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题”研课,聚焦“课”之实效——对“一题一课”教学的思考

以“题”研课,聚焦“课”之实效——对“一题一课”教学的思考

2024-07-28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一、背景分析 )l 课程改革实施多年,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存在许多亟待 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提倡的理念难把握;新教材的改革设计一 时难以适应;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很难立即跟上课改要 求;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不配套等.我们知道:“真 正的改革发生在课堂”,如何在教学走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道 o/ ~ 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 图1 图2 的数学基础,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1年10月11日 三、情景描述 金华市教研室在开发区开展“一题一课”主题教研活动.以今年 1.课前热身 的中考试题第23题为载体,设计了一堂课(40分钟)以“题” (1)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1,与 轴交于A、日两 . 研究教学.与会的同仁感觉收获颇丰,我也在其中积极参与听、 点,若点 的坐标为(一2,0),则点4的坐标是——评课,深有感触与启发.本文以这两节课的片段为例,谈谈一些 (2)若抛物线Y=一 + +C经过点A(一2,7),B(6,7), . 粗浅的看法. C(3,一8),则该抛物线上纵坐标为一8的另一点D的坐标是二、原题呈现 【后记】章老师对这几年中考命题的趋势作了个简单分析,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将n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并 而后就直奔主题——一道中考试题的探究. 排组成矩形OABC,相邻两边 和OC分别落在 轴和Y轴的 2.课堂例题 正半轴上,设抛物线Y=似 +6 +c(a<0)过矩形顶点B、C. 探究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4,将1个边长为1的 (1)当 =1时,如果a=一1,试求b的值; 正方形OABC,相邻两边OA和OC分别落在 轴和Y轴的正半 (2)当n=2时,如图2,在矩形OABC上方作一边长为1 轴上,设抛物线Y= z+6 +C过正方形顶点B、C.请求出b 的正方形EFMN,使EF在线段CB上,如果M,Ⅳ两点也在抛 的值. 物线上,求出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 【后记】本题第一个图形,大部分学生能自己独立完成,先 (3)如图3,将矩形OABC绕点0顺时针旋转,使得点B 得到点C的坐标,然后求出点B的坐标,这样就可以用待定系 落到 轴的正半轴上,如果该抛物线同时经过原点0. 数法求得b的值,依次类推,学生能用类似的方法解决图5和 ①试求当n=3时a的值; 图6的问题;但是要解决n个正方形并排放在一起,b=?很多 ②直接写出a关于n的关系式. 学生从前三个图形中总结出规律,b= 数学的进步与发展,总是依赖于抽象对具体的概括,以及 具体对抽象的形象化,数形结合建立在数与形之间对应的基础 上,而数轴和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使这种对应成为现实,引进数 轴与坐标系,建立数(或数对)与点的对应,方程与曲线联系, 就可用几何形象来表现代数问题,用代数运算替代几何推理, 使代数性质图示化,图形性质代数化,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良好 载体,任何代数内容,让数轴参与其中,就会显得显而易见. 图3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 此题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为背景,涉 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沟通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不 及到污水数量、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具 仅使几何学获得了代数化的有力工具,也使许多代数问题具有 备阅读、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从给出的图 了明显的直观性.在解题中把数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各自 形寻找隐含条件. 的优势,相辅相成,便能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012年第3期]基础教育论坛 45 _、, y 【后记】如果把正方形顺时针旋转到对角线在 轴上,使抛 物线经过0、B两点.是不是还能求出相应的系数呢?因为下课 了,这一问题就留着课后思考. 四、启发感悟 “一C 日 C/  I \ / l  ’7 o・ A\; fo图4 一 题一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数学“题”进行了挖 图5 I 掘,以“原题”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作深思,设计出三 个层次的探究题,由浅入深、浅显易懂,知识内容却深刻,整 堂课朴实、有效.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特色鲜明”的课堂教 学,它从内心深处引发我很多的思考. 、 C C / 1_7 . / f o・ 图6 l f o’ 图7 A\ 1.思“题”之深度和广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应该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所谓课堂教学的广度,是指课堂教学横向上的容量与范围.有广 度的课充实,知识点宽泛.课堂教学的深度则是指纵向上的数学 探究二: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8所示,在由边长为1的两个 思考,需要教师进一步去挖掘.有深度的课是有内涵、有数学魅 正方形组成的矩形OABC的上方作1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力的课,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EFMN,使得剧 在线段cB上,如果 、Ⅳ两点也在抛物线Y=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节课具备了深度和广度,也就具备了扎 似z+ +c上,请求出n、b、C的值?按此规律,请归纳在图n 实、充实、平实、真实.尤其在初三数学习题课教学中,为了对 中,a、b分别与n的关系. 整个初中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需要我们老师精心地选好试 题,针对知识点,完善知识结构,设置延续性的变式问题,激 发学生思维,设置多角度思考的问题,实现一题多解,一题多 变,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习题教 学的广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图8 2.谈“课”之本色 【后记】从探究一到探究二章老师很自然地通过一个问题过 “一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设学生本位教材,充分利用师生自身 度:如果老师再在上面放一层,同学们想想能否求出函数解析 原有认知,对现实资源整合利用,对课堂原生态情境的开发. 式中的a,b,C的值?这一探究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确定点的 题一课”课例研究就是要追求“学之本位”,还“课堂本色”. 坐标?应该选取那三个点?为什么要这三个点而不是其他的点? 我们在摒弃就题论题教学的同时,必须树立由一道习题展 还要突破曰、C以及 、Ⅳ两点分别关于对称轴对称这一难点: 开进行教学,像网一样撒到合适的程度,变无趣的课堂为有趣 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去回答,老师只是启发引导,把课堂还给学 有效、焕然一新的课堂,这是老师们要不断思考和追求的.而中 生,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解决问 考试题往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在复习阶段选用中 题中来.其中有学生提出可以在第三层再放一个正方形.这时候 考试题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体现教学的价值性和拓展性,因此 章老师请同学们思考可以再放一个吗?如果放上去,那么最上 需要教师善于对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一道典型试题抽象出简 面这两个点会在抛物线上吗?请同学们写出坐标,并验证结论 单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题类型,就像上面这样的例题拓展,学生 主动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类比、思考、猜想、验证、 是否成立? 探究三:将图11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绕点0顺时 推理、转化过程,不仅感受到数学原来可以这样轻松的学,而 且能够认识到研究、思考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针旋转,使顶点曰落在 轴的正半轴上,设抛物线Y=麟 +bx+ C同时经过原点0及点B、C,请求出a的值? ) Y ~ 3.议“课”之效果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课堂的设计一定要研究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堂课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模型,并抓 、 C 0/ \ 图11 y Y ; 住模型特征,或者在问题解决以后上升到模型的高度,归纳反 思解题的方法.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 图12 去发现.”数学解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无法教会学生做 所有的题目,但可以通过有限题目的学习去领会无限道题的数 学机智.因此利用此题可以让学生将不变的模型置身于变化的题 目之中,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形成模型思想,解决一个问题 贯通一类问题,发现规律,摆脱题海之苦,引导学生学会以 “不变”应“万变”,深刻感悟解题方法,快速提升解题能力, D/ . A\ j 图13 图14 启迪学生的数学智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_V =;基础教育论坛[2012年第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