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与运用
1.用正楷字,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jiān chí bù xiè(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rì jī yuè 1ěi(_______)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答案】 (1). 坚持不懈 (2). 日积月累 【解析】
【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懈”:怠惰。字形采用“竖心”作形旁,采用“解”作声旁。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不写繁体字。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是生命之源。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经久不息。 ....B. 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不能施以援手,内心感到十分遗憾。 ....C. 一些家长曲解了学习的目的,将考上大学当作孩子上学的不二法门。 ....D. 他的演讲抛砖引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多指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停息不下来。使用语境错误,应使用“绵绵不绝”等。B爱莫能助: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运用正确。C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D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不能用在别人身上。且与下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矛盾。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调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评词之美、音乐之美。它之所以赢得多方赞
誉, , , , , 《经典咏流传》在最恰当的时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观众的内心。
①不得不说,现代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 ②不仅在于其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 ③源于古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④更是源于古诗词本身的深厚内涵
A. ③④②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首先确定②④句用递进复句承接上句,阐明“赢得多方赞誉”的主要原因;③句归纳了前两句的“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①句强调是观众今天的文化需求。因此选C。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 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 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 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问号改为逗号。这句与下文形成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B将感叹号放在引号中。C“阳光”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5.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小题。
且说_①_(A.蔡京B.高俅)得做了殿帅府太尉,选择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所有一应合属公使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高殿帅一一点过。于内只欠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_② (A.王进 B.林冲)。半月之前,已有病状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门管事。高殿帅大怒,喝道:“胡说?既有手本呈来。却不是那厮抗拒官府,搪塞下官。此人即系推病在家。快与我拿来。
(1)①②两处的人物分别是指①________ ②_______。(填写人名) (2)选文中殿帅认为“那隔抗拒官府,搪塞下官”的真正原因是(_____) A.自己的干儿子曾被教头教训而怀恨在心 B.教头没有给自己送“孝敬银子”而怀恨在心 C.当年自己找教头的父亲比武却被打败而怀恨在心 【答案】 (1). (1)B (2). A (3). (2)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1)处分别是高俅与王进。(2)题要看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特别是下文补充交代的当年自己找教头的父亲比武却被打败的情节。王进只是一个引子,交待他去投延安老种经略相公去完成了他的使命,引出第一个梁山人物史进。 6.综合性学习
某校组织了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发出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学习书法。 【链接】
新闻摘录: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文件,规定本地七至九年级学校,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课时的书法课。
调查数据:各学校书法教师中,书法专业教师占15%,语文教师兼任占56%,美术教师兼任占29%。
学者感言:写字时,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图成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书者留言:
◇柔软的毛笔,可以写出有力的线条:一个个不同的汉字,都有优美的结体;写字还是自己心情的记录,真是太有超了!
◇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1)从[链接]材料中,再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①学校开设书法课,为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下面这幅陈列在兰州碑林的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对这幅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张芝《冠军帖》 (局部) A.线条曲直互生,刚柔相济。 B.采用行书书体,用笔灵话。 C.写法上下牵连,富于变化。 D.笔势有力而丰润,展现书者胸襟。
【答案】 (1). (1)②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 (2). ③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于做人有启发意义。 (3). (2)B 【解析】
【详解】(1)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链接]材料,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
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可提取“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和“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分析整理即可。(2)“采用行书书体”错。张芝,字伯莫,敦煌酒泉人。他敢于创新,省略章草的繁难之处,在运笔上使用了流利的笔锋,显示出的奋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的常规,从而创造了“今草”这种书法体。今草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后世将张芝列为“草圣”。连后世“书圣”王羲之也说自己的草书不如张芝。打开张芝《冠军帖》,就有纵横气势扑到眼前,疾驰中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形成了上下贯通、逶迤连绵的纵向气势。线条飘逸而不飘忽,没有火辣辣的气味,而是纯正、脱俗,把草书写雅致了,也写得灵动了。圆转的笔调多,运用不好则大圈圈套小圈圈,雷同且俗气。而在这里,弧度多变,弧形多样,交错包含,不断给人以新鲜感。张芝用笔不是往粗壮雄厚处发展,也非丰腴泽丽,而是笔锋轻入纸,跃起而行,不雕不琢。 7.默写
(1)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5)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突出边塞气候异常,风雪早至的两句是:_____,_____。
【答案】 (1). (1)欲上青天览明月 (2).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 (3)归雁洛阳边 (4). (4)物是人非事事休 (5). (5)独坐幽篁里 (6). (6)北风卷地白草折, (7). 胡天八月即飞雪。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览”“雁”“篁”“即”等字词的书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警《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曾派张赛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张赛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贵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8. 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 9. 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 “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是艰险的豪迈气概。 C. 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 【答案】8. 冲风破浪,一往无前 9. D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描写对象黄河特点的把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这两句刻画了黄河的波涛汹涌、一路裹挟黄沙的气势,突出了九曲黄河的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特点。 【9题详解】
D项“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这是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夙夜忧叹(_____)(2)斟酌损益(_____)(3)咨诹善道(_____)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徒以有先生也 ..B. 还于旧都/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 以彰其咎/望其旗摩 ..
D. 以伤先帝之明/欲报之于陛下也 ..
12. 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10. (1). (1)早 (2). (2)除去 (3). (3)询问,咨询。 11. C
12. ①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做个好皇帝;②表明自己的忠心,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 【解析】 【10题详解】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有古
今异义词,如“损”:除去。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夙”要根据“夜”来理解。“诹”作为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1题详解】
C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代词。A前者“把”;后者“因为”。B前者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到”;后者“从”。D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代词。 【12题详解】
文言文要点的理解。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多次提到先帝,是因为引先帝所说的话更能说服刘禅,同时也希望刘禅能继承先帝遗志。用这种方法来说服刘禅,既顾其主面,又表臣心。突显出诸葛亮的劝谏艺术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答刘备的忠心。
【点睛】文言虚词的辨析题,要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翻译: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注]①陈:列阵,布阵。②绥:安抚。③方城:山名。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14. 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 15. 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 示例,屈完妙语退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结盟。
【答案】13. 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
14. ①他沉着冷静、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②以有礼有节柔中有刚的外交辞令给齐王讲
道理;③ 不卑不亢以楚国的实力为后盾的。 15. 唐雎强势怼嬴政 秦王道歉让步屈服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战”“御”“之”等字词的翻译。 【1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中心信息的概括。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从屈完的“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的语言,即可分析出屈完沉着冷静、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且给齐王讲道理时有礼有节,刚柔并济,突显其娴熟的外交才能。 【15题详解】
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古书,多了解古代文化,多记忆历史上著名外交人物的事迹,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如“唐雎”“晏子”“蔺相如”等。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参考译文】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呢?您如果要用武力的话,楚国将以方城山作为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
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订立了盟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
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
⑦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⑪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16. 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17.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句中“从来”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18. 第③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9. 仔细揣摩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20. 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请你对“轮廓”的理解。
【答案】16. 父亲总能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及时给予我安慰和鼓励,他深知我内心的想法,帮我战胜了困难和自我。所以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17. (1)“从来”是“一直”的意思,表明了“我”一直矛盾的心理和做法:怕自己因缺少勇气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怕看到父亲伤心的面孔,不敢去面对。去掉了,语气上就弱了许多,不如原来的效果好。(2)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蒸饺在竹笼内排列的热闹情状,衬托出“我”对“温热且快乐”的渴望,反映了自己对父亲给予自己心理抚慰的喜悦心情。
18. 具体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细心呵护,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写父亲察觉“我”要自杀到学校来鼓励安慰“我”作铺垫。
19. 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军人一样坚强地面对所遇到一切困难,并以“行军礼”的动作表明对儿子的信任,会永远做儿子坚强的后盾。
20. 父亲总是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在黑色的夜晚及时给予“我”光明和温暖,在这时候“我”虽然不能清楚地看清父亲的面容,只能看个大致的“轮廓”,但这“轮廓”是父亲留给自己最清晰的形象、最感动的印记,他一直鼓励着勇敢地前行。“轮廓”也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解析】 【16题详解】
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概括作答即可。可分析“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等情节和语言描写,即可概括出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父亲都能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父亲“懂我”,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帮助了我,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引导了“我”。 【17题详解】
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从来”本义:一直如此。语境义:“我”一直怕自己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怕看到父亲伤心的面孔。“一直”强调总是如此,语气强烈,所以不能删除。(2)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即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既要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事物(蒸饺)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倾向。 【18题详解】
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第③段详细描述的是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注意要分析好
此段中的细节描写。如“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等句,从内容上不难分析出,此段是写父亲对“我”的细心呵护,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从结构上讲:为后文写父亲到学校来鼓励安慰“我”作铺垫。在答作用时,这两方面都要答到,不能偏废其一。 【19题详解】
考查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这句话描写出一个重要的细节:行军礼。是一个父亲对儿子行军礼。这个动作非比寻常。这绝对是非常情境下的动作。答此题要联系到上文儿子要自杀的情节,联系到父亲“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那句话。自然能分析出答案:希望儿子能像军人一样坚强活着,“行军礼”是在表明对儿子的信任,父亲永远是儿子坚强的后盾等。很好地塑造了这一伟大的父亲形象。 【20题详解】
考查对文题中关键字眼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与“轮廓”有关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从字面意义上看:“我”在夜间不能清楚地看清父亲的面容,只能看个大致的“轮廓”。深层意思:父亲的“轮廓”是留给自己最清晰最感动的印记,会一直鼓励着勇敢地前行。从结构上看:“轮廓”也是文章行文的线索。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田鼠不冬眠 乔娟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里面铺满了软草;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田鼠把偷来的食物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直到装满食物堵住洞口,这样就相当于把门儿锁住了;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③盖好房子后,田鼠爱干啥干啥,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如果心情不爽,
它会在晚上出去兜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④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⑤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田鼠嘴里一边长有一个“袋子”,大豆成熟时,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就这样,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豆,还没等收获,其中的一部分就先成了它们的战利品。
⑥如果秋天去挖田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⑦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⑧其实,田鼠们都死光光才好呢!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李传鹏《百科知识》有删改)
21. 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①/②⑧④⑤⑥/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2.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生活习性 栖息地隐蔽凉爽 洞系构造复杂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具体表现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吃各种谷物、瓜子、水果、豆子等 数量庞大时,会出现种内斗争
23. 第⑧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4. 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语言很讲究分寸。说一说,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 .....
25. 文章说:“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思考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
【答案】21. A 22. (1). ①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 (2). ②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里面有卧室、餐厅、卫生间、仓库、厕所专区等 (3). ③田鼠的点心很多 (4). ④会自相残杀。 23. 列数字,举例子。具体说明了田鼠对庄稼的危害之大。
24. “到一定程度”是指达到能容忍的最高限度,具体到多到多少,这要根据田鼠的具体生存环境来判定,生存环境不同,这个“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同;去掉了,就不够准确,无从判定“多”的程度。这体现说明文语文的分寸感和准确严密性。
25. 有道理。这是生物生存之道的自我调节,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符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解析】 【21题详解】
考查说明文的结构。A项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①②段写田鼠“房子”的建造过程。③④⑤⑥写“房子”的使用。⑦⑧写田鼠内部“不团结”(自相残杀)的特点及其天敌。 【22题详解】
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词句作答即可。如一空,可提取第1段的“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作为答案。二空,可提取第2段的“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作为答案。三空,可提取第3段的“田鼠的点心很多”作为答案。四空,可提取第7段的“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作为答案。 【23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很明显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田鼠对庄稼的危害之大和猫头鹰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 【24题详解】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这里面的“到一定程度”,是指达到能容忍的最高限度,超过了这一限度,“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去掉了,就不实事求是了。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25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答此题,要联系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一些科学道理来诠释题干句说法的合理性。生物生存的自我调节,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优秀的事物会越来越好,而劣质的事物会逐渐被淘汰,适合的会存在下来,而不适合的就被淘汰消失掉。这个是是由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的自然进化的法则。也就是田鼠种群的种内斗争,符合大
自然的规律。 写作
26.请以“这真是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参考例文
这真的让我着迷
音乐是多姿多彩的,是绚丽的,是让我着迷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要好的朋友吵了架,我们互不理对方。于是我就回家听音乐去,一听音乐我感到了一股气息从我脚下涌上头顶。我顿时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我对朋友的气也全部消了。什么事情都想清楚了。我感到我也有错误。只是那时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现在平静了下来才慢慢的想到。于是我向那个朋友推荐也去听听歌。不到一天,他就主动来找我道歉。音乐让一对冤家变成朋友,真让我着迷。
还有一次,我在听音乐,真听的着迷。听到一个朋友来叫我去打乒乓球,这是我平常最爱玩的运动项目了,可是那次我竟然斩钉截铁的拒绝了。可能是音乐让我太着迷了吧。 每当我与同学争吵时,不和时,耳边不时响起《稻香》这首动听的歌谣时,我陶醉了。音乐有一种力量,催我与朋友相处融洽,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每当我在思念,牵挂的时候,耳边便也会响起《牵挂》这首歌,我陶醉了,眼泪也会随之落下,歌里的每一句话都使我感同深受,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每当我受委屈,伤心。难过的时候,耳边不断的响起《星星哭泣的夜晚》这首歌,我便也会抬头看着星星告诉自己不要再哭泣,要学习星星努力发光,不要难过;每当我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我听到《水手怕水》这首歌,我便也会学会放飞自己,努力冲刺,打倒困难,勇往直前…
生活因有了音乐而更加美好,我因有了音乐而更加快乐。音乐让我着迷,我喜欢音乐,我热爱音乐,我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解析】
【详解】作文标题“这真是让我着迷”。题目中“着迷”这个词很好理解。关键是确定“这”的内容,此标题能从学生们的兴趣出发,可以说写作内容非常多,有较大的写作空间。“这”可指音乐、画画、弹琴、跳舞、各种球类、读书、唱歌、表演、创作等,也可指更多内容。这篇作文貌似好写,可真的写好是有点难度的,因为一般状态达不到“着迷”的程度。所以,一定要写出自己是怎样“着迷”的,将这一重点突出出来,文章也就成功了。只是要注意这种迷,是在正常情况下的喜爱,而不是因此而忘乎所以。 【点睛】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技巧。第一: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第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第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第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
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二、现代文阅读
2.文学作品阅读
谁是赢家 (英)克里斯·罗斯
四名评委已经在电视台的一个密室里坐了两个小时。谁将赢得本届“环球音乐奖”的四个重要奖项,评委们必须达成一致。这四个重要奖项是:最佳专辑、最佳歌曲、最佳新乐队和终身成就奖。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几百人正在等候结果。电视直播将在半个小时后开始。
但是两个钟头过去了,评委们仍然没有决定一个奖项。
这四名评委分别是:音乐评论家弗洛斯、唱片公司老板威尔、上一届最佳歌曲奖获得者丹泽斯以及一名叫史纳斯的音乐发烧友。史纳斯是音乐杂志《新音乐周刊》的一名读者,他在《新音乐周刊》举办的“赢取环球音乐奖评委资格”的比赛中击败所有对手,获得了评委资格。
“好了,伙计们,我们必须做出决定了。”弗洛斯说道,“不能再等下去了。‘最佳专辑’——我提名格里拉斯乐队的首张专辑。他们富有磁性的声音和灵动的歌词使他们成为当今最好的乐队。”
“我同意,”威尔说道,但他们都太年轻——我们可以把‘最佳新乐队’授予他们。嗯……我们可以把‘最佳专辑’授予詹妮·沃勒。她的专辑《如巧克力般润滑》是一张极佳的爵士乐专辑。”
“听说这张专辑已经卖出了一百万张。”丹泽斯说道。 “没错!”威尔说道。
“那我不能同意你的提议。”丹泽斯说道,“既然她的专辑已经卖出一百万张,那么她就不需要这个奖了。‘最佳专辑’应该给米西·奎恩。她的专辑《女生可以批评》创造了近年来说唱音乐最好的销售纪录。”
“嗯……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弗洛斯说道,“但我认为这张专辑只有一首歌不错。呃……是什么来着?对了——《嘿!你!听着!》,就这首。” “那么,我们可以授予她‘最佳歌曲’奖。”丹泽斯说。
“好了,现在就差一个奖项了。”弗洛斯兴奋地说道,“终身成就奖授予谁呢?请记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它是对一个对流行音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歌手的承认。” “我认为本人应该获得这个奖项。”丹泽斯推荐了自己。 但没有人听他的。
“史纳斯,你觉得呢?”弗洛斯问史纳斯。
史纳斯没有作声。作为“环球音乐奖”的一名评委,一开始他很兴奋,但现在他很失望。
史纳斯知道弗洛斯想让格里拉斯乐队赢得奖项,是因为他“发掘”了格里拉斯乐队,当格里拉斯乐队变得非常出名时,他也能赚取更多的荣誉。威尔想让詹妮·沃勒获得奖项,因为詹妮·沃勒的唱片是由她的唱片公司发行的,如果詹妮·沃勒获奖,她的唱片就会卖得更火。而丹泽斯提名米西·奎恩,因为米西·奎恩是他的女朋友。史纳斯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他现在知道“环球音乐奖”其实是一场潜规则下的闹剧。
“看,时间到了。”弗洛斯说道,“我们就这么决定:詹妮·沃勒,最佳专辑奖;米西·奎恩,最佳歌曲奖;格里拉斯乐队,最佳新乐队奖。而终身成就奖……好吧,史纳斯,我们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你。但请你记住这三个人:迪伦·罗伯茨,代表了一代人的声音;丹泽斯·迈克尔森,非常非常有钱;X5乐队的诺布是世界和平使者,他还是联合国秘书长的朋友。你自己选择吧。”
评委们走出密室,来到了电视台演播大厅的舞台上。当他们走到舞台中央时,几百台相机闪起了亮光。史纳斯感到非常害怕。他知道,世界各地数百万人正在收看这个节目。 评委们假装打开信封。
“获奖者是……”他们同时说。停顿了一会儿,评委读出了他们商定的名字。顿时,大厅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然后,轮到史纳斯宣布最后一个奖项,今晚最重要的奖项——终身成就奖。 史纳斯紧张地站到麦克风前。
“晚上好!”他说道。他打开一个信封,信封里放着一张纸。实际上纸上什么也没写。史纳斯继续说道:“嗯……获奖者是……”他停了下来。大厅里的声音也完全停了下来。 “获奖者是……你们!”
大厅里更安静了。好一会儿,有几个人说道:“什么?”
“没错!”史纳斯继续说道,感到更自信了。“是你们!”他直接看着电视台的摄像机说,“全世界所有听音乐、写音乐和爱音乐的人。你们是最重要的人!”
大厅里响起了惊讶的声音。史纳斯看到迪伦·罗伯茨、丹泽斯·迈克尔森和诺布离开了大厅。
史纳斯继续说道:“如果没有人听或者买音乐,今晚这里就不会有获奖者。这就是你们是获奖者的原因!”
有人欢呼,鼓掌。有人骂道:“疯子!” 但今晚,史纳斯知道,他也是赢家。
(1)小说中史纳斯的心情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请根据小说内容,补全思维导图。
(2)同样的语言,因说话者和说话场合的不用,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简析文中画线句子中“嗯……”的表达效果。
①(威尔)嗯……我们可以把‘最佳专辑’授予詹妮·沃勒。 ②(史纳斯)嗯……获奖者是……
(3)巧设伏笔是这篇小说的特点之一。请借助“小贴士”内容,从文中举一例子加以简析。
小贴士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4)小说结尾写道“但今晚,史纳斯知道,他也是赢家”,你觉得史纳斯是真正的“赢家”吗?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①知道“环球音乐奖”其实是一场潜规则下的闹剧。②宣布“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是“你们”(全世界所有听音乐、写音乐和爱音乐的人)。③紧张。④自信 (2)①威尔的“嗯……”是在弗洛斯提出把“最佳专辑”授予格里拉斯乐队后说出的,带有迟疑和不确定,表明他正在思考如何否决弗洛斯的提议,也表现出了威尔的圆滑。 ②史纳斯的“嗯……”是在宣布“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时说的,带有一丝犹豫,同时也给观众卖了个小小的关子,表现了他内心的激动。
(3)【示例1】小说先交代了评委的身份,其中史纳斯是一位音乐发烧友,这为下文史纳斯为爱音乐的人发声埋下了伏笔(或:这为其他三名评委把“终身成就奖”的决定权交给史纳斯埋下了伏笔,因为他们已是赢家,另外一个奖项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得罪人的事就交给史纳斯了)。
【示例2】小说写道:“信封里放着一张纸”“纸上什么也没写”,这为下文史纳斯做出大胆的决定埋下伏笔。
【示例3】小说开头提到评委在“密室”里商议了两个小时,“密室”这一场景为其他三名评委在“潜规则”之下明争暗斗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4)【示例1】史纳斯是真正的赢家,他看破了“环球音乐奖”幕后的潜规则,尽自己所能维护了“终生成就奖”的公正公平,他勇敢坚定,给那些原本以为能从“潜规则”中得利的人深深一击。史纳斯的行为让我们明白,“潜规则”终会被公平正义打破。
【示例2】小说最后写道:“他也是赢家”,一个“也”字表明真正的赢家并非史纳斯。史纳斯虽然打破了“潜规则”,但其他三位评委依然凭借“潜规则”从中得利,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由此可见,靠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现状的,真正的公平还未实现。
【解析】【分析】(1)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和心情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和心情。当史纳斯获得“环球音乐奖”评为资格时,他非常的兴奋。从“史纳斯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他现在知道“环球音乐奖”其实是一场潜规则下的闹剧” 这句话可知当史纳斯知道“环球音乐奖”其实是一场潜规则下的闹剧时,他非常的失望。从“ 评委们走出密室,来到了电视台演播大厅的舞台上。当评委们走到舞台中央时,站在麦克风面前,史
纳斯知道,世界各地数百万人正在收看这个节目 ,此时他感到非常害怕。最后,史纳斯临时决定把“终身成就奖”的荣誉授给“你们”(全世界所有听音乐、写音乐和爱音乐的人)时,他非常的自信。
(2)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①威尔的“嗯……”是在弗洛斯提出把“最佳专辑”授予格里拉斯乐队后说出的,带有迟疑和不确定,表明他正在思考如何否决弗洛斯的提议,也表现出了威尔的圆滑。②史纳斯的“嗯……”是在宣布“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时说的,带有一丝犹豫,同时也给观众卖了个小小的关子,表现了他内心的激动。
(3)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结合伏笔的特点,从文中举一个伏笔的例子并简析其作用,如:小说先交代了评委的身份,其中史纳斯是一位音乐发烧友,这为下文史纳斯为爱音乐的人发声埋下了伏笔(或:这为其他三名评委把“终身成就奖”的决定权交给史纳斯埋下了伏笔,因为他们已是赢家,另外一个奖项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得罪人的事就交给史纳斯了)。
(4)结合小说内容和主旨分析,小说中史纳斯看破了“环球音乐奖”幕后的潜规则,尽自己所能维护了“终生成就奖”的公正公平,他勇敢坚定,给那些原本以为能从“潜规则”中得利的人深深一击。史纳斯的行为让我们明白,“潜规则”终会被公平正义打破。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赢家。
但从获利的角度分析,史纳斯虽然打破了“潜规则”,但其他三位评委依然凭借“潜规则”从中得利,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由此可见,靠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现状的,真正的公平还未实现。史纳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赢家。
故答案为:⑴ ①知道“环球音乐奖”其实是一场潜规则下的闹剧。②宣布“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是“你们”(全世界所有听音乐、写音乐和爱音乐的人)。③紧张。④自信 ⑵ ①威尔的“嗯……”是在弗洛斯提出把“最佳专辑”授予格里拉斯乐队后说出的,带有迟疑和不确定,表明他正在思考如何否决弗洛斯的提议,也表现出了威尔的圆滑。
②史纳斯的“嗯……”是在宣布“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时说的,带有一丝犹豫,同时也给观众卖了个小小的关子,表现了他内心的激动。
⑶ 【示例1】小说先交代了评委的身份,其中史纳斯是一位音乐发烧友,这为下文史纳斯为爱音乐的人发声埋下了伏笔(或:这为其他三名评委把“终身成就奖”的决定权交给史纳斯埋下了伏笔,因为他们已是赢家,另外一个奖项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得罪人的事就交给史纳斯了)。
【示例2】小说写道:“信封里放着一张纸”“纸上什么也没写”,这为下文史纳斯做出大胆的决定埋下伏笔。
【示例3】小说开头提到评委在“密室”里商议了两个小时,“密室”这一场景为其他三名评委在“潜规则”之下明争暗斗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⑷ 【示例1】史纳斯是真正的赢家,他看破了“环球音乐奖”幕后的潜规则,尽自己所能维护了“终生成就奖”的公正公平,他勇敢坚定,给那些原本以为能从“潜规则”中得利的人深深一击。史纳斯的行为让我们明白,“潜规则”终会被公平正义打破。
【示例2】小说最后写道:“他也是赢家”,一个“也”字表明真正的赢家并非史纳斯。史纳斯虽然打破了“潜规则”,但其他三位评委依然凭借“潜规则”从中得利,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由此可见,靠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现状的,真正的公平还未实现。
【点评】⑴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以及理解人物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线索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语句,能用原文的就用原文回答,不能用的就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归纳概括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态度。
⑵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伏笔手法的能力。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⑷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解答此题要把握以下几点:①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探究性试题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本范围,所以考生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浅的浏览后就乱作分析,乱下结论,否则容易误解文意。②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3.非文学作品阅读
不做“空心人”
亲爱的同学们:
祝贺你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成为新一代复旦人。希望在你们身上。
今天凌晨五点多钟,我独自在校园走了很久,感受到一种特别而久违的宁静、肃穆。我知道这宁静和肃穆,在世上任何别的地方,都永不可被复制,它封存于我心底,瞬间被这熟悉的一草一木激活了。站在当年的教学楼前,真是百感交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物质条件相对匮乏,有时,我带着两块干面包一头扎进图书馆,深夜才会出来。但那些年复旦浓厚的理想主义氛围,一个穷学生心中的万丈豪情,穿透时光的铁幕,仍时常叩击我的内心。仿佛也是在警醒我,在一个人内心,真正不可消逝的,到底是些什么。
钱穆先生曾说,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对传统,应怀有温情和敬意。对我们的个人史,又何尝不是如此?离开复旦的三十多年中,每当我苦闷、矛盾、彷徨之时,复旦时期的无数细节,先生们给我的种种教诲时时浮现。可以说,母校对我灵魂的滋养、对我内心的教育从未中断、从未停止,也永远不会终止。
同学们,你们生于本世纪初,是崭新的一代人。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数千年未有的巨大进步,物质生活和人本身生存状态的丰富性、多样性,哺育了你们。你们是在信息时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整体上看,这一代人视野开阔,聪慧敏锐,自信而独立。
我的儿子是这一代人中的一个。我有个保持了十多年的习惯,在他读书和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会写一句话送给他,让他去反复体味。在他赴国外读书时,我写了五个字送给他,叫:不做“空心人”。
为什么有这么一句呢?我是在警示他,对这一代人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要保持足够
清醒的审视和反省。
曾有一个你们的同龄人,这样对我描述他的状态:睡眠之外,时时刻刻在刷屏,明知绝大多数信息无聊无趣,甚至扭曲、有害,仍止不住地去刷。但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饥饿感。一旦手机离手,就会失魂落魄。信息的海量堆积不仅没有带来内心的充实,反而总觉得内心空荡荡的。
我知道这已经是个常态。这个时代对信息消费的依赖性,正在逼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但真正让我担忧的,还不是这个。我发现,即使是面对难得一见、瑰丽雄奇的自然奇观,面对渴盼亲情的家中长辈,面对他人的痛苦遭遇,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动于衷、一种超然的淡漠、一种对现实的疏离感,甚至是麻木。高度的信息化,有着把这个星球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效联通起来的神奇能力,但同时,它本质上也加剧了每个个体内心的“孤岛状态”。所以我告诫儿子:不要被物质和消息的过度消费“空心化”,成为“空心人”。 我当然不是在否认信息化对人类发展的的澎湃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无与伦比的,是无法被颠覆的。我在想,在高度信息化的生存中,人本身如何不沦为一种快速消费品。 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我期待同学们能够成为这样的自觉者。
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火。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我期待同学们从这种强悍的惯性中,挣脱出来。
在时代的屏幕上瞬间自生自灭的文字,越是浅陋粗鄙,就越需要有人能以“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舍弃眼前之利、萤火之光,创造出能昭示一个时代良心和品质的精神产品,穿透这个时代流传下去。
越是有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就越需要另一群人懂得,应该往这种空荡荡中填补些什么。越是有人不再确信什么,觉得“爱”、“理想”、“信仰”成了过时的、陈旧而虚张的概念,就越是需要另一群人把这些词,高高地举在头顶。对内心贫乏的人来说,这些词是空的。而对内心丰富的人来说,它们永远是有血有肉的,是新鲜的。
对大自然、对现实的变迁、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我们内心的触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们,催生清新的生命感,不必去过度转述网络上苍白的“二手人生经验”。只有这样,明确的信念才会产生,生命的内在热度才不致流失。
教育的根本要义是什么,今天在场的老师们远比我有权威来作出阐释。我对它有九个字的个人解读,叫:“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结构和社会需求,选定了自己的专业,这是有所学。最终,在一些专门领域形成独到见解,有了贡献,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甚至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是有所成。这一步,在大师林立、治学传统根深蒂固的复旦,也是能做到的。
。 。一个人,对求知、求真理没有非同一般的执着,没有一种内心的灼热,没有百折不挠的坚忍,自然匹配不了一个爱字。没有固守社会良知正义、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以体察到这个境界。有所爱,意味着献身精神、一种信仰;意味着可能需要放弃很多,也需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时时唤醒自己。
这一定是个长期的、艰苦的锤炼过程。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大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的校园里,有更多的学生懂得:要把求知、求学上的怀疑精神,与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和信
仰的形成融为一体。把对科学的“冷眼”观察、冷静探索,与做人做事的古道热肠融为一体。把探求真理的坚韧不拔,与生活中怜小怜弱、恤残恤孤的生命柔情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一颗“有所爱”的心,才不会空掉。我们才不致沦为一个“空心人”。
在这里,我还要把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两段话,送给同学们。 一句话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的诱惑,要有一种超越性的、更宽阔的眼界。有时候,抬头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为利益的羁绊,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尤其是生活在承受重负之时。另一句话是:“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这句话中包含的力量,正好与前一句形成互补。平凡,是每个人都想着要去突破的。但平凡的真味、深味,又恰恰是在人生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之后。人光有超越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
同学们,四年之后,当你们从复旦毕业之时,一定会有某种强大的心灵共性,在你们和我之间形成。也唯有如此,一所伟大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质才会永恒地存在。 谢谢大家。愿每一位同学都有美好的前程。
(选自复旦大学2018新生开学典礼演讲,有改动)
(1)把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厘清文章脉络。
(2)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3)文末引用《月亮与六便士》的话有何用意?
(4)演讲稿中提出“不做‘空心人’”的观点也值得我们深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认识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 (1)①有“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②将教育的根本要义解读为“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2)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
(3)文末引用《月亮与六便士》的话,意在寄语新生,期待青年学生开阔眼界、辩证看待平凡,形成强大的心灵,同时借助名著中的言论,论证不做“空心人”的论点,使论证更丰富,更有说服力。
(4)示例:我认为“空心人”指的就是心灵空虚的人。心灵空虚了,就会开始迷失自己;心灵空虚了,往往就会忘记存在的意义。我们如果不想成为“空心人”,就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要有一颗“有所爱”的心,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良知,努力去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前往后梳理文章的内容,第一到五自然段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不做“空心人”。第六到九段论述空心人的概念及为什么
不要做空心人。第十段到十三段论述怎样做才不会成为空心人,作者认为要有“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才能挣脱“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才能创造出能昭示一个时代良心和品质的精神产品。第十四段到十六段论述教育的要义,作者认为教育的要义可以用九个字来解读: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最后几段作者寄语心声,以期形成强大的心理共性,共创美好前程。
(2)结合语境分析,文章第十四段到十六段论述教育的要义,这三者相比较起来,前两者都比较容易实现和理解,因此作者在简单论述所学和所成后,就把论述的中心放在论述有所爱上,从第十五段内容“ 一个人,对求知、求真理没有非同一般的执着,没有一种内心的灼热,没有百折不挠的坚忍,自然匹配不了一个爱字。没有固守社会良知正义、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以体察到这个境界。有所爱,意味着献身精神、一种信仰;意味着可能需要放弃很多,也需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时时唤醒自己”可以看出要做到有所爱并不容易,从第十六段最后一句:只有这样一颗“有所爱”的心,才不会空掉。我们才不致沦为一个“空心人”可以看出有所爱的重要性。据此可知横线上应该补写的内容为: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意对即可。
(3) 结合语境理解与分析,文末的内容是寄语新生,作者引用的是文末引用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两句话,一句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已在期待新生要有一种超越性的、更宽阔的眼界;一句是“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意在期待新生要正确看待平凡。 从论据的角度来分析,这两句话其实也可作为道理论据,非常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据此分析及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只要能结合本文论点及自身实际谈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如: 我认为“空心人”指的就是心灵空虚的人。心灵空虚了,就会开始迷失自己;心灵空虚了,往往就会忘记存在的意义。我们如果不想成为“空心人”,就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要有一颗“有所爱”的心,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良知,努力去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故答案为:⑴ ①有“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②将教育的根本要义解读为“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⑵ 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
⑶ 文末引用《月亮与六便士》的话,意在寄语新生,期待青年学生开阔眼界、辩证看待平凡,形成强大的心灵,同时借助名著中的言论,论证不做“空心人”的论点,使论证更丰富,更有说服力。
⑷ 示例:我认为“空心人”指的就是心灵空虚的人。心灵空虚了,就会开始迷失自己;心灵空虚了,往往就会忘记存在的意义。我们如果不想成为“空心人”,就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要有一颗“有所爱”的心,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良知,努力去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并概括所写的内容,把能合并的内容进行合并。最后再按题目要去答题。
⑵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上下文的内容,然后再据此补写出合适的内容,注意要和上下文的语气一致。
⑶此题考查分析引用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答题时还有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未成年 (法)大卫·波罗威尔
我坐在去往巴黎的列车上,车厢里坐着一个姑娘,她的身边似乎从来都不缺乏异性,总有一些人主动跑过来向她搭讪。我看着她,觉得似曾相识。
到了马赛,我们一伙人都下了车,准备吃些东西。我看到她牵着一个男人的手,同大家一起在车站内的一个小餐馆里吃饭。大家都坐了下来,那个男人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瓶威士忌,他把威士忌放在桌子上,嘭的一声,我们都朝着他那边看去。 “伙计们,嘿,有开瓶器吗?伙计们?”他朝着桌上的每一个人问道。
几乎每个人都摇了摇头,正当那个男人感到沮丧想要坐下的时候,我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开瓶器,递给了他。
“嘿,伙计,多谢啦!您的名字是什么?”他问我。 “布朗。”我对他说。
他把威士忌打开后.又将开瓶器还给了我,“我叫狄耳逊,是巴黎一家银行的老板。这次巴黎那边出了点急事,我要回去处理一下。瞧,这是我的朋友,叫安娜。她刚刚高中毕业。打算到巴黎去上大学,她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所以我能帮助她一点就帮助她一点……助人为乐嘛……助人为乐。”他一边讲话,眉毛一边随着嘴巴不停地转动,就像香榭丽舍大街上行驶的车正在转动的车轮一样。
那位姑娘对我笑了笑,她站了起来,伸出手,对我说道:“布朗,很荣幸认识你。” 我也站起来,跟她握了握手。
回去的时候,我不禁多看了安娜几眼,她仍然牵着狄耳逊的手,我们一同进入了车厢。 卖花的人走了上来,他跑过来对着安娜说道:“亲爱的美丽的小姐,买一朵鲜花吧,我相信像您这样的人一定需要一朵花,这样才能衬托出您的气质,衬托出您的高贵。” 狄耳逊的脸色似乎很难看,一会儿青一会儿绿,安娜叫了叫他,他没有理她,只是皱着眉头。安娜于是把头偏回来看着我。
那个卖花的人朝我走过来,“先生,”他指了指安娜,“这位美丽的小姐一定是您的女朋友吧,瞧,她多高贵啊,能有这样的一位女朋友真是您的福气!快买一朵花送给她吧,她一定会十分开心的。”
安娜将期望的目光投向我,我难以拒绝,买了几朵花请卖花人送给她。安娜收下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神色。
之后去巴黎的路上,她一直坐在我的旁边。
到了巴黎,狄耳逊直接走出了车站,头也没有回。我牵着安娜的手,走出车站,我呆在
原地不动,安娜仍然往前走,她转过头来对我说:“走啊,呆在这儿不动干吗?” “去哪儿?”
“去你家啊。”她微笑着看着我,对着我说道。 我点了点头,带着她往威尔逊大街走去。 我和安娜同居了。
有一天早上,安娜走得很早,她走的时候,我还在睡着。我仍然能记得当我睡眼朦胧的时候,安娜收到那封短信的情景。那样的慌张、害怕,我从来都没见过。
我在焦虑和担忧的陪伴中度过了一上午,到了中午,安娜终于回到了家,她很狼狈不堪,变得十分憔悴,她的手脚上似乎也多了几道伤痕。我赶紧招呼安娜坐下,并倒了一杯水给她。她趴在我的肩上,忍不住开始哭了起来。
“狄耳逊破产了,听说他跑回阿尔萨斯了,这边欠了一屁股的债。他的夫人今天来找到我,说她已经知道了我和狄耳逊的关系了,她认为我是不三不四的人,喜欢乱搞男女关系。我几次三番地跟她解释说不是这样的,我和他之间是很纯洁的朋友关系,”她哭着对我说.“我从他夫人家出来,就被几个自称是狄耳逊的债主的人讨债,还被人打了几巴掌,被关在卢浮宫对面的那条小巷的一个黑暗的屋子里,我用碎玻璃割断绳子,这才跑了出来。布朗,我跟狄耳逊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要相信我,真的,你要相信我。”安娜的凋水打湿了我的后背。
我抚摸着她,对她说:“安娜,我相信你,我相信你真的跟狄耳逊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都很平凡,我们同样的渺小,我们同样的微不足道,我们是喧哗中唯一保持沉默的人。我知道你受了很多的委屈,可是,你要坚强,你要勇敢,你要振作起来。” 晚上,安娜告诉我,她决定走了,她要去马赛。
第二天,我送她到火车站,我看着她慢慢地离我远去,在她将要踏上火车的一刹那,她又走了回来,她在我耳边问:“你没有挽留我的意思?”我看着她,笑了,我对她说,走吧,去马赛要好好生活,要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她踏上火车,便没有再回头。
一如既往,也似从前,仍然有很多异性围绕在她的旁边。
我看着火车卷着炊烟伴随着轰隆轰隆的汽鸣声,夹带着黄昏的几朵云彩逐渐离我远去。 毕竟是一见钟情。 可我终究还是未成年。
(2002年法国克罗尔微型小说金奖,文章稍有改动)
(1)赏析下面的句子,任意从一个方面分析。
他一边讲话,眉毛一边随着嘴巴不停地转动,就像香榭丽舍大街上行驶的车正在转动的车轮一样。
(2)从文章结构和故事人物分析卖花人的作用。
(3)文章画线句是关于安娜离开时的一段景物描写,说说该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 (1)①修辞方面,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狄耳逊当时的神态。②人物描写方面,属于神态描写,生动地反映出狄耳逊圆滑、世故、幽默的个性。 (2)①卖花人不经意的牵线搭桥,化解了安娜的尴尬,使“我”和安娜的关系有进一步的发展。②卖花人走到安娜和狄耳逊身边的时候,狄耳逊的表现暗示下文中的狄耳逊破产一
事的发生,照应狄耳逊走出车站后头也不回的情节,在结构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①凄凉、孤寂的景象,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心中的寂寞、孤独和悲伤。②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题目所给句子可以从修辞、人物描写方面入手分析。 (2)本题考查人物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判断。如果没有卖花人的出现,我和安娜可能就不会走到一起。而且卖花人走到狄耳逊身边的时候,狄耳逊的表现为下文他的破产作了暗示。
(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时间,渲染气氛,以此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句子描写火车远去的黄昏景色,可见我当时因为安娜的离开心中的悲伤与不舍。
故答案为:(1)①修辞方面,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狄耳逊当时的神态。 ②人物描写方面,属于神态描写,生动地反映出狄耳逊圆滑、世故,幽默的个性。 (2)①卖花人不经意的牵线搭桥,化解了安娜的尴尬,使“我”和安娜的关系进一步地发展。
②卖花人走到安娜和狄耳逊身边的时候,狄耳逊的表现暗示下文中的狄耳逊破产一事的发生,照应狄耳逊走出车站后头也不回的情节,在结构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①凄凉、孤寂的景象,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的“我”心中的寂寞、孤独和悲伤。 ②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⑵本题考查人物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判断。
⑶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时间,渲染气氛,以此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城市人的压力 (英)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根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根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根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
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根重要的香蕉……”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了?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了。
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得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劳累了。”“你病的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论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根被恐怖分子注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
(选自《小说中的小说》,译林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梦境中,“我”遇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艾丝尔姨妈,却因害怕迟到而对与她同行感到为难。
B. 现实中“我”因为老是忘记帮妻子买香蕉这件事而心怀愧疚,所以才会在梦中觉得这是件重要的事,并提醒自己一定要把香蕉买回家。
C. 小说开头写“我”在大街上遇到的种种怪事,既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预示着这一切都发生在梦中。
D. 小说梦中有梦,“我”自认为梦醒,却依然在梦中。真正醒来却又把现实和梦境混淆在一起?怪诞离奇的情节表现出城市人的巨大压力。
(2)请为小说第③段空缺处选择合适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简述理由。 A.大象出现在大街上。会带来危险的。 B.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
(3)文中多次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用意。 (4)不论梦境看起来多么荒诞、离奇,它都不会完全脱离现实世界。小说中“我”的梦境让读者感受到了城市人的巨大压力。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并联系以下材料,简述你对当下城市人压力的认识与思考。 【材料一】
2018年6月,《第一财经周刊》发起了关于“都市人压力”的调查。在一个月内共回收3281份问卷,受访者来自十多个不同行业,覆盖了不同城市层级。记者从这些问卷中就都市人压力的来源和处理压力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 ①现实的压力总比理想中来得多 ②压力与年龄和收入不一定成反比 ③高压总在人生的重大节点时
④生活之压:最愁工作与生活失衡,年纪越长越担心健康 ⑤工作之压:对前途迷茫,也怕跟不上时代 ⑥解压常用三部曲:娱乐、运动和旅游 【材料二】
【答案】 (1)B (2)B
(3)起到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
凑,连贯;②暗示小说主题,从文章主旨方面分析,从无论是一根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因此这些内容起到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这些内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
(4)无论是哪个行业,那个城市、那个年龄都感受到了来自现实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发生在人生的重大节点时,虽然这些压力与年龄和收入比一定成正比,但这些压力却如枷锁一样让人踹不过气来,这也是导致不少人焦虑、烦躁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会通过娱运动和旅游缓解各种压力。
【解析】【分析】(1)ACD理解正确。B理解错误“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是梦境,而非现实。故选B。
(3)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上文写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 ,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二十多年没见过的姨妈,姨妈要和我同行,我嫌她走得慢,只顾匆匆往前走,这时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此时我并没有感到奇怪,因为我心里只想着自己是否会迟到,根本不会考虑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这个城市是否有危险。因此小说第③段空缺处选择合适的语句是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
(2)①从文章内容方面分析,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起到线索作用;②从文章主旨方面分析,从无论是一根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因此这些内容起到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③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分析,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这些内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从艺术手法方面分析,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
(4)这篇小说反应出生活在城市的人压力非常的大,【材料一】是一个调查结论,这个调查结论从几个方面反映出城市人的生活压力,【材料二】是两幅漫画,左边的漫画表现出巨大的压力给人带来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右边的漫画表现出现代人总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枷锁一样把人压得踹不过气来。综合小说主旨和两则材料内容简述对当下城市人压力的认识和思考。答题时内容要紧扣这几则材料,语言要简洁、连贯,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答案为:(1)B。 (2)B。
(3)起到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②暗示小说主题,从文章主旨方面分析,从无论是一根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因此这些内容起到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这些内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
(4)无论是哪个行业,那个城市、那个年龄都感受到了来自现实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发生在人生的重大节点时,虽然这些压力与年龄和收入比一定成正比,但这些压力却如枷锁一样让人踹不过气来,这也是导致不少人焦虑、烦躁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会通过娱运动和旅游缓解各种压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小说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能够理解小说的主旨,四是要分析小说的写作顺序及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补写文中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再根据人物的感情选择合适的句子。
⑶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形象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中某个形象的作用要结合小说的内容合主旨分析这个形象在突出内容、主旨、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作用。
⑷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及对材料内容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天马①雄风 周涛
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
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往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上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选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目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玩意儿所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⑥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的。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
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⑧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选文有删改)
【注】①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
(1)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的是什么? (2)理解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含意。
(3)从文章构思的角度简述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答案】 (1)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2)天马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和我行我素;但它们始终知道自己是英雄的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
(3)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做铺垫。
(4)①多用短句,营造紧张激越的气氛。例句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②善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传情达意更为准确。比喻句如: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拟人句如: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解析】【分析】(1)“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是作者在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中看到天马奔腾的情景后而产生的感想,结合文章第①②段中对天马奔腾的场面描写以及第④段对天马的议论语句进行概括,“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的是: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2)本题要求理解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含意。首先必须理解句中的关键词“散漫”“原始”“不假雕饰”“我行我素”之哪方面,“期待”“感知”“优美”“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有指什么,结合第⑤段内容理解,天马的自然状态是“日出而撒欢,目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我行我素”,但它们却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它们是英气勃勃后裔们 ,曾经在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如今是和平年代,它们不能再像自己的祖先一样驰骋战场,但它们骨子里却对战场有所期待,有所感知,它们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力与美的精神永远不会被世界所淘汰。
(3)文章第①至⑥段是先描写天马奔腾的场面,然后由此联想到马的精神之美,但也只是单纯地写马,而第⑦段写的是马文化和“龙马精神”。因此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做铺垫。
(4)赏析语言可以从有无使用修辞、有无使用特殊句式、有无特殊的描写方法等方面。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结合语境分析,①多用短句,营造紧张激越的气氛。例句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②善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传情达意更为准确。比喻句如: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拟人句如: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的能力,此题要求从文章构思的角度分析,也就是从结构方面分析,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4)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7.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城里的月光 高明昌
①我一直这样想,我在城里看到的月亮,肯定不是老家看到的月亮。老家的月亮,最亮的时候就是一个圆盘,比向日葵还要圆几分;月亮的颜色是柔和的,也是温顺的,更是清晰的,看上去暖洋洋的。到城里看月亮,看到的是远远天空上一块灰白的光圈,灰白、散漫、凌乱、模糊。其实,这是怨不得月亮的,因为你去了城里,城里的家,前后左右都有路灯高照,路灯无数,光影也就无数;无处不在的噪声,让你耳朵根也无法清静,尾气的腥味,从地上机浮到空中。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间,有个月亮的光影,已是人间幸运。月亮啊,一直想光照人间;月亮啊,一直是心地善良。
②我及不敢对月亮提要求的。平常日子,我们用的是公历,是太阳之历,家人之间做什么事情,问什么日子,翻看的是黄历,盯牢的是钟表,不会命令自己看了今晚的月亮再安排日子的;而我的母亲则不是。母亲也现代,电视机、燃气灶、微波炉、手机都齐全,但过日子用的依旧是阴历,月亮之历,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计时之法。每一个晚上,当夜幕降临,四周寂然之时,这月光依旧是母亲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母亲一个人,总要走走路,总要抬抬眼,望一眼老天,看一眼月亮,看好后再看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动的月光。月光,在母亲眼里是年月、节气、阴晴的预报,也是母亲播种和收获需要遵守的时辰。
③我成了城里人,我也成了没有乡下那种月光的人。城里的人本领通天,没有多少日子,他们就把黑暗变成了光明,把夜晚变成了白天。这是好事,我每一次从乡下回到小区,总会感慨生活的奇妙,小区的夜晚如同白昼,能够看一眼树是一眼树,看一眼草是一眼草,绝不会发生把草看成树、把树看成草的事情。而且任何时间段的晚归,人可以不绊倒,可以不走错家门,可以不担心蝥贼的侵扰,即使在楼底下掏一把开门的钥匙,也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锁孔的位置,塞钥匙毫厘不差。这是谁的能耐?想来,照亮锁孔的绝不是城里那个糊涂的月亮。
④我们享受着灯光给予的所有好处,但又觉得被灯光照到天亮的夜晚不是一个真正的夜晚。所以人进了家门就开灯,睡觉就要关灯,关灯还要拉上窗帘,窗帘要厚厚的,不让丝毫的灯光进来。大家知道这灯光不如月光,月光有十五月亮十六圆的日子,有照到东再照到西的移动时候,有被乌云遮住的时辰,更有太阳出来自己西去的自觉,可灯光不是。灯光一亮就要亮到早上,一亮就是这个亮法,这个亮度,没有强弱的变化,没有位置的变化,没有时间的变化—落雨落雪都是这个样子。
⑤真正的月亮一定在乡下,如同真正的夜晚一定在乡下一样。昨晚,我又去了老家,回来八点钟,一脚跨出大门,就像踏进了漆黑的世界,屋里门外两重天。定了定神,揉了揉眼,走了几分钟,才看见了脚下的满地光斑,光斑明灭,忽隐忽现,聚散相连,那是月光从树影里抖射下来的光线;再往前走,也听见了窸窸窣窣的声音,仔细看,才发现是几片树叶从树上跌落了碰着了树丫;再往前走,看见了河,河面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
月光收拢到了一起,河面波澜不惊,一片澄净。我摊出双手,让月光停留在我手上,几秒时间里,我就看见手心里每一道静脉里像有月光在闪耀,也在慢慢游动。
⑥想起了童年的月光,只要太阳一落山,只要月亮一出来,庄稼地里,家里的莱园里,就会有月光普照。晚上睡觉,再热的天气,母亲叮泞,穿一双袜子,毛巾要拿一条,要盖住肚皮。月光下的天气,先是凉再是冷,一如月光颜色的变化。我那时候就觉得:童年里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就会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星闪烁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宇宙和天体的奥秘,全在儿时的脑海萦绕,它们在问询我。但是,我每一次睁开眼睛时,天已鱼肚白了,我忘记了冷暖与梦想,我只看见了太阳,还有伴随着太阳一起送来的田野里的稻花香味、青草气味。母亲拍着我的屁股说,快起,快起,还可以看到露珠。 ⑦太阳、露珠都看到了,月亮却看不到。乡下的月亮是野生的,跑起来快。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是不敢对月亮提要求的”。 (2)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母亲一个人,总要走走路,总要抬抬眼,望一眼老天,看一眼月亮,看好后再看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动的月光。
(3)下面写月的句子都写到了月光的什么特点?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甲)再往前走,看见了河,河面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收拢到了一起,河面波澜不惊,一片澄净。
(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说说第⑦段画线句中“野生”一词的含义和作用。
(5)文章以“城里的月光”为题,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写“乡下的月光”“城里的灯光”? 【答案】 (1)在城市的夜晚,有个月亮的光影,已是人间幸运,不敢奢求更多;平常我们用公历不用阴历,和月亮已经疏远,更不敢提要求。
(2)用词:①用形象而优美的动词如飘摇、跳跃、拂动,写出月光的动感。②运用叠词如走走路、抬抬眼,节奏舒缓。③用同义词如望、看,富有变化。
句式:①句式整齐如:总要走走路,总要抬抬眼,穿一眼老天,看一眼月亮。②排比句式如: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动的月光。表现了母亲和月光的亲近亲密,对月光的喜爱和依恋。
(3)都写出月光澄澈空灵的特点,甲句主要写河用河面的平静澄净衬托出月光的平静澄澈,月光是一片片的,令人联想到羽毛或叶子,既有了具体的形象,又给人飘逸空灵的遐想;乙句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化无形为有形。
(4)野生是说动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长。乡下的月亮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自由率性,富有个性,纯洁美丽,这个词表现了作者对乡下的月亮的喜爱与欣赏。
(5)写乡下的月光,是把现实中城里人能看到的月光和童年的月光、老家的月光作对比,写城里的灯光,是表现城里人已经用灯光部分代替了月光,把灯光和月光作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纯净的月光的期待,也引发人们对城市里真正的月光、美丽自然的月光已经缺失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
【解析】【分析】(1)可提取第1段“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间,有个月亮的光影,已是
人间幸运”,第2段“平常日子,我们用的是公历,是太阳之历,家人之间做什么事情,问什么日子,翻看的是黄历,盯牢的是钟表,不会命令自己看了今晚的月亮再安排日子的”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用词的角度和句式的角度分析作答。如用词:“飘摇”“跳跃”“拂动”等动词的使用写出月光的动感。“走走”“抬抬”运用叠词使节奏舒缓。再如句式:“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动的月光”明显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表现了母亲对月光的喜爱和依恋,丰富了人物情感;语言上,增强了气势,使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3)甲句“河面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收拢到了一起,河面波澜不惊,一片澄净”,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河面的平静澄净衬托出月光的平静澄澈。乙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运用比喻的修辞,“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所以两个文句都写出了月光澄澈空灵的特点。
(4)“野生”本义:动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长而非经人工驯养或培植。语境义:乡下的月亮自由率性的个性,纯洁美丽的外表,这个词表现了作者对乡下的月亮的喜爱。也就是说,一定要答出词语对表达人们对月亮的情感的意义。
(5)此题要考虑到写“乡下的月光”与“城里的灯光”的关系。还要考虑这属于对比手法的使用:如现实中城里人能看到的月光和童年的月光、老家的月光的对比,城里人使用的灯光和月光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美丽自然的月光的热爱。
故答案为:⑴在城市的夜晚,有个月亮的光影,已是人间幸运,不敢奢求更多;平常我们用公历不用阴历,和月亮已经疏远,更不敢提要求。
⑵用词:①用形象而优美的动词如飘摇、跳跃、拂动,写出月光的动感。②运用叠词如走走路、抬抬眼,节奏舒缓。③用同义词如望、看,富有变化。
句式:①句式整齐如:总要走走路,总要抬抬眼,穿一眼老天,看一眼月亮。②排比句式如: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动的月光。表现了母亲和月光的亲近亲密,对月光的喜爱和依恋。
⑶都写出月光澄澈空灵的特点,甲句主要写河用河面的平静澄净衬托出月光的平静澄澈,月光是一片片的,令人联想到羽毛或叶子,既有了具体的形象,又给人飘逸空灵的遐想;乙句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化无形为有形。
⑷野生是说动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长。乡下的月亮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自由率性,富有个性,纯洁美丽,这个词表现了作者对乡下的月亮的喜爱与欣赏。
⑸写乡下的月光,是把现实中城里人能看到的月光和童年的月光、老家的月光作对比,写城里的灯光,是表现城里人已经用灯光部分代替了月光,把灯光和月光作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纯净的月光的期待,也引发人们对城市里真正的月光、美丽自然的月光已经缺失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根据要求在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考生要依据要求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句子进行归纳,此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要找准关键句子。 ⑵考生要根据题干给出的分析方向从词的角度和句子的角度去思考,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
多练,掌握答题的格式,注意答案的得分点。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考生要研读语句,注意语句运用的修辞、词语的运用、表现手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鉴赏。考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在句子中的含义以及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回答,则不易丢分。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表现手法的理解。考生要注意仔细辨析,从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来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利胚”师傅老葛
明前茶
①“小时候,家中还没有洗衣机,洗了粗重的床单被罩,母亲都喊孩子们去帮忙绞拧。但她不许我沾手,因为,我要学利胚。”
②三十年前,老葛还是小葛的时候,就深受管束,父母不让他掰手腕玩,不让他帮家里割稻子、扬谷子、捣年糕,不让他做任何有可能扭到手腕,或导致手部震颤的活计,原因就是“你师父说的,孩子的手腕要是不小心吃到力,利胚这一行就不能做了”。
③利胚,是制作薄胎瓷的重要一环。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好器型以后,碗还是混沌初开的模样,厚墩墩的,憨态可掬,碗口、碗腰、碗底处都有少许蓄泥,拿在手上有点坠手。而利胚就是把这胚体尽可能地削薄,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一百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不到二十克。在利胚的过程中,器型的风骨开始呈现。清冷孤傲的气韵,并非上品,极品薄胎瓷看上去有一种很柔和的暖,“微微冒汗”。这种毫不孤冷的视觉效果,完全由利胚师傅所赋予的弧线来体现。
④利胚的第一步是磨刀,小葛上到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学习磨刀。光这一步就学了两年。利胚用的刀,其实都是用细长的钢条再次淬火,经锻打锉磨而成。师父不会把他用熟了的刀给你,因为你使不惯。每个人的手形不一样,利胚的速度不一样,“咬刀”的习惯也不一样。老葛跟我解释说,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万化,所以刀刃的弧度必须跟随器型变化。胚体越修越薄,刀刃越要与泥胚的弧线咬合得天衣无缝,不然,“哧”的一声,你精修了两个钟头的胚体,一秒钟就被修废了。
⑤三十年光阴倏忽过去,小葛变成老葛,跟随他的利胚刀,从二三十把,变成一百多把,板刀、条刀、挽刀、底足刀、外形刀、蝴蝶刀,这些刀就像他的兵器一样,每天都要在手中掂量磨砺。老葛在他的工匠生涯中,养成了习惯:每天都要磨刀,一磨就是一下午。从他吃完午饭开始磨刀,家人就知道,无事不可扰乱他的心神。这三十年,老葛成长为顶尖的利胚师傅,靠的就是高度的自律:他从不喝酒,因为酒精容易使手腕震颤;他不看情节粗暴的影视剧,怕自己沉溺分神;他也从不在白天工作,因为利胚时需要绝对的心神宁静。
⑥下午把刀磨好,前半夜老葛都在喝茶、读经,看他从西安碑林带回来的碑帖拓片。他并不练习书法,他只是看,捕捉那笔锋的走势,水墨的速度,连笔的弧度。他细细观瞧,即使酷暑天,身上也凉荫荫的没有一滴汗。这样,到了后半夜,他做利胚的心气就养成了——身体微倾,耳朵紧贴在钢条刀具的另一端,靠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此时市声已消,灯火渐暗,猫走在瓦楞上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刀条擦过泥胎卷起飞扬的细浪,瓷泥特有的涩味钻入鼻孔。老葛已经锻炼出这样的本能——无需盯着泥胎反复观瞧,只要耳听手摸,就能判断胎体的厚薄。听一下刀在泥胎上走的声音,如果是“噗”,说明胎体尚厚;如果是“嘶”,说明开始走薄了,越往后,声音变化越是在毫微之间。
⑦午夜,老葛的左手,一直小心翼翼地托举着泥胎,犹如正托举一个脆弱的婴儿。他在这四个小时中不喝水,不看手机,不上厕所,不交谈。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节奏和旋律里,如此忘我,直到一气呵成。
⑧利胚成功的喜悦是怎样的?老葛说,形同十二岁那年的春天,在油菜花田里伸出手去,一只蝴蝶停在他的手背上。他失去了欢呼雀跃的本能,只是感受那痒酥酥的幸福。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葛前半夜喝茶、读经、看碑帖拓片,是想让心安静下来,养成利胚的心气。 B. 第⑥段写“噗”“嘶”的辨别,是为了突出老葛利胚时神情专注和技术高超。 C. 第⑦段中连用四个“不”,强调利胚工作所受束缚多,不是普通人能够忍受的。 D. 文章细腻形象地描写了老葛利胚的过程,读来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2)第①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清冷孤傲的气韵,并非上品,极品薄胎瓷看上去有一种很柔和的暖,“微微冒汗”。(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②身体微倾,耳朵紧贴在钢条刀具的另一端,靠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写出划线词的词性并赏析)
(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磨刀?请简要分析。 (5)如何理解老葛“利胚成功的喜悦”? 【答案】 (1)C
(2)①强调老葛小时候保护手腕,是为了表现利胚的工艺精细,对人要求高;②为下文老葛从事利胚工作,并成为顶尖的利胚师傅做铺垫。
(3)①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孤傲”“冒汗”赋予胎瓷以人的神韵和风骨。同时,把极品薄胎瓷和普通胎瓷作对比,突出极品薄胎瓷的特点,表现了利胚环节的重要及利胚功夫的神奇。②“微”“紧”是副词,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老葛“听走刀的声音”时身体倾斜、耳朵贴得近的姿势,突出老葛利胚时的凝神专注。
(4)①磨刀是利胚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利胚的成功与否;②利胚用的刀无法统一,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万化,要求磨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刀;③磨刀能体现老葛的高度自律,能养气、养神;④详写磨刀情节更能表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①表现老葛对利胚这一职业的热爱;②老葛虽然失去了很多常人的生活乐趣,但他愿意用一生坚守这一传统工艺;③在老葛看来,利胚是如此美好,他将利胚当成一种享受。
【解析】【分析】(1)ABD分析正确。C 第⑦段中连用四个“不”,强调的是老葛利胚时专心致志工作的情景。
(2) 从这两段的内容分析,第①②段强调老葛小时候保护手腕及其原因,从侧面表现
利胚的工艺精细,对人要求高;结合下文内容分析,正是因为老哥小时候这样保护手腕,老葛后来才从事利胚工作,并成为顶尖的利胚师傅。因此开头两段也是为下文做铺垫。 (3) ①首先要辨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从“孤傲”“冒汗”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胎瓷以人的神韵和风骨。另外这句话还把极品薄胎瓷和普通胎瓷作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突出极品薄胎瓷的特点,表现了利胚环节的重要及利胚功夫的神奇。②“微”“紧”用在动词前面修辞动词,是副词,结合语境分析,“微倾”“紧贴”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老葛“听走刀的声音”时身体倾斜、耳朵贴得近的姿势,突出老葛利胚时的凝神专注。
(4) 结答此题,要从这一一部分对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进行分析,①从“ 利胚的第一步是磨刀 ”可以看出磨刀是利胚的重要作用,这一步直接关系到利胚的成功与否;②从瓷器本身来看, 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万化,要求磨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刀 ,老葛天天磨就是为了要让刀适应各种瓷器的造型和弧线;③从“老葛在他的工匠生涯中,养成了习惯:每天都要磨刀,一磨就是一下午”“从他吃完午饭开始磨刀,家人就知道,无事不可扰乱他的心神 ”可以看出磨刀能表现老葛的高度自律,而且能养气、养神;④老葛已经是利胚的顶尖高手,但它还是每天都要磨刀,这说明老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5)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磨刀,三十年来,老葛一直致力于利胚,它每天都是下午把刀磨好,前半夜看碑帖拓片,后半夜利胚,每天都是这样,虽然失去了很多常人的生活乐趣,但他却从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正是因为老葛将利胚当成一种享受,虽然这件工作在一般人看来比较枯燥,但老葛却对利胚这一职业非常的热爱,所以他才能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享受利胚成功的喜悦。 故答案为:⑴C;
⑵ ①强调老葛小时候保护手腕,是为了表现利胚的工艺精细,对人要求高;②为下文老葛从事利胚工作,并成为顶尖的利胚师傅做铺垫。
⑶ ①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孤傲”“冒汗”赋予胎瓷以人的神韵和风骨。同时,把极品薄胎瓷和普通胎瓷作对比,突出极品薄胎瓷的特点,表现了利胚环节的重要及利胚功夫的神奇。②“微”“紧”是副词,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老葛“听走刀的声音”时身体倾斜、耳朵贴得近的姿势,突出老葛利胚时的凝神专注。
⑷ ①磨刀是利胚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利胚的成功与否;②利胚用的刀无法统一,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万化,要求磨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刀;③磨刀能体现老葛的高度自律,能养气、养神;④详写磨刀情节更能表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⑸ ①表现老葛对利胚这一职业的热爱;②老葛虽然失去了很多常人的生活乐趣,但他愿意用一生坚守这一传统工艺;③在老葛看来,利胚是如此美好,他将利胚当成一种享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人物,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四是要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及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开头段作用的能力。文章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
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分析首段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本题在赏析语句时,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
⑷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③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⑸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亮程“乡土散文”主题阅读
(一)
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
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
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A)。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节选自《与虫共眠》)
(二)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B)。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节选自《对一朵花微笑》)
(三)
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况且现在机器多了,驴活得比人悠闲,整日在村里村外溜达,调情撒欢。不过,闲得没事对一头驴来说是最最危险的事。好在做了驴就不想这些了,活一日乐一日,这句人话,用在驴身上才再合适不过。
做一条小虫呢,在黄沙梁的春花秋草间,无忧无虑把自己短暂快乐的一生蹦跶完。(C)。许多年头都是一样的,麦子青了黄,黄了青,变化的仅仅是人的心境。 做一条狗呢?
或者做一棵树,长在村前村后都没关系,只要不开花,不是长得很直,便不会挨斧头。一年一年地活着。叶落归根,一层又一层,最后埋在自己一生的落叶里,死和活都是一番境界。
如此看来,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在黄沙梁,每个人都是名人,每个人都默默无闻。每个牲口也一样,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村庄,谁还能不认识谁呢。谁和谁多少不发生点关系,人也罢牲口也罢。
(节选自《人畜共居的村庄》)
【注】刘亮程,新疆人,1962年出生在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
(1)根据选文,将下面三个句子填入相应位置,并归纳散文阅读的一种方法。 作者情思的句子 相应位置 ①虽然只看见漫长岁月悠悠人世间某一年的光景,却也无憾。 ________ ②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________ ③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 ________ 归纳读法:________。 (2)根据选文概括描述对象生命状态的共性,并归纳刘亮程“乡土散文”的选材特点。 选段 (一) (二) 主要描述对象 虫子 绿草、花朵 生命状态 ________ (三) 驴、虫子、树 归纳特点:按理说,在西北高原广阔土地上劳作生活着的作家们,他们的文章里多写天山、绿洲、雪水河、白杨树,展现奇特雄浑的风景,神秘独特的民风。刘亮程则不然,他的文章多写________,表现了一种崭新的散文内容,“制造”出陌生化的效果。 (3)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选择一个句子分析表达效果,并归纳刘亮程“乡土散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选段 句子 ①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一) 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 ②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作者站在草木的角度,感受它们________ 修辞 表达效果(二选一完成) 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拟的生长状态,表现了草木虽无高(二) 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人 大茂盛的生命,但依然简单而满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③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三) 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 归纳特点:________。 (4)第二届“冯牧文学奖”评委会在给刘亮程的获奖评语中说:他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来自村庄和田野,在日常生活的诗意感悟中通向“人的本来”。结合三则选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C;B;A;阅读散文应该抓住作者直接抒发情思的语句,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情感与哲思
(2)简单(或:简洁)、快乐、满足;虫子、绿草、一朵野花、一头驴、一棵树,展现简单快乐的生命状态
(3)作者站在虫子的角度,认识到它们短暂人生中一无所成的生命状态,也领悟到这是一种简洁到只剩快乐的生命状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来”(或:简单生命、生命原貌)的一种领悟。;作者站在驴的角度,感受驴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体会到驴的“活一日乐一日”的简单满足的生命状态,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生命体验的感悟。;刘亮程的散文多用拟人手法,使他笔下的虫子、草木、驴有了思想,有了灵性。他对自然万物的表达饱含生命体验,深刻地展现人类对自然万物、宇宙生命的感悟。
(4)作者在夏天的地头酣然入睡,躺在交织着自然万物声音的诗意田野上,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成了小虫们“辽阔的田野”。在这样一种诗意的日常感悟中,作者对我与大地、虫子与我的关系展开了思考,领悟到大地的宽容,感悟到人与虫子的平等。在对虫子生命状态的沉思中,作者体会到尽管它们短暂的人生似乎空白,却拥有“我们这些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的聪明的大生命”所没有的简洁到只剩下快乐的生命状态,而这种生命状态恰恰是“生命的本来”。
________ 足的生命状态。 【解析】【分析】(1)“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写了人类在喧嚣的世界中无尽的烦恼,所以连接③句“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较合适。“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写出了作者对草地,对大自然的喜爱,所以此处连接“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无忧无虑把自己短暂快乐的一生蹦跶完”写出了小虫如何享受短暂的生命,所以连接“虽然只看见漫长岁月悠悠人世间某一年的光景,却也无憾”。故顺序为:①C;②B;③A。
(2)通读全文,作者写到了农村生活当中的一些形象:草、树、花、驴子、小虫等,这些形象在作者看来都很简单,很快乐,并能充分享受大自然。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描述的内容是虫子、绿草、一朵野花、一头驴、一棵树,展现快乐的生命状态。有一种淳朴简单的美。据此作答。
(3)①运用拟人,作者站在虫子的角度,感叹它们短暂人生中一无所成的生命状态,同时也领悟到这种简洁而快乐的生命状态,表现了作者对简单生命的一种领悟。②运用拟人,作者站在驴的角度,写了驴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表现了驴“活一日乐一日”的简单满足的生命状态,同时也表现了的感悟。(4)“人的本来”指的是那种最简单最容易满足的生活状态,文中作者写到了草、花朵、树、虫子、驴,作者分别站在它们的角度体会生命的状态,并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态的追求和向往。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C;B;A; 阅读散文应该抓住作者直接抒发情思的语句,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情感与哲思。
⑵ 简单(或:简洁)、快乐、满足 。
⑶①作者站在虫子的角度,认识到它们短暂人生中一无所成的生命状态,也领悟到这是一种简洁到只剩快乐的生命状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来”(或:简单生命、生命原貌)的一种领悟。②作者站在驴的角度,感受驴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体会到驴的“活一日乐一日”的简单满足的生命状态,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生命体验的感悟。③刘亮程的散文多用拟人手法,使他笔下的虫子、草木、驴有了思想,有了灵性。他对自然万物的表达饱含生命体验,深刻地展现人类对自然万物、宇宙生命的感悟。
⑷ 作者在夏天的地头酣然入睡,躺在交织着自然万物声音的诗意田野上,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成了小虫们“辽阔的田野”。在这样一种诗意的日常感悟中,作者对我与大地、虫子与我的关系展开了思考,领悟到大地的宽容,感悟到人与虫子的平等。在对虫子生命状态的沉思中,作者体会到尽管它们短暂的人生似乎空白,却拥有“我们这些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的聪明的大生命”所没有的简洁到只剩下快乐的生命状态,而这种生命状态恰恰是“生命的本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以及据此归纳散文阅读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填空处前后句子的内容,抓住其关键词,再比较各项内容,抓住各句表达意思的区别,填入后看句子顺畅不顺畅。散文的阅读方法很多,此处只需根据题意归纳一种,因为本题要求填写的都是作者情思的句子,据此可以归纳出阅读散文的一种方法。
⑵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第一问完成之后,即可从表格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概括刘亮程“乡土散文”的选材特点。
⑶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
⑷本题考查解读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然后再结合文中有关内容解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所表达的情感。注意解读时要按照从内容到情感的逻辑顺序进行解读。
10.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我的老屋我的娘
我家的老屋是20世纪60年代娘过门后和爹一起和泥排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实际上,老屋除了梁头下蓝砖砌成的柱子外全是土坯,再没有多余的砖瓦。小时候,我总不想让同学来我家,怕别人笑话我家里穷,还住着土坯房。记得有一次下大雨,雨水冲掉了墙皮,露出了梁头下的砖栋,我兴奋地邀请同学来家里,想让他们知道我家的房子也是有砖的。
我出生在老屋的土炕上,从那时起直到上小学三年级,我都睡在那里。那个大土炕足足有3米多宽,除了已经成家的大哥、二哥,爹、娘、大姐、二姐、三哥、三姐还有我,一家七口人都挤在那个炕头上,就像住大车店一样睡通铺,脚对脚地躺在炕的两头,身上盖着被我踹烂了的大被子。调皮的我总是喜欢从里子上的破洞钻进被子里,在里面翻筋斗,跟哥哥姐姐捉迷藏,直到娘训斥着把我赶出来。
小时候娘经常跟我说,算命的告诉她,我是石榴木命,根扎在绣楼底下,长大了一定会娶一个像穆桂英一样的大小姐。这不禁让我既充满憧憬又满是困惑:自己这么好的命,为啥还要睡在这土坯盖的房子里,睡在这土坯垒的炕头上?现在才知道,在这个老屋子里住的10年,是我和娘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也是我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每天晚上,娘都凑着黄豆粒大小、闪烁跳动的油灯,一边缝补着全家人的衣服,一边给我讲过去的事情和做人的道理。这间老屋、这个老炕,就是我的启蒙学堂。
爹当时在钻井队当工人,地里的耕种、家里的吃穿,都由娘一个人操持。住在老屋的日子是娘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三年自然灾害,给本就贫穷的家庭带来了难挨的饥荒。娘怀里揣着大姐,手里拉着两个哥哥,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年幼懂事的两个哥哥为了不让娘为难,自己挨家挨户敲门乞讨。寒风中,幼子那一声声哀求,令娘几度凝噎。这一幕,也成为要强的娘亲一辈子都不愿回忆的片段。20世纪70年代,为了给两个哥哥娶上媳妇,娘又一次跟爹一起起早贪黑,和泥摔坯,一口气益起了两座表砖房。80年代,本以为日子会好起来,谁知大哥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击垮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为了给儿子看病,娘向亲威朋友借遍了钱,还卖掉了她珍藏了30年的嫁妆——她的母亲为她精心打制的银饰…
也正是为了还债,一家人又在土坯房中挤了10年,这间老屋在风雨中坚挺到90年代,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老屋拆掉后不久,我就不住在家里,开始给生产队看机井,一个人住在离村子几里外的机井房。哥哥姐姐也都陆续结婚过起了自己的日子,只有退休在家的爹与娘相濡以沫,互相陪伴。
几年前,爹离开了我们。哥哥姐姐都盖了新房子,他们劝娘离开老宅子和他们一起生活,免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但是,执拗的娘亲说什么也不离开,依然坚守在老屋里,只因这里曾有她亲手筑的爱巢,这里曾是她的孩子温暖的梦乡……
如今,我已离开家乡17年,在北京这个大都市有了温馨的小家,然而每次回到老家,看着满头白发的娘亲,仍会想起小时候那间老屋,总会怀念在老屋住着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步履已经蹒跚却还在为我忙里忙外的娘亲啊,您多么像我生命的老屋,斑驳而又结实,沧桑而又坚毅,为我遮风挡雨,给我温暖和力觉。我就是住在您屋檐下的一只小燕子,白天扑棱着翅膀去觅食,飞得再高再远也忘不了归途。天黑了,雨来了,我便会飞回您的怀抱,钻进了为我筑的巢穴,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围绕在您的身旁。
(选自《光明日报》)
(1)文章主要写“我的娘”,但为什么要多次提及“我的老屋”? (2)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章中画线的句子。
我就是住在您屋檐下的一只小燕子,白天扑棱着翅膀去觅食,飞得再高再远也忘不了归途。
(3)“我”为什么“总会怀念在老屋住着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 (4)作者笔下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1)老屋作为文章的行文线索,串联起全文;老屋也见证着这个家庭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和困难,体现出母亲生活的不易;老屋象征着母亲,表现出母亲伟大的人格。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小燕子,将母亲比作老屋,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是“我”一生精神的归宿,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
(3)在老屋生活是“我”和娘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也是“我”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是“我”的启蒙学堂;母亲就像“我”生命的老屋,斑驳而又结实,沧桑而又坚毅,为“我”遮风挡雨,给“我”温暖和力量,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爱。 (4)母亲对孩子充满慈爱,勤劳善良。
【解析】【分析】(1)此文是一篇回忆性对文章,地点“老屋”,人物是母亲。文中处处出现“老屋”,以“老屋”为行文线索,串起对小时候事件的回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老屋”见证了家庭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和困难,是母亲精神的象征,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此句“我就是住在您屋檐下的一只小燕子”,将自己比作“小燕子”,可知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母亲的依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
(3)一家人挤在炕上,这间老屋、这个老炕,就是我的启蒙学堂,是爱巢,这里曾是温暖的梦乡。在这个老屋子里住的10年,是我和娘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也是我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爹当时在钻井队当工人,地里的耕种、家里的吃穿,都由娘一个人操持。老屋斑驳而又结实,沧桑而又坚毅,为我遮风挡雨,给我温暖和力觉。
(4)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每天晚上,娘都凑着黄豆粒大小、闪烁跳动的油灯,一边缝补着全家人的衣服,一边给我讲过去的事情和做人的道理;为了给两个哥哥娶上娩妇,娘又一次跟参一起起早贪黑,和泥摔坯,一口气益起了两座表砖房;步履已经蹒跚却还在为我忙里忙外的娘亲;可知母亲
是一个勤劳能干,关爱孩子的好母亲。
故答案为:⑴老屋作为文章的行文线索,串联起全文;老屋也见证着这个家庭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和困难,体现出母亲生活的不易;老屋象征着母亲,表现出母亲伟大的人格。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小燕子,将母亲比作老屋,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是“我”一生精神的归宿,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
⑶在老屋生活是“我”和娘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也是“我”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是“我”的启蒙学堂;母亲就像“我”生命的老屋,斑驳而又结实,沧桑而又坚毅,为“我”遮风挡雨,给“我”温暖和力量,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爱。 ⑷母亲对孩子充满慈爱,勤劳善良。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把握文章线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时,阅读全文,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逐步概括出来。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本题考查的修辞手法。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
⑷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