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20-06-17 来源:爱问旅游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兴化市钓鱼中心校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局限: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过于重视知识结果的获得,缺少获得知识的过程,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因而难以达到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的目的;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和学科本位,不能将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与学习内容相联系,不能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因而学生所学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识,不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过于单一,不能认真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的方式,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与互动,因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人地位。总之,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的课堂教学,以本为本,唯师唯上,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生

命活力与价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帮助学生开展接受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探究意识,形成有益于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想。

同时目前国内小学“探究型”课程开发,实施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鉴于上述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美国数学教育界在80年代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指出,数学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按照建构的观点,教师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建构活动的促进者,教师的传授不应是力图从书本上准确无误地搬运知识的过程,他应是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它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校应该培养出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习者,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学者、实践家以及这样一种人:在现时所学到的东西和将来动态的、变化的、变幻莫测的问题及事实之间,他们能生存于一种美妙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平衡之中。他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知识是否被掌握,所学的知识是否系统,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举足轻重的。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根本不是凭借教师对知

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

3. 皮亚杰的教育观点

皮亚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备记忆,是在于创造智力的探索者,而不是博学。”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一个世纪性的难题仍摆在我们面前:学校教育并没有给每个学生提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机会,其诸多原因中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学科,我们偏重于知识体系,而把另外三个重要部分——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态度、科学精神弃之不顾。而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正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乃至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能力。

4. 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其实“发现学习”就是以探究性思维的方式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建构探究性教学模式也是对布鲁纳发现法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包括:①如何使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②如何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③如何使学生学会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设想;④如何使学生学会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⑤如何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即如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研究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包括:①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②如何使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③如何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并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

习惯。即如何最终实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角色行为,提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水平、扎实的教科研基础的教师队伍,并以此推动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建立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课堂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更贴近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间关系趋向和谐、民主、平等。等等,然而在这教育改革的明媚春光下,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不少困惑和迷茫。为此,本课题将这些困惑分成两部分作为主要研究的内容:①如何正确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新的课程。②如何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寻找突破口,让学生更自主、更探究性的学习。来促进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方式。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并且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2.文献资料法

利用苏教版教材及其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

施方案等目的。

3.经验总结法。

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启动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

①组建课题研究小组。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研究策略。③培训师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知识,讨论交流意见,统一认识。④进行前期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2.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6月)

①启动既定方案,制定阶段性计划。②组织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③组织学习,定期交流。④适时修改研究方案,调整研究策略。⑤阶段性总结,形成初步研究结论。

3.反思矫正,推广应用阶段(2008年9月——2009年4月) ①对研究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反思矫正。②研究成果的鉴定和推广。③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评价,写出相关总结材料。

4.总结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 ①撰写研究报告。②收集研究资料。③课题结题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在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06年起提出并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的实验和探索。此课题被列为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2006年4月——9月,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我们调查了低、中、高年级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现状,发现小学生探究学习的现状归纳如下:1.小学生对探究学习兴趣浓厚。2.开展探究活动时的态度认真。3.年级越高,探究学习开展的越少。4.探究学

习过程中障碍较多。

2006年9月开始,进入到初步实验阶段,边实践边研究,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研究论证,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教育学会批复。

2006年10月课题通过省教育学会审查并批复立项。2007年4月课题通过省市课题专家组的开题论证,并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从不同班级实际出发,各自制定每个小阶段的实施计划,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在课题实施中,破除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亲身感受到学生隐藏着的巨大学习潜能,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打开了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在对待不同学生的方式与态度上,也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方式转变。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的、互相尊重、互动交往的师生关系。教师实现了由原来的课堂“主人”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2008年4月课题专家组对本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对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同时针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措施。2008年4月——2008年10月份,根据中期评估中专家提出的意见并结合学校实际,调整了研究的策略和部分目标。

2008年10月——2009年2月课题组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疏导,并形成书面材料,对理论成果进行了推广运用,在实践中验证、反思、矫正,使既得研究成果得以补充和完善。

2009年2月——2009年3月收集整理了研究材料并形成最终研究报告,等待课题专家组的结题验收。

九、课题研究成果:

1.构建了探究性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

种教学形式。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研究中,我们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构建了“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运用——拓展创新——评价体验”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

问题情境:创设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同时是学生明确探索目标。

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合作交流: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地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实践运用:将探索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拓展创新:通过发展性、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使学生从大量琐碎的基础性学习中解脱出来,探究性学习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学 习 兴 趣 比 较 表

浓厚 较浓厚 一般 无兴趣 实验后 实验前 42﹪ 21﹪ 38﹪ 14﹪ 18﹪ 47﹪ 2﹪ 18﹪ 从表中可见,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加。之所以有此变化,我们认为主要是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3.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明显增强、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实验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通过自主实验,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中。

实验班的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渉取信息的习惯,质疑解疑的习惯。

4.有效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

果,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下面是课题研究实验班与对比班近年来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

2006~2007学年度 2007~2008学年度 2008~2009学年度 第一学期 一年级 平均分 92.10 90.32 第一学期 二年级 平均分 92.9 91.90 第一学期 三年级 平均分 94.79 93.55 第一学期 四年级 平均分 85.83 85.13 第一学期 五年级 平均分 第二学期 优秀率(%) 78% 63% 第二学期 优秀率(%) 79.77% 75.07% 第二学期 优秀率(%) 83.8% 81% 第二学期 优秀率(%) 56.87% 54.3% 第二学期 优秀率(%) 第一学期 平均分 95.02 92.56 第一学期 平均分 89.45 83.73 第一学期 平均分 91.12 88.43 第一学期 平均分 88.28 85.66 第一学期 平均分 第二学期 优秀率(%) 75% 69% 第二学期 优秀率(%) 65.35% 55.56% 第二学期 优秀率(%) 79% 67.36% 第二学期 优秀率(%) 60.07% 53.75% 第二学期 优秀率(%) 第一学期 平均分 95.14 91.54 第一学期 平均分 94.78 86.22 第一学期 平均分 94.56 90.32 第一学期 平均分 90.03 84.51 第一学期 平均分 第二学期 优秀率(%) 86% 71% 第二学期 优秀率(%) 81.49% 72.17% 第二学期 优秀率(%) 86.10% 75.89% 第二学期 优秀率(%) 68.06% 57.92% 第二学期 优秀率(%)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88.83 86.13 第一学期 59.77% 56.03% 第二学期 优秀率(%) 58.87% 55.04% 87.23 85.31 第一学期 平均分 90.22 87.47 60.06% 57.92% 第二学期 优秀率(%) 60.56% 53.24% 91.23 84.67 第一学期 平均分 91.25 85.86 75.26% 54.72% 第二学期 优秀率(%) 68.7% 51.72% 六年级 平均分 85.18 82.53 实验班 对比班 5.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三年的研究实践,许多教师觉得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表现在教师对自身工作和任务重新认识与定位上——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到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地位的尊重和对学生的重新认识上。一位教师说:“过去我们通常用考试成绩来划分好学生、差学生,但研究性学习让人们看到了学生的潜能和才干,我觉得应该学会重新认识我的学生……”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走进课堂,走向社会去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去获取与课题相关的种种信息。自觉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增强。在研究活动中,课题组全体成员都参加了大量的理论学习,承担课内课外的实验研究,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和教案。我们的教师正逐步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转变。在三年的时间里,课题组教师共有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全体课题组老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十、我们的思考: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

的学习模式,目前还仍然处于探索和进一步研究阶段,因此,我们觉得今后还需继续加强研究,解决以下的一些问题。

1.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进程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时间比较容易控制,每一堂课一般都能按教学设计完成。而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就较难控制,因为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否较快地进入状态,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寻找到正确的探究方法,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探究的目的,教师都很难预料。往往在一堂课中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此外,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探究活动,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何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证知识的掌握,是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2.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的辅导问题

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传统的教学中,他们在教师的传授下学习尚且还需要教师在课余加以辅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知识就更是困难,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大多是旁观者,既不能参与同学们的讨论,自己又不能进行探究,也不能理解他人的探究结果,其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究性学习并有所收获,是又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附:

钓鱼中心校课题组成员论文(教学设计)发表一览表

序号 论文题目 1 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角的分类 3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4 构建真实互动的课堂 5 浅谈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 6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7 巧用二进制识别药品 8 两道数阵的规律求解 作者 陈正萍 陈正萍 陈正萍 陈正萍 陈正萍 陈正萍 周亚年 周亚年 杂志名称 素质教育论坛 学问 教学创新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小学生数学报 小学生数学报 发表日期及刊期 2009第5期 2009第5期 2009第5期 2006第2期 2007第2期 2008第1期 2007第948期 2007第759期 等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省级 省级 9 10 11 12 13 试论小学数学问题引探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与行为特征 新课的导入选择 移一移,巧解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分数化小数 周亚年 王耀 王耀 王耀 李祝梨 骨干教师培训班 教学实践 新课程教研版 新课程教研版 当代教育论丛 2006年5月 2009第2期 2009 2009 2008第5期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钓鱼中心校课题组成员论文(教学设计)获奖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论文题目 认识图形 轴对称图形 那次生病之后 认识钟表 数学模型与小学数学建模的尝试 认识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说的训练 让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人 激发学习兴趣五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步计算应用题 作者 陈正萍 陈正萍 陈正萍 陈正萍 周亚年 李祝梨 徐定华 卞书鉴 卞书鉴 卞书鉴 赵增桂 主办单位 省教育学会 省教育学会 小学教学参考 泰州教育学会 省教育学会 省教育学会 小学教学参考 小学教学参考 泰州教育学会 省教育学会 市教育局 获奖日期及刊期 2008年12月 2008年3月 2008年12月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8年3月 2006年12月 2006年6月 2007年度 2008年3月 2006年度 等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大市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大市级 省级 市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