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如今的我依旧处在职业的迷茫期,而这本书里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与我产生了共鸣,只不过我心中的认识是一知半解,缺乏理论高度,而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全新视角,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只具有一腔热情还远远不够,尤其是书中朱教授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恰似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最朴实的一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我觉得教师爱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巨大的潜能,而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潜能,去挖掘,去点亮。在我们班有名数学学困生,他叫袁登科,我注意到他是因为他的成绩每次考试都是三四十分,连七十二分的及格线都很困难,这与他平时的默默埋头苦读的状态截然分明,他不应该是这样的成绩。于是,我私下找他谈话,得知数学从小就是他的软肋。不管多努力,成绩总是不好,而且从他闪躲的神情我看到了他内心的惶恐,一瞬间,我想到了曾经的自己,数学成绩也不好,甚至惧怕上数学课,我完全明白他那颗想学好数学又一次次被数学打败的心,有位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习得性无助”,没错,连续的失败体验,让他对数学望而生畏,我想到曾经的自己,也是这般的无助。于是我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我要拯救他。
每次数学课上,我走到他身边都会格外留意他的学习情况,果然我发现了他的一个闪光点,作为一名男同学他写的字比女同学都要端正。我眼前一亮,把他的作业拿到全班展览,让其他同学都向他学习,每次数学课我都会请他往黑板上演练,他也越来越用心的写好每一个字,我看到他的腰板渐渐挺直,也看到他课余时间还在钻研数学题的身影,我想到了毛主席说的一句话,这世界怕就怕认真二字,没有谁的幸运凭空而来,只有当你足够努力,你才会足够幸运。这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没错,正如我期盼地那样,他成功了,在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中,他破天荒的及格了,得了七十六分,虽然不是一百多的优秀分数,但仅仅对他已是莫大的惊喜,我又一次在班上大力的表扬了他,在这个班上没有后进生,只有后来进步的学生。只要你努力,我愿意等。
如果你不能飞,那就奔跑,如果不能奔跑,那就行走,如果不能行走,那就爬行,但无论你做什么,都要保持前行的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