式的改革,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把大量的繁琐的讲解让位于学生的“读”,由读入文,以读代讲。学生能由读来设问,来质疑,在读中求解,读中求悟。使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阅读兴趣,丰富思想感情,发展阅读认知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地提高小学阅读课教学质量。

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方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视朗读教学尤其是情感朗读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命脉,最终实现了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目标。通过课堂感情朗读的指

导让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也都有计划、有过程、有步骤、有目标的。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真正使学生的情感朗读能力不断地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