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猪“红皮病”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

猪“红皮病”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

2020-07-12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9卷)第9期 但此类型支原体感染较其他支原体感染稍晚出现。 3.1 临床症状 综合版河南畜牧兽医 见的 种病原体,其中猪肺炎支原体单独感染时,并不会 产生严重后果,但与其他病原如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 菌、巴氏杆菌、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Ⅱ型 等混合感染时,则严重影响猪只健康。 发生支原体感染时可使用疫苗和药物进行控制。目 该病一般突然发生,表现为站立困难.关节肿胀、疼痛 感较强。肉眼可见关节肿胀处有大量黄色液体。 3.2诊断 临床诊断需进行细菌分离,并与其他疾病鉴别,如关 节炎型链球菌感染等。根据PCR诊断以及泰妙菌素和大 前,疫苗尚不能很好地解决支原体感染的问题,只能减 少发病率和减轻临床症状,因此,药物的使用就显得格 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可辅助做出判断。 4小结 外重要,可选择的药物有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和大环内酯 类药物等。 (收稿日期:2008—07—08) 猪肺炎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和猪滑液支原体是猪病常 猪“红皮病"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 刘爱国’,邵月峰 ,任夏贞 ,葛位西 ,王兰美。 (1.漯河市畜牧工作站,河南漯河462000;2.漯河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3.漯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图分类号:¥858.28 文献标识码:B 3文章编号:1 004—5090(2008)09—0028—02 临床症状 猪“红皮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猪红细胞和血 浆中引起的疾病。因病猪全身皮肤呈粉红色(白色猪更明 显),故称“红皮病”。几年来,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实验研 猪“红皮病”多发生于哺乳仔猪、怀孕母猪以及受到应 激影响的育肥猪。前期表现为高热,体温达4l℃~42℃,皮 肤发红.有时皮肤上有针尖大小的 血点。后期(病程超过 7天)出现黄疸性贫血,皮肤呈黄白色,严重者眼结膜、阴 道等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尿血尿。母猪发病时主要表现 为高热、乳房及阴部水肿、不发情或受胎率降低。孕猪多发 究、临床观察和防治实践,在猪“红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 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一些体会, 现将研究情况和体会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 1.1传播媒介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和各种动物 生流产或早产,产出死胎或弱仔,也有的分娩后发生缺乳 现象 4病理变化 均可感染,家畜中以猪、羊发病最多,死f_率最高。该病通 过直接接触传染,蚊、蝇等吸血昆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 介。其次注射器、投药器、断尾钳、耳号钳、手术器械、输精 器、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也是该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1.2 易感猪群和发病季节 在临床中各种年龄的猪只均 可发病.但以幼龄猪只发病最多,且死亡率最高。该病流行 初期以种猪多发.流行中后期仔猪和育肥猪最易感染。该 皮肤和黏膜苍白:肝脏肿大、变性,呈棕黄色:颌下淋 巴结、肺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肿大呈土黄色;心外膜脂肪 黄染;肺充血、肿胀;肾脏苍白,外观呈大理石样病变; 胸腔、腹腔及心包腔积液;血液稀薄,凝固不良,采集 含抗凝剂的血液冷却至室温后倒 ,可见试管壁粘有颗 粒状血凝块。 5病原学检验 病可常年发生,但以蚊、蝇活动猖獗的6 ̄9月份发病最多。 该病是一种流行快、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十 分严重的重要疫病。据调查,近几年该病在全国和我省大 部分地区时有发生.是近几年来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较 该病发生后可通过采血、制片、染色,在600倍显微镜 下进行观察,可看到红细胞和血浆中有球形、环状、椭圆 为严重的一种疫病。 2发病机理 形、棒状、月芽状等多种形态的病原体存在,其中多数附着 在红细胞表面,形成规整的锯齿状或星芒状。除此笔者还 病原体侵害红细胞,致使红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当 随血液流经脾脏等网状内皮组织时被当作异物吞噬,使血 液功能减弱、新陈代谢发生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造成继 (并)发感染,形成毒血症,最后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另外, 在猫、犬等其他动物的腹水、组织器官中发现大量同样形 态的病原体。该病病原体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姬姆萨氏染 色为紫红色,美蓝染色和瑞氏染色呈蓝色。该病原体对培 养基要求苛刻,培养物不易搜集。 该病原体对干燥、高温和消毒药物敏感。用3%来苏 尔、2%苛性钠、0.5%灭毒净等即可将其杀死。但其耐低温, 由于病原体的刺激.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造成血球 溶血、凝血因子被破坏、血液凝固不良、血管通透性增加, 发生弥漫性出血,表现为皮肤发红、尿血。随着病情发展, 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血液稀薄、色淡,出现皮肤和可视黏膜 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 6诊断 苍白、黄染等贫血症状。由于红血球大量减少,血液循环功 能严重降低。导致以心力衰竭为主的全身性组织器官功能 衰竭。 ・6.1初步诊断 根据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可做 出初步诊断 2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6.2 实验室诊断 2008年(第29卷)第9期 深部肌肉注射,1日1次,连用3天,孕猪禁用,以防流产。 7.2.2适时使用解热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该病以高热为特 6.2.1显微镜检查:耳静脉采血,制成血液抹片,美蓝染色 后在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可看到 征,及时退热有利于疾病康复。治疗该病时最好使用长效 退热剂,每千克体重肌注0.1毫升,1天1次。 7-2.3在注射治疗的同时,在饲料中拌人3%的银翘败毒 散。 蓝色锯齿状、球状、星芒状或环状病原体.即可确诊。也可 不经染色,直接镜检观察。 6.2.2血清学试验:目前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荧光抗体试 验、补体结合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但以间接血凝试 验灵敏度高、简便实用、效果最好。 7防治 7.1 预防 7I2.4当猪“红皮病”发生时,常继发其他疾病。当继发猪 弓形体病时,最好使用长效磺胺类药物,每天用药1次,首 次剂量加倍,一般连用3天即可;当继发猪链球菌病时,最 好同时肌注青霉素。并坚持“早用药、大剂量、连续用”的原 则;当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时,最好用卡那霉素和地塞米 松注射液治疗 8小结 7.1.1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动物易感性。一是喂全价饲料; 二是保持圈舍清洁干燥;i是定期进行消毒;四是做好保 温降暑T作;五是消除各种应激因素。 7.1.2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做好消灭蚊、蝇及寄生虫 工作。使用高效低毒的灭蚊灵,及时杀灭蚊虫,防止疫情的 扩散蔓延或继发感染;粪便采取生物热发酵方法,杀灭虫 卵,可大大减少蚊蝇的繁殖孳生;定期注射伊维菌素预防 寄生虫病。 该病病原体存在广泛,多呈隐性感染。该病流行初期, 病情严重,中后期多有继发感染。 8.1 发病原因 ①由蚊、蝇等吸血昆虫传播;②污染的针 头、断尾钳、打号钳及阉割器具等引起的机械传播也是不 可忽视的因素;③寄生虫感染及皮肤损伤亦可导致该病的 发生。 7.1.3做好器械消毒灭菌,减少人为传播。一是对猪进行 注射时,必须做到一猪一针,防止通过针头传播疫病;二是 使用断尾钳、打号钳及阉割外科手术器械时,必须进行严 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是减少外伤的发生,一旦发生应 及时消毒处理;四是饲养密度要合理,最好分群分槽喂养, 防止发生追斗。 8.2 中药防治安全有效在目前没有研制出生物制品预 防猪“红皮病”的情况下,采取注射i氮脒(10mg/ ̄g)和中 药银翘败毒散拌料喂药相结合的办法,效果显著。尤其是 中药银翘败毒散,不仅可使治愈率可明显提高,而且减少 了猪肉的有害药物残留,保证了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解 决了国家关于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原粉给该病防治 工作带来的难题.也为我国生猪产品能够顺利进人国际市 7.1.4按照高效、低毒、低成本的用药原则.积极做好药物 预防。在饲料中加人3%的银翘败毒散(金银花500克、连翘 200克、黄芩300克、大黄300、贯众300克、枳子200克、榧 子200克、蒲公英200克、苦参300、生石膏500克、甘草 300克,研为粉状),每月连喂10天,有良好预防效果。 7.2 治疗 场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8.3重视继发病防治 当猪“红皮病”发生时,常继发猪 弓形体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因此在防治 中,必须重视继发病的预防,才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收稿日期:2008—07—18) 7.2 1 j三氮脒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配成5%的溶液分点 猪呼吸道综合征徐谦 的防制 f新县畜牧工作站。河南新县465500) 中图分类号:¥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090(2008)09—0029—02 1.1 应激因素 猪呼吸道综合征是近年来困扰养猪业发展的重大动 物疫病。它是由于应激反应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机体免 疫力下降,从而继发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 疾病的总称。由于引发该病的原因较复杂.感染的病原种 类较多,所以防制难度较大。该病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 应激是机体对外界和体内各种非正常刺激所产生的 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常见的应激表现为:呼吸心跳加快、 狂燥不安、活动量和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体内蛋白 质合成量下降的同时分解量增加.甚至出现负氮平衡.使 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4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高 温季节,50~70 El龄的断奶仔猪及20周龄内的育肥猪多 发,成年公猪多呈隐性感染。发病率为10%~70%,死亡率为 生长停滞、肉质苍白、免疫力下降,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应 激初期机体血液流速加快,大量消耗体内白细胞,机体抵 抗力下降。常见的应激因素是环境改变和饲养管理不善. 5%~75%,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另外,防疫条件差和饲养 管理不善的小型猪场及散养农户容易发生 1 病因 ・其中高温高湿季节圈舍通风不良、饮水不足、防疫和卫生 条件差等引起的应激反应在临床上最常见。 1.1.1物理性因素 29・ 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