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bout People-oriented Design
■ 袁逸倩 马增翠 ■ Yuan Yiqian Ma Zengcui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设计,以读者行为作为关注对象,对读者行为进行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在注重读者及其需求多样化基础上,初步探讨高校图书馆人性化设计上的一些功能需求及空间表现。[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人性化设计 行为目的性 行为心理需求 多样化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individual design of university library, this paper, paying heed to reader's behaviour, makes a brief excursion in analysing the need and spatial expression in individual design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the diversity of readers and needs through surveys into readers' psychological needs of behaviour.[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ies, People-oriented design, Purpose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needs of behavior, Variety
当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已经由“以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现代化的图书馆更加需要对人的关怀,这不仅是对社会上大型图书馆提出的要求,高校新建图书馆以及旧图书馆的现代化改造也必须体现人性化设计。
一、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方法及思考
高校中的图书馆使用率很高,是校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进行学术研究的教师。这些读者的日常行为特点和需求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安排、流线组织及空间设计等各个方面。
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一方面,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图书馆必然对其中的读者行为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该图书馆进行使用后评估和结果分析,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新图书馆建设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通过理论支撑,选取观察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图书馆中的读者行为进行研究。这些行为无疑反映了读者的心理需求,这些心理需求也与建筑及环境设计有很大的关联。
二、 从读者的使用需求分析主要目的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通过对天津大学中心图书馆调查得出,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主要为借还书、阅读、自习、网上查阅等(图1)。
调查可见,行为的目的性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空间被使用的方式,包括使用时间的长短、人群的空间流动性、人流多少、高峰时间、阅读形式、阅览座椅多少等多方面。
下面以读者进入图书馆的四个主要目的行为为
例,初步探讨各主要空间的设计需求。当然,读者的使用空间还包含一些与阅览相辅相成的服务性空间和设备,如目录检索区、信息服务区(打印复印等)、阅览区、讨论区、咖啡馆及其他可以预想和有发展余地的空间,这些区域空间的存在形式及与主要目的空间的联系也是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1.图书馆内最基本的行为—借还书借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时间持续较短,调查得出:读者以借书为核心的行为在图书馆通常不会超过1小时,人员流动性强;图书一经借出,使用周期较长,短期之内不会借书;读者对借阅处开放时间要求比非借阅区要短;借阅的图书多为专业类和文艺类图书。
还书行为有两种情况:一是还书后接着借书,这种行为更侧重于之后的借书行为,与前面分析相同;另一情况是单纯还书,这种行为在需求上与图书馆场所的关联不大,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图书馆分离,虽然这么做可能会增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却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总之,还书要求便利和快捷。
从借还书行为的过程来看,可分为借书前的图书目录查询、选书和翻阅的反复进行、借书、还书四个阶段。这个过程中,很多空间和设施是与其紧密相连的。
第一,公共查询电脑所处位置应醒目,除在入口门厅集中布置外,还应在各图书阅览室分散布置,以满足读者的不时之需。
第二,馆内的标识和引导信息要醒目明确,图书分类要正确,使读者容易到达自己的目标所在地,同一内容范畴的书不要跨区跨层设置。读者选书翻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 300072)收稿日期:2011-06-131 图书馆使用调查分析
24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
阅的时间长短不定,而读者想借阅的图书往往同属于某一类别,应集中布置。可以在书架旁或某几排书架间布置一些座椅,满足读者翻阅查找时的休息需求,与集中布置的阅览空间分离,减少彼此间的干扰。
第三,观察发现学生与借书的馆员之间很少交流,故可以安装一些自动借阅装置,减少馆员的工作量,并保护了读者的某些私密性的心理需求。
第四,还书应该有自助的方式,补充馆员下班和图书馆闭馆后的时间空缺。
借还书的行为,对快捷性和便利性要求很强,标识牌要醒目。此外,对读者行为自主的发展趋势、借书台向咨询台转化的需求以及与借书行为有联系的设施和空间(如暂阅空间)等都应给予关注。
2.读者行为的灵魂—阅览
阅览在行为方面的特点为:持续时间较长,少为三小时,多达半天乃至全天;阅览的目的可分为专业研究型和休闲型阅览,研究型阅览主要集中在专业类书库、学术文库和专业类期刊等场所,而休闲型阅览主要出现在文艺类图书和社会娱乐型报刊杂志等区域;读者要求阅览室开放的时间较长;由于阅览的时间持续较长,伴随产生的行为也很多,如打电话、交谈、小憩、去卫生间、饮水等。这些行为也应该得到关注,解决不好这些问题,一方面会使行为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也会干扰其他读者。
可见,阅览空间是图书馆人性化设计的核心环节,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阅览空间的多样化
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种类的书,决定了阅览的空间应该多样化,应该让每个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一般来说,与书架接近的开放式阅览形式能够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认可,可以合理地组织读者间的视线和间距,使读者的活动噪声不会对阅读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开放式阅读空间是中性的,适合大多数读者。此外,还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较为封闭型的:对于研究型读者常使用的专业类书库和学术文库就应有专门的阅读室和讨论间,并配备一定的电子阅览和多媒体设施,便于研究讨论;一种是更自由开放型的阅读空间,对于休闲型读者,更喜欢能让他放松的空间,如文艺书类可以结合中庭绿化布置阅读座椅,或者结合建筑的结构形式,在窗台、柱础等位置布置成座椅形式,这样的阅读场所能带给人轻松随意的感觉。总之,阅览空间的布局是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2) 家具形式和材质的选择
图书馆中的家具也是空间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与读者的行为息息相关。如书架的最高排和最低排的尺度应该与人体行为特征相符合,避免造成使用不便;为特殊尺寸的书籍留有合适的空间。桌
椅的类型和布置尤为重要,布置方式上主要有成排布置、成组布置、单个布置、混合布置,在形式和材料上,有各种材质的桌子、木质椅、金属皮革椅、沙发等。调查发现,固定椅子不舒适,尤其成排布置时,中间的座位很少被使用;金属椅子的噪声尖锐刺耳,金属材料在冬季感觉太凉不舒适;木质椅很受欢迎;在讨论间等需要交流的空间内,转椅便于移动,较受欢迎;在报刊杂志等休闲空间,布置些沙发,能带给读者舒适的感觉。
(3)阅览室颜色的选择
颜色对人的情绪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研究型专业性阅览室中可选用偏暖色调,如家具的颜色、墙面的色彩、灯光的色调等,而在休闲型阅览空间中可考虑偏向冷色系的设计。
(4)阅览室噪声光线等的控制
噪声和光线是读者首先关注的问题,充足的光线和适当的噪声值都是必需的,当光线昏暗且过于安静,即处于极少刺激的环境中时,容易产生睡意和厌烦心理。过于封闭安静的阅读空间不应成为设计的主流。
(5) 贴近自然或开敞的舒适感
人对于亲近自然的要求是很迫切的,窗户布置是为了通风和采光,同时也满足了人们与自然联系的需求,所以,建筑内部的中庭空间、室内绿化的设计、与建筑外部生态环境的视觉关联也是增强图书馆阅读空间舒适感的重要方面。
(6)与阅读相关的其他行为空间
在阅读空间中,还应有一些模糊空间的存在,比如接听电话、休息聊天等随机产生的行为需求,这些空间可以结合交通空间布置;咖啡间、小卖部等能对内外同时开放的空间,既满足读者休闲需求,又能对外营业。经营方式上,可在图书馆内部的入口前设置自助存书柜和检测器,既方便读者也便于图书馆的管理。
3.图书馆的第二阅览室—自习室自习室内的学生行为,有和阅览室中读者行为相近的方面,如持续时间较长、需要休闲饮水饮食等生理方面的需求。此处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者,会比阅览室内更为自由和放松。概括地讲,图书馆的自习室是一个活跃、开放、流动性强的空间。教学区自习室则非常安静,专门用来学习,行为非常单纯。
为了满足图书馆内自习室的多样行为需求,满足人员流动的自由性,应注意以下几点:家具布置应满足每位学生的自由出入,不惊动其他同学;桌椅的每座面积要稍大,方便各种活动内容;用电负荷较大,满足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人员集中,活动性强,应与咖啡间等公共空间距离较近;使用时间持续长,可考虑单独的开放方式;由于学生的流动性,可以设置安全存储设施等;更强调学生使用的个体性和专属性。
自习室若独自分区布置,可防止相互干扰,但不能割裂与图书阅览的联系,否则,图书馆中的阅览室将失去存在的根本意义。
4.阅览行为的新活力—网络学习
当代的网络空间学习,引入了information commons的概念,即“信息共享空间”,它实质就是高度人性化,为读者营造一种高效的利用信息的环境,使读者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享受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服务,如获取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帮助、提高信息素养、进行学术研究等行为。这种人性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读者不仅能够同时同地使用印本资源和网络资源,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享受图书馆员等的咨询服务。
第二,信息共享空间充分照顾到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强调团体的讨论与学习,为读者提供相互合作、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的良好空间。
第三,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直接面向读者的行为需求,并通过它将所有的图书馆工作直接面向读者,真正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成熟的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集研究、学习和社交于一体的公共场所。高效、便捷、舒适是图书馆的品质,读者的行为需求真正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三、 结语
读者的行为是图书馆运作的核心内容,以其为出发点来考虑图书馆内部的人性化设计,是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方法之一。随着技术、理念的提高和读者思想观念的发展,图书馆的设计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发展性地满足读者行为和心理需求。因此,对读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理性分析,也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只有持续地关注读者的行为,发现问题后尽量调整,如此循环下去,实现真正的人性化就不会是一句空言。■
参考文献
1 常怀生编译.建筑环境心理学.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2 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杨青娟,韩效,卢芳,李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 鲍家声.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刘大馨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5 扬·盖尔著.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